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三大电影工业基地

发布时间:2017-06-05 14:00

说到电影工业基地,许多人都会想到现今最著名的好莱坞,然而很少有人真正的了解过好莱坞。下面就由小编介绍世界三大电影工业基地,有时候我们也许不仅仅是看电影,还可以了解了解电影在哪生产的?

世界三大电影工业基地

1 好莱坞

好莱坞(Hollywood),又称荷里活,位于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郊外,依山傍水,景色宜人。

“好莱坞”一词往往直接用来指美国的电影工业,由于美国许多著名电影公司设立于此,故经常被与美国电影和影星联系起来,好莱坞是世界闻名的电影中心,每年在此举办的奥斯卡颁奖典礼则是世界电影的盛会 。

好莱坞不仅是影视娱乐明星工厂,也是全球时尚发源地,世界上众多商品是由于好莱坞的电影而成为奢侈品顶级品牌。好莱坞顶级品牌俱乐部HOLLYWOOD SUPER BRAND CLUB,是顶级品牌运营组织,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全球顶级品牌俱乐部。

然而当今的好莱坞已经风光不再。尽管还有一些后期制作工厂、电影技术支持公司和几个大唱片公司仍然位于好莱坞,但昔年奠定好莱坞辉煌的各大电影公司却只有派拉蒙一家还留在好莱坞。电影业绝大多数最富有和最成功的创作人员早在几十年前就离开了好莱坞。从四、五十年代开始,好莱坞逐渐走向衰落,从一个风景如画的住宅、创作和旅游麦加蜕变为熙攘喧嚣、淫乱低级、充满罪恶的闹市,到处充斥着低俗的旅游纪念品商店、毒品贩子、乞丐、游民和妓女,到八十年代末这片衰败景象达到谷底。

因此,再创好莱坞辉煌成为90年代的洛杉矶市长办公室的头等政治大事。具有讽刺意味的是,1992年的暴乱和1994年的地震使洛杉矶得到了联邦政府的大量拨款,使好莱坞的重整成为可能和必须。重建计划颇见成效,自1993年以来,犯罪率下降了21%,肮脏破败的街道焕然一新。许多地标建筑被重修,包括好莱坞大道6712号的埃及大剧院。年久失修、具有传奇色彩的电影宫殿。

埃尔·卡皮坦大剧院,也由迪斯尼公司出资重新装修,成为迪士尼在洛杉矶的橱窗影院,是全美票房最高的单银幕影院。还有其他几十个工程也都破土动工,包括新建的好莱坞娱乐博物馆和好莱坞历史博物馆。加上原有的好莱坞山上的好莱坞标志、好莱坞大门、3.5英里长的明星大道、中国大戏院门前的明星脚手印、好莱坞蜡像馆、好莱坞制片厂博物馆以及好莱坞纪念公墓等招牌景点,好莱坞每年仍吸引着上千万游人,在此消费约十亿美金。看来,金丝镇的辉煌大有卷土重来之势。

风景名胜

杜比剧院

杜比剧院位于美国加州好莱坞的好莱坞大道上,2001年11月9日启用,是奥斯卡金像奖颁奖礼的举行地点。直至2033年,奥斯卡都会在杜比剧院举行颁奖典礼。

杜比剧院,原名柯达剧院,2012年2月更名为“好莱坞高地中心,2012年5月更名为现名。

中国剧院

好莱坞最重要的景点之一就是位于好莱坞大道上的中国剧院,以知名明星的手印、脚印吸引各国游客到此一睹明星足迹。中国戏院在1927年5月开幕,以其中国式建筑的外观得名,69呎高的青铜色屋顶高入云霄,戏院内部也以中国艺术概念所设计。

比华利山

当年的名流巨贾离开好莱坞之后,大都搬到了比华利山,使之成为洛杉矶地区最豪华最富有的住宅区。

日落大道

日落大道一条商业街,它距离市中心1小时车程,位于Sunset出口和Fairfax大街附近。

这条街地处西好莱坞,时髦的服装店,饭馆及咖啡厅鳞次栉比。而一到晚上,这里又是另外一番景像,各种夜总会,迪厅吸引了成群结队的年轻人来到这繁华的霓虹灯下。在这条街,你能见到很多的好莱坞明星,但各个营业场所离得比较远,你有必要打的或借一辆车前往。

