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白手起家的故事
创业不容易,可能99%的公司都会在残酷的社会中死掉。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创业白手起家的故事的相关文章,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启发。
创业白手起家的故事1:进城打工穷小伙收酒瓶起家创业,从2块钱到2个亿
精干、不善言谈、低调、勤奋……虽然是1970年代的创业人,但刘玉栋身上充满了1960年代人的气质和精神。初中毕业的他,当年闯济南时身上只有2块钱,如今他旗下公司的年销售额已经突破2个亿。
闯省城先修自行车
刘玉栋的家,和其它农村家庭一样:贫穷、兄弟姐妹多。与许多农村孩子不同的是,他虽然是家庭中的老幺,但从小独立性强。1987年,只有16岁的刘玉栋,念完初中带着两块钱来济南“打天下”。
那时他没什么手艺,找个工作异常难,最后只能跟着一个师傅学修理自行车。当时,他的想法很淳朴:“艺不压人,学点手艺,以后能混口饭吃。”
2年多的学徒,挣了2万元,“当时白天除了在店里修自行车,晚上还要到自行车厂去装自行车,工作虽然辛苦,但收获大。”这个“成绩”让他至今记忆犹新,一个不到20岁的年轻人有2万元,那个时候很少见。
回家盖房子结婚,还是继续在那里做?当时,他困惑,在农村,男孩子一般20岁就要结婚了,父母也劝他回去。但他最终还是“违背”了家人的意愿,在济南大厦附近花300元/月租了一个门头,专门修理自行车。
当时来修理自行车的人大多喜欢吸烟和喝酒,细心的刘玉栋,专门从别处进来一些烟酒放在店铺里辅助经营。这成了他做酒类代理的原始起点,时间长了他感觉从别人那里进货成本高,头脑灵活的他把眼光盯到代理上。
生意从收酒瓶开始
做代理何尝容易,谁也不会把大批量的货放给这个只有19岁的年轻人,而且,当时许多酒厂都有专门的代理,酒厂对一车两车的货也不在乎,再说他没有多少资金,实力不行。
胆大的刘玉栋带着1万多块钱,来到当年旺销的兰陵白酒的酒厂。厂长毫无商量地把他拒绝了。刘玉栋并没有气馁,“他不卖酒给我,我就不走。”刘玉栋回忆说在厂长的点拨下,他跑遍了整个济南,包括商河、济阳等地方收酒瓶。
厂长没有失信,最终把酒卖给了他。“想做的事,就要不惜代价去做,应该把困难当作机遇,当作锻炼的机会。”现在,刘玉栋还庆幸自己的坚持,“这与我在农村生活养成的勤奋、努力分不开。”
1992年,在得知美国两家洋行开始从事可口可乐、德芙等产品中国代理贸易后,21岁的刘玉栋跑到北京与这两家洋行谈判,要求在济南代理经销“洋牌子”。精明加上努力,刘玉栋如愿以偿。
后来,他又陆续代理了费县老白干、景芝白干、泰山特曲等山东的白酒。到了1994年,公司每年的销售额达到上百万。刘玉栋完成了原始积累。
打造自己的品牌
更大的动作还在后面。2002年10月,刘玉栋联手泸州老窖,开发了泸州老窖“古酿”、“窖藏”两个系列共二十多个新产品,并取得其全国独家代理权,在全国各主要省市设立分公司,建立了自己的销售渠道和物流配送网络,形成了以济南为中心、依托山东、辐射全国的市场布局。
至今已是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郎酒等50多个著名品牌、2000多个单品的济南代理商。不过,这并没有让他满足,“我们还要做外国名酒的中国区总代理,让中国老百姓与洋酒真正的亲密接触。”
目前,刘玉栋代理的产品不仅在酒水,还涉及副食调料、熟肉制品、保健食品、日用百货等领域。“我们除了做流通环节,现在还进入了生产环节,并打造了自己的食品品牌‘达达’牌,这标志着我们正式进入生产环节,具有标志价值。”2003年,刘玉栋仅在济南地区的销售就达到1.5亿元,全国销售超过2亿元。
