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的形式有哪些
大学里除了学习之外,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与同学搞好关系,大学生的交往可以分为两种形式的交往。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的形式文章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的形式
①一对一的交往:男生与男生,女生与女生之间的交往发展为友情;男女之间的交往,可发展为友情,也可发展为爱情。这种交往使他们在生活上能互相帮助,学习上能取长补短。
②一对多的交往:大学里由于班上的活动多,比如擅长文艺的同学聚在一起排练,这就使交往的频率增高,但心的距离并不一定拉近;可是这种交往对于大学生来说却是十分有益的,可以让一个人不断学习表达自己,锻炼自己的待人处事能力。
人际关系状况决定于交往者对自己的感受所作的评价,旁人只能通过他们交往的外部表现形式进行评价。评价人际关系:密切、疏远、好、坏等,交往越是表面、客气、虚假的,交往就越肤浅,两人就互相不喜欢。在两个人的交往中有以下三个评价要素。
①交往频率:交往频率是在一定时间内双方交往的次数。
②交往深度:交往深度是交往时发自内心的程度或交往形式广泛多样化的程度。
③关系牢固:关系牢固是指双方在心理上相互吸引和依赖的程度,两个人关系越稳定就越不易受环境的影响而疏远。
当两人越交心,相互越了解,相互间满足内心深层的欲望就越充分,交往时就越能处于自发状态。一个人如果对某人说话、动作表情、心态都比较自然,就可以直接得到对方的表态和认同,但如果同时对待多个人就不免有些紧张和拘束了,这就需要锻炼。人际交往是门学问,关键是利用交往来获取信息、关心别人,从而帮助自己成长。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一) 人际交往的社会性强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社会性大大地强化,大学生年轻、有干劲,“ 初生牛犊不怕虎”是有冲劲和活力的一代,他们参与社会交往,不仅可以增长见识,也可以增长社会财富。大学生在中学阶段,注意力都集中在高考学习上,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很多的人际交往;进入大学后,他们走出家门,认识、结交了更多的朋友,交流更多的信息,接受更多的新思想,与社会的接触比中学时更加频繁与密切,人际交往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式交往趋势。大学生有一个共同目标,即学好高等课程,提高自身素质,争做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因此相互之间的人际交往必须符合这个共同目标,道德规范的调节作用显得特别有力。
(二) 交往愿望强烈
当代大学生独特的生活环境和思想氛围,决定了其人际交往较之中学时代具有更大的广泛性、互动性和多样性,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愿望比中小学生更为迫切,他们力图通过交往去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学会处世以表现自己各方面的才能,获得情绪的稳定,保持足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大学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兴趣广泛,有充裕的时间去思考交往,富于理想情感,讲究情投意合、融洽相处。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愿望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这与高年级学习负担加重、与工作联系更加紧密有关;另一方面,大学生兴趣、人格逐步走向固定,从多元化向一元化发展。
(三) 存在一些团体或组织
社团已成为大学生交往的重要校园场所,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参加过社团就等于没有上过大学。形成这些团体或组织的原因主要有相似性吸引、接近性吸引和补偿性吸引三类,在这些群体中,起积极作用的是多数,同学之间的情谊能用道德标准要求,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也有起消极作用的团体,交往活动常常是玩耍、娱乐、吃喝,学习、思想上不能互相帮助,不能用集体的道德标准和生活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四) 交往注重自立,不依赖家庭
大学生的独立意识普遍增强,不仅理性地思考、判断、处理自身的问题,也关心社会,批判地接受知识,批判地看待其他事物,有着强烈的体现个性的见解和疑问。大学生在自我意识和社会关系相互协调的基础上,开始树立自我的个性,支持自己的主张,以独立的人格和态度处事,积极自主地开展人际交往活动。这个时期,大学生的抱负与志向鲜明,对于家庭往往已不再依赖,而是以成人的眼光参与和处理家庭事务,充分体现个人的意志和性格,这使得大学生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和新东西,更容易受社会思潮的影响。
(五) 社交能力逐渐增强
交往中注意较温和的方式,不再粗暴地自夸自大,对社会、同性和异性的鉴赏力增强,能适应各式各样的人,能接受并宽容朋友的不同意见,不试图硬性地改变他们,争吵减少。交往手段的发展,使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变得更方便、更快捷,交往距离更远,交往范围甚至可以扩展到世界范围。
(六) 交往内容多样性
大学生交往的内容除了专业知识以外,人际交往频繁,内容丰富多彩,涉及文学、艺术、体育、政治、外交、人生、理想、爱情和社会问题等各个方面。大学生交往频率提高,由偶尔的相聚、互访发展到较为经常的聊天、社团活动、聚会、体育活动、娱乐、结伴出游以及其他一些集体活动。交往方式、手段更多,由原来的互访、通信等转向使用一切现代化的通讯设备、交往工具、交往场所等交往手段。利用现代化手段仍离不开人与人的交流,但在大学这个教学、科研中心,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都还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要,形式化的东西不仅不能促进大学生人际交往,反而打消了一部分同学的积极性。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的形式有哪些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