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故事
失败是一个人内心对奋斗过程中困难的感觉,是迈向成功过程中的一个点。如果找到困难的原因,那么就有了成功的方法。成功是有方法的,失败是有原因的。既然有方法,我们就可以复制成功;既然有原因,我们就可以避免以后的同样的失败,趋向成功。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故事,欢迎阅读!
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故事(一)
23岁的杨晓琳在大学毕业前就开始创业了!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她,都当了半年多的糕点店老板了——
女大学生的香糯致富杨晓琳,山东轻工业学院财务管理2010届毕业生,从小就很喜欢烘焙,进入大学后,“想要开一家糕点店”的念头在她心里越来越强烈。2007年5月,当打听到上海有烘焙展会时,她坐不住了,带着自己攒的零花钱来到了展会现场。在现场,看着来自世界各地各式各样的烘焙糕点,杨晓琳特别兴奋。考察中,台湾有一家公司展出的当地特色糕点让她过口不忘。
回到济南后,只要上课不忙,杨晓琳就喜欢跑到市区四处转悠,看看都有什么样的糕点店。经过调研,她发现自己吃到的美味凤梨酥等台湾糕点在济南并没有太多销售商家,这个发现让她“蠢蠢欲动”。几经周折,2009年刚上大四的杨晓琳联系到了让自己印象深刻的这家台湾公司,表达了自己的意向,希望能在济南也开一家台湾糕点店铺。
“人家一听说我还是在校生,开始并不太乐意。还好,最后他们还是被我的诚心打动了。”杨晓琳说。一旦确定了目标,杨晓琳立刻开始行动。她找到父母,将自己的市场调研结果详细地讲解给父母听。终于,杨晓琳的父母同意先借给她创业资金。
借到了创业资金,杨晓琳又开始到处租房。有了房子,她就开始跟着台湾糕点公司派来的烘焙师傅学习。那段时间,杨晓琳多数时间都泡在店里。有时为了研究怎样能将糕点做得更好,她经常要熬夜到凌晨。
2010年1月,杨晓琳的小店正式开张了,还没毕业的她成了小老板。小店的隔壁是一家已小有名气的糕点店,有时一些顾客来买糕点时,看到杨晓琳的小店会好奇地到店里去转转。但他们问杨晓琳最多的就是“你们店里的东西好不好吃”。
开始创业后,杨晓琳才感觉有好多东西要学。做出了好吃的糕点顾客却很少,或者顾客很多时来不及做太多糕点,这些都会让杨晓琳“头大”。另外,如何和顾客打交道、怎样管理比自己年龄还大的员工等,这些都是初次创业的杨晓琳不停学习的内容。
创业小贴士:杨晓琳认为大学生创业不要好高骛远,要从基础做起。对于选择的项目要做充分的市场调研,不断地去了解这个行业,才能做出自己的特色。
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故事(二)
一名个子不高的男生,一张热情的笑脸和闪现在眼镜后的真诚的目光。乍一看,他的汉堡包店真是有点寒酸,只是租用了隔壁网吧楼道旁的一小块空地,行人一大跨步就能跃过他的门面,因此很容易被人忽略。但走进一看,金灿灿的鸡翅和汉堡,夹着新鲜的蔬菜,食欲的诱惑委实让人难以抵挡。我们的采访就是从汉堡包开始的……初尝汉堡包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家小店,他也就成了自主创业大学生的一员。与众不同的是,他没有像前几年崛起的学生创业大军那样轰轰烈烈,也没有风险投资和高科技含量,而是安静地经营着他的“杰作”,这样,我们便称之为“生存性”创业。
找熟悉的环境和行业做小店开在水产大学旁,周围还有居民消费群,旁边的网吧里也会不时冒出一两个买主,因此现在即使是暑假,生意还是不断。到了开学,在高蜂时段聘用四个伙计也忙不过来。周围又没有同类的竞争者,加上便宜的租金,小店运营境况节节高升。看来在选择店面上绝对是下了一番功夫。
别看如此一家小店,它可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的经营管理方式和肯德鸡麦当劳的一样,因此开一家和开一百家都是一样的管理,而且一个人就能应付。有的舞厅在经营前期总要有亲戚代为收帐,而我就完全交给手下,因为每一笔帐的进出都清清楚楚,多收少收我都会知道”,作为99级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在“算帐”上当然技高一筹。