环球影城

位于洛杉矶市区西北郊,好莱坞是世界著名的影城,20世纪初,一些制片商开始在这里拍片,到1928年已形成了以派拉蒙等八大影片公司为首的强大阵容。三四十年代以来,好莱坞成为美国的一个文化中心,众多的作家、音乐家、影星就住在附近的贝弗利山上

星光大道

好莱坞星光大道(Hollywood Walk of Fame)是条沿着美国好莱坞好莱坞大道与藤街伸展的人行道,上面有2000多颗镶有好莱坞商会追敬名人姓名的星形奖章,以纪念他们对娱乐业的贡献。第一粒星于1960年2月9日颁赠予琼安·伍德沃德(Joanne Woodward)。截至2013年6月20日上面共有2500颗星。

野外剧场

建于1922年的这个圆形剧场位于好莱坞北端,是一个百色的演唱会专用场所,你经常都会在电视或电影看到这个圆形剧场,甲克虫乐队也曾在此演奏。

每年7月初到9月初这里有一个野外音乐会,由洛杉矶乐团和好莱坞野外剧场交响乐团共同演奏。到了周五和周六,你还可以在这尽情欣赏电影音乐,流行音乐以及爵士音乐等多种音乐的演出。

比华利山饭店

比华利山饭店是世界电影界最喜爱的聚会场所。饭店占地12英亩,沿着棕榈掩映的日落大道呈条状铺开,整个旅馆呈粉红色调,被业内称为“粉房子”,由豪华套间、舞厅、酒吧、咖啡厅以及高级别墅套房和各色园林所组成,整个设计是文艺复兴时代的风格。

派拉蒙电影城

卓越(派拉蒙)电影公司所拥有的好莱坞仅存的片场位于Melrose大街上。这里有为一般人提供的游览路线。这条路线需时两个小时,你无需预订门票,只要在Gower街上的入口处购得门票按指定时间进行参观即可。

公司

二十世纪福克斯:20th Century Fox Film Corporation (NewsCorporation)

华特迪斯尼公司:The Walt Disney Company (independent)

哥伦比亚:Columbia Pictures (隶属SONY)

狮门影业公司:Lions Gate Films(independent)

新线影业:New Line Cinema(隶属时代华纳)

派拉蒙电影公司:Paramount Pictures (隶属维亚康姆)

环球影片公司:Universal Pictures(隶属通用电气公司)

华纳兄弟:Warner Bros. Pictures(隶属时代华纳)

温斯坦公司:The Weinstein Company(MGM distributes films)

顶峰娱乐:Summit Entertainment

梦工厂:DreamWorks Pictures(被维亚康姆收购)

米拉麦克斯影业:Miramax Films(被华特迪斯尼公司收购)

米高梅:Metro-Goldwyn-Mayer (被索尼电影娱乐公司收购)

雷电华:RKO(Radio Keith Orpheum)

塞缪戈温电影公司:The Samuel Goldwyn Company

塞尔兹尼克国际影业公司:Selznick International Pictures

联艺:United Artists(被米高梅收购)

顶级品牌俱乐部

好莱坞不仅是影视娱乐明星工厂,也是全球时尚发源地,世界上众多商品是由于好莱坞的电影而成为奢侈品顶级品牌。好莱坞顶级品牌俱乐部HOLLYWOOD SUPER BRAND CLUB,是顶级品牌运营组织,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全球顶级品牌俱乐部。

2 宝莱坞

宝莱坞的制片厂外景宝莱坞(Bollywood)是对位于印度孟买电影基地的印地语电影产业别称。宝莱坞时常被误解为所有的印度电影,而实际上,它只代表部分印度电影产业。宝莱坞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影生产基地之一,拥有数亿观众。

印度人将“好莱坞”(Hollywood)打头的字母“H”换成了本国电影之都孟买(Bombay)的字头“B”,因而把“好莱坞”变成了“宝莱坞”(Bollywood)。

宝莱坞也被称作是“印地语(Hindi)的影院”,其实乌尔都语(Urdu)诗歌在这里也相当常见,同时英语的对白和歌曲所占的成分也正在逐年增加。不少影片中的对白中都有英语单词短语,甚至整个句子。一些电影还被制成两种或三种语言的版本(使用不同语言的字幕,或者不同的音轨)。[1]

