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八卦与五行八卦

发布时间:2017-06-08 18:41

阴阳风水、五行风水、八卦风水,都是古人们探究天地自然变化而总结出来的规律,小编在此整理了太极八卦与五行八卦的资料,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太极八卦与五行八卦

太极八卦与五行八卦介绍

太极八卦即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其中的太极即为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两仪即为太极的阴、阳二仪。《系辞》又说:“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意指浩瀚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包含着阴和阳,以及表与里的两面。

而它们之间却既互相对立斗争又相互资生依存的关系,这即是物质世界的一般律,是众多事物的纲领和由来,也是事物产生与毁灭的根由所在。

八卦亦称“经卦”。《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用“一”和“--”符号,每卦由三爻组成;以“一”为阳,以“--”为阴。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注:因条件限制,不能完成名称符号)《易经》六十四卦皆由八卦两两相重组成。八卦起源于原始宗教的占卜。

《易传》作者认为八卦主要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每封又象征多种事物,并认为“乾”、“坤”两卦在“八卦”中占特别重要的地位,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现象的最初根源。

太极生八卦,八卦归太极。宇宙就是这样一个物质化、生命化、阴阳化、辩证化是太极八卦图。

八色光子是太极八卦图,由此组成的电子、原子、天体、人体是太极八卦图。男女是太极八卦图,人体之左右两半是太极八卦图,地球之东西两半球和人体之左右两半一样,是一个典型而美丽的太极八卦图。

上古时代,天地混沌之时,没有天,也没有地,世间没有生命,整个宇宙仅存一阳极“一”。当时阳极“一”又称之为太极。也是混沌之初只有阳刚如火的太极而已。太极只有气而无物。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即天由轻清之气孕育而成(“一”由刚、清、轻汇聚而成)。气之重浊,下行者为地。(混沌之气开始分化成清浊之气,也即太极开始分化为二“清和浊”,此时两仪形成。)由“一”和“- -”的分与合,进而演化出“金、木、水、火、土”之五气,八卦由“一”和“- -”两仪演化而成,因此八卦亦包含金、木、水、火、土“之五气,八卦五行由此而成。

八卦源于中国古代对基本的宇宙生成、相应日月的地球自转(阴阳)关系、农业社会和人生哲学互相结合的观念。最原始资料来源为西周的易经,内容有六十四卦,但没有图像。《易经》记录”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两仪即阴阳,可在不同时候引申为天地、昼夜、男女等等。四象,即少阴、少阳、太阴、太阳。在不同时候,可分别对应四方、四季、四象。青龙居东,春之气,少阳主之;朱雀居南,夏之气,太阳主之;白虎居西,秋之气,少阴主之;玄武居北,冬之气,太阴主之。四季养生也分别对应为:生、长、收、藏。八卦,即乾、坤、巽、兑、艮、震、离、坎。分别代表天地等诸意,下有详解。

先天八卦

先天八卦,又称伏羲八卦,传说由距七千年前的伏羲氏观物取象的所作。

《易·系辞》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就是先天八卦极其演绎过程,在整个演绎中,首先是太极,其次是两仪,最后是八卦,它们揭示了宇宙形成的过程。

后天八卦

后天八卦,又称文王八卦,是周公姬旦(前1152年—前1056年)所创作。

后天八卦是从四时推移,万物的生长收藏中得出的规律,以震为起点,按顺时针旋转,周而复始。从《周易·说卦传》中可以看出,万物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每360日为一大周天,八卦用事各主45日,其转换点就表现在四正四偶的八节上,每卦各有三爻,共二十四爻,即指一年的二十四个节气,这就是后天八卦图的实质。

八卦分阴阳

乾、坎、艮、震、四卦,属阳卦,其中艮为少男,坎为中男震为长男(震、坎、艮中阴多阳少,表示阴从阳,故为阳卦)

坤、兑、离、巽四卦,属阴卦,其中:兑为少女,离为中女,巽为长女

(兑、离、巽阳多阴少,表示阳从阴,故为阴卦)

后天八卦九宫排列

乾六、坎一、艮八;

兑七、宫五、震三;

坤二、离九、巽四。

五行相克含义

众胜寡,故水胜火。

精胜坚,故火胜金。

刚胜柔,故金胜木。

专胜散,故木胜土。

实胜虚,故土胜水。

太极八卦与五行八卦知识拓展:太极的精髓

太极,中国古代哲学用以说明世界本原的范畴,“太极”一词,出于《庄子》:“大道,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太,即大;极,指尽头,极点。物极则变,变则化,所以变化之源是太极。

关于太极的含义,有以下几种解释:

(1)指宇亩最初浑然一体的元气。唐颖达《周易正义》:“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易纬·乾凿度》认为“有形生于无形”,提出“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四阶段来解释“易有太极”。以未见气时为太易,气初为太初,形之始为太始,质之始为太素。气形质混然一体而未分离的状态,称之为浑沌。浑沌之物即是古人所说的元气。以元气未分状态为太极,斌以其原始物质的含义。这种观点在两汉较为普遍,如刘歆:“太极中央元气”;王充引易学家的话说:“元气未分,混沌为一”。郑玄则以“淳合未分之气”解释大极。

(2)以虚无本体为太极,如王弼解释“大衍之数,其一不用”说“不用而用以之道,非数而数以之成,斯易之太极也。”以“一”为太极,认为此“一”不是数,而是“无”,“无”为四十九之策数形成的根据。韩康伯注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说:“夫有必始于无,故太极生两仪也。”

(3)大衍之数的四十九数未分为太极。崔憬说:“四十九数合而未分,是象太极也。今分而为二,以象两仪矣。分揲其蓍,皆以四为数。一策一时故四策以象四时也。”(李鼎祚《周易集解》引,据《黄氏逸书考》本)崔憬对大衍之数的论述及其太极说,不以不用之一为虚无实体,以四十九数未分为大极,并且认为八卦涵蕴在大衍之数中。此种观点,在易学哲学史上有其重要意义,为宋易将汉易的宇宙生成论转为本体论提供了方法。

(4)以阴阳混合未分为太极。周敦颐《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周敦颐以后,对太极的解释分为三大流派。

a、以邵雍为代表,以数说大极。指出“太极一也,不动生二,神也”;以一分而为奇偶解释太极生两仪。并认为在人则“心为大极”,在天地则“道为太极。”

太极八卦与五行八卦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