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子入门练习步骤
要怎么学习笛子?学习笛子有哪些方法呢?要在练习中遵循什么步骤呢?下面小编整理了笛子入门练习步骤,供你阅读参考。
笛子入门练习步骤一、呼吸、口形与音色
1.呼吸法:
呼吸是管乐的第一要素,如同拉弦乐器的运弓。它对于笛子吹奏具有重要意义。
正常情况下,人们肺部对气流的吞吐,每分钟约16一18次(就成年人而言,老人或小孩例外)。假如,一名肺活量为4000毫升的演奏者,当他饱吸一口气,气流的流速为80毫升/秒时,那么,从理论上说,他一口气可以支持50秒钟。但是,事实往往并非如此。
细心的演奏者可以发现,当气流冲击吹口外侧的管壁,此时,一部分(一小部)气流冲出管外,另一部分(一大部)气流穿过吹口进入管内(这一点,竹笛与哦呐等管乐器的满口吹法有所不同,对于后者,丝毫不用担心会浪费气息)。由于气流的冲力,加之吹口边缘锋利的突出部对气流的分割与反作用力:使气流进入管壁时发生加速回旋运动,使竹笛发音。改变管内空气柱振动的长度,就可以发出高低不同的音。
由于人肺部的吞吐量非常有限,这就迫使演奏者想方设法节省气息,尽量使肺部输出的气流最大限度地转换为有效气流(亦即产生乐音的气流)。因此,产生了腹部、唇部对气流如何控制(亦即节制使用)的间题。
正常情况下人是用鼻腔呼吸。然而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当旋律进行时(尤其是快速进行时),人们不可能从容地用鼻腔吸气。因此,借助.于口腔帮忙是必要的。吸气时,口微张,舌头放松置于下腮,口、鼻同时进气,以口为主。气流的迅速补充引起肺部扩张,继而横隔膜向下推移,引起腹部纵向和横向扩张。气流入口时,应迅速向下延伸。吸气不要过猛,以免发生气吼。吹气时腹部收紧,小腹(丹田)上顶下压,胸部放松,随着气流的源源外流,腹部逐渐紧缩。这同声乐呼吸法大致差不离。必须注意,吸气过饱以及吹气“山穷水尽”,可能产生憋气,应当避免。我们说过人们在吹奏过程中肺活量不能充分利用,道理就在这里。
乐音(尤其是长乐音),一般具有音头、音腹渐强,音腹至音尾渐弱的橄榄形趋势。长音练习,应注意腹部的肌肉运动,一般地说,吹奏中、低音腹部较松,吹奏高音腹部收紧;吹奏渐强音腹部相对平稳,吹奏渐弱音腹部逐渐收紧。喉部一般应当放松打开,特殊情形,例如吹奏高弱音时不能松。吹奏低强音时,丹田相对地放松,反之裔要偏高,弱奏时丹田相对收紧,反之,音要偏低。只有这祥,才能保持音准、音色的统一。
过去有人主张用胸式呼吸,现已淘汰。一般教科书强调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我们认为,从实用的角度,应取胸腹式以腹式为主的方法,横隔膜与丹田相互支持,相互配合,腹围首先是两侧配合丹田,方能奏效。吸气不宜耸肩膀,是否耸肩是鉴别胸式或腹式呼吸的一种方法。
吹奏不同音区,运气位置要发生变化。吹奏高音丹田顶紧,吹奏低音丹田放松。丹田紧气的位置提高,丹田松气的位置降低。这便是说丹田的松紧使气的位置发生了变化。通俗地说,吹奏高音时提气,吹奏低音时沉气。这如同歌唱发声,高、中、低音有不同位置一样。
吹奏梆笛时,气流与身体的夹角比之于吹奏曲笛相应地还要增大。当然,口笛的角度更大,最高音可达80。左右。上表所列角度不是绝对的,应以音响效果好坏为准。
