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龙点睛的成语故事

发布时间:2017-06-06 11:45

成语具有传承性、定型性和整体性的特点,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都要求服务于社会的语言做相应的发展,自然也就造成了成语的发展和变化。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画龙点睛的成语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画龙点睛的成语故事的主人公简介

张僧繇的籍贯,<历代名画记>卷七载:“张僧繇,吴中人也。”吴中即现在的江苏苏州。宋<宣和画谱>、元夏文彦<图绘宝鉴>也都说是吴人,这是一种最为可靠的说法。另有一说,现行本南北朝姚最<续画品·张僧繇>条的标题下,注作“五代梁时,吴兴人”。清乾隆《湖州府志·艺术传>也依据这一注语作为吴兴人,并征引了明董斯张<吴兴备志>的说法作为佐证:“僧繇世传吴人,乃画品出姚最所续,独以僧繇系之吴兴。按最武康人,从梁入周,其一时目击,当不妄借他郡人为吴兴产也。”近人吴诗初在<张僧繇>一书中批驳了董斯张的理解,认为他对宋齐梁这一段历史不了解,“忽略了所谓‘五代’是唐人对宋、齐、梁、陈、隋五个王朝的概称,<续画品>中称萧绎(梁元帝)为湘东王,说明写成时间至迟也还在萧纲(梁简文帝)天正元年(551),即萧绎未称帝以前,他不可能有‘五代’的概念。这就说明这一注语并不是姚最的自注,而是‘批校者’把张僧繇的经历和籍贯混为一谈了。”

张僧繇不仅是个著名画家,而且还在朝廷中担任重要职位,是上层社会精英分子。在这点上,他与陆探微有天壤之别。张僧繇,仕途顺通,《历代名画记》载:“天监(502—519)中为武陵王国侍郎,直秘阁知画事,历右军将军,吴兴太守。”武陵王是梁武帝萧衍第八个儿子萧纪的封号,<梁书>列传第四十九<武陵王传>载:“天监十三年(514)封为武陵郡王。”说明张僧繇被任命为武陵王国侍郎在天监十三年至十八年之间,这时萧纪年龄不超过七岁至十二岁,因为据《梁书·元帝本纪》,萧绎(萧衍第七子)生于天监七年,那么作为第八子的萧纪,生年当不早于天监七年,天监十三年封郡王时年龄不大于七岁。据此,国侍郎当有一定权力。右将军与吴兴太守等职,也是掌握一定实权的职位。“直秘阁知画事”是指掌管皇家收藏书籍、法书名画机关的官职,这一职位的授予应与张僧繇善画有关。秘阁是封建王朝皇家收藏书籍、法书名画的机关。汉武帝刘彻是秘阁的创始人,目的是汇集图书。秘阁这一名称一直沿用到南朝。南齐谢赫<古画品录>中有:“不兴(曹不兴)之迹,代不复见,秘阁内仅一龙头而已。”至萧衍时,由于规模扩大,于是设置了“知画事”的官职,负责管理。从唐人裴孝源<贞观公私画史>所记<梁太清目>,可知萧梁王朝秘阁藏画非常丰富,这无疑对张僧繇的艺术发展有极大的好处。

张僧繇一生足迹甚广,除了在建康、武陵、吴兴等地任职外,还曾受命远赴蜀地。昆山、润州(镇江)、江陵等处也曾留下他的壁画遗迹。

画龙点睛的成语故事的典故

南北朝时期,有个擅长画龙的人名叫张僧繇。他画龙已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传说,有一次,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的墙上画了四条白龙,但令人不解的是,这四条白龙都没有点上眼睛。有很多人问他:“先生为何不点上眼睛呢?”张僧繇回答说:“点上眼睛很容易,但一点上,恐怕龙就会破壁腾空而去。”人们不相信这一说法,都要他点上眼睛,看看龙到底会不会飞走。

在众人的执意要求下,画龙点睛的主人公张僧繇只得提起笔来给龙点睛。他刚点了两条龙的眼睛,忽然雷雨大作,接着,只听得“轰”的一声巨响,墙壁开裂。人们仔细一看,原来墙上的那两条画了眼睛的白龙已经腾云驾雾,飞到天上去了。而那两条没有点睛的白龙,仍然留在了墙壁上。

人们这才相信了张僧繇所说的话。

画龙点睛的成语故事的启示

画龙点睛比喻在关键地方简明扼要地点明要旨;使内容生动传神。也比喻在整体中突出重点。

画龙点睛的成语故事的延伸

【出处】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释义】为画好的龙点上眼珠,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也比喻做事在紧要之处着力。

张僧繇,中国南朝画家。吴中(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一说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于6世纪上半叶。梁武帝天监年间(502~519)曾任武陵王国侍郎,以后又任直秘书阁知画事、右军将军、吴兴太守等职。苦学成才,长于写真,并擅画佛像、龙、鹰,多作卷轴画和壁画。成语“画龙点睛”的故事即出自于有关他的传说。记载他在金陵一乘寺用讲求明暗、烘托的“退晕法”画“凸凹花”,有立体感,可知他已接受了外来的绘画技法。文献里说他作画,“笔才一二、像已应焉”,很象现在的速写,被称为“疏体”。今有唐人梁令瓒临摹的《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传世,现已流往日本,但这幅画的用笔和记载并不相同。他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唐朝画家阎立本和吴道子都远师于他。此外,他还善于雕塑,有“张家样”之称。

画龙点睛的成语故事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