“只有专业化才能取胜,”刘玉栋有着自己一套特殊的经营思路。虽然目前,刘玉栋经营的这个企业建成了全国最大的专业酒类网络,但他们仍在强化、延展自己的网络,“现在我们的网络已覆盖了山东70%的县级城市,不过还在建设更深层次的营销网络,对于流通行业,网络是最有价值的。”
创业白手起家的故事2:穷苦打工仔叶国富十年登上富豪榜的白手起家创业故事
无钱上学,南下打工
叶国富,1977年10月出生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六里坪镇双龙堰村的一户贫困的农家,家里有7口人,日子格外清贫。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读完中专,为了挣钱帮忙养家,1998年6月10日薄暮,21岁的叶国富从湖北踏上了南下的列车。本该上高中、读大学的他,却因为拖欠学费拿不到中专卒业证。为了避免卒业即失业,他瞒着父母,南下闯广东。“我一直记得多年前的那个黄昏,只身一人踏上了南下的列车,独自承受着背井离乡的惆怅与未知前程的迷茫。”回首往事,叶国富感慨万千。
到广东三个月后,学历不高的叶国富才找到人生活中的第一份工作——钢管厂的业务员。虽然踌躇满志,但很快叶国富就发现,同事都比他学历高且有经验,如果做不出业绩就会被末位淘汰,卷铺盖走人将是迟早的事。
为了留下来,叶国富没事常去车间打转,熟悉生产流程和生产进度。时间一长,客户只要报出要货数量,他立即就能敲定交货时间。这让他赢得了客户们的信任。
一年之后,叶国富的业绩很快在同事中排名第一,而他每年的销售提成,也达到12万元。
多次试水起家10元店
积攒了一些资金后,2000年初,一个做陶瓷销售的朋友向他阐述了陶瓷业的发展前景,这让叶国富激动不已。他马上辞掉了厂里收入丰厚的工作,辗转到福建当起了老板,做陶瓷配件生意。但由于经验不足,加之合伙人的合作条件苛刻,一年之后,他不得不痛下决心推掉全部生意。创业的这一年,叶国富与合伙人共亏损了四五十万元,之前的辛苦劳动全都付诸一炬,这难免让他有些气馁。但是,不轻言放弃的叶国富很快调整了自己的状态,又开始在一家机械厂做回了自己的老本行——业务员,而这一干就是整整三年。
第一次创业尝试草草收场,但是创业的种子却埋进了叶国富的心中。在再次打工的这段时间内,叶国富每天都在思考自己的出路,寻找市场的空白点。他相信,“只要我用心去做了,就一定会有收获。”不甘心的他又陆续涉足服装、大头贴等七八个行业,虽然小有身家,但一直没有找到固定的主业。
2001年末,在一个销售培训会上,叶国富认识了现在的妻子、当时做化妆品销售的杨云云。两个年轻人盘算——叶国富懂销售,杨云云熟悉化妆品行业,何不一起开个化妆品店?佛山人气最旺的百花商场里,一个商铺招标,招标底价是每月1500元。叶国富决心拿下这个商铺。一份标书需要诚意金5000元,叶国富花1万元拿了两份标书。招标结果让所有人大跌眼镜——1501.9元!叶国富的两份标书,一份上写着1500元,另一份上写着1501.9元。中标的正是叶国富的第二份标书。不到一年的时间,叶国富相继在百花商场的三层和四层相同位置的商铺开了化妆品店。 2002年,他的四家店铺净赚40多万元。
2004年,一个已离职的前店员来叶国富店里照大头贴,闲谈中说她现在是一个饰品店的营业员,小饰品很好卖,一天差不多能卖四五千元。听闻此言,叶国富大吃一惊,他从未意识到看似不起眼的小饰品有这么大的市场需求。
当下,他迅速到广州考察市场,发现上下九一带到处都是10元店,生意非常火,而历来广州流行的东西很快就会在佛山流行开来。
