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水稻怎样栽培
大米,大多数人认为是餐桌上最古老的食品。水稻的种植可以追溯到约公元前5000年,本文通过介绍大田水稻的栽培管理的方法,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培育大田水稻栽培的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水稻大田栽培技术
1、实行秸秆还田,精细整地
秸秆还田可以避免焚烧,,防止污染,保护环境,还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改良土质。一般秸秆还田量每亩为135公斤~180公斤,耕翻入土。 大田耕后要晒垡,精细整地,田平,高低差不超过2~3公分。
2、科学确定施肥量,施足基肥
(1)肥料要有机、无机肥料结合,氮、磷、钾搭配使用。控制化学氮肥量,增施有机肥,一般有机肥占总施肥量的30%以上,氮︰磷︰钾比侧为1︰0.5︰1。每亩总施氮量要根据计划稻谷产量的吸氮量和土壤基础地力稻谷产量吸氮量之差,除以氮肥利用率,就可得到。根据公式计算,生产优质高产田块的总施氮量,一般控制在每亩氦14kg~18kg,磷(P2O5)8kg~9.5,钾(K2O)10.5kg/ha~16kg ,其中有机肥占总用量的20~30%。
(2)大田要施足基肥。基蘖肥与穗肥的配比为7:3。有机肥用量占基肥中70%。有机肥抖要捡测,防止重金屬合量超标,有机肥料中的重金属含量限量指标为砷≤20mg/kg, 镉≤200 mg/kg, 铅≤100mg/kg。要腐熟后才能施入田里。
基肥用量因地力和秧苗移栽叶龄不同也不同,地力差或移栽叶龄小的基肥量要多些,地力肥或移栽叶龄大的基肥量要少些。基肥施堆厩肥等有机肥每亩1000 kg ,速效氮应控制在每亩4kg~5kg ,有效磷每亩4kg/ha~5kg,速效钾每亩5kg~70kg。有