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国梦需优先发展教育
中国梦既是一个国家的梦,也是每一个人的梦
记者:习近平同志提出中国梦论述以来,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在关注这一意涵深刻的词汇。在您心中,如何理解“中国梦”?
张尧学: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崛起的梦、和平崛起的梦。社会各方面,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环境等各方面都全面发展的一个梦。中国梦既是一个国家的梦,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梦。不仅仅是国家要强大,在世界的地位,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的生活,生活的环境,比如,孩子在六岁以后有好的小学上,到12岁以后不要为小升初发愁,同时到了高中以后,不要为中学、中考考高中到处找人去奔波。另外,中学、高中读完以后要有好的大学,要能够去上自己喜欢上的学校,学自己喜欢的专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同时,在医疗方面不用去排队,为了找一个好医生,找医托,甚至几天几夜站着去排号,然后找到好大夫,有的时候还得不到好的治疗。方方面面都能够得到一个好的提高,得到一个大的发展,大家都能够生活在一个比较舒心的、比较安全的社会里面。这是一个大的中国梦。小的个人的梦就是个人的理想和个人的兴趣和个人的追求,能够在一个法制的环境下得到满足和有伸展的空间,人不要因为父母条件好就能得到好的社会的资源,而是因为自己有能力,能够通过能力的展示,得到社会的回报,得到社会的认可。
我国教育距国际一流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记者:教育强国是几代教育人的梦想,如今我国距离实现这个目标还有多远的路要走?
张尧学:教育强国是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也是几代人的梦想。一个国家要发展,要强大,没有教育是不行的,没有一个强大的真正有实力的教育做后盾,中国梦也是很难实现的。中国是教育大国,而不是教育强国,教育强国有两层意思,一个是教育本身很强大,另外一个是想通过教育把国家变强大,这两方面都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努力的。
我们现在无论是中小学生,还是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数量都是全国第一。我们的在校生现在已经是2600多万,这是全世界最大的高等教育群体,即使美国,也只有1300多万,大概只有我们的一半左右。中小学生更不用说了,开个玩笑,我们一打上课铃,几乎是全美国人都动了差不多,因为我们有3亿中小学生,美国人一共也就13亿多。中国是个教育大国,但从教育实力来讲,无论是中小学,还是我们的高等教育,距国际一流水平还有很大的距离。
我国的础教育主要还是一种应试教育,尽管强调素质教育很多年了,但是很难改变这种应试教育的局面。现在这种现象越来越往前移,一进幼儿园开始就竞争,有的胎教就开始竞争了,在幼儿园就开始学小学的知识,小学的就开始学中学的知识,到大学,可能要回过头来学一些基础做人的东西。竞争越来越往前提,越来越激烈,反映了我们应试教育是越来越严重,因为你搞素质教育,别人不搞素质教育,别人在那应试,最后高考以及中考都是通过考试来选拔,所以你不得不去采用一种往前移的方式。大学里面也是这样,大学生到大学之后,因为他是通过了长期的疲劳战术的应试教育过来的,到大学之后,大家就觉得可以放松一口气,所以挂科的,上网的,玩游戏的就比较多。真正到要去搞一点创新,搞一点科研的时候,这种长期应试教育的后果就显现出来,缩手缩脚,又不敢去发挥自己个性的和逻辑的理性的批判精神。孩子都很聪明,都很能干,但是在这种逻辑的理性的批判精神方面,又还有比较多的欠缺和不足。所以,我们离教育的真正实力和教育强国,还是有一定的距离。
不发展教育,中国梦和个人梦的实现都是空话
张尧学:发展教育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和一个战略性的、全局性的大事。如果不发展教育,中国梦的实现和我们个人梦的实现,都是一句空话。所有的事情,无论你是从事管理、科技,还是从事一般性生产,或者从事军事工作,各行各业,最重要的就是人。什么样的人才能把事情做好,当然是高素质的、高水平的人,而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怎么来,当然他也在社会中学习,也在实践中学习。学习的基础是在学校,在大学和中学、小学的教育,它实际上是给人在进入社会以后打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或者建立一个好的文化的基础,文明的基础。另外,还培养一个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如果说,你在学校教育有一个比较好的价值观和价值选择,同时又学会了一定的能力和方法,那么你出去以后,无论你在哪一行哪一业,你都能比较快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如果在学校里面打的基础不是太牢,人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都有所歪曲,有所扭曲,当走上社会,可能碰到的难题就会比较大。要想实现我们的中国梦首先是要发展教育,而且要发展好的教育,特别是素质教育。
高考是教育的指挥棒 改革势在必行
主持人:我国在教育人才的培养上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吗?
