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17-06-18 20:45

图书管理是图书馆工作的中心,图书管理的创新自然成为图书馆整体创新的重中之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图书管理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图书管理论文篇一

图书管理创新探讨

摘要:图书管理是图书馆工作的中心,图书管理的创新自然成为图书馆整体创新的重中之重。图书管理创新既是一个全新的重要课题,又是一项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的复杂系统工程,它涉及的范围广,触及的层面深,要求的水准高。这一创新包括人性化、信息化、数字化的管理创新,需要抓观念、人员、设备的创新,必须高度重视、具体落实,才能取得成效。

关键词:图书;管理;创新;重要;具体;操作

【中图分类号】G251

图书管理是图书馆工作的中心。图书馆作为搜集、整理、收藏和流通文献资料,以供读者进行学习和参考研究的文化机构,图书是其重要的服务工具与知识、信息载体。随着我国各个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图书馆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发展。创新是新时代的一个大主题,图书馆图书管理创新是一个势在必行、至关重要的大课题。“图书馆要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对传统的管理观念和方式方法进行扬弃和取舍,建立起一套崭新的管理运行机制,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图书馆要生存发展,在激烈竞争和新时代大潮的冲击下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首先在图书管理上创新。

一、图书管理创新的具体性

图书管理的创新,体现在其创新内容的具体性上。

1.人性化管理的创新

21世纪是一个人性化时代,“以人为本”同样是一个时代的大主题,也就是说,“创新”与“以人为本”这两个时代的大主题,是密切结合、相辅相成的。

对于图书管理的创新而言,其人性化管理又分为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对广大读者实现最大化的人文关怀,真正视读者为“上帝”,落实“一切为读者,为读者一切”的服务理念,与读者实行亲情互动,使图书文献资料成为连通读者的桥梁“信物”;另一个层面是对图书管理人员的管理,也要凸显服务意识,全馆人员形成良好的亲情氛围,创设优秀的人文环境。

2.信息化管理的创新

图书资料作为信息资源,在信息化的21世纪,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与作用。而信息传媒的多元化高科技手段,又要求图书管理必须在信息化管理上全方位、深层次、高水准的创新。众所周知,电信、电视、电脑的“三电合一”,尤其是国际互联网的应用,构成了现代化的“信息高速公路”,使人类的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即从单向性的大众传媒发展到交互式的大众传播,实现了网上信息资源共享。而且,信息的传播早已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瞬间便可以传送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真正实现了足不出户,即可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面对此种情况,图书管理必须在信息管理上大胆创新、全面开拓。要充分认识到图书馆作为知识与信息中心,本身就是知识信息的平台,在具体的图书管理中,努力适应市场经济多元化的主体对知识信息不断增长的需要,把馆藏静态的知识信息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促进信息社会的发展,并实现由“重藏”向“重用”的转变,实现知识信息传播与应用的最大化。

3.数字化管理的创新

21世纪是一个数字化时代,这也是高科技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因此,图书管理数字化创新,就要根据读者需求的特点、科研发展方向、整个图书馆的发展规模,建立起个性化的数据库,实现目录检索、主题检索、全文检索;配备相关的电子阅览室、现代视听交流设施设备、联机检查、多媒体导读系统、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微机目录检索、文件传输、微缩文件阅读、网络信息服务、多媒体数据库交换等等,建立全方位搜索引擎,实现网上阅读与下载。与此同时,还要尽最大努力实现社会资源馆藏化。即通过各种数字技术及其设备,对社会上已形成数字化的信息资源广泛采集、整合、利用。大力拓展网上资源,通过对信息的搜索、跟踪、过滤,把各种信息资源作为馆藏资源的重要组织部分,当然这其中也包含图书信息资源。在此基础上,扩大这些信息资源的应用范围与应用频率、应用成效。例如开设必要的镜像站点、以Web方式提供网上检索服务等,从而做到一家图书馆的图书资源与世界所有图书馆的图书资源联网,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图书资源共享,使数字化管理发挥出无穷的威力与无尽的魅力,形成创新性的合力。由此可见,图书馆图书管理的创新,内容既具体又丰富,有许多创新的空间。