漫漫创业路
跟着他重拾创业历程,那看似平静的叙述带着我走过了他那段徘徊于成功、失败、希望和失望之中的困难时期。
在创业之前,我还是想过求职的。还是大二时,我就开始关注招聘信息,参加各类招聘会,但是几圈下来,觉得很难过。招聘重文凭重证书,而证书又跟不上形势,知识没有用武之地。虽然1997年相比现在就业形势一片光明,就业率高,但薪水不高,本科生一两千元,硕士生三四千元,令人沮丧。自此,我就开始全心投入创业。
道不同不相与谋,我大四搬出寝室,找了一名也有创业理想的上海理工大学的学生合租。我们每天谈论创业,每天都要谈六七个小时,平时大量阅读创业类的杂志、书籍、记得当时《理财周刊》每期必看,还有《大败局》、《穷爸爸富爸爸》、《麦肯锡方法》等都反复通读、一有空就穿梭于上海的大街小巷,找合伙人,找项目,找灵感……
最初想要开个网吧,经过了前期长时间的准备,连投资上家都找好了,但是由于北京网吧火灾事件影响了办证,不得不放弃。看现在网吧不景气的样子,100万的投资,想想一身冷汗。后来参加国际特许经营招商会,对于确乏资金的大学生,只能找寻小型的项目。经过多个调查和洽谈,一番周折后,我确定了10万元投资的“白雪公主”干洗店连锁经营。但是在付款之后,经过再次的明察暗访,通过网上资料和已开店面的调查,我发现了其中潜藏的风险,因此毅然迅速回头,解除合同。看到干洗店这两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当初10万元投资只能是最小型的店面规模,要是当初贸然投资,现在肯定已经被扼杀在摇篮里了。
接着,我想到了要从自己熟悉的环境做起,先做大学生市常去年12月正值南汇大学城二期商铺招商,我赶去了解情况,在大学城住了几天,观察商铺运营状况,经过仔细的考察和成本、盈利反复核算,发现南汇地处荒凉,双休日学生回家后不像市区的大学如此热闹,周边也没有居民消费区,再加上寒暑假,全年有半年处于淡季,因此盈利困难。
汉堡包浮出水面
忙碌了大半年,最后才想到了开汉堡包店,回首当时不经意的灵光一现,像是达到了王国维暮然回首的“第三境界”,然而,虽是千呼万唤始出来,但仍犹抱琵琶半遮面。想与做的差距之关键是寻找货源。我马不停蹄,到各家小型汉堡包店、肯德基、麦当劳等多方打听,由于各家开展了积极的保密工作,因此一直找不到门道,我使出浑身解数,将各方消息东拼西凑,顺藤摸瓜,经历了一个月的周折,终于瓜熟蒂落。
社会的快速竞争,催促着我加强学习,我每周都会去书城找书,每天看书也不少于两小时,此外还要时刻关注社会的动向,培养敏锐的嗅觉,因此我的生活过得很有目标,很充实。虽然这样的小店人人能开,但是我相信经营者的管理理念,目标志向有天差地别。我不断学习系统先进的管理手段,计算成本收回的周期,加快再发展的步伐,当别家每天关注盈利状况时,我却看重小店给我的隐性利润,它是我磨练管理经验的切入口,况且我目前的盈利能赶上工作五六年的成功人士,而且我相信我的发展步伐一定比他们更快。
创业路,我坚定地走出来
在我校今年的毕业生中,只有我是自己创业的,他们说起我就两个字:“佩服”。大学生创业“滑铁卢”在前几年听得很多,加上本来缺乏创业意识,因此很多人都选择了求职,而我是看多了创业的书籍,才会一心走创业的道路。即使有创业理想的同学,也会受到多方面的阻碍。我的一名同学就是受不了父母的压力最后放弃,我的父母亲戚到现在也还是反对;加上不谙门路,办证困难,无法贷款种种障碍,让创业者步履维艰。
大学生创业如襁褓中的婴儿,随时有被扼杀的危险,因此有提出先就业熟悉环境再创业的说法,我觉得创业要早,创业的过程是上班族无法学到的,一样要有如此的经历,还不如早跌倒早爬起,而且创业要有巨大的勇气,随着年龄的增长,家庭等各方面的束缚与日俱增,会影响创业的决心。
当然,大学生初涉商场,最好从小做起,找自己熟悉的环境和行业做,找准切入点,这样才更容易成功。
就这样,我倾听着,也感动着,他的故事虽然没有曲折离奇的创业历程,也未有可观的创业成果,但他朴实而执着的追求过程更容易引起我们的共鸣,“开更多的分店,让民营企业打进世界500强”的雄心壮志更让我为之振奋。在此,我尽力完整地记录他的回忆,希望给学弟学妹们,给创业的朋友们以借鉴。然而文字只能记录过程,而不能代替亲身的经历。