作为一个全面的演奏者,吹奏曲笛、梆笛、口笛,气流的角度变化由10“至80。,变化幅度达70“之多。可见,要想吹好笛子,必须在呼吸的运用上打下深厚的基本功。
2.口形:
上、下唇肌控制下的气流出的吹奏形态,称为口形。口形呈微笑般的自然状态。
吹奏时日腔保持一定的空间,气流穿过上愕与舌头之间的空间,经过龟壳状的口腔进入吹口。
口风,即气流,自我感觉是椭圆形或橄榄形。口劲,即唇部肌肉的机能,假如以上下唇和仁中为界,控制点应当在唇部上下四块肌肉。风门,即出气口,呈鱼口形,存在着大小变化,形状不变,自我感觉相当微妙。口风、口劲、风门的配合很重要。
关于吹奏高音以及弱奏时唇肌收紧的问题,应当是唇肌向牙齿的收紧,并非嘴角向两侧的拉紧。
唇肌与风门大小的配合,与音色大有关系。一般认为,唇簿音色好。这不是绝对的,唇厚照样能吹出好的音色。关键在于风门与吹口的距离如何掌握这一重要因素。下唇对吹口的掩盖要适当,大致讲达去左右。毫无掩盖则吹奏吃力,不易控制;掩盖过多则发音不明快。
如果嘴角向后向两边拉,风门必然是扁的,象一条线,声音就必然毛糙,杂音多,同时浪费大量气息。这是口形运用的大忌。
口形只能是大小的改变,而绝非形状的变化。这一点对初学者是尤为重要的。
3.关于音色:
如何获得好的音色,这是管乐学习的重要课题。
关于音色,应当有一个正确的溉念。好的音色是什么呢?它应当是明净、圆润而甜美的,高音悠远,如闻十里之外;低音浑厚,如石沉大海。不能把噪音、杂音、喉音说成是某种风格或力度的表现。杂音的出现总是来源于漏气多,既费劲又缺乏美感。音色应力求纯净,最大限度地将气流灌入吹口。一般情况下,吹奏时改变音量的大小不要改变音色。口形的调节可以保证音色的统一。这一点前文已经有所论述。
当然,音色与乐器以及笛膜的质量有关。膜不要太松,也不要光板一块。应当是松紧适中偏紧一点,吹奏高音、低音都会感到舒服。
音色与音准有关系。音准,可以使旋律的律动发生和谐和共呜,产生美的音色。
美的东西总有普遍性。粗糙、刺耳的演奏不会给人们的感官以美妙的听觉享受。美的东西,无论其形态如何简单,仍然是美的。有鉴于此,我们建议演奏者不要一味追求炫弄技巧,应着眼于探求乐曲的内含,用适当的表现手法对乐曲进行再创造。
笛子入门练习步骤二、技巧新探
1.揉音:
人们在歌唱时的音波频率,约为6次/秒。频率过高或过低,将产生令人不快的效果。弦乐揉音是在漠仿人声的情况下出现的。笛子,从其强度和穿透力来说,可与几十件弦乐器相抗衡。因此,从笛子的本色来说,“响亮”或“粗犷”已经够格了,无须滥加渲染。至于吹奏更美一点,给人以赏心说耳的感受则是值得注意的问题。1975年,俞逊发同志细心观察了弦乐揉音,创造性地将揉音运用于笛子演奏,令人耳目一新。
上揉音是在观察筝的揉弦之后摸索出来的。其原理同于二胡揉弦,即:发音孔上方一音手指在音孔上作开闭约去孔位的圆滑揉动。揉动时,手指由腕部带动,手臂放松。《歌唱金刚山》、《春风遍江南》等曲就运用了这种独特技巧。
下揉音与上揉音相反,方法是:手指在发音孔上作向下约去孔位的反复开闭式的圆滑揉动。这个动作要圆滑,没有棱角。这一技巧在加拿大乐曲《牧羊人》中有所运用。如果下揉音配合腹振音(以后者为主),则为腹振揉音,这一技巧音波幅度很大,宛如京剧行腔,在《珠帘寨》中充分发挥了腹振揉音的特点。
