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煤矿安全心理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7-02-27 16:25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带动了煤矿行业的蓬勃发展,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员工心理问题也开始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高度重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煤矿安全心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煤矿安全心理学论文范文一: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浅析

[摘 要]近年来,尽管国家从各方面采取加大煤矿安全监管的力度,但煤矿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其原因主要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又受不安全心理的控制。为了减少事故发生,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应用安全心理学从人性假说、非正式群体、奖惩机制和亲情管理4个方面分析了导致事故的不安全心理因素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为促进煤矿的安全生产,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安全心理学 安全管理 人性假说 非正式群体 亲情管理

中图分类号:D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0-0103-01

近年来,虽然国家从各方面都在加大煤矿安全监管,但煤矿安全事故仍时常不绝于耳,因此,研究煤矿事故发生的机理,最大限度地减小伤亡事故,已经成为煤矿工作者和全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

职工的不安全行为、设备和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以及不安全的生产环境是造成我国煤矿事故的直接原因,但管理失误是导致煤矿事故发生的本质原因。由于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着管理方面的失误,产生了人员、物质、环境和信息中的一项或数项的缺陷,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在管理过程中人既是被管理者,又是掌握管理手段的管理者,人是煤矿安全管理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人的违章行为的产生,可以看作是一连串错误的结果,由错误的认识,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并强化了错误的需要,从而导致一个错误的行为。在众多的错误中,作业者的心理作用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员工的工作态度、群体的行为准则、人际关系、领导威信等社会心理因素。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学与安全生产有十分重要的联系。一方面,人在生产作业中经常受到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如紧张、疲劳、反抗等直接反映到工作效率与安全生产上;另一方面,生产作业过程中的生产机械、作业环境又对操作者的心理状况发生作用,使人的心理状态发生变化,最终影响到工作效率与安全。要搞好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分析安全管理中的群体社会心理因素,考虑员工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补救。

一、人性假说与安全管理的关系

制定煤矿安全管理对策措施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把员工看成唯利是图的“经济人”还是看成社会生产劳动的积极参与者。由于受煤矿职工自身的素质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在煤矿的安全管理过程中,认为人主要是为金钱而工作,为物质生活的享受而生存,只要能满足人对金钱和物质的需要,就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基于这种观点,煤矿的安全管理工作就是由管理人员利用职权、发号施令,使被管理者服从,让其满足安全工作的要求,强调严密的组织制度和制定具体的安全规范,职工的主要任务是听从管理者的指挥,至于管理制度和规范的制定,只是管理者的事情,与职工无关。在安全奖励制度方面,主要用金钱来刺激职工的安全行为和安全生产积极性,同时对消极对抗、违章违纪者采用严厉的经济惩罚措施,即在安全管理上对职工采取“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这种思想在我国煤炭行业相当普遍,特别是像六枝工矿集团这样一些老矿井,条件差,效益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管理方式的局限性也逐渐地暴露出来,它是以金钱为主的机械的管理模式,用职权严密地控制职工,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对立起来,排斥工人参与管理,否认了工人在安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它不可能激发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非正式群体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性

非正式组织是指企业成员之间由于共同的价值标准而自然形成的无固定形式的社会组织。人与人之间具有基于共同的价值标准而产生共同的情感和态度,并且正是这种情感和态度把彼此组合到一起,如师徒、校友、老乡等。在煤矿的正式群体中,不仅存在着非正式群体,而且还对人的行为起着控制作用,影响职工的行为效率。

非正式群体的形成是以相近的心理特征和共同的心理需要为基础,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浓厚的群体意识,成员之间感情密切,利益一致,彼此之间的交往较为频繁,促进了群体间信息的沟通,有较强的自卫性和排外性。另外在每个非正式群体中,非正式组织的领导人物是自发产生的,虽然没有组织赋予的正式职务和权力,但由于其自身具有一些特殊的优越条件,如业务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善于体贴别人等,因而在成员中有很高的威信,往往比正式组织的领导人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对其他成员拥有精神上的支配权力。

当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目标一致时,它可以协助正式群体完成工作任务,解决一些正式群体无法解决的问题,作为正式群体的补充,满足成员对信息沟通的需要,也可以满足人们交往、归属、友谊等不同的心理需要。但当非正式群体的目标与正式群体目标相抵触时,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影响安全生产。因此,在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应加强对非正式群体的引导作用,使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目标一致:保持和建立成员的价值观,目标态度等使其行为稳定;可利用组织进行沟通;促进人与人之间建立互敬合作精神;可利用其为人员提供归属需要使其安心工作。

