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范文大全
毕业论文是大学生四年学习当中的最后一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课。它是学生对四年学习情况的一个总结,同时也是检验学习效果的一种有效途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毕业论文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
范文一:归隐,诗话的精神家园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话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了。女教师辞去心理教师的工作,转向追寻心中对自然生活的向往,掀起一轮“归隐”狂潮。人们开始放下世俗纷争,憧憬着归隐田园、养花种菜、过简朴宁静的生活。而陶渊明,这个晋代的田园诗人,一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再度成为中国人独善其身的美好远景。
“羁鸟念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辞官归隐,幽幽香菊与他为伴,下地耕耘自给自足。他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官场的丑恶,忘记自己遇到的所有不快,希望生活自在,清闲旷达,将不羁的性格安放于一方心灵的净土。
然而,这也是无奈之举。少年时饱受家庭传统和儒家经学影响的陶渊明,怀有兼济天下,大济苍生的壮志,在《饮酒》、《杂诗》等诗歌中,他曾道:“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但是,由于门阀制度的存在,庶族寒门出生的人不可能突破门阀士族对高官权位的垄断,在这样的情况下,陶渊明的理想注定会破灭。直到二十九岁的“高龄”他才出仕为官,终其一生,所任的也不过是祭酒、参军、县丞一类的芝麻小官,不仅壮志无法施展,而且不得不在苟合取安中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委蛇。
后来,他又为彭泽令,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上任八十余日就解印挂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他仕途的努力和曾经的彷徨,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归隐田园之路。
起初,陶渊明确确实实享受了一段“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田园乐趣。然而书香门第出身的陶渊明毕竟不是稼穑的好手,“开荒南野际”的辛勤也未必能使他过上衣食无忧的小康生活。在陶渊明四十四岁时,诗人笔下洋溢着生活气息的“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被一场无情的大火烧光了,全家只好寄居在船上,靠亲朋好友的接济过活。
陶渊明五十八岁时,生活已近绝境,贫病交加,在其《挽歌诗》中,他对死后可以“鼓腹无所思”的幻想与“在昔无酒饮,今但湛空觚。春醪生蜉蚁,何时更能尝。肴案盈我前,亲旧哭我傍”的现实读来让人心酸。最后,他竟然沦落到上街乞讨的地步,“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 正是他这一人生阶段的真实写照。