上揉音还有一种变态,即:指、臂同时在本音音孔上方作快速滑动,我们姑且称之为压揉音。这种方法来源于板胡压弦,音响效果棱角分明。《喜讯传来乐开怀》一曲中就体现了压揉音的特点。
压揉音与上揉音是有区别的,两者相比较,压揉音幅度大,动作硬,棱角分明,上揉音则圆滑、柔美。压揉音,本音与上压音的关系,本音时值极短,上压音相应地时值稍长。
2.弹吐
1964年,俞逊发同志仔细地观察了三弦弹奏的效果,用笛子加以模仿,这就是弹吐。弹吐的过程是:舌头点吐,气流冲出发音,音发出的一刹那,气流突然下压,音向偏低方向圆滑下降,音尾时气流上抬变弱,音高圆滑上升,产生三弦拨奏的效某。上述整个过程很快,在一刹那中完成。吹奏弹吐,腹部收紧,风门先放大后收小,用气吐冲击吹口,音的爆发点在原频率上。
欢奏弹吐三吐,舌头在两个十六分音符处发出“八拉”的声音,舌尖在口腔中自然卷动一次。“八”是吐奏,“拉”是带过去的,舌头自然滚动。《春风遍江南》中段便运用了弹吐技巧。
弹吐比之于一般的吐奏来得饱满、圆润,富于弹性,有回声感。
3.指跳音
《歌儿献给解放军》末段快板部分出现了这样的音型:
其中, “ tr”处就是运用的指跳技巧。
原来在设计这一段的表现手法时,演奏者曾经尝试了包括吐奏、颤音的多种技巧,效果仍不理想。藏胞能歌善舞,粗犷奔放,如何把藏胞对“金珠玛米”的真挚情意表达得栩栩如生,发挥得淋漓尽致呢?演奏者采用了吐奏配合颤音的方法,产生了别具一格的指跳技巧,收效甚好。
吐奏和短促的颤音同时在一点上完成,即产生指跳音。练习时,先练手指的弹跳,然后加上吐奏,逐步达到熟练的程度。这一技巧要求速度很快,气流与指法应密切配合。
4.唇击音
《浦江一日》一曲的开头,一声船呜,把人们引入了百阿争流、繁忙热闹的黄浦江滨。这里,“船呜”不是用的音响效果,而是用笛子吹奏的,这便是唇击技巧的妙用。吹奏唇击音,双唇闭拢盖住吹口,用吹小号的方法以唇击发声法发音。吹奏这一技巧,笛膜应比通常贴得紧一些。
唇击音只能在特定的情景下偶而使用。它如同在笛子上模仿鸟呜一样,是一种纯自然的模拟,滥加渲染反而容易出现庸俗化的倾向。但从技巧研究的角度,作为一种特技来讲,它仍不失为独具匠心的创造。
以上介绍的几种新技巧,是个人经过多年摸索获得的一点成果。我们认为,借鉴弦乐、弹拨乐的演奏方法,是为了丰富、扩大笛子的表现力,在管乐发展方向上作一些新的尝试。这样做第一是借鉴,第二是发展,并非管乐的弦乐化。中国笛子历时两千多年,经久而不衰,这就有力地证明了笛子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中国笛子如何发展?是向多孔化一波姆式十二平均律的方向发展,抑或在保持六孔笛传统演奏风格的同时,在演奏风格上作出新的创造,这是我国音乐界千千万万同人共同关心的课题。我们认为,两个方面并行不悖,可以相得益彰。我们相信,由于广大笛子爱好者的勇敢创新,群策群力,笛子在不久的将来,必将在演奏技巧乃至乐器改革上出现新的革命性突破。
笛子入门练习步骤相关文章:
1.初学者如何练好笛子
2.如何练习笛子
3.初学者学习笛子的技巧和方法
4.初学者该如何正确学习笛子
5.初学者怎样选笛子
6.初学者怎么吹响笛子
7.初学者如何吹响笛子
8.初学者怎么学笛子
笛子入门练习步骤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