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故事(三)
人物简介:
王宇,河北廊坊人,出身穷困,北漂一族。由一个小小的烧烤摊,到自己发明创造无烟烧烤工具,使烧烤成为中华名小吃;先后获得“中国十大最佳创业项目奖”、“创业带动就业首选推荐项目”等荣誉称号。
5000块的小本钱
亿万富翁的“烧烤人生”三十多年前,河北廊坊一个普通农家传来了一声婴儿的啼哭,改革开放之前的这个村庄,在廊坊穷得不能再穷。孩子有了,本是乐事,但苦了父母。家里经济条件差,这个孩子注定要过一个“寒酸”的童年。那个时代,美女找对象的标准不是帅哥而是知识分子,于是考上大学走出村子,成为他“寒酸”童年中唯一的梦想。在那个年代“寒酸”的童年不足为奇,但村里出了大学生,在当时可是个新闻,村里人都说:“这小子,有出息,将来一定能给家里带回一个城里的漂亮媳妇。”这个被乡亲们给予“漂亮媳妇”厚望的人便是王宇。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还真是应了这句话,大学生活,王宇的世界只有两个,一个是学习,一个是打工,却从来没想过“漂亮媳妇”的事。打工可以挣钱,少让家里操心,是王宇那个时候的唯一想法。大学的打工生活,是一本有益的书,王宇在里面学到了知识,尝到了乐趣。每每晚上睡不着觉时,王宇就静静地思考,与其给别人打工,何不为自己打工?这种想法慢慢地开始深入骨髓,在无数个寂静的夜晚里一点点地汇成了力量。
毕业后,当身边的同学都争先恐后地落实工作单位,抢着争着去找“铁饭碗”的时候,这位一直靠打工维持生活的穷学生却硬是借了5000块,在廊坊开了一个做烧烤生意的小饭店。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份职业。可就连他自己都没想到,这辈子干的第一件事,好似命中注定似的打开了自己的“烧烤人生”。
5000块钱放到现在或许只是一顿饭钱,对于当时的王宇来说,这可是个“舍命”的数字。为什么这么讲?细想便知,一个穷学生浑身上下能有几根钉?这是一场小小的赌博,如果挣了钱算是老天开眼,万一赔了,那干脆就把自己卖给人家,当牛做马连本带利来偿还。
王宇很幸运。因为有学校打工的经验,善于经营的王宇把烧烤店的炉火烧得很旺,在这堆炭火里烧出的钱也让这个穷学生发蒙了,一个月赚1万!这位毛头小伙子的内心深处只有一个感觉,那就是“没事偷着乐”。当时的烧烤店那叫一个红火,而这个烧烤店的小老板更是春风得意,所谓“人满堂,炉火旺”,这位从大学里走出来的烧烤老板,也成为当地非常有名的烧烤师傅。于是“烟熏火燎的日子”成为家常便饭,平日里烤肉烤得流油,烧烤的铁钎天天在手里翻云覆雨,烧烤店里每天的钱也流水不断。夜深人静睡不着的时候,王宇也会想起当初上大学时乡亲们对自己的期望,那个“城里的漂亮媳妇”距离自己该不远了吧!
我在北京要饭吃
然而好景不长。后来这个小店在廊坊市政规划中被列为广场建设用地,“拆迁”两个大字写在了自己烧烤店牌子的旁边,从此烧烤台的炉火再也没有点燃过。之后两三个月的时间里,一直没找到继续开店的地点,王宇人生中的第一次“烧烤”也就此终结。
烧烤店的终结,对王宇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突然之间自己找不到家了,再去干什么?只要一闭上眼睛,王宇就感觉自己还在滚烫的炭火中徘徊,这段记忆太深刻了,太难以释怀。梦醒之后,王宇内心的炭火却烧得更旺,他像一只苍蝇四处乱撞,跑遍了廊坊的大街小巷,找工作,到处面试。
不久后,一家广告公司把这位曾经烧烤名噪一时的烧烤老板留了下来。这家广告公司主要负责户外广告的销售。王宇在这家公司做了一年多,业绩虽然不错,但因为廊坊消费水平有限,即使业绩不错,收入也不是很高。
这位来自农村的孩子,内心中却时刻承载着大梦想。廊坊距离首都北京开车只需几个小时,工作中的王宇经常会收到来自北京的信息,于是慢慢的对那个城市产生了一种向往。想去,毕竟不熟悉,内心尚存一丝恐惧,难道自己真的去做“北漂一族”?终于决定:去干!干好了,咱找个“京城的媳妇”!一个简单的想法,铸就了一个人生的抉择,就为这,王宇拿着手头仅剩的8000块钱,一路向北,闯京城!
