精心使用导学案,努力构建高效课堂
摘 要: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和保障,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如何使用好学案就变得非常重要。我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做的:课前自学、 课堂导学、 课后巩固、学案整理。
关键词:课前自学 课堂导学 课后巩固 学案整理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课时的减少,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成了迫在眉睫的大事,因此我校实施了“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宗旨”的教学改革。通过这段时间的授课以及向学生的调查了解,学生对此是持欢迎态度的,自己感觉授课效率较以前也有所提高,这使我对继续用好导学案更加有信心。怎样才能使导学案发挥出它最大的效力呢?这是我们一直在探究的课题。
我们数学组的导学案是老师们在研究教学大纲、教材的基础上,先集体备课,说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及其教法学法,然后轮流备课形成学生用的学案,老师们各自进行二次备课后上课,上完课后进行反思总结并优化学案。可以说,学案是我们全体教师智慧的结晶。每一份学案都着眼于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侧重于让学生“会学”知识。
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和保障,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如何使用好学案就变得非常重要。我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做的:
一、课前自学
教育家吕叔湘说:“学生的学,应当由被动地学向主动地学转化”,“变教师的外部给予为学生的内部求索”。也就是说,只要学生自己主动学了,就没有学不会的知识。但是如何在教师不讲的前提下,保证学生通过自学能够学会,并且产生最大化“效益”呢?
每次我都将预先编写好的导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带着问题对课本进行预习。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导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哪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做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
总之,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导学案”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能否实现,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
二、课堂导学
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新课标的数学知识分类不同,我就根据不同的知识和要求采取了不同的导学方式。1.对简单的适合学生自学的知识,教师设计出思考题,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自学完成,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强调。2.对重点知识或学生自学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可采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研讨、交流的方式进行。导学案在此部分可以设计出具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或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自己得出结论。3.对学生无法自学或生生、师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采取精讲点拨的方式。但教师的讲并不是满堂灌,而应该配以启发、点拨、诱导。4.对由实验得出结论部分的教学,可让学生在观察演示实验或分组实验的基础上讨论分析得到知识,最后由教师对结论进行总结、归纳。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移到了如何让学生学会、会学,因而无论使用何种方式,其关键在“导”,变传统的讲授式的“要我学”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思想,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提高能力。
教师在课堂导学的过程中不管采用哪种导学方式都要求学生当堂分段完成导学案中“课堂导学”部分的内容,并适当做些方法、规律等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新课内容结束后,学生再重新审视一遍在自学时完成的导学案中“基础整合”部分的有关问题,即本课的知识小结。
三、课后巩固
课后巩固分为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及能力提升几部分组成。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练习应尽量在课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出解答。这一方面能让学生有及时而适当的训练,达到“当堂达标”的目的,既巩固所学,又使学生学有所用;另一方面,可让教师获得直接的反馈信息,为课后的教学、指导提供信息。能力提升部分的题目在编写时就分为不同的层次,教师可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题目作为课后的练习巩固。同时教师要适时将导学案收起,仔细批改,对导学案上反映出的个性问题及课堂上未解决的共性问题及时安排指导和讲解,并指导学生对导学案进行及时的消化、整理、补充和归纳。
四、学案整理
因为导学案是按照课时编写并在每一节上课前分发给学生的,因此也许会比较散乱。为防止粗心的学生丢失,每一次讲评完学生订正好后我会要求学生将导学案上交,由我集中保管,当一个单元内容结束后,再将这个单元的导学案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将导学案装订成各章节的复习资料。
当然,在使用过程中,还会遇到许多新问题,对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寻找新方法。
精心使用导学案,努力构建高效课堂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