此后,不再讴歌田园风光,只说自己生活的窘困和心中的不平。胸怀抱负却无奈归隐的陶潜不愿也不可能完全抛却社会现实,他将自己未尽的政治理想寄寓诗中。在《桃花源诗》里,诗人描述了一个心中的理想社会:“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重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这种“自然”的社会中,人人自耕自食,真诚相处,无竞争无欺诈,甚至无君无臣。而在陶渊明看来,由于人们的过度的物质欲望,引起无穷的竞争,产生了种种虚伪、矫饰、残忍的行为,使社会陷入黑暗。鲁迅先生说:“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 由于这些追求,使他大多数的田园诗呈现出冲淡平和、旷洁悠远的外貌,但其背后却充满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恶与不安,对人生短促、身感无所感的焦虑。元嘉四年,六十三岁的陶渊明黯然瞑目。
由此可见,回避矛盾,力求超然物外,是多么无助,因为历史的车轮不会停止,滚滚红尘裹挟着人类不断前行。
无独有偶,中国有陶潜,美国亦有梭罗。1841年,梭罗结束教书生涯,开始写作。1845年夏,爱情、亲情接连留下的伤害与隐痛,让感情丰富、思想深刻的梭罗内心压抑不止。这个28岁的年轻人知道自己必须要长时间安静自省,寻找真实的自己,于是他开始为期两年的“隐居”生活,就在离康科德不远的瓦尔登湖。这是他的好朋友爱默生拥有的私人土地,梭罗在这里用二手木材建起一座约14平方米的湖边小屋,开始了他在湖畔林中的生活。梭罗小木屋距离康科德约2英里,不到两站地铁,并不算遥远。按照中国“小隐于野大隐于市”的说法,梭罗显然不是隐居在山野中的,勉强可称为“隐于市”。
但其实,梭罗在瓦尔登湖的生活,并不算“隐居”。美国史学家描述说,梭罗几乎每天都要到康科德村里去一次,他的母亲和姐姐每周六都会给他送食物,而他自己则时不时回家去,除了自己经常去村里转悠,梭罗的文友还频繁光顾他的小木屋,在湖畔举行聚会,甚至成立了名为“瓦尔登湖协会”的文人社团。很多人都误以为梭罗跑去瓦尔登湖旁隐居,做起了隐士,逃避现实,批判当时美国社会的功利。其实梭罗不是隐士,他是躲在暗处的旁观者,透过独特的视角关注美国本土,用两年两个月的时间到瓦尔登湖进行生活实验。他想用自己的实践证明,通过“简单些,再简单些”的质朴生活,人能超越感官感觉和理性而直接认识真理。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认识到过分诗化归隐,臆想成美好的精神家园,既是对陶渊明、梭罗等的歪曲,忽视了他们艰难的探索,也是对当代人的误导,弱化了在现实中寻求进步的热情,虽然归隐是他们解除内心痛苦和全身避祸的方式,但若成为年轻人退缩消沉的一个借口,这绝非两位大师所愿意看到的。
我们承认在充斥着手机、网络和电子游戏的当代,他们生活哲学中“回归自然、自我反省、简化生活”等思想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但我们不能放弃在现实生活中的奋斗拼搏,因为这一切都有着既定的规则。作为“初升的太阳”的青年们,归隐之路绝非我们现在的选择,相反,怀揣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才是我们的唯一目标。毕竟,在这充满美妙与激情的青春年华里,又有几个是在安逸生活中走向通往成功的红毯的呢?什么都未曾经历,却像个沧桑老人一样,对生活中的一切都漠不关心,看似淡然,实际上却是愚不可及。当你垂垂老矣,回想你这“隐居”的一生,不知是欣慰多一些,还是懊悔多一些呢?
所以啊,青年们,时不我待,让我们向着最高最远的梦想起航吧!
范文二:泰戈尔诗学伦理中“梵之我象”对中国近现代诗歌的影响
一、泰戈尔诗学伦理的起源