三、奖惩机制与煤矿安全管理的关系

人会对去的行为和行为结果的学习来影响将来的行为。行为结果对他有利时,就会趋向于重复这种行为,行为结果对他不利时,这种行为就会趋向于减弱或消失。这种情形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强化”,对个人的行为实施奖励,从而使这些行为得到进一步加强即正强化。正强化的方法包括奖金、对成绩的认可、表扬、改善工作条件、提升、安排担任挑战性的工作、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等。负强化就是对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实现的行为进行惩罚,以使这些行为削弱直至消失。

负强化的方法包括批评、处分、降级等,有时不给予奖励或少给奖励也是一种负强化。负强化作为基本的煤矿安全管理手段之一,它能及时矫正煤矿职工的不安全行为和确保组织安全有效的运行,如果用法不当,非但不能调动煤矿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反而会严重挫伤职工热情,影响安全管理者与职工的沟通,甚至出现极端行为。

因此,在煤矿中要科学地运用负强化,坚持正强化和负强化相结合的原则。基于强化理论,在煤矿的安全管理过程中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强化措施。

四、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亲情管理

人是企业得以存在的根本,对人的亲情关怀,是企业以人为本的最现实的体现。如果管理者对员工能够悉心关照,想员工所想,急员工所急,就会有较大的功效。从人作为感情动物的特性来说,你关注我,我也会想着你,形成员工与公司忧乐与共,共同进退。

在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亲情管理可以是多样化的,例如:煤矿工会定期组织开展“送温暖”活动;邀请部分死亡职工家属为“三违”问题作报告和职工在下井前要面对其全家福进行安全宣誓;作为一个安全管理人员要弄清每个员工的基本家庭情况,在职工最需要的时候,能够给职工送去家庭的温暖和领导的关怀,如资助困难职工的子女读书等。

只有企业亲情管理员工,员工才会倾情奉献企业;只有企业有了家的温暖、爱的亲情,员工有了归属感、稳定感与成就感,企业才会有凝聚力、向心力和竞争力。

五、结语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人们的心理活动受人性假说、非正式群体、奖惩机制、亲情管理等观念制度的影响,对煤矿安全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心理学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理论依据,一个人的心里活动是其外在行为的内在根据和驱动力;行为则表现了他的内部心理活动,受内部心理所支配,所以人的行为表现必有心理上的原因。如果心理不正常,行为就要出问题,就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研究煤矿职工心理活动的规律和外在因素对职工心理的影响,加强对职工安全心理引导,并找出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对保障煤矿安全生产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毛海峰.安全管理心理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 孙健.王玉海,等.安全生产的管理模式[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

[3] 马金华,王春福.企业管理学[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4] 吴穹,许开立.安全管理学[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

[5] 曹阳.让亲情化管理凝聚人心[J].中国职工教育,2006,49.

有关煤矿安全心理学论文范文二:煤矿安全管理心理学在安全生产中的实践

摘 要:“当前安全工作不好抓,除了矿井开采日益延深、井下条件变数较大、环节系统愈加复杂带来的难度之外,还面临着经济形势和成本管理的双重压力,以及职工收入下降带来的工作积极性问题。影响安全生产的因素非常多,稍有疏忽就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问题。但安全生产无退路。”煤矿安全管理心理学的介入是必要的!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心理学介入;煤矿安全生产

平煤股份一矿煤炭资源赋存条件较差,地质构造复杂,矿井受水、火、瓦斯、冲击地压等自然灾害威胁,并且由于煤矿开掘巷道、挖煤等直接生产和辅助生产的场所均在井下,工作环境差、工作条件艰苦、劳动强度高、劳动时间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相对还比较薄弱,“三违”现象还时有发生,工伤事故还不能杜绝,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2012年10月,矿党委书记程同军指出:“当前安全工作不好抓,除了矿井开采日益延深、井下条件变数较大、环节系统愈加复杂带来的难度之外,还面临着经济形势和成本管理的双重压力,以及职工收入下降带来的工作积极性问题。影响安全生产的因素非常多,稍有疏忽就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问题。但安全生产无退路。”