于是,很快佛山第一家十元店就此诞生,专卖女性用的小饰品。很多人以为,不起眼的小小饰品店比路边摊强不到哪里去,成不了大气候。叶国富却对自己和员工说:“当别人不拿你当回事的时候,你要狠狠地把自己当回事。”叶国富把店开在繁华的步行街上,装修时尚、价格低廉,引得来逛的女孩经常发出“哎呀呀,这么便宜”的感叹。短短4个月,他就在佛山开了四家店,随后进军广州。
2005年3月,叶国富正式成立公司,受顾客感叹启发,公司定名“哎呀呀”。并把顾客定位在金字塔底的“被忽视的大多数”,即月收入2000元以下,年龄为12-28岁的女性消费群体。走“平民时尚”路线,强调“平价战略”,让消费者买了不心疼,丢了不可惜。
做好产品请明星宣传
虽然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开创了“哎呀呀”品牌,但直到2005年7月,“哎呀呀”仍只有几家门面。想扩大生意规模,就必须及时掌握时尚流行饰品新动向。为此,叶国富在产品开发上跟日本、韩国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不仅如此,他还在广州的白云区组建了6000平方米的国内大型配货中心,负责各个连锁直营店和加盟店的货源配送,每周三发新货。
生意做久了,有心的叶国富发现做饰品就是做细节。于是他要求每一个小产品都精致,都要开发好,每一个细节做到位才能有大的改观。“细微的差距造就巨大的不同”。
终于,叶国富的尝试取得了成功,公司很快发展壮大了,到了2006年,“哎呀呀”店铺数量已达到400家。但新的问题也如影随形:模仿者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为此,叶国富又有了大胆的决定,请明星做品牌代言人,进行规模化的品牌扩张。当时,这让许多人诧异。因为在饰品私营企业,请明星做代言人,叶国富还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有了明星代言后,哎呀呀的品牌影响力和加盟店的口碑效应呈几何级传播。2007年,“哎呀呀”店铺数量近千家,零售总额达5.6亿元,到2010年底达到3000家。并以平均每天两家新店的速度稳步扩张,这个速度是肯德基的2倍、屈臣氏的6倍。
小饰品的大饰界
成功的企业家似乎都有一个特点:胆大心细。天蝎座的叶国富喜欢慎重而深思熟虑的冒险。2008年,已经成为饰品行业龙头老大的“哎呀呀”没有止步不前,而是斥资1500万元上线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规划系统,在行业内首次实现精细化管理。
同行们觉得,卖小饰品的像国美、苏宁、沃尔玛、家乐福这样的巨无霸一样使用ERP系统实在有点大材小用,可叶国富不这么认为:“ERP理顺了企业的物流、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更重要的是,我们因此拥有了庞大的年轻女性客户群的数据资源,这会为我们未来的业务开拓提供最坚实的基础。”
“哎呀呀彻底改变了一个行业的游戏规则。”著名营销专家、“中国女性营销第一人”张恒甚至认为其革命意义堪比马云之于电子商务、百度之于搜索引擎。很多人对小饰品这种小摊式生意不屑一顾,叶国富却推开了这扇不起眼的财产之门。叶国富,已成为了行业的领军人物,但他从来不认为这就是成功,“创业一直在路上,成功永远没有终点,想赢就要比别人跑得更快。”叶国富认为,要常年专注一件事不容易,坚持下去必有成效。
叶国富的“哎呀呀”如同一则创业启示录,以胜利的姿态提醒人们:,即使在那些不起眼的商业地带,也可能蕴藏着弗成限量的宝藏。“活着就是为了改变饰界”叶国富改动了他的偶像乔布斯名言中的一个字,叶国富相信,“改变世界可以从‘改变饰界’做起,‘改变饰界’同样能推动我们改变世界!”