二、图书管理创新的操作性

图书管理的创新,更体现在它的操作性上。操作是图书管理创新得以具体落实的举措,也是实现图书管理创新的重要途径。具体而言,图书管理创新的操作性有以下几项。

1.观念的创新

观念是理念、思想、意识的合称,观念对于人的行为具有指导、制约、影响的重要作用。观念的创新,是行为创新的思想基础。如同倒脏水不能连同婴儿一起倒掉一样,我们不能也不可能从根本上否认思想观念对人的行为的指导作用。同样,图书管理的创新,也必须首先以观念的创新为基础和指导。对于图书管理的创新来说,其观念的创新主要是强化创新意识、牢固树立创新是生命灵魂的重要地位。

2.人员的创新

人是“万物之灵长”,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所有的创新,都是由人来付诸实现的。因此有人说:“人才就是生产力,所有的竞争,说到底都是人的竞争,人的素质的竞争。”在图书管理的创新中,人员的创新有三层内涵。

(1)图书馆领导班子成员的创新。这是整个创新的关键,所谓“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说的即是领导班子成员的重要作用。同样,图书馆的创新,也以图书馆领导班子成员的创新为前提和保证。没有领导班子成员的创新,便没有图书管理的创新和整个图书馆的创新。为此,图书馆领导班子成员不仅要具备全面的创新意识,而且要具备全面的创新素质与创新能力,从而才能带领全馆人员,走出一条成功的创新之路。

(2)图书管理人员的创新。人员的创新同样以思想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与业务创新能力为核心,有人提出,图书管理人员创新的具体操作办法:“①对质量的全面承诺;②面向用户;③不断改进操作系统;④协同工作;⑤重视培训;⑥为员工授权和尊重员工;⑦测度绩效;⑧持续改进。”这些办法值得借鉴与应用。

(3)读者的创新。图书管理的创新,是图书管理人员与广大读者的双边互动的创新,因此读者的创新也是整个图书管理创新的题中应有之义。读者的创新,同样以观念的创新与图书信息资源应用能力的创新为主。再高明再先进的电脑,也要靠人脑来操作。

3.设备的创新

如果说,观念的创新与人员的创新是图书管理创新的“软件系统”的话,那么图书馆设备的创新则是图书管理创新的“硬件系统”。图书管理的创新,在具体操作中,必须“软硬兼施”、双轮驱动,以收到二者互促并进、相得益彰的效益最大化。

图书馆的设备创新,主要是硬件建设,如设备的办公场所、书库、阅览室、电脑,以及综合服务设备(手机、电视机、复印机、录音机、传真机、录像机、光盘刻录机等)。综上所述,图书管理的创新是一项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的复杂系统工程,必须高度重视、具体落实、扎实操作,方能取得成效。

图书管理论文篇二

浅谈高校图书管理

摘要:管理创新是对图书馆各组织要素的有机结合,图书馆承担着记录、储藏和传播人类知识的任务,将知识传递给需要它们的人,来促进社会知识交流和创新。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起着倡导读书、组织读书、服务读书的重要作用。所以高校图书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高校图书馆管理浅谈一下个人的一点思考。

关键词:高校图书管理 管理模式 实践 创新

1.高校图书管理现状分析

但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使人们的信息交流、处理、存贮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而给高校图书馆带来了强有力的冲击,面临着一系列内外环境的制约和阻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管理体制滞后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图书馆在管理体制上,是处于集中式管理和多元等级结构。各校的图书馆基本由各自的院校行政管理部门进行人事、经费等方面的管理,服务对象也只限于本校,尚未形成统一的最高层次高校图书馆的管理部门。因而,导致了各自为政的孤立发展模式,呈现出封闭半封闭的分散状态。

高校图书馆的内部各组织以文献管理的主线来展开,分为横向的业务系统如采编、流通、技术等和纵向管理程序如计划、控制等。这种以分工为基础,形成了分割式的方法管理业务。由于结构单一、沟通较差,使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难以提高。

高校图书馆是社会公益性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一直是靠“吃皇粮”维持日常的运转,未形成完整意义上的社会服务机构。在人事管理中,实行的是终生制。馆长是由上面委派,馆员是统一分配,一经录用无论优劣,稳端“铁饭碗”。职称评定论资排辈。图书馆不承担经营风险,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队伍总体素质不高,缺乏敬业和创新精神。

1.2高校图书管理创新的内涵及必要性

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管理创新意味着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新的信息环境,不仅只是计划、组织和指挥,而更要协调馆员与读者、馆员与设备、部门与部门以及各高校图书馆之间的关系;发现和重组各种资源和结构,进一步激发馆内外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为实现图书馆事业的总体目标而协同努力。管理创新是高校图书馆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办馆思想和方式方法的更新。