因为做过广告业务,王宇在北京同样找了一家广告公司留下来。京城的生活很不适应,工作节奏快,消费水平高,他在廊坊攒下的那点钱在这个精彩的大城市里,就像几个芝麻粒,没几个月就花得一干二净。钱花完了,工作并没有起色,最后居然沦落到了到处找朋友借钱过日子的地步。最困难的时候是张三100,李四100……最后连自己都不知道借了多少人,借了多少钱,等别人要的时候才知道原来还欠着别人的钱。这段日子,王宇说:“我在首都要饭吃。”
京城要饭的日子持续了半年多,情况稍微有些好转,慢慢的可以填饱肚子了。而那股子烧炭的热情又开始死灰复燃,又有了创业的想法。这个想法相当大胆,在京城人事不懂的毛头小伙想自己做生意,当时很多人只送他一句话:“干这事,相当于自杀,这种不理性的行为相当于吃老鼠药”。但老鼠药的毒性在炭火激情面前不值一提,王宇和朋友最终决定,共同出资成立一家广告公司,自己做老板。
但这次迎接王宇的又是一次打击,而这种打击不是因为生意不好,而是因为生意太好。公司当月投资,当月赢利,用了不到5个月,净赚40多万。突然有一天,王宇的合伙人竟然拿着公司的文件、钱和各种公章消失了!
烧烤的激情
经历了这次事件以后,王宇内心中对过去那段烧烤人生的怀念越来越浓了。一次去广州出差,他与“烧烤”真正地续下了缘分。广州的夜晚热闹非凡,晚上和朋友一起吃饭,精明的王宇没对所吃的食物打起兴趣,而对旁边一家烧烤店中的烧烤炉产生了兴趣。他发现这种燃气烧烤炉子虽然笨重,但是烧烤时居然没有一点油烟,这和王宇过去在廊坊的烧烤店的那种烟熏火燎真是天壤之别。恍惚间这位曾经的烧烤老板看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商机。无烟烧烤明显优良于传统烧烤,如果能把这个产品拿来重新设计,使之变成轻巧、灵便的烧烤工具,再打造新概念推广上市的话,那市场大得连自己都不敢想,到那个时候,全国到处都是无烟烧烤的设备,不但挣钱,对环境也是一大贡献。于是在广州的那家无烟烧烤店,王宇狠狠吃了一顿,那种味道到现在他依然能在记忆中找到。
回到北京后,王宇开始琢磨烧烤的炉子,整天叮叮当当,打造着自己的烧烤梦想,模型做了不知多少个,图纸不知画了多少张,终于,一个既轻便又实用的无烟烧烤小吃车诞生了。
从那一年开始,这个烧烤小产品成就了王宇张狂的烧烤梦想。为产品投放广告,一开始去谈的时候开的是破得不能再破的羚羊车,开到目的地第一件事情,不是谈业务而是去修车。两年后,羚羊换成了上百万的奥迪,而这个烧烤小吃车,两年间竟然卖出了两亿的利润。
王宇说自己“仿佛是和烧烤有缘”,而他对“烧烤”两个字也有着独到的解释:有形的烧烤,是一种职业;而人生更重要的是要经历无形的烧烤,谁都越不过这个坎,只有在无形的烧烤中磨炼、坚持才会脱胎换骨,就像烤肉,炉火越旺,味道才会越香……
自此,一个对烧烤怀有莫名激情的王宇真正开始了自己的“烧烤”人生。
如今,王宇的烧烤已经在2007年获得“中华名小吃”称号,同时他还是中国烧烤行业协会的会员。他的无烟烧烤设备集烧烤、麻辣烫、铁板烧为一身,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他自己发明的中药烧烤,夏天吃了不上火,还具有保健、凝神、静气的神奇功效;他还发明了啤酒烧烤,完全中和了羊肉的腥味,这两项发明创新目前已经获得国家专利受理证书。
王宇,一个从农村出来的大学生,目前已经在全国开了近3万家烧烤店,从烧烤小老板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富翁。
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故事(四)
义乌工商学院这所“淘宝大学”为创业班的学生提供了一套独特的评价体系:上课时可以接单发单;允许逃课,只要期末成绩合格;淘宝等级可以抵学分,一颗钻(超过250个好评)抵两个学分……
“淘宝大学”驶出凯迪拉克“你想买点儿什么?”在浙江义乌,这句话简直就跟“你吃了吗?”一样流行。这个全世界最大的小商品王国,连空气中飘浮的都是钱和机会,而这里的男性也被冠以一个通用称呼:老板。
作为这座城市里唯一的大学,义乌工商学院也是一个盛产“老板”的地方,更是因扶持学生淘宝创业而被外界称为“淘宝大学”。该校副校长贾少华津津乐道的数据是,该校学生在淘宝上开店者超过2000人,每年“创业”收入超过2500万元。
“一个杨甫刚可以顶40个本科生!”
