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形势政策与指导的论文

发布时间:2017-03-28 22:28

近年来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得到普遍关注,大学生创业是大学生通过自主创办服务项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实现就业的重要形式。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政策与指导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就业形势政策与指导的论文篇一

《微商发展与大学生就业创业研究》

摘要: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使社会创业氛围日趋浓厚,于是互联网微商这一新型创业模式应运而生。大学生微商创业仍面临大学生自身经验缺乏、政策不稳定等问题,应根据时代发展,通过注重用户体验、有序化经营、文化创意式创业,调整发展方向,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的要求;国家、社会、学校,应该给创业者更多机会与鼓励。

关键词:微商;大学生;创业;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7-0083-02

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作为各类服务与社交的集成平台,承载了大学生的创业需求。互联网技术与商品经济两者的结合造就了一个利用微媒体进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

一、大学生创就业与微商关系

大学生是使用新媒体技术的主力军,就业困境下,利用掌握的新媒体技术创业,是大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选择,他们的创业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

微商作为伴随互联网发展的产物,以低门槛低成本的创业平台优势,成为大学生创业的重要途径。2016年,微信活跃用户量8亿,微信用户平均年龄26岁,97.7%用户在50岁以下,86.2%用户在18~36岁之间[1]。这一年龄段购买需求和购买力旺盛。《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显示,2016年就业形势中,互联网/电子商务居首位,CIER指数7.67。

1.社会环境:创业氛围浓厚。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全年新登记注册企业增长21.6%,平均每天新增1.2万户。央视财经频道《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发布国民大数据显示,面向2016年,有创业意愿的受访者比例高达27%,创业意愿连年攀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持续发酵。

亿赞普大数据显示,在所有创业项目中,移动互联网行业居榜首,达30%。最有创业意愿的人群中,排在第一的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第二位是在校大学生。世界范围内都在经历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但市场不健全,现有公司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需要更多新的服务和商业模式。因此大学生利用新媒体创业前景较好。2016年6月工商总局印发通知,积极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2.学校环境:学生创业热情高涨。在笔者2015年关于微商的调查中,4.26%的微商从业者高中开始做微商,34.04%的经营者从大一开始经营微商。大学宽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创业扩大了空间。学校为提高学生创业能力,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

微商从业者中,学生占总体28.58%;性别以女性为主,在发放的问卷中,男性占31.91%。大学生就业难,女大学生就业更难,微商发展为女大学生的就业提供契机。

二、大学生微商运行分析

微商2011年兴起,2015年发展火热,经历了暴力刷屏、朋友圈晒富、假货泛滥等,经营模式发生变化,大学生微商受到影响。微商市场仍不完善,发展仍存在问题。

1.大学生微商运行现状。2016年上半年,移动购物市场交易规模稳定增长,社交产品变现能力提升,社交成为消费者购物驱动力的重要连接。微商行业进行洗牌,平台微商成为主流。社群微商向平台微商融合,形成微商泛中心化体系,移动开店平台加速布局,争夺市场。

微商从狂热回归理性,相关政策不断完善。在2016年3月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段祺华提交关于微商的法律治理和平台企业责任的提案,建议应该明确微商发展中的法律的主体地位,办理登记备案手续。

经营范围扩大。在笔者2015年10月跟进的案例中,62%的微商主打化妆品,2016年后跟进的案例不仅主打单一的化妆品,而是引进更多种类。如今,很多案例扩充经营种类,在代理化妆品的同时,代理服装、饰品等。

微商人群分布以学生党领衔,占总体39.4%;年龄上90后用户居首,用户年轻化。问卷显示,26%的大学生微商有线下实体店,74%没有。原因是线上宣传与销售,成本低,很多代理只需支付代理费即可。各项资料显示,发展多层级代理是微商盈利重要手段,我们的调查显示70%微商会发展代理,只有约25%的人认为利润是通过发展代理获得。