一、煤矿安全管理心理学的介入是必要的

1、心理学介入煤矿安全生产,营造煤矿安全生产良好氛围

煤矿安全意识即包括对煤矿安全生产的认识,对煤矿安全法规的评价和遵守的意志,与道德、政治相联系,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在现实安全宣传中,向群众灌输有关煤矿安全法规非常重要。

(1)开展“三无”班组竞赛活动,夯实安全基础

按照我矿职代会暨2011年党政工作会议要求,继续组织开展“三无”(无事故、无工伤、无“三违”)班组竞赛活动,各单位要把“三无”班组竞赛内容纳入“十佳”班组创建,做好创建目标的制定、分解、实施、考核、保证等五个环节,形成一级保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安全目标管理体系,实现班保队、队保区、区保矿安全生产。

(2)推行群监员隐患排查“复命”制度,使各类事故隐患可控

每天群监员参加班前会要认真听取值班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及隐患排查任务;班中在落实工作任务的基础上,下井作业人员随身携带《隐患排查卡》,在井下发现隐患及时填写,班后及时向值班领导汇报隐患排查情况,做到大小隐患可控,排查整改到位(建立群监员隐患汇报排查记录)。

(3)开展“岗前五分钟安全自律”活动,增强职工安全自律

各单位积极引导职工到达岗位前五分钟,查看工作现场是否有不安全隐患;静想班前会安排的安全事宜;背诵本岗位的操作要领。做到“看、想、诵”三件事,增强职工安全自律意识。

(4)开展“三查、三想、三改”活动,增强职工自保互保

扎实开展生产现场“三查、三想、三改”活动。即:查一查自己的行为是否伤害自己,想一想发生事故给企业和社会造成的影响及家庭的痛苦,改一改自己不安全的行为;查一查自己的行为是否伤害他人,想一想发生事故对他人和家庭造成的痛苦,改一改自己不安全的行为;查一查他人的行为是否伤害自己,想一想发生事故给自己和家庭带来的痛苦,督促他人改一改不安全的行为。各单位要积极引导职工把“三查、三想、三改”活动内容外化于行、内化于心、固化于制,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彻底转变,提高职工自保和互保意识。

2、心理学介入煤矿安全管理,开辟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新途径

亲情是人与社会交流的基础,亲情管理可以满足员工的社会需要,可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改善员工的工作情绪。面对家人的期盼和祝福,员工们心中充满了感激与对幸福的渴望,自然会在生产中珍爱自己的生命,确保安全生产,降低违章行为的发生率。亲情管理不仅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和以人为本的全新理念,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企业关爱员工的拳拳之心。可谓无声处见真情,只有企业有了家的温暖、爱的亲情,员工有了归属感,企业才有凝聚力、向心力和竞争力。

根据省、集团“安康杯”竞赛文件精神,区队工会要以开展“十个一”活动为载体,以打造本质安全岗、塑造本质安全人为着力点,深化自主安全管理,规范职工行为,提升职工安全素质。在有毒有害场所和重点要害部位、关键岗位,推行“一法三卡”作业法,提升矿井安全管理水平。同时加大“三违”帮教力度,增强职工自主安全能力。一是设立“三违”职工心里疏导室。为严重“三违”职工建立“职工动态管理档案”,将每名“三违”职工的家庭、工作、困难等情况一一记录在册。开设“职工心里疏导室”,发挥亲情帮教作用,为井下违章人员提供安全心理健康指导服务,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违章职工真正认识到“三违”的危害。二是开展“安全帮教进家庭”活动。各包队协管员要及时掌握包班组的违章职工情况,负责“一对一”的方式进家庭跟踪帮教,动员家属参与其中,增强“三违”人员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和自主安全能力。活动期间,全矿受教育职工达到1300多人次。

3、心理学介入煤矿安全培训 ,筑牢煤矿安全生产思想防线

安全教育培训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基础和关键,人是生产力三要素中最活跃,潜力最大,可塑性最强的因素,人的不安全因素是事故发生的最大隐患,把心理学纳入安全培训教育,强化人的安全意识,规范人的安全行为,控制事故的发生应该说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通过在安全教育培训中讲授心理学知识,不断强化干部职工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文化素质,增强防范意识,筑起牢固的安全生产思想防线。

