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作宾甲骨文书法作品

发布时间:2017-06-13 16:19

董作宾(1895-1963),原名作仁,字彦堂,又作雁堂,号平庐。祖籍河南温县董杨门,出生于河南南阳。甲骨学家、古史学家、"甲骨四堂"之一。是我国著名的甲骨文研究者,甲骨文书法家。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董作宾甲骨文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董作宾甲骨文书法作品欣赏

董作宾甲骨文书法作品

董作宾甲骨文书法作品图片1

董作宾甲骨文书法作品

董作宾甲骨文书法作品图片2

董作宾甲骨文书法作品

董作宾甲骨文书法作品图片3

董作宾甲骨文书法作品

董作宾甲骨文书法作品图片4

董作宾书法简介

董作宾(1895-1963),原名作仁,字彦堂,又作雁堂,号平庐。祖籍河南温县董杨门,出生于河南南阳。甲骨学家、古史学家、"甲骨四堂"之一。

1923年-1924年,董作宾在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读研究生。1925年-1927年,先后在福建协和大学、河南中州大学和广州中山大学任讲师、副教授和教授。1928年-1946年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1948年被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7年-1948年任美国芝加哥大学客座教授,1949年以后兼任台湾大学教授,1956年-1958年任香港大学、崇基书院、新亚书院和珠海书院研究员或教授。1963年病逝于台湾。

书法的传统文化精神品味

熊兼明曾入木三分地指出:“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这个“核心论”的宗旨是其涵盖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观念与思想,体现出民族精神和文化品位。

书法传统文化精神是在漫长而复杂的发展历程中,多种因素多层次的积累及时空的复合而形成的。

中国的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的。从远古的伟大的汉字创造之初,孕育其中的书法即具备了中国经典文化的精神。《易·系辞下》记载:“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张怀在《书断上》也说:“(仓)领首四目,通于神明。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是日古文。卦象者,文字之祖,万物之根。”可见,汉字的起源与《易经》息息相关。

古代书论把“画卦”和“作书”相提并论,意义重大。首先,八卦和文字都始于“仰观俯察”、“观物取象”,二者在思维方式上有一定的共同性,古文字的象形质素就是这种观照方式的产物。不同的是,画卦虽然也经过观物取象,却完全舍弃了具象的质素,化成抽象的八卦符号。所谓“画卦立象”,它所立的是符号性的抽象,而且抽象得近乎“虚无”。书法的线条追求至简,并以至简而育至繁。面对于一幅经典的书法作品,一千名欣赏者能够赋予它一千个不同的意义,但这些意义完全建立在一个基点上,即:道家与儒家的思想精神。

“言有尽而意无穷”、“得意忘形”、“道非身外更何求”,“吾书造意本无法”这些观念都是表现“象外之象”,发挥主观能动性,追求“放浪形骸之外”的“散怀”。这种自由精神是不安于现状,不断更新,以追求并体现出汪洋博大的精神,是思想境界的净化与升华。

董作宾甲骨文书法作品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