从诗学层面上看“梵”的文学话语描写,是人对自然万物自由对话的美学隐喻。诗歌创作的本原是灵魂获得自由的过程。这个创作过程涉及了诗学伦理。泰戈尔诗学伦理基础来自《奥义书》中所说的“梵我同一”( 乃文,2008)。梵是可以触摸到的一切美的形式之合集,体现了人之所思所想皆来自于所处的时空语境。泰戈尔诗学伦理中的情感世界展示出一个民族对“梵”的精神追求。
泰戈尔诗学高度是建立在“梵我同一”基础上的“梵我同源”。也可以理解为灵魂同源。泰戈尔的诗学观应该是一种时空平行、乃至不分贵贱、人际平等的价值观。其诗句超越种族、解仇驱疑,净化灵魂,自然就成了自由与爱的化身。正如《吉檀迦利》中第一句的字眼:“永生、欢乐、杯儿、倒空、充满。”到最末诗句的字眼:“诗歌、调子、膜拜之中、洪流,大海、鹤鸟、山巢、生命、家乡。“杯子”隐喻着“时空转换演化着万物”;“永生”隐喻着灵魂的精神皈依;“诗歌、调子”穿越了时空,“静寂的大海”隐喻这“灵魂的宇宙之源”。泰戈尔诗化了人类灵魂对生命本质的时空追问,其情之重、之深,皆展现了他的诗学伦理之完美、哲学之深奥、时空之博大。世人始终体会着、感悟着、阐释着其中诗句的哲学启示:“人类的灵魂与情感到底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情感和空气一样都源于一种感知体验,而感知体验主体也是感知存在的一部分。可以说,诗人灵与物间对话是对梵我关系的隐喻性阐释。
二、泰戈尔诗学伦理中的“梵之我象”对中国近现代诗人的创作映射
文学话语描写往往是互文性的。 米歇尔 施耐德:“现代艺术作品是古典作品投射的影子,那些作品在这协调中熠熠生辉。”(蒂费纳 萨莫瓦约,2003)例如:泰戈尔的《吉檀迦利》中的诗句:“但是在那里,纯白的光辉,统治着伸展着的为灵魂翱翔的无际的天空……”这表达了诗人把精神与宇宙万物熔融一体的诗学理想。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中的一句:“水光浮动着你梦中期待的白莲。”诗句中的水光、浮动、梦、白莲隐喻了宇宙时空幻化为“梵”的境界。正如泰戈尔的诗句提到了:纯白的光辉、为灵魂翱翔、你的阳光、云彩。虽然一个是水中语境、一个是天地语境;一个是女子矫情的小世界、一个是宗教式的独白,在他们的诗句中所幻化的意象,在文本构建上是互文的。从林的诗句中可以体察到泰戈尔诗歌“梵”的隐迹。再例如徐志摩的诗《偶然》中的字眼:“一片云、投影、心波。都融入了幻化自然的梵化美。泰戈尔:“灯火,灯火在哪里呢?用熊熊的渴望之火把它点上罢!” 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泰戈尔成就了郭沫若对新诗内在律的发现。”(魏建,2009)从泰戈尔诗句中都能找到“梵”的哲学价值,并且成为他的诗歌风格。所以泰戈尔诗歌所表达出的“梵”境,同时也是诗人的思想源泉。他的诗歌被梵化成一种能够包容宇宙万物的人生美学现象,可谓“梵之我象”。
冰心在《遥寄印度哲人泰戈尔》中写道:“泰戈尔!美丽庄严的泰戈尔!……只深深地的觉得澄澈……凄美……”泰戈尔诗歌中所发散出的凄美感来自“梵我同一”的思想。正如泰戈尔的《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所写的对生、死与爱的顿悟,流露了“梵之我象”的伦理认知,阐释了爱是生命的本质意义。泰戈尔的诗都具有这种梵化美,也称之为“梵之我象”。也可以说他的诗隐喻着一种人生美学。
三、泰戈尔诗学的“梵之我象”与中华诗学“禅境空灵”的伦理美学比较
谈及人生美学追求,就会谈到老子。中国近现代诗人大都熟悉老子道法自然的天人观的美学思想,也受禅宗美学的影响。王柯平对中国美学的观点:“在空灵中见佛性、得般若,在顿悟中体禅悦、入涅槃的禅宗美学……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人的审美意识和审美心理活动……表现在审美趣味上,则贵清净幽寂的氛围,尚空灵玄远的意境,求"梵我合一"禅境中的禅悦。(王柯平,2014)而涅槃本身就是人生美学追求。“空灵”所求的意境、或者说是伦理美学标准,与“梵”对人生的阐释都体现了一种辩证关系。