新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不断产生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新知识的时代。管理创新是深化高校图书馆改革的内在需求。新世纪是蕴育着巨大变革的时代,是一个从计划经济形态向市场经济形态的转变时期。与此相适应,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内涵要求、发展目标、工作方法和行为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2.管理模式

2.1图书馆管理的基本原则

图书馆管理的基本原则就是以人为本。图书馆的人性化管理,主要指管理者采取富于人情味的管理方式,管理者在尊重人性、理解人性的基础上,善于团结、组织人才,注重对员工进行情感管理,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把每一个员工的利益通过有机整合,成为集体利益,从而达到图书馆预期的管理目标。

2.2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充分体现了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特征:信息化、柔性化、创新和适应性。知识管理以企业内外部的知识共享和协作为基础;有效的知识管理必须建立在一种新的组织机构之上,要求新的组织形式与之相适应。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目标是要推动知识创新。图书馆知识创新管理就是对知识的生产、扩散和转移及其由相关机构和组织所构成的网络系统的管理。它包括知识的理论创新管信息技术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工具。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打破了信息传递的时空限制,通过网络可以方便地与世界各地的同行、用户探讨有关问题,现代信息技术不仅是实现信息交流和共享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解决知识产权保护的强有力方法。

2.3现代化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理念

图书馆办馆理念的转变,重在服务。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

(1)增强创新意识。创新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是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对于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和管理人员来说,需要不断学习、紧跟社会和科技发展新潮流,掌握全球最新的专业理论、最新的专业技术,结合本馆与本国专业发展的特点,开拓新局面。

(2)不断提高服务意识。新形式下的图书馆服务业要贴近读者,做到“读者第一,服务至上”,开展多种服务方式、如馆内服务,网上服务、定向服务、专题服务、咨询服务等,本着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读者服好务,强度服务的效果,强调图书馆信息服务业的文化含量和知识含量。

(3)建立开放式的图书馆现在我国许多高校图书馆还保留样本书库,由于样本书库不对外开放,样本书库的书也成为“死书”。同时,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制定了严厉的赔偿制度,损坏、污染、丢失图书,予以最高3倍到10倍的价格赔偿。因为图书馆的经费有限,管理者认为图书馆花了这么多钱来丰富馆藏,必须保管好以减少损失。这种观念的驱使下,大多数图书馆没有走出封闭的圈子,还是执行“以书为本:而非“以人为本”。其次,在我国高校图书馆开放的对象是本校的师生,对校外则处于封闭状态,导致大量资源闲置浪费。

2.4建立以馆员为本的图书馆管理

(1)重视人力资本在图书馆工作中的作用对于图书馆来说,优秀的管理者将成为当代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和首要财富。因为馆员是知识的载体,是图书馆信息库的建造者和维护者,是信息资源与读者用户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是高知识含量信息产品的设计者、生产者与操作者,而具有创新精神的馆员又恰恰是图书馆内在发展的动力。

(2)重视培养馆员一专多能,实行图书馆员轮岗制度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收集、分类、阅览咨询等项工作互相之间都有紧密的联系,适当地实行轮岗制,有利于馆员了解图书馆工作全貌,树立全局意识。

(3)建立馆员与读者的信息通道读者和管理员应该是平等的,读者可以随时向图书馆员提出建议和请求,对读者来说这比站在馆员的办公桌前拘谨的陈述要人性得多,无形中拉近了馆员与读者的距离,读者服务工作也更好开展。这种亲切自然的交流环境设计体现了图书馆以人为本、创造和谐的理念。

(4)建立以读者为本的图书馆服务图书馆在建设馆舍、配备各种设施时,应该充分考虑读者的需要,尽可能方便读者,使读者感到舒适。同时也应当考虑到一些有生理缺陷特殊群体的需求。总之,图书馆馆舍建设以及其它硬件设施的配置都要从读者的需要出发,充分体现出人性化的特点。

3.总结

图书馆要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要求,抓住机遇,抓紧改革,重点是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开放的经济,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开放的图书馆;从管理的观念要转变思维,从以前的“重藏轻用”转变为“以人为本”的服务模式,这样体现了管理的本质,突出了人的主体性。图书馆的一切管理行为只有以人为本,才能实现人的价值,体现人的尊严,才能使图书馆事业兴旺发达。

图书管理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