创业白手起家的故事3:周大福郑裕彤从打杂小弟到千亿富豪的励志创业故事
做老板,不要成天埋头苦干
郑裕彤从在一家金铺做打杂小弟开始学做事情,这个金铺就是周大福的前身——周大福金店。金铺老板周至元则在后来成为他的岳父。
只用两三年,郑裕彤就熟悉了店内店外的经营,十七、八岁时就已代行老板的职责,20岁那年就前往香港成立了周大福分号做起了真正的掌柜。
在通常人眼中,郑裕彤当掌柜,显得有些“不务正业”。他常常只在店里呆四、五个小时,就让伙计负责看店,自己跑到外面去了,直到关门打烊才会回来。而且,到澳门之前他就已经养成这样的习惯了,岳父还一度责备他,怪他偷懒。
但这却是郑裕彤做好掌柜的一个成功法宝。“我不喜欢一直坐在店里,我喜欢到外面去了解生意。老板不要总坐在家里埋头苦干,要到外面去看。我就是去看市场,去看别的店了。做得好的,要看人家成功的因素是什么?做得不好的,要看人家为什么会做不好,从其他人的经验中去学习,我们要怎样做得更好。”他说。
这种爱到外面了解、学习,然后思考、总结的习惯,让郑裕彤看到很多别人看不到的机会。1955年,郑裕彤看到到珠宝业很有前途,让周大福也开始经营珠宝。香港市场竞争激烈,他从市场普遍卖99金,而且还有商家还把94、95的黄金都当成99金来卖的局面中,看到做9999金的机会,并且首创了这个后来成为黄金业行业标准的公司标准。看到外资公司怎样搞管理,他也学习过来。他看到钻石是个新生意,毅然经营起钻石业务,后来成为了南非最大的钻石厂商。进入地产业、酒店业后,他也是一路看别人,做自己,始终未曾停止过了解和学习。
赢得人心才能赢到利
郑裕彤说,当老板一定要有人才来帮助你,但有人才还不够,你还要赢得他们的人心。人跟着你,心是不是跟着你,这个很关键。
郑裕彤是赢得人心的高手,这不光是因为他知道人的重要性,更因为他舍得为人去花钱,去投入。1960年,他将周大福改革为香港金饰珠宝业最早的有限公司机构——“周大福有限公司”,并且派出不少股份给对自己忠诚又能干的职员。
这个改革的效果很快显现出来。改革前,公司一年的盈利是200多万港币,到改革后的第二年,每年的利润就已突破500万港币。
“个人力量的是很有限的,所以要考虑怎样集中大家的力量。怎么样调动大家,我认为分钱分利第一重要。”郑裕彤开心地回忆:“改革后,公司的业绩一倍一倍地翻,我就一年接一年地给员工分。他好,我也好,大家都好。”
后来,进入到其他领域后,郑裕彤也把这种办法不断复制。带大家赚更多钱的,然后分更多的钱。有时遇到一些好项目,他还单独拿出来给员工们入股,让大家一起做老板。因为这样好的分配和激励政策,很多员工在周大福一做就是几十年,不少人从做事开始,一辈子就跟着郑裕彤。
不花钱的好事要努力做
除了分钱分利,郑裕彤也很注重用精神和情感奖励来激励员工。周大福改成有限公司的时候,他就打破当时华资企业的传统,学习外资企业,重新给公司人员定了名衔。比如,“分行掌管”改为“经理”;改“账房”改为“财务人员”。
当时,很多华资公司的人都羡慕外资企业的人,包括他们的职务听上去都那么洋气。郑裕彤这个投其所好,因而深得人心,而且一箭双雕。既提高员工的认同感和满足感,也提高公司在市场上的档次。
前些年,很多企业家,尤其创始人开始感到,管理员工时,除了金钱、物质、股权等激励手段之外,还必须面对另外一个问题:要学会让名给员工,并因此引起一些管理学的讨论。而几十年前,郑裕彤就已这样想,而且这样做了。