泰戈尔对“梵”的阐释是隐喻在他的直觉中的,但是他绝对没有否认理智的存在。相反,他的诗歌迸发出的理性光芒足以照亮人性 “我”之境界。中华历史上的诗歌大多追求禅宗之美,更求“我”对自然之感怀、对人生之顿悟。所以说泰戈尔诗学与中华诗学的伦理美学有着密切的关联。这种关联又体现在诗学文本互文性层面上。诗学文本互文的基础是对文本间的伦理认同。地缘文化能够促进诗学的伦理认同,从而丰富了文学的直觉体验。诗学更重于感性。冯友兰说:“哲学家对哲学中的主要概念,不仅要有理智的理解,而且要有直觉的感受。”(冯友兰,2014)诗歌中的隐喻就是直觉活动的表征。这种诗学感性体验的精神框架是被包裹在梵我之中的、不可割裂。“我”集合了理性与感性,没有理性或没有感性都不能称谓“我”。对“我”的诗意化描述是诗人对人性美的伦理认同,通过隐喻化的诗句激发受众的直觉感受。这里提到的 “梵”是诗人对天的伦理认同。所以二者合二为一成为一个伦理诗学框架,阐释了上述有关灵魂与情感的来源与归宿。灵魂可以阐释为一种直觉经验,可通达自然万物、还可通达造物主-宇宙。与人类情感相系是诗学伦理的表达。伦理是理性化的人伦智慧,它一定来自人的情感世界。任何割裂人伦关系与情感的语境关联谈论“梵”都愈显其理据之苍白。所以阐释伦理美应是诗学阐释的核心。
泰戈尔的诗歌伦理之美体现在其理智与直觉的完美结合。诗人的直觉与理智凸显了其诗句的张力美。例如:“你周围的空气是寂静的。流荡的春风来到你荒凉的居所。……永远在企望那还未得到的恩典。”他的理智在说,庙宇虽破旧,但还是要有礼拜的人光顾的。直觉却告诉他,无人来光顾了。寂静的空气、流荡的春风是诗人的直觉体验。直觉与理性信念产生了精神碰撞。通过诗歌的隐喻,诗人对人类伦理做出了有力的发问。正如冰心所评价的那样,泰戈尔诗句中的张力隐喻所形成的心理失落感所产生的是一种“通灵的圣洁感”、这也是诗歌“梵化美”的核心价值。从中悟到诗人对生命的坚定信念,对世态批判的透彻认知、对宗教本质的追问。这些都体现出诗人的伦理高度,从而映射出其诗歌的直觉意义。从诗学层面看,“梵化美”和“禅境”都源于共同的伦理美学。人们可以凭借直觉从诗人 “我象”的隐喻式描述中感受到诗歌中人伦的光辉力量是横贯天宇的。印度诗歌隐喻中的“我象”,总带有“梵”义化的人伦语境。而中华诗学的美感更侧重于道法自然。中华诗学的“禅境空灵”多隐喻诗人的田园理想和人伦观。诗人们常对个人与自然万物、社会语境关系进行隐喻式描述,重人生空灵体验而少神秘的超验之感。
参考文献:
[1]乃文,奥义书,编译出版社,中国致公出版社,北京, 2008-11-1.
[2]蒂费纳 萨莫瓦约 著,邵炜 译,互文性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天津,2003 第62页,第17行.
[3]魏建,泰戈尔究竟怎样影响了郭沫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北京,2009, 03.
[4]王柯平,跨文化美学初探,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2014,第133页,第7-18行。第149页,第19-26行.
[5]冯友兰,中国哲学小史,当代中国出版社,北京,2014,第205页,第18-19行.
[6]泰戈尔,泰戈尔经典诗歌全集,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长春,2010.
[7]冰心,冰心散文,花城出版社,广州,2004.
[8]林徽因,林徽因诗集,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1985.
[9]徐志摩,徐志摩诗歌全集,哈尔滨出版社,哈尔滨,2013.
[10]郭沫若,郭沫若全集 文学编 第一卷, 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1982.