在义乌工商学院,随便找个学生打听杨甫刚,都会得到这样的回答:哦,知道,就是那个创业明星!
在校学生都久闻这位学长大名和他月入4万的神话——在各种集会上,副校长都鼓励他们向学长看齐,“就业形势艰苦,一个杨甫刚就可以顶40个本科生。”
其实,在成为“样板工程”前,杨甫刚和身边的同学没什么区别——从小学到高中一直都是“次等生”,经过两次高考才勉强进入义乌工商学院。
杨父满心期待儿子毕业后能进政府机关,杨甫刚却觉得父亲“OUT”了。“就算我拼了命考过英语六级和计算机二级,年年拿一等奖学金,出了校门,还能和本科、名校的学生争当精英吗?”
在捡过矿泉水瓶、摆过地摊、卖过袜子后,2007年,杨甫刚在朋友的推荐下开始转做淘宝,售卖家居装饰品和化妆品。“找准方向是开网店的关键。化妆品是快消品,客户黏性大,只要对你满意就会成为回头客,而且会推荐朋友购买。”
彼时,网络购物风靡一时,只有一台电脑、500元钱与骨灰级吃苦品质的杨甫刚迅速上手。
当十余平方米的宿舍已塞不下他的货时,杨甫刚冒着被开除的风险悄悄搬到了校外。“如果拿不到文凭,我也只好对不起老爸老妈了。”
8个月后,当淘宝店做到5颗钻级别时,杨甫刚开着靠创业买来的凯迪拉克回到学校。正当他为自己“飘红”的成绩单而担忧时,副校长将他唤到了办公室,一聊就是半个多小时——一直以来,贾少华都在不断提倡应该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如今他的学生中竟诞生了一名小小的企业家,这让他兴奋不已。
临走前,副校长笑眯眯地望着杨甫刚:“有事随时给我打电话。杨甫刚,你是学校的英雄!”
以“老板”身份毕业
“淘宝大学”里的景象,外人很难想象——
每个教室的电脑旁、桌子下、教室后的货架及仓库里,都堆满了各式打底裤、拖鞋等当季热门商品。
墙上张贴着互联网创业者们的肖像——张朝阳、李彦宏、马化腾、刘强东等人,一幅马云的漫画则被供在会议室里,这个清瘦的男人自信满满地望向远方,上书“烟波里我自笑傲江湖”。
宿舍楼里,行色匆匆的学生们抱着的不是书本,而是一箱箱货物。每天下午5点,几辆卡车准时出现在校园里,将学生们从小商品市场淘来的东西发往全国各地——目前,这个学校已经吸引了20多家物流公司进驻。
2009年,义乌工商学院成立创业学院,下设10个创业班,并首次对外招生120人。创业学院的门槛并不低——淘宝店达到4颗钻或月收入达到8000元。
对于能进创业班的“优秀学生”,学校最给力的支持是:上课时可以接单发单;允许逃课,只要期末成绩合格;淘宝等级可以抵学分,一颗钻(超过250个好评)抵两个学分;每班都配备上网室和仓库,老师负责教学生如何PS商品照片、跟客户谈生意、寻找合适货源等实用技能。
据说在订立这一新规时,贾少华有充分的依据,“杨甫刚当年考市场营销才三十几分,可谁敢说他不懂市场营销?”