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模式被越来越多的人肯定,但成本相对较高。传统的单一线上宣传与经营面临的弊端日渐凸显。辽宁师范大学2015届毕业生晁子雁,在大连经营宠物店。宠物及产品的宣传与销售最初是在微信上进行,经过一年筹备后,实体店建立,线上主要进行宣传,不进行售卖。现已盈利。2015年,大学生微商中个人微商占主流,问卷显示占57.45%。2016年,微商行业规范逐渐清晰,平台微商是主流。2015年我们的调查问卷中只有4%左右有微店,这类微商往往有线下实体或淘宝店铺,规模大。今年研一的曲畅经营着自己的微店,但微店的商品种类少;大三的于倩,从大一开始做某化妆品品牌微商,现有自己的微店,规模大,种类多。

2.大学生微商创业面临的问题。大学生主要利用微商兼职,并不是为了就业或创业。微商从业者中,有七成兼职,三成是全职,全职中以家庭主妇和自由职业者为主[1]。

(1)学生社会接触机会少,客户资源少。商品多针对朋友圈中同龄人,其他利润高但对客户资源要求高的商品,经营困难。大学期间,面对学习和工作的压力,管理精力有限,只作为兼职做。辽宁师范大学2012级学生董宛�h是一个典例。货品有太阳镜、运动鞋、护手霜等,进货渠道是亲戚、朋友,二级代理。她说:“做微商风险低、智力含量低,只是为了挣钱。”(2)微商圈面临的冲击与改革。微商起源于微信朋友圈,目前微商主要依靠朋友圈获取流量,实现交易。这种情况下的盲目加粉和暴力刷屏,已对用户形成干扰。只有34%的人认为从事微商没有影响自己与朋友的交往。2016年,电商急剧转线下,2012年前,实体零售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直到电商用价格战掠夺用户,导致实体零售销售下滑、盈利下滑、关店止损。横向比较,电商增速远超线下;但纵向自比,电商增速却逐年放缓。如今加强法律监管,微商的宣传模式亟待转变[2]。(3)竞争激烈,同质化严重。“互联网+”时代,电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淘宝、天猫等各大平台竞争激烈,淘宝又把农产品引入经营范围。微商商品的经营种类有限。问卷显示,约62%的大学生微商经营的商品为化妆品。在调查中,很多从事微商的大学生对商品的选择往往是跟风进行,缺少市场调研。经营方式也局限于不断刷屏,很多大学生并不知道什么好卖什么不好卖,盲目的在上级代理的要求下进行刷屏,在持续亏损后放弃做微商。微商成本低,门槛低,应发挥微商优势,发现市场空白,发展具有创新性的商品。(4)政策不稳定。2015年4月,央视曝光微商毒面膜事件,揭开了微商三无假货的序幕。此后不断有媒体曝光相关事件,微商行业面临重大质疑。5月、6月,央视再度曝光微商传销,引起社会各界极大反响。7月2日,央视一改此前否定微商的态度,首度公开承认微商。政策的不稳定让微商发展面临太多不稳定因素。至今社会各界人士对微商的发展前景仍各执一词,对微商抱有否定态度的不占少数。

三、大学生微商创业趋势

创业注重年轻思想者激情四射、天真的浪漫主义的品质,要求他们看到更多机会。APP和云计算应用逐渐成为人们消费主流,微商市场有序化,逐渐得到认可。2016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健全与微商相关的法律法规,推动电子商务市场的健康发展。市场不断成熟、政府对网络创业支持,微商市场在政策约束和消费者监督下,会越来越成熟。

1.实体与线上结合,注重用户体验。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增强,辽宁师范大学毕业生晁子雁的宠物店线上线下结合,线上主要进行宣传、优惠、预约等活动,有极少的销售量,主要在线下进行猫狗等活体交易,客户在店内了解宠物详情,并决定是否购买。

微商主要依靠熟人进行销售,商品质量必须得到保证。线下能更注重用户体验。由于资金链断裂,大部分O2O企业没能熬到竞争对手倒闭。2015年O2O行业发生资本寒冬。2016年做O2O,手握几千万用户实现转化,只能被迫做线下,以此提高转化率,早日实现盈利[2]。