宝莱坞和印度其它几个主要影视基地泰米尔语- Kollywood,特鲁古语(Telugu),孟加拉语(Bengali) - Tollywoord,坎拿达语(Kannada)和马拉亚拉姆语(Malayalam)等构成了印度的庞大电影业,每年出产的电影数量和售出的电影票数量居全世界第一。宝莱坞对印度以至整个印度次大陆,中东以及非洲和东南亚的一部分的流行文化都有重要的影响,并通过南亚的移民输出传播到整个世界。

影片类别

宝莱坞的电影通常是音乐片。几乎所有影片中都有唱歌跳舞的场面。印度的观众期望他们的花费物有所值,影片的表演者通常被称作"paisa vasool",即“钱之所值”的意思。歌唱和舞蹈、三角恋爱、喜剧再加上超胆侠的惊险场面:一起混和在一部三个小时长的,包含一次幕间休息的,华丽铺张的表演之中。这些影片称作“masala”电影,以印地语代表混和香料的“masala”一词命名。如“masala”香料一样,这些电影实来是各种东西的混和体。

影片的情节多是通俗闹剧,里面有很多些公式化的成分,比如命运不佳的情侣,愤怒的父母亲,腐败的官员,绑匪,心怀阴谋的恶人,沦落风尘的善良女子,失散已久的亲人和被命运分开的兄弟姐妹,戏剧性的命运转折,还有方便的巧合。

当然也有些影片有着多些的艺术追求和复杂些的剧情(比如Satyajit Ray、Mrinal Sen、Guru Dutt、Shyam Benegal、Hrishikesh Mukherjee和Gulzar等人的电影),但这些电影往往在票房不敌口味更大众化的电影。然而,宝莱坞正在转变。他们希望看到不同的印度电影。

应该指出的是,符合大众口味的电影中也有不少是有价值的,或者作为精雕细琢的娱乐片,或者以其自身的方式有着艺术上的成就。宝莱坞电影的任何一个影迷都能够列出一系列超过普通masala电影的影片来。

剽窃指控

受到制作周期短和预算少的限制,一些宝莱坞的作者从西方成功电影中直接借来情节甚至场景,一些作曲者也从西方电影乃至其他印度电影中抄袭音乐旋律。多数对西方电影的抄袭都不会受到惩罚,因为西方人对此基本上一无所知;而且,许多印度观众本身也不熟悉西方电影和曲调。宝莱坞电影中终究存在多少抄袭是个广受争议的问题。有些人说是零星存在,有些人说相当频繁。

奖项

印度银幕杂志Filmfare在1953年举办了第一届Filmfare奖(Filmfare Award)。该奖后来成为宝莱坞的奥斯卡奖。杂志的读者进行投票,最后的颁奖在一个众星云集的盛大仪式上进行。该奖与奥斯卡奖一样常被指责对影片商业成功的关注超过影片内涵。

其中受欢迎的一些奖项包括:

Zee Cine 奖

Star Screen 奖

星尘奖

这些奖项都有精心设置颁奖仪式,歌舞表演,有明星和崭露头角的新星参加。

以吸引海外的印度和外国观众。几次典礼分别在阿姆斯特丹、新加坡、英国和南非举行。

1973年以来,印度政府出资赞助了“国家电影奖”(National Film Awards),由国家出资的电影节管理局(Directorate of Film Festivals - DFF)颁奖。DFF所面向的不光是宝莱坞电影,还包括其他地区的电影和独立电影/艺术电影。颁奖典礼由印度总统主持,所有人都因此而渴望获奖。

影响力

很多人说,宝莱坞的电影形式单一,内容自娱自乐。看一部觉得新鲜,看第二部就觉得雷同,只有印度人才会如此推崇不已。但是对全世界来说,宝莱坞就像印度最美丽的一张名片,展现了印度人独特的魅力。而今,印度的电影明星们在世界名流的圈子里风头日健,不少好莱坞明星开始往宝莱坞发展。宝莱坞明星的婚礼上,可以请到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夫妇和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就连美国总统到访,还传出了宝莱坞第一美女没空见布什的消息,可见印度宝莱坞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了。