在校方推动下井喷的开店热情,也给另一些学生带来了工作机会。生意做大了的学生店主,都不吝啬多花点儿钱请漂亮的模特拍一组有大牌风范的广告片。
“我要感谢淘宝,感谢马云。”2010年2月,在北京的一个教育论坛上,贾少华作为嘉宾的演讲主题就是“淘宝改变命运”。
如今,这位副校长还雄心勃勃地计划着,把学校变成“企业家的摇篮,百万富翁的诞生地”,而学校里的学生们,“都将以‘老板’身份毕业”。
“我们的乐趣都在后半夜”
晚上7点,李鑫淼一天中最忙的时候开始了。在义乌郊区的一个三室一厅的公寓,他将几条“假透肉”的黑色打底裤放进一个包裹,还附上一双一次性手套作为小礼物。“假透肉色是今年流行,我专门研究过的。”
身材瘦削的他穿一身深蓝色西装,显得有些松垮——这是他几个月前刚买的,“谈生意,必须有点形式感才撑得起来。”作为创业学院的尖子生,李鑫淼目前拥有一家皇冠级淘宝店铺和一家天猫店铺,日营业额1万~2万元。不久前,他还注册了自己的公司。
公寓楼下,一辆小皮卡已经发动引擎。李鑫淼把包裹装上车,然后还要赶去学校和周边地区,帮一些没有车的同学收包裹,统一送去快递公司。
在2010年南非世界杯期间,李鑫淼依靠卖“呜呜祖拉”和限量版世界杯足球(当然是假的)起家,“赚到了第一桶金”。随后他又转行开始做女装生意,专卖打底裤、袜子和保暖内衣等。
渐渐地,他在学校里开始小有名气,还不时被作为创业新星拉出去介绍经验。“淘宝就是个让你练手的地方,让你心智成熟,胆子变大。”李鑫淼说。
在义乌工商学院,淘宝创业通常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教室里“练摊”;第二阶段,生意做大,货物太多,到校外租房;第三阶段,生意做到很大,雇人看店,店主平日里思考的就是品牌、战略,偶尔还会坐飞机去见大客户。开着凯迪拉克回学校的杨甫刚显然已经达到第三阶段,而开一辆黄海越野车的李鑫淼自称,还只处于第二阶段。
“做这行其实挺累,我们的乐趣都在后半夜。”在与淘宝相伴的大学三年里,每天只有到凌晨以后,淘宝旺旺重归寂静,李鑫淼才有空伸个懒腰,和同学们找家酒吧,喝喝酒,聊聊生意,当然,也少不了女孩子。
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故事(五)
从大四起,李强就开始在省城找工作,投递了几百份简历,但都是石沉大海,他不禁觉得前途渺茫起来。转眼到了寒假,以往他都没有回家,而是在省城打工,今年是最后一个寒假了,他想回家过。
神秘砍蔗工李强家在山区农村,这几年县、镇政府都大力发展本地的蔗糖产业,积极动员并大力扶持种植甘蔗,不仅免费提供蔗苗、化肥、覆盖膜,还免费机耕,最重要的是,承诺甘蔗成熟后及时收购,当场兑现金,绝对不会打白条。有了这些承诺,加上那些早先种植的人都尝到了甜头,今年农民种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李强所在的村子所有的田地都种上了甘蔗。如今,甘蔗喜获丰收,大伙个个兴高采烈。
到家的第二天,李强就按老爸的吩咐,到镇上去请五个砍蔗工来帮忙。天没亮,李强就出发了,刚到镇上就发现街头有三四个手提砍蔗刀身穿厚实旧衣服的中年妇女,一看就是等人来请去帮工的。李强兴冲冲地走上前,说想请她们给自己家帮工,问她们愿不愿意。其中一个说她们已经有人请了,只是东家还要多请些人,她们才在这里等着。李强失望地往前走,可问了几拨人,都是已经“名花有主”。他不甘心,决定到街中去等,果然等来了四个,可老爸说要请五个人呢,这时天已大亮,看来找工用工的时间已过,想再找也没有人了。
李强领着四人往家的方向走,突然发现一个手提砍蔗刀的人就在前面。可当他看到她的脸时却有点失望了,不是因为她长得不好看,恰恰是长得太好看了,人又年轻,还很秀气。老爸嘱咐过,找帮工一定要找四十岁上下的中年妇女,她们动作娴熟,力气大,干起活来不惜力气,这样的人才值每天七八十块钱的工钱。可是不请这姑娘的话,也找不到人了,肯定会耽误砍蔗、装车、入厂的日期,所以李强自作主张请了那姑娘。那几个中年妇女看着这白嫩的姑娘,都朝李强吃吃地笑,李强知道她们笑什么,但没说什么。
