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公守法的成语故事

发布时间:2017-05-31 15:36

汉语成语在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传承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汉语词汇系统中重要而又极富特色的组成部分,成为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等学科研究课题中的重要分点。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奉公守法的成语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奉公守法的成语故事的主人公简介

赵奢(生卒年不详),嬴姓,赵氏,名奢。战国时代东方六国的八名将之一,简曰马氏。主要生活在赵武灵王(前324—前299年)到赵孝成王(前265—前245年)时期,享年约60余岁。马服君赵奢墓坐落在邯郸市区西北十五公里处的紫山。

据《战国策·赵策》记载,赵奢曾对平原君赵胜提过自己曾经亡命入燕 ,得到燕王信任,被任命为上谷守。

赵胜(约前308年-前251年),战国四公子之一,赵国贵族。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之弟。因贤能而闻名。刻于东武(今山东武城),号平原君。

他礼贤下士,门下食客至数千人,和朋友关系处理的很好。但不注意礼貌对待平民,后在一名门客的指导下和平民搞好了关系,威名大震。

赵胜初为赵惠文王之相,赵惠文王死后,又为赵孝成王之相。赵孝成王七年(前259),长平之战后,秦军进围赵都邯郸(今属河北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胜尽散家财,发动士兵,坚守城池,长达三年之久。赵王派赵胜向魏和楚求援。九年,食客毛遂自告奋勇,同赵胜去楚国求援,说服了楚王,派春申君率军救赵。此即“毛遂自荐”。援军到来之前,邯郸城内兵困粮尽,赵胜尽散家财,发动士兵坚守城池。直到楚军和魏信陵君援兵赶到,解邯郸之围。

奉公守法的成语故事的典故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足智多谋,英勇善战,立下显赫的功勋。赵惠文王封赵奢为马服君,官列上卿。赵奢原来是一个普通的收取田税的官吏。他对赵王一片忠心,收税时大公无私,一视同仁。

有一次,他到赵惠文王的弟弟、平原君赵胜家去收田税,谁知道赵胜的管家蛮横不讲理,就是不肯缴纳田税。赵奢根据当时的法律,严肃地处理了这件事,杀了赵胜手下九个参与闹事的人。赵胜知道后,大发脾气,扬言要杀赵奢。赵奢知道赵胜要杀自己,不但没有躲避,反而找到赵胜,对他说: 您是赵国王族的贵公子,却放纵管家违反法律。如果大家都不遵守法律,国家必然衰弱。国家一旦衰弱,其他国家就会来侵犯我们,甚至把我们灭掉。到那个时候,您还能保持现在这样的富贵吗?但是,您要是能够奉公守法,那么百姓也会以您为榜样,天下就会稳定,国家也就强盛起来了。您身为王族公子,怎么能不重视国家的法令呢?

赵胜听了这一番话,知道赵奢是个有才干的人,于是就在赵惠文王面前建议提拔赵奢。赵惠文王听从了赵胜的建议,任命赵奢为统管全国赋税的官吏。从此,赵国的赋税公平合理,百姓富足,国库得到了充实。

后来,人们就用 奉公守法 这个成语,指某人严格地遵守国家的法律制度,做事非常规范。

奉公守法的成语故事的延伸

【发音】 fèng gōng shǒu fǎ

【解释】奉:奉行;公:公务、公事。奉公行事,遵守法令。形容办事守规矩。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

【相近词】克己奉公、谦洁奉公、安分守己。

【反义词】贪赃枉法、假公济私、胡作非为、违法乱纪。

【成语举例】我们每个人都要奉公守法,决不能做违法乱纪的事。

奉公守法的成语故事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