3 香港电影

香港电影(Hong Kong Film)是华语电影的先驱者。华语电影是分割成四个地方发展的:香港电影、大陆电影、新加坡电影和台湾电影。在1997年回归之前,香港已发展成为华语世界(包括海外华人社会)以至东亚电影的制作基地之一。几十年来,香港一直是电影工业基地之一和电影出口地之一,人们把它称做“东方好莱坞”。

起源

1 897年电影开始传入香港。

1898年开始有商业性电影放映。

1901年出现第一家电影院喜来园。

1909年,上海亚细亚影戏公司在香港拍摄了影片《偷烧鸭》。

1913年,黎民伟和美国人布罗斯基合办了香港第一家制片机构──华美影片公司,摄制了故事短片《庄子试妻》。

1923年,黎民伟又和他的兄弟等创办了香港第一家全部由香港人投资的制片机构──民新影片公司,

1925年上映了它拍摄的香港第一部长故事片《胭脂》。

电影制作

香港的纸片模式,专业分工、组织结构虽比中国内地、台湾地区完善,但较之好莱坞仍显得随意机动,工业化程度远不够严密有序。

第一,按照好莱坞的工业规则,电影一旦开机便需按部就班,不能随意更改剧本、变动进度。然而香港的电影导演,比如徐克、杜琪峰等,他们的拍摄方法却大不相同:在保证按时交片的前提下,现场即兴发挥、随拍随改、有时停工有时赶拍。这种做法恰恰是香港电影黄金时代最正常的作风习惯。

第二,香港尽管也有不少以导演强势创作著称的影片。

第三,香港电影素以拍摄迅速为特色。要说香港的拍摄速度有多快,1960年代,香港的粤语戏曲片就有“七日鲜”的纪录,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这个纪录几乎被追平,吴镇宇导演的《9413》,只用了10天时间,而他主演的《古惑女》,也只用了12天。香港电影之所以要拍摄快,主要是为了赶档期,既赶明星的档期,更主要的是为了院线的上映档期,港片兴盛的时候,院线需要大量的港片填充各个档期,尤其是每年的春节贺岁档,更是必需有巨星坐镇。

香港电影的主要类别有武侠片/动作片/功夫片、喜剧片、警匪片、黑帮片、文艺片、鬼片、情色片等等。

电影节

香港电影金像奖

香港电影金紫荆奖

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奖

亚洲电影节

香港国际电影节

亚洲电影大奖

现状

现在内地的观众普遍反映香港电影没有过去的好看,首先是演员就没有以前的那样吸引人。香港目前新生代的女明星没几个能独挑大梁,2015第34届金像奖最佳新人提名中,王菀之占了三个提名,可见香港电影新人演员已经到了匮乏的地步。这和过去张曼玉、林青霞、叶童、袁咏仪、王祖贤她们争芳斗艳的时代已经是天壤之别,好的女演员实在是太少了,拍一部电影都找不到什么好的女演员配戏。

男演员呢?香港电影众所周知是以动作片打天下,现在的男演员演戏好的还是有不少,可是能打的就很少了。目前已经不年轻的甄子丹仍然是一枝独秀,他的新作《叶问3》也已开机,但很明显,甄子丹之后就很难再找到动作新人。像洪金宝、成龙那样从小练功的武打演员,现在香港新生代明星中实在是太少了。毕竟洪金宝他们的年月,当时的父母还愿意把小孩送去学武,这在今天看来已是很稀罕的事情。极度缺乏巨星和人才,缺乏创意是香港电影面临的首要问题,如果香港电影想要再度辉煌,就必须有一大批新的电影人才给香港电影注入新的活力,就好像1979年发起的香港电影新浪潮运动一样,只有这样,香港电影才能起死回生。

现在香港电影一年当中都很难有30部电影开机,新演员就更难说出头,王家卫的《一代宗师》之所以能在金像奖上获得12项奖杯,也是因为竞争中太弱的缘故,如果是《一代宗师》放到1990年代,就很难拿下这么多奖杯了。

缺乏新人,缺乏新作,倚靠中国内地拍摄电影,香港电影其实已经融入了内地电影,以后逐渐就是中国电影了,香港电影和内地电影的区分越来越不明显。或许,香港电影不是走向了没落,而是走向了融合。

世界三大电影工业基地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