为进一步提升班组管理水平,增强职工对安全工作的再认识,真正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塑造“想安全、会安全、能安全”的本质安全人,在全矿班组中开展以“提升全员安全意识,提升班组管理水平”主题读书活动,班组长同读《白国周班组管理六法十八解》,全员同读《员工安全意识手册》。通过读书活动,深化“十佳”班组创建工作,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夯实企业基层基础管理工作,为实现矿井长治久安提供坚强保证。

同时在全矿开设“安全流动课堂”, 针对不同的对象讲授不同的心理学课程,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的培训。各区队协管小组积极组织协管员对煤矿安全生产典型事故案例进行剖析,利用班后会时间巡回到各基层单位进行轮流讲解,使职工通过事故案例受到潜移默化的安全教育,进一步提升职工的安全素质。活动期间流动课堂达到16次,涉及11个井上下单位。运用心理学知识通过安全教育培训使各个岗位的工作者有机结合,从根本上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隐患,才是安全教育培训的意义所在。 4、心理学介入煤矿企业文化 ,推动煤矿企业科学发展

企业的心灵工程即企业文化建设,是筑牢煤矿安全生产的思想防线。在煤矿安全生产中,我们不仅要关心职工心理健康状况,更重要的是企业的灵魂—企业文化,它是推动企业发展与进步的不竭动力。

我矿通过全方位系统地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文化活动,目前已形成“四个体系”(愿景体系、理念体系、标准体系、考核体系)、“四个平台”(运行平台、行为平台、环境平台、机制平台)和“三大管理体系”(精细化管理、自主安全管理、质量标准化管理)。这不仅提升了员工的综合安全素质,还有效地提高了精细管理水平,为原煤生产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我矿还荣获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称号。为此,平煤集团在一矿召开了企业文化建设推进会、经验交流会和观摩会,省内外也有多家单位到一矿参观学习。

平煤股份一矿是中平能化集团建矿最早的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其核心理念是“安全第一,生产第二”。重视人的尊严,注重人的需求,张扬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员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使员工快乐学习、快乐工作、快乐生活,真正活出生命的意义,使企业做大做强,持续发展。我们要实现人的价值文化,就要充分认识强化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意义,只有企业每位员工的生命与健康得到基本保证,才能享受或更好的享受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果。

二、实施效果

2012年9到10月份,我们进行了56个井下单位《“煤矿安全管理心理学”问卷调查》,抽查了547人次,90%以上是班组长和管理人员,从反馈的问卷中可以反映出:

1、 加深了对健康含义的理解。健康是身体健康和心里健康的集合。有88.6%的职工认同煤矿安全管理心理学就是煤矿安全生产管理领域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是直接服务于安全生产的一门科学。90.7%认同煤矿工人的培训不仅包括技术、思想、身体等,心理的培训和辅导也应当成为其必不可少的内容。91.0%认同我矿有必要把《安全心理学》纳入安全教育培训以便提高员工素质。这说明“煤矿安全管理心理学”在煤矿工人中的认知度,凸显了“煤矿安全管理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2、提高了心理安全意识。有50.3%的职工认为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应具备良好的个性,良好的处事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其中仅有18.3%的职工在心情不好,内心压抑难受,情绪不稳的时候会选择闷在心里,而不去找同事或朋友倾诉,或者找心理医生;由这两组数据反映出在煤矿安全管理心理学的影响下,煤矿职工的心理压力及亚健康情绪,得到了有效缓解和疏导,确保了煤矿企业安全高效的生产。 3、强化了“珍爱生命 自主安全“的理念。有96.9%的职工认同当班组进行应急演练时,自己要珍爱生命,认真演练;如果井下出现“三违”事故,仅有13.7%的职工第一反应是点子背,这说明大部分职工的安全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是较强的。 安全之局始于当下,和谐之貌重于行动。高度关注矿工心理健康,建立和完善关心、关注矿工心理健康的管理模式,营造一种“快乐工作、健康生活”的良好氛围,让矿工幸福、体面地工作和有尊严地生活,从而促进煤炭企业安全、高效、稳步发展。今后,我们将积极探索,将心理学与煤矿实际更好的结合, 把理论知识转化成切实可行的措施, 使其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充分发挥作用, 使煤矿安全安全生产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有关煤矿安全心理学论文相关文章:

1.关于煤矿安全生产毕业论文范文

2.安全心理学论文

3.煤矿安全在我心中演讲稿

4.关于煤矿安全伴我行演讲稿

5.关于煤矿安全演讲稿

6.煤矿安全在我心中演讲稿

有关煤矿安全心理学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