张尧学:教育有几个东西是影响比较大的,值得探讨。第一是高考,高考是个指挥棒,高考怎么改,不仅仅是决定了基础教育怎么走,同时也影响着我们的高等教育。如果说30多年之前,在文化大革命之初恢复高考是一个正确的非常英明伟大的决定的话,那么现在高考也到了改革的时候了。当年百废待兴,有一个标准化的统一的全国考试,大家都把人心从一个学习读书无用回归到大家都来学知识上面来,这是起了巨大作用的。当年的招生,我记得我们是1978年考的,也就是招20多万人,全国录取率还不到3%,当年是一种精英教育,国家对这20多万大学生是有足够的资源进行培养。现在不一样,现在是从20多万到了2000多万,是增长了一百多倍,如果还用统一的一把尺子去量我们的高中生,那是有问题的。现在是应该到了把高考自主权还给高等学校的时候了。就是让不同的学校有自己的选择学生的权利,正如让企业自己招自己企业的员工一样,高校只有有了招生自主权,才有后面的人才培养的特色。
我记得当年的钱学森之问,就是问中国为什么这么多年培养不出大师,这是一个对我们的教育制度的一种解答。我们国家在建国之后,到现在的60多年时间里,实际上是从一个一穷二白的旧中国,发展成为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的一个过程。如果强调个性化教育的话,那势必就耗费很多的物资和经费,用来培养个性化的人,这样很多人就会接受不到教育,因为没钱没资源。所以,当时的国情必定是大众化的、公平的、一统的教育,就显现不出个性化。大师恰恰是一种个性化的培养。我们现在的考试制度是不提倡个性化的,它是一种全面的、一次性的,然后再根据分数的高低,根据学校的不同的国家和社会给定的层次,来录取学生的一种制度,它扼杀了个性化,同时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创新,所以我说高考到了改革的时候了。
另外,我们大学培养也到了改革的时候了,过去太强调创新,忽视了价值观的培养。一所大学最重要的不是强调创新,而是强调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他的价值判断与价值标准,以及价值选择的方法培养。应该教会学生理性的逻辑的批判精神,就是对什么事情都要问为什么,不要老是人家说好你就跟着说好,人家说不好你就跟着说不好,一件事情别人说好,你要找出他为什么说好的理由。如果说一件事情不好,那你应该也要找出它不好的理由。如果一个大学生,包括大学教授在内,有自己的价值观,有自己的价值判断,有自己的价值选择,有自己的价值标准,同时,有理性和逻辑的批判精神,知道问为什么,知道找到问题在哪,同时又能够逻辑理性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那当然创新就会出来了。过分强调创新不一定有创新,相反你把这个创新的一些基础的东西做好了,让他的兴趣和他的价值和他的能力都在大学里面体现出来,这样就是真正的大学了。
退休前把校长当好 让大学教职工感到生活幸福
作为大学校长,我在职责和岗位上,最大的梦想是把这个校长当好,能够把中南大学建设成一所有中国特色,同时又具有国际水平的研究性大学。怎么样建立一个有特色、高水平的研究性大学呢?我觉得首先一条就是要让我们在学校的教职员工感觉到心情舒畅,生活幸福,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和喜欢做的事情。作为教师来讲,首先天职就是教书育人。从事科研,不是为了某种目的,为了某些物质追求或者金钱追求去,而是把它作为一种兴趣爱好,作为自己的梦想去来从事这个工作。学生要学会本领,启迪智慧,要张扬自己的个性,要学会创新,学会逻辑和逻辑的批判精神。不能为了拿到一张学位证,或者一张毕业证去读书。所以,我觉得应该从这几个角度,去把一个大学建设成为一个大家心情舒畅,都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且能做好自己的事情的地方。当然最终的目标,我们是要把大学建成一个对世界知识宝库有贡献,比如化学元素符号表、牛顿定律等等这种能留下影响的大的成果,同时,也对国家社会、经济、文化、生态、政治、生态等发展留下有核心竞争力的原创性的成果,培养出能够在国内外一流舞台上活跃的人才,以及能有自己独特的大学的文化精神。这几个方面是需要大学的管理层去努力去实现的。
主持人:张校长,最后您用一句话来阐述您心中的中国梦。
张尧学:愿所有的中国人都能受到自己想要的教育,愿所有的中国人都能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我想,这就是我想跟大家说的中国梦。
实现中国梦需优先发展教育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