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村信息服务问题研究
相关话题
摘要:我们在着力打造城乡经济一体化新格局,缩小城乡经济发展水平鸿沟的同时,不应忽视另一条鸿沟的存在,即数字鸿沟,因为知识、信息的贫困将成为导致收入差距拉大、贫富悬殊的另一重要根源。提供信息服务是城乡一体化所处时代的内在要求,是城乡一体化中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在要求,是城乡一体化管理方式的内在要求。在统一城乡规划中应把现代信息服务作为一项重要内容,首先加强对农村卫生医疗和文化教育信息服务的供给,同时,应加大宣传普及教育力度,提高农民的信息素养,鼓励农民自建各具特色的农村网站,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双重作用,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关键词:农村;信息服务;数字鸿沟;电子政务;公共服务
一、城乡居民在互联网应用方面的主要差距
首先,从CNNIC公布的最新数字来看,中国农村网民人数为1.0681亿,而全国网民总数为4.2亿,农村网民占总网民数的25%,而目前农村人口却占总人口的60%以上。从城乡互联网的普及率来看,互联网在城镇的普及率是44.6%,在农村仅为15%[1]。要在不足十年内(即至2020年)在农村普及互联网应用,使农村居民拥有适应信息化社会的信息获取和应用能力,任务相当艰巨。其次,从农村网民的上网方式来分析,问题更加突出,农村上网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手机上网,农村手机上网用户约为7 189万人,占农村网民的67.3% [1]。从上网内容看,多数农村网民不是从网络获取知识、获取致富信息而是沉迷于网络游戏和其他娱乐性项目。从城乡使用差距来看,大部分网络应用在城镇的使用率均高于农村,而对网络娱乐的应用中,农村地区网民的使用率与城镇较为接近,甚至高于城镇,网络游戏使用率高出城镇1.3%[1]。互联网对广大农民的吸引更多的来源于网络的休闲娱乐功能。
从农村网民的分布结构来看,多数网民为学历低、年龄小的新一代农民。许多地方由政府投资、电信部门承建、当地村民承包管理的农村信息服务站竟成了网络游戏的场所,特别是导致了许多未成年人因此而荒废学业,彻底改变了政府的初衷。这种情况很可能使我们的新一代农民失去传统农民的吃苦、耐劳、勤俭、奋斗的美德,而满足于基本的温饱和精神享受,缺乏进取精神。如果互联网网应用在农村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不仅不会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相反会成为严重阻碍农民发展的因素,阻碍广大农民通过互联网改善自身社会和经济地位的发展路径。
中国许多城市的市容市貌和市民生活水平已经接近或达到部分发达国家水平,而多数农村地区依然相当贫穷,收入水平低,基础设施落后,卫生文化教育条件差。欧洲的农村被赞誉为“桃花源”,地广人稀的加拿大农民中多数有研究生学历,美国的农村更是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中国能否在2020年实现基本现代化和全面小康,关键就看能否把中国的农村建设为现代化的农村,能否把农民塑造为现代化农民。而现代化不能脱离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其主要依托是互联网。互联网不仅是互联互通的现代信息网络平台,更是个资源平台,是提供发展信息和发展机遇的平台,是充分体现民主管理、科学管理的平台,是普通民众直接参与社会的发展建设的平台,也是解决诸多社会矛盾纠纷、构建和谐文明社会的平台。
二、城乡一体化对农村信息服务的内在要求
从本质上讲,城乡一体化就是谋求城市与乡村的共赢共生和协调发展,是城市与乡村的社会、文化、经济等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信息的客观性、动态性、传递性、共享性、不完全性和可伪性决定了信息是组织的保证、管理的基础、决策的依据及控制的灵魂[2]。不仅如此,在信息社会,人类更加关注人类社会自身的和谐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类需求日趋个性化和多样性,如果不能充分享有信息资源、利用信息资源,许多问题就无法根本解决。
提供信息服务是城乡一体化所处时代的内在要求。城乡一体化的社会目标处于以信息化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是否能够有效利用信息资源,是否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对于每个公民都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信息时代以信息的海量性和即时供给为特征,以信息的有效获取和利用为特征。科技文化知识在信息化社会得以加速积累、形成和传播,如果不能有效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就无法紧跟时代步伐,总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当然就不能富有成效地发展自身、发展经济。
提供信息服务是城乡一体化中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在要求。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20年农村改革的基本目标之一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实现公共服务供求中的信息共享机制,有利于有效公共服务均等化[3]。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在当今社会,公共服务既包括公共的基础设施、文化教育设施、休闲娱乐设施的供给,也应包括信息服务内容的供给。中国农民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群体,每个家庭、每个人都有着独特的社会认识和需求,只有通过现代信息服务的供给和使用,才能有效满足多元化、个性化需要。
三、现阶段农村信息服务的主要供给途径及存在问题分析