老爸看到李强领来的人中有个年轻姑娘,果然把他拉到一旁问他,李强说实在找不到人就请她来了。老爸说,事已至此,今天只能将就用她一天了,明天就跟她说我们不请那么多人了,叫她到别处去砍,李强点点头。
李强父子把五人领到蔗地,几个人就砍开了。令他们吃惊的是,年轻姑娘像个训练有素的工人,砍倒、削叶、捆绑,动作之麻利,无人能比。几个中年妇女看呆了,有一个悄悄说:“一开始动作是快,看她累了还有没有力气。”可是,直到中午休息吃午饭,年轻姑娘的动作并没有慢下来,而且也没有腰酸腿痛的迹象,到晚上收工时一数,她砍的捆数竟然略多于那几个中年妇女。
李强看着乐开了花的老爸问道:“明天还请不请她?”老爸说:“你小子,还有一点眼力见儿,请来了这么个能干的帮工,再去找几个这样的来吧。”李强说:“上哪找去?这也是可遇不可求的。”
吃晚饭时,老爸拿出四百块钱,叫李强去堂弟的小卖部换成五十块和十块的,好给大伙发工钱。李强打电话过去问堂弟有没有这样的零钱,堂弟说一会儿他也要过来一趟,再顺便拿过来。帮工们吃完饭就在院子里坐坐,等着领工钱回家,等到李强把钱发给四个中年妇女,却发现那年轻姑娘不见了。一个中年妇女说:“刚才你堂弟进来时,她说要上趟厕所,就没见出来。”李强叫老妈去厕所看看,怎么这么久都没回来,老妈看回来却说那里没有人。她什么时候走的呢?竟然有苦干一天不领工钱的人?几个中年妇女说,她们也不认识那姑娘,估计是外镇的。唉,这工钱还没法发出去呢。
第二天一早,李强一打开门,却发现那姑娘已经站在门口了,李强高兴地说:“可见到你了。昨晚你什么时候走的?怎么没领工钱就走了呢?”说完掏出钱给她,姑娘接过钱说:“我想今天你们还是会请人的,不是吗?你们还有那么多甘蔗没砍,我今天还想来砍,你们请不请我?”李强鸡啄米似的点头:“请,请,请,像你这样的,多来几个才好呢。哎,怎么你好像砍过许多甘蔗似的,跟你的年龄不太符合呢!”姑娘笑了笑说:“又不是什么技术活,只要舍得花力气,干这些活有什么难?今天来得早,是因为昨天来得有些晚,而你们按一天的工钱算,我有点过意不去。”李强看着这个实在人,心里有些感动,不由得多看了她几眼,觉得她越发的好看了。
李强每天的任务是给家人和几个帮工做饭、送饭。为了让他们吃好,他还特地买了本菜谱来加强自己的厨艺,反正以后做饭做菜也用得着。琢磨做菜的同时,他还琢磨着请砍蔗工的问题,觉得要是有个专门的人把要用工的东家和砍蔗工联系起来,会省去双方的很多麻烦。于是,他灵光一闪有了主意。
李强印了几十张广告粘贴到镇内各村各屯的公告栏,希望有意给人砍蔗以及急需用工的东家联系他。冬季是农闲季节,很多人把地租给承包商种植甘蔗,所以基本没什么事可做,种有甘蔗的村民,因为还没排到日期,也可以先给人家打打短工,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在自家门口就能挣钱,何乐而不为?果然,李强当晚就接到了十几个电话,说要给人砍甘蔗。第二天,她们一大早就来到李强村里,李强把她们安排到急需用工的各家,急需砍蔗工的村民千恩万谢地把人领走了,李强为自己能为村民做了点事情而高兴。
中午,有个人打电话来说想预定一下明天的砍蔗工,要十个人。李强一听是外村人,为难地表示,本村已经有很多人预定了,没那么多砍蔗工可用呢。那人又问村里人给他每人多少介绍费,他每人多给一块。李强说哪有什么介绍费,那人吃惊地说:“联系这么些人费脑不说,还会花掉不少话费,哪能不收钱呢?这样吧,你给我介绍十个,我每人给你三块钱介绍费,行吧?无论如何,你给我找到十个人。”李强想了想说:“那好吧,我想想办法。”挂了电话,他许久没有缓过神来,他原来只是为了给用工的和找工的提供了一些便利,根本就没有想到要通过这个挣钱,可是既然有人这么提出来,说不定能把它当作件事情做呢。