2.刷屏到微店型的有序化经营。2013级学生于倩,大一开始做微商,起初是刷屏炫富模式,不关注培训。现已有自己的微店,化妆品的种类齐全,吸引众多粉丝。现在她也在不断拓展自己微商经营范围,发展下级代理,重视培训,学习营销技巧。平台微商中,46%微商从业者有赚取零花钱的诉求;37%从业者有获得微商行业知识及技能培训的诉求[3]。

微店的经营类型分为单一型和链条式。公众平台“跆拳道白痴”,聚集众多跆拳道粉丝,这种有固定粉丝的就属于单一型。平时以公众号运营为主,在文章头或页面下方推广商品,大多有自己的微店。微信公众平台“狼牙大队”属于链条式经营,靠兴趣粉丝积累顾客群,形成了一定的销售模式,有专门的销售网站链接,有成体系的销售培训及分红方案。随着微商的有序化经营和创业的门槛逐渐变低,更多具有新思维的大学生投身其中。

3.文化创意式创业。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为21351亿元,占GDP比重3.63%。“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创造的增加值为3495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16.4%。

在调研中,笔者发现了一个文化创意商品化的典例。主要销售化妆品和手工制作的皮包,在朋友圈和微店售卖,商品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商品,具有创新意识。但微店商品销售量较低,“古法手制护肤”在产品销售与品牌上有缺陷,文化创意商品化、市场化有待完善,转化为实体经济有难度。

4.农村微商创业。以广大农村地区为经营范围,经营农产品售卖。在经历图书、服装等领域的热潮后,农村电子商务逐渐步入消费者视野,农产品电子商务是重中之重[5]。在调查的大学生微商中,还未出现此类成功微商,新的商品种类和微商发展范围仍需不断探索。

微时代大学生利用微信平台创业并不是不可实现,但要不断变革思维方式,经营模式,适应市场需要,提高自身能力。大学生利用微商进行经营与创业,也正在开拓新的方式、新的领域。

参考文献:

[1]腾讯公司.腾讯2016年业绩报告[EB/OL].腾讯科技2016-5-19/2016-5-20.

[2]匡方.为什么电商集体转战线下[EB/OL].南阳新闻网,2016-6-10/2016-6-10.

[3]微盟.2015微商行业报告[EB/OL].微盟研究院,2015-6-13/2016-5-21.

[4]郑燕伟.阿里巴巴集团农村电子商务战略评论[J].电子商务,2016(2).

大学生就业形势政策与指导的论文篇二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探讨》

[摘要]大学生就业是国内各高校关心的问题,如何把大学生毕业和就业相结合,特别是在大学时给他们更多的自主创业的政策,相信大学生们就业的前景更美好。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大学生创业;创业探讨

自1998年的高校“并轨”,我国高等教育迈入了空前的跨越式发展阶段。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大学生就业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前途,还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我国社会人力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

一、大学生就业难主要原因

1.就业认识有误区

我国大学毛入学率虽已接近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15%的起点指标,但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仍只占总人口的5%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大学毕业生远未到过剩的程度。教育部对部分高校6000多名毕业生择业行为的调查显示,期望在沿海开放城市就业的学生高达66.67%,仅有6.37%和2.59%的人选择内地省会城市和中小城市,至于乡镇、农村及边远地区几乎没有人愿去。可见毕业生就业难、人才过剩只是相对的。

2.大学毕业必然是精英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实现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而广大学生及其家长对毕业生就业的看法依然停留在精英教育观念上:只要大学毕业,就意味着是“精英”,一定得有一个体面的工作。所以,观念不能及时更新,思想不能与时俱进,是毕业生就业难的症结所在。

3.高学历等于高就业能力

这是目前我们社会的普遍误区。事实上,知识是头脑中的经验系统。能力是与活动要求相符合并影响活动效果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是个体固定下来的概括的心理活动系统,二者的发展并不一致。我国高校长期以来形成了过分偏重学术性专业教育的特点,因此这种教育下的高校毕业生更容易出现知识与能力发展的不平衡。