从经营上说,郑裕彤这一招还有一个厉害之处。这么做是不用花钱的。“你叫他掌柜还是经理,是不用花钱的。他喜欢叫经理,你就改为经理,这样他很开心,大家也都开心。”他说。
做一个老板,需要花钱的地方要舍得花钱去做。但不花钱又有意义的事情,也同样要去努力做好。这是郑裕彤对自己,对公司的一个要求。
不花钱又有意义的事情,初初一听,好像不多。但往细一想,比比皆是。“比如,你把玻璃擦干净一点这个不要钱吧。遇到人,给个笑脸不要钱吧。”郑裕彤解释说,但就是这么简单的事,很多人却不懂得或者不能够坚持去做,因此他也就不能从这些里面建立自己的福气和财富。
放眼长远,用时间换空间
郑裕彤创立的新世界是香港四大地产商之一,而且一度是香港发展势头最猛的地产企业。谈到为什么在当时大举进入地产业,郑裕彤说,他看准了需求,香港的地方小,人口却越来越多,即使短期有波动,只要撑得住,从长远看,做地产一定不会有错。所以,敢于很大手笔地把地买下来盖房。
踩对了香港地产业最黄金的时代重拳出击,而且从长计议,用时间换空间,这也是郑裕彤以及其他几位地产天王获得成功的最重要原因。
在地产业,除了小打小闹,所有大项目,郑裕彤都是放眼长远,每个项目一做都是几年上十年,很多物业更是只租不售。即使遇到萧条,他也等得起,熬得住。“我不喜欢立刻就能赚钱,而且赚得很多的项目。越赚得快的钱,风险越大,这是一定的。我做每一件事都是从长远去看,看透了才去做,不是急功近利的。”郑裕彤解释,“以香港会展中心为例,我做的时候,别人说我很大胆,其实我已经看透了,中国最终一定要收回香港,我对香港的前途,对国家的前途有信心。”
放眼长远,投资长期事业的策略,令郑裕彤把时间化为制胜筹码,在经济长期向好的大趋势下,成为分享香港与内地经济发展红利的大赢家。
在成就社会中成就自己
跟随社会的趋势,民生的需求发展事业,是郑裕彤基业长青,而且事业越做越大的基础。对于投资,甚至投机炒作,有机会他不放过。但他真正专注的,从来都是有实实在在需求,对社会民生有实实在在价值的事情。
郑裕彤的长子郑家纯曾公开讲,大家好像都不喜欢把官商放在一起,但事实上,官商结合,才能推动社会的前进。因而,无论在香港,还是在内地,他们都非常注重与政府合作。在北京,他们做的崇文区新世界,是旧城改造的样板。在武汉,他们与政府合作,盖了大量经济适用房,也可以说是行业标杆。
主动配合政府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进程,这让新世界成为政府眼中能承担社会责任的地产商,当政府有了好的事情,自然也首先想到能够与自己更好配合的人。
郑裕彤也非常注重承担社会责任,多年来为香港、内地的教育、医疗、赈灾等公益慈善事业,累计捐款数十亿元人民币。
勤劳和真诚,是往上爬的根基
访问郑裕彤时,我们请他总结出两个最重要的成功因素。跟大家分享。
他回答,就同一个人而言,要想更成功,第一是勤劳,第二是做好人,结善缘,而做好人,结善缘,最重要的是真诚:真实,诚信。
“勤劳肯定是要的,没有勤劳,你的学习,你的经验,你的智慧,你的行动力,一切都会打折扣。但若要想有比较大的成就,就需要有朋友们来帮助你,这个最主要的是要真实、诚信,善待他人。我有很多的朋友,我对他们很真诚,他们对我也很真诚,朋友多,可以给你很多的帮助,比你自己能干甚至更重要。”他说。
创业白手起家的故事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