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名人的600字作文
说起医生,是一个光荣的职业:身穿一件白大褂,不怕辛苦不怕累,视病人如父母,有“誉满杏林”、“救死扶伤”等美誉。应该说,我最钦佩这一行的人了。小编整理了关于关于名人的600字作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关于名人的600字作文篇1
李时珍
李时珍知道要想编写一部集古药、新药之大成的药物书,只靠博览群书,那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到实践中去观察、去采集、去印证。于是,他决定辞官回乡、四处奔波、实地考察、收集资料。
他交了许多朋友,大多是捕鱼的渔民、砍柴的樵夫、种地的农民、打猎的猎人。大家给了他许多十分珍贵的资料。在湖北省境内的武当山里,有一大片没有被砍伐的深山老林,李时珍一头扎进了这天然的巨大宝库,每天在悬崖峭壁之间活动,十分危险。晚上,只有住在药农沿着山壁搭起的小木板房中,木板房没有瓦房、泥房、水泥房那么坚固。每天晚上,大风吹来,木板房总是摇摇晃晃的,好像要掉下悬崖,又好象要坍塌一样。
李时珍每天晚上,在猿啸狼嚎中入睡;白天,又在树叶的“沙沙沙”声中起来。无论白天还是晚上,那猿啸狼嚎总是不绝于耳。木板房不保暖,所以睡觉很冷,而且房子摇摇摇欲坠,更是让人提心吊胆;猿啸狼嚎,不绝于耳,让人不寒而栗;更别说那一片漆黑的深夜,只有虫和鸟的歌声,有时还是死一般的寂静,就连呼吸的声音都听得见,这真是可怕呀!大家来想一想吧!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地方,李时珍却坚持了下来,他不怕困难、不辞辛苦,终于搜集了许多动、植、矿物标本。他发现了许多名贵药物。什么九仙子呀!朱砂根呀!千年艾呀!隔山消呀!等等,还有白花蛇呀等等一些动物。李时珍把它们都采集起来,带回自己家中做成一个个标本。这些标本就记载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
从这些,我们知道了李时珍是一个不怕困难、不辞劳苦的人。
关于名人的600字作文篇2
朱元璋
他被许多人视为英雄,也有许多人因他的残暴而不齿,更多则认为他功过参半,这就是他,明太祖朱元璋的写照。
他出生卑微,父母在一次饥荒中死去,连入土为安都差点没成。为了生存,他选择了当和尚,但又被朝廷逼得造反。经过无数次挫折与打击,他变得意志坚强、见识长远,行动周全谨慎,成为了一代枭雄。
在我眼中,他具备了无人可比的军事才能。濠州到滁州、滁州到南京,再兵临元大都城下,他所向披靡。有无数人想让他被历史所埋没,可他无所畏惧。从他分析局势,决定先攻打陈友谅,再攻打张士诚这件事,足以证明他的远见与军事才能。他把握住敌人的弱点,正如一只潜伏于黑暗中的蝎子一般发出致命一击。
在我眼中,具备独到的眼光。徐达、汤和、周德兴等在当时还是无名小卒的人,都被他一一挑选出来,委以重任。而他们也不负重任,为朱元璋打败了一批又一批的敌人,在建国后成为了明朝的重要支柱。
在我眼中,他具备勤奋的品质。丞相制度虽然被他废除,可他当政期间明朝的秩序井井有条。他是皇帝中的特例,别人都进入梦乡了,他还在挑灯夜战,批改剩下的文件,十分可敬。
但他也有残暴的一面。
别的朝代的开国功臣享尽荣华富贵,但他却将伴他出生入死的功臣赶尽杀绝。冯胜、傅有德、蓝玉,各各都死不瞑目,这是一场悲剧。
功过并不论证一个人的好坏。就像朱元璋,一生克敌无数,建立大明王朝,成就华夏辉煌,同时他也十分专政,诛尽开国功臣。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老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哓问姓名。”
这是他击败陈友谅后微服私访时题于紫金山禅院中的诗,杀气与豪气透过字里行间,穿过几百年时空扑面而来。
这便是我眼中的朱元璋,一个霸气非凡、功过参半的朱元璋。
关于名人的600字作文篇3
药王孙思邈
说起医生,是一个光荣的职业:身穿一件白大褂,不怕辛苦不怕累,视病人如父母,有“誉满杏林”、“救死扶伤”等美誉。应该说,我最钦佩这一行的人了。
说起药王孙思邈,它与白虎之间的传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药王孙思邈有许许多多的精神值得我学习,因此,我十分钦佩他。他的精神,使我一生受益——
精神一:勇敢。孙思邈明知那山上有野兽,还要上山去采药。真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好像那水浒传中武松的形象。(也可归为“为他人着想一类”)
精神二:为他人着想。药王孙思邈在上山采药时遇见了白虎,他深知白虎是不会放过这顿“大餐”的,但是他竟然向白虎提出了一个条件:“你吃我可以,但是要等我把这次的药采好,治好那些病人。”在如此严峻的考验前,孙思邈第一个想到的并不是自己,而是病人。单凭这一点,就让我更加钦佩孙思邈了。
精神三:言而有信,不贪生怕死。当孙思邈再次回到森林中时,他说:“白虎,我如约回到这里,你吃吧!”从此处可以看出,药王孙思邈绝非贪生怕死之辈。
精神四:用自己的品德打动白虎(他人)。在孙思邈说完这两句话时,白虎被它深深地打动了。它不仅不伤害孙思邈以及其他人,而且还帮助孙思邈采药,为一个个病人送去了康复。
正因为这样的精神,正因为这样的品德,让我钦佩孙思邈。但这样的精神,这样的品德,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的。
关于名人的600字作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