4.整个社会就业现状严峻

我国正处于转型期,政府机构改革和经济体制转轨迫使国有单位减员增效,吸纳能力大幅下降。整个社会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劳动力市场目前面临来自约1400万个下岗失业人员、1.5亿农村富余劳力和近1000万城镇年度新增劳力的巨大压力。

5.高等教育本身存在问题

我国高校招生缺乏自主性,计划经济痕迹依然浓重,没有与市场“零距离”接触。首先,高校培养层次比例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各层次就业率与同期招生数层次结构呈反向。其次,高校现有学科专业结构存在问题。学科专业供求错位,专业设置趋同化、集中化。学校不能以市场需要、知识结构需要为导向,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急需调整。再次,重学术教育轻职业教育。

二、政府——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

首先,政府应加快经济发展,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其次,政府需继续重视和推进社会就业,进一步理顺毕业生就业体制,始终坚持市场取向,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淡化户口对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自主选择的约束,淡化单位的福利保障功能,在户口、档案管理和劳动保险等方面给予相应配套的社会保障。同时,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和西部地区就业,鼓励自主创业。政府应出台鼓励各种资本对毕业生新创高科技实体进行投资的倾斜政策;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并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法律咨询、市场分析等服务。

1.社会——观念与时俱进,服务实在周到

我国社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势在必行,必须彻底摆脱长期以来固存于人们头脑中的人分五等、官分九级等封建思想的束缚,真正认同劳动者无高低贵贱之分的观念,形成行行出人才的社会意识。同时,实实在在地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服务。

毕业生更应当根据人才市场供求状况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大学既培养社会精英,也培养普通的社会劳动者。经济发达地区和热门行业毕竟是少数,其吸纳毕业生的能力有限,而相当一部分不被大学生看好的地方和行业,却对大学生有着巨大的需求。

同时,建议建立全国性的就业信息网络,加强社会需求预测研究和报告,真正为毕业生提供细致周到的就业服务。

2.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1)毕业生就业情况已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成效的重要标志。教育部每年公布的各大高校就业率必然给学校施以压力和动力,学校只顾教育不管就业行不通了。

(2)学校教育应与市场需求相对接。高校教学改革与社会发展、国家建设需要紧密结合。专业设置、课程结构要满足市场所需;根据不同专业科学地制定扩招规模;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控制长线专业的发展规模,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专业要减少招生数量甚至停止招生。

(3)发展职业培训机构,大胆尝试校企联姻。刚从学校里出来的学生除了动手能力弱外,表达沟通能力也普遍存在问题。学校应增设职业培训机构或增加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将职业素质培训与实习结合起来。

(4)高校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给就业指导工作重新定位,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部分,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既弥补以前就业指导的不足,又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5)自主创业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系改革的一个方向,也给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视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并将其在高校教程中加以正规化、制度化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趋势。

创业教育应注重对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使学生由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观念,鼓励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职业的选择,并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相结合,创造出自己所期望的价值。自主创业是个体在解决就业问题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形式。目前,上海市已出台了大学生创业培训试行方案,并首次设立了专门针对应届毕业生的上海创业教育培训中心,其创业培训规划包括入门培训、实务与创业培训、个性化辅导和开业跟踪扶持。大学生创业培训实施政府补贴,由劳动保障部门委托具有资质的创业培训机构负责实施。有志创业的大学生可以先培训充电、后创业实践,虽然在毕业时自主创业的学生终究只是少数,但是对所有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创业训练是必要的,努力培养他们创业的能力与素质,增强创业意识,为他们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上自主创业、岗位立业作好准备。国内有几所学校为将要毕业的创立了就业学校,并允许学生休学创业,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基金,组织专家教授编写创业课教材,在全体本科生中增设“创业课”,教有能力的学生“做老板”。对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自主创业的可能性和素质要求、实施途径及发展趋势等的研究,对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引导等也是高校应加强研究的课题。

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难的缓解和解决依赖经济发展,也离不开体制改革和观念更新。解决毕业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府、社会、学校和学生自身等各个方面,需要政府管理部门、高校、社会,包括毕业生本人的共同努力。

大学生就业形势政策与指导的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