范文三:高级实践护士能力研究分析
护士能力是护理人员应该明确认识的重要的内容,也是护理教学应该重点培养内容。我国自提出引进高级实践护士至今,还没有高级实践护士能力统一的界定。对护士能力的概念没有从本质上进行区分,存在将"核心能力","胜任力"以及"能力"混用的现象。最早注意到护士能力的美国ANA协会,但是还没有提出统一的高级实践护士能力概念,对能力实质内涵的阐述是基于设定指标的层次。加拿大护理协会[2](CAN)将其定义为"护士在规定的实践角色和环境中,实现护理安全和护理伦理所必须的知识、技能、判断力和个人特质的结合"。澳大利亚[3]目前认为高级实践护士基本能力指的是护士在从事的角色和任务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态度、知识、才能、价值观。
2高级实践护士的国际能力研究现状
欧洲国家最先开始发展高级实践护士。2002 年,英国在儿童、老人、成人、精神心理以及院前急救五个专科[4],从知识运用、循证护理、专业技能和个人发展 4 个方面制定能力标准。2004 年美国NACNS协会制定了临床护理专家能力体系标准[5],依据COPA模式,从护理人员工作所接触到的的3个方面,即病人、医院、护理人员的角度进行了能力的界定,制定了相应的培训课程与评价体系。2007年加拿大急诊护理协会在从护理程序、急诊抢救技术等方面[6]制定了相关的能力标准。目前经典的APN能力理论框架有三种,包括NACNS(患者护理人员组织)、Hamrric依据APN的工作内容、和AACN Synergy Model[7]注册护士特征,
3高级实践护士的国内能力体系研究现状
2005 年 12 月,香港正式推出了不同层次护士的核心能力框架[8],该框架涵盖5个维度、11 个方面的内容。APN职业技能、人际交往能力、组织能力以及个人能力等维度的要求明显高于其他护士能力的要求。刘明在护士胜任框架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注册护士胜任力量表共58条指标[9]。在大陆,王欣丽[10]采用问卷调查和团体焦点访谈方法,探索了ICU护士胜任的特征模型。樊落席淑华[11,12]等人在临床职业阶梯理论及能力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从理论分析到指标信效度的系统研究,最终制定了包括6个模块的能力指标体系。近两年,还有研究者[13]开始在不分专科的前提下,从高级实践护士的高位角度,探讨高级实践护士的能力标准。
4高级实践护士的能力问题分析
4.1高级实践护士能力概念定位不明确 研究中相关概念概念定位不明确,对能力命名混乱。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同时不利于研究结果的传播。
4.2高级实践护士的理论研究基础不足 理论是指导实践的上层建筑,同时理论的阐述又离不开实践的支撑。但是,由于环境的不同以及文化的差异,我国仅有少部分文献说明其研究的理论依据,部分研究的胜任特征条目池主要是对国外量表进行本土化修正获得。
4.3高级实践护士理论与实践联系欠缺 经过文献综述发现,到目前为止,我国对能力的研究绝大部分是依据自制的量表进行培训。而对应用性的研究较少。这可能造成调查中盲目的面面俱到,而降低胜任特征的关有效性。
4.4缺乏科学的研究体系 由于我国尚没有针对高级实践护士能力进行大型的有组织的调研,基本以小群体的形式散乱存在。这种状态会造成研究中的各种偏倚。因此应该建立科学的研究体系,开展大范围的样本调查,加强对研究结果的验证性研究,为高级实践护士的选拔、培训与评价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李巍.护理核心能力的提高应从护生教育开始[J].护理研究,2007,21(2):554-555.
[2]CAN. Advanced nursing practice:A national framework[M].Ottawa:Canadian Nurse Association, 2008:21-26.
[3]ANRAC. An extension of the ANRAC competencies study across all areas of nursing practice in NSW[M].Sydney: Australia Nurse Registering Authorities Conferen-ce,1992:33-35.
[4]NENA. National Emergency Core Competencies[M].Arlington: National Emergency Number Association,2007:13-20.
[5]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s.Statement on 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 practice and education[M].2nd ed.. Harrisburg, PA: NACNS,2004.
[6]RCN. The faculty of emergency nursing core and specific wedge competencies and assessment[M].London: Royal College of Nursing, 2002:5-8.
[7]Hardin S, Kaplow R. Synergy for Clinical Excellence: The AACN Sydney Model for Patient Care[M].Aliso Viejo,CA: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ritical Care Nurses,2004:14-20.
[8]HAHK.Core Competency for Enrolled Nurses, Registered Nurses and Advanced Practice Nurses in Hospital Authority[M].Hongkong: Hospital Authority of HongKong,2005:33-35.
[9]刘明,殷磊,马敏燕,等.注册护士核心能力测评量表结构效度验证性因子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3):204-206.
[10]王欣丽. ICU护士胜任特征模型开发及应用[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07:27-29.
[11]樊落,席淑华,岳立萍.急诊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标准框架的理论基础及模型建立[J].护理学杂志,2008,25(16):6-9.
[12]樊落,席淑华.急诊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1,12(6):144-146.
[13]钟亚萍,卢惠娟,夏海鸥,等.ICU高级实践护士能力期望的调查与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5):389-392.
毕业论文范文大全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