1.农村电子政务。按照中国电子政务的建设规划,副省级以下电子政务系统的依托平台是互联网,主要任务是提供基础服务,通过信息化实现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基层电子政务提供信息服务的主要模式是政府网站,通过政府网站发布信息,如向民众公布各种方针政策、办事流程等。此外,通过交互式信息服务,能够即时性地解决一些社会问题。如浙江慈溪许多乡镇(街道)把党政信息网络延伸至行政村。通过政府网站,可直接与政府交流,反映百姓民意,可了解政府工作内容、工作效率和效益;可查阅政府各部门的办事程序、表格下载和办事结果。其电子政务创新应用之一是“农民信箱”。全市300多个村建立了村级联络点,“农民信箱”用户达2万多户 [4]。由于农民网络知识尚处于启蒙阶段,不易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处理,而“农民信箱”正好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较好地解决了长期以来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供求双方难以对接等问题,同时它又是实名制可管理的信箱,每个用户在系统中发出的信息都有记录,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网上信息不真实等问题。
2.农村电子商务。农村信息化是中国信息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中国以发展经济为重点的时期,农村信息化也主要是为农村经济提供技术支持。自1994年农业信息网和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相继开通以来,中国农村电子商务进入缓慢发展阶段。2009年农村网络购物的使用率为17.6%,城镇网民为31.7%;网络银行在农村网民中的使用率为15.2%,城镇网民为27.7%;农村网络支付使用率达15.1%,城镇网民为27.7%[1]。北京市大兴区有一个有名的西瓜协会,该协会通过自己的西瓜网站把本地生产的西瓜顺利销售到各地。西瓜协会的作用就是负责收购和销售瓜农的西瓜,使瓜农安心生产。这样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虽然有一些,但因农村物流不发达,缺乏网络支付、网络银行服等服务,发展缓慢。此外,农村电子商务中真正能够根据农民实际情况展开服务的组织或单位很少;交易链及其通路较复杂且透明度不高,交易信息的对称性较差;一些农村电子商务业务的企业生存环境艰难.缺乏市场的认可和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 [5]。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继续加大农业补贴的投入,加强农村金融和农村物流的建设,这将为中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3.部门或行业内的农村信息服务供给形式。其他涉农领域和行业部门以各自的形式为农村提供信息服务,如电信部门、IT行业为拓展农村市场而提供的信息服务,涉农机构为其自身业务而提供的信息服务,甚至有些农村组织和个人为发展自身而提供的服务。自1994年中国的“金农”工程开始,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形成了许多农村信息服务供给形式。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农信通”、“信息田园”、“金农通”等性综合信息平台已覆盖全国。“一乡一个信息服务站,一村一个信息服务点,一乡一个互联网站,一村一个网上农副产品信息栏目”的“四个一”目标对农村信息化发挥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目前主要提供信息服务的形式有:农村信息服务站、农村信息机、“农信通”、信息大篷车、手机+农村信息机等。
4.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系统是由中国中组部全国远程办主管,由中央党校信息管理部承建的远程教育系统,属于广义的电子政务系统的组成部分,因其有较为专一的应用,需特别予以关注。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是中心网站,中心网站作为远程教育的门户网站,通过互联网辅助前端播出平台对用户实施远程教育。用户可以通过中心网站快速定位,进入相关网站和应用系统,进行信息查询和应用。目前全国许多省市区辅助教学网站相继建成投入使用,省级辅助教学网站主要通过互联网方式,根据本地区特点,对本省农村党员干部实施远程教育。省级辅助教学网站与中心网站建立信息交换机制,构建了优势互补、信息共享的辅助教学网络系统。
5.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由于许多农民对电脑技术不熟悉,且电脑网络的购置和使用费较高等原因,多数农民就选择了手机上网模式。许多运营商为了赢利的目的,主要向农村手机网民提供网络游戏、文化娱乐等信息服务,且多数手机网民是新一代年轻农民。截至2009年底,中国手机上网用户达到2.33亿人,其中农村手机上网用户约为7 189万人,占农村网民的67.3%,较2008年提升了近20个百分点。76.2%的手机网民用户年龄在30岁以下,其中10~19岁群体占43.2% [1]。在校学生、公司职员、个体从业者是农村手机上网用户的主要构成群体。除此之外,农村手机网民中下岗、无业、失业的群体占比也较高。
四、进一步加强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村信息服务的对策建议
1.在农村电子政务建设方面,首先加强对农村卫生医疗和教育信息的供给。农村电子政务是把城市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延伸至农村的有效途径,在建设之初,应通过电子政务提供政府与农民沟通的信息服务,实现网上咨询、网络上访等。教育、医疗、养老是农民最关注的问题,通过电子政务提供这些方面的信息服务是政府最基本的工作。如果在农村电子政务系统中提供网络医疗信息服务,让农民通过网络终端把日常健康问题发送给城市里的卫生医疗专家,城市医疗专家通过网络为农民提供问题解答或提供医疗方案服务,将对农民接受和应用网络带来巨大影响。