李强又印了几百张广告,把它们贴到镇外的其他村屯。很快,他就有了一百多个可以联系的人。他把这些人按村屯分类,标好联系方式。对本村用工的东家,他免费提供砍蔗工的电话,让他们自己联系;对外村的,他按每人三块钱收取介绍费。急用工的东家根本不把这几块钱放在眼里,只要找到砍蔗工,这几块钱算什么?眼看妇女们都风风火火地挣钱,那些男劳动力也坐不住了,纷纷来找李强,叫他也给他们联系联系。李强又把他们组织起来,专门给人搬运、装车。这样一来,附近的闲散劳动力都给组织起来了,而种蔗的村民,再也没有因为找不到工而耽误搬运、装车了。
联系砍庶工,帮家里做工,李强每天都忙忙碌碌,但他心里却是阳光灿烂,因为不仅帮了人,自己也挣了钱。还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他发现自己慢慢喜欢上了给家里砍甘蔗的那个年轻姑娘。那姑娘看起来也并不讨厌自己,可是每当他问她家在哪儿,她都笑而不答。
转眼李强家的甘蔗快砍完了,李强不由得紧张起来,以后她就不来了,怎么办呢?李强决定在砍完的最后一天跟踪她,看她往哪个地方走。那天晚上,他没有在家吃饭,而是来到镇上,在路口找了个小餐厅,边吃边等那姑娘,因为那里是她回家的必经之路,李强对她的唯一了解就只是这一点了。
过了一会儿,年轻姑娘终于来了,她已把做工时穿的肥厚外衣脱掉拿在手里,身上穿的是得体漂亮的衣服。李强没见过她穿成这样,不由得感叹她身材的婀娜多姿。眼看她经过了小餐厅,李强起身正要往外走去跟着她,却发现骑摩托车来进货的堂弟把车停在了年轻姑娘面前,看起来两人认识很久的样子。两人聊了好一会儿才分开。李强本想跟在姑娘后面,后来觉得也不合适,再说堂弟也应该认识她,回家一问就可以了。
于是,他飞快地赶回家,找到堂弟,问他是不是认识她。堂弟说当然认识,是他的大专同学呢,家在邻镇。李强没有告诉堂弟她来砍甘蔗的事,因为他突然想明白了,第一天发工钱时,她肯定是因为看到堂弟来了,就先走了,不愿让堂弟看到。可是,她堂堂一个大学生怎么会给人砍甘蔗,而且砍得那么麻利?
李强鼓足了勇气,给她打了电话,约她能不能见面谈谈。两人约定第二天去县城,因为到年底了,都要去买年货。李强请她进了一家餐厅,边吃边聊起来。原来,姑娘去年大专毕业后,在城里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后来父亲又病了,所以回来照顾父亲;医药费花了不少,所以就出来给人家砍甘蔗;怕被人家认出,不敢在本镇砍,所以到李强居住的镇砍。因为她从小干农活,在学校也是个体育健将,干起活来并不费什么体力,给人砍了几天就很熟练了。
两人越谈越投机,在很多事情上都有着共同的观点,姑娘眼里时不时对李强露出欣赏的神色,夸他头脑灵活,肯动脑子。两人心里都很清楚对方在自己心里的地位,可当姑娘得知李强大学还没毕业时,眼神暗淡了下来,李强连忙说:“也就几个月了,很快就过去了。”姑娘说:“不是因为这几个月的的问题,而是,你毕业后可以在大城市找到工作,不必回农村。”李强说:“农村怎么啦?你瞧我,才开了十几天的‘劳务公司’,就挣了一千多块,要是我把它做大做强,前景会很广阔。所以啊,只要有发现财富的眼光,在哪里都能挣到钱。再说了,你看那些承包土地种甘蔗的小老板,哪个不发了大财?要是再买了车,我们跟城市的距离就近了。所以我决定,毕业后回乡创业,你愿意跟我一起吗?”姑娘娇羞地说:“我也是家里的独生女,父母当然也希望我留在家乡。”
李强从口袋里掏出一本联系簿,对她说:“我去学校这几个月,这‘劳务公司’你先经营着,等我回来,我们一起共创未来!”姑娘会心地点了点头。
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故事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