中国不仅要在2020年实现全社会的基本小康,还要在2020年实现教育现代化。目前中国互联网上已经拥有了大量的科学文化教育资源,各个阶段的教育课程应有尽有。只是中国多数农民尚无力通过电脑上网,也就不能共享这些优质的教育科技文化资源,这无疑是互联网资源的巨大浪费,对于农民的教育消费需求的满足也是很大的阻碍因素。因此,在国家投入财力、物力、人力支持乡村城镇化和城市化过程中,需要结合各地的具体情况和收入水平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在统一城乡规划中把现代信息服务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在农村基础设施提供中加大对电力和电信设施的投入,在基层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中增加针对村落、针对村民的信息服务,或预留一些接口,为以后村级电子政务建设打下基础。
2.加大对于各种农村信息服务站点的监督管理力度。目前许多地方形成了多种农村信息服务提供形式,但要加强对信息内容的监督管理力度,要严厉惩治提供虚假信息和不健康信息的行为。对于那些利用农民对自身文化素质缺乏较高追求的现实,一味为农民提供网络游戏等涣散农民进取精神的内容,应该予以有效整治和纠正。应该进一步加强对互联网内容服务商的监督管理,引导他们多向农民提供一些生产技术信息和科技文化信息以及能够引导农民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信息。应采取多种形式营造农村的文化学习氛围,促进农民对积极健康的教育文化信息资源的需求和有效获取。
3.鼓励农民自建各具特色的农村网站,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尽管多数农民文化素质较低,也应看到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发展,有些农民已经充分认识到信息社会中信息的重要性,也具备了一定的资金、技术和智力支持,所以有愿望和能力承办适合农民需要的信息网站,特别是农村商务网站。2007年中国第一个由非政府创建的“全国第一家村庄门户网站”万村网开通,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全国就有31个省市的21万个村庄在该网站注册。因而,政府应鼓励和支持农民个人或组织来构建农村信息服务活动,给这些有能力构建富有农村特色、内容丰富健康的农村网站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使更多的农民参与到适合农村需要的互联网文化建设中来。
4.加大宣传普及教育力度,提高农民的信息素养。随着工业化水平的不同提高,农民的闲暇时间不断增多,应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免费或低费使用的网络中心或体验中心,通过正确引导,使他们逐步了解和利用网络的丰富资源。对农村实行社区化管理,通过社区组织丰富多样的培训宣传教育活动,如以各种讲座形式介绍互联网的功能,介绍通过互联网发家致富的典型案例,介绍互联网上丰富优质资源的使用方法,用以提高农民的信息素养、科技文化水平和文明程度。通过组织各种互联网应用能力竞赛活动,激励那些积极投入互联网文化中的农民个人或组织。基层行政人员的业绩考核中应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水平状况业绩的考核,充分发挥基层工作人员的作用。
5.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双重作用,推进城乡信息服务一体化。在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同时,也要大力推进城乡信息服务一体化,其主要推动力一是政府,二是市场。政府要为城乡信息服务的实现提供政策、资金和环境支持。要为城乡,特别是为农村提供和城市一样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品和资金支持。而市场要以需求为导向,通过自由竞争、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只有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服务途径提高农民素质,才能激活农村消费需求,激发农村的发展活力,才能为国民经济的和谐发展提供足够的动力。农村消费需求的内涵有很多,如农民对城市居民的消费内容的追求、对卫生医疗服务水平的消费需求、对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消费需求等,这些既是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和消费能力。
市场行为导致贫富分化,因而需要政府逆市场行为进行宏观调控和资源均衡化,即进行政府治理。城乡一体化的快速推进,意味着农民的收入将很快得到提升,农民的医疗卫生养老等社会保障水平也将逐步提升,农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将得到极大改善,更重要的是城市的现代化管理措施、管理模式和信息服务模式会延伸至农村。无论采用哪种信息服务供给形式,都要结合农民的信息素养、收入水平和消费需求去发展。现阶段特别要注重网站导航的清晰性和简易性;注重帮助系统的简单性和完善性;注意信息内容的权威性和及时性;注重操作界面的友好性。
参考文献:
[1]CNNIC2009年度报告(中文版)[EB/OL].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http://www.cnnic.net.cn/html/Dir/2009/06/09/5617.htm.
[2]史素梅,何小凤.以信息服务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思路探讨[J].农业网络信息,2010,(5):86-87.
[3]李增元.农村社区建设:治理转型与共同体构建[J].东南学术,2009,(3):29-30.
[4]杨兴凯.电子政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261-262.
[5]金英泽.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0,(3):23-25.
[6]温茵茵,程刚.中国农村信息化发展进程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08,(12):4-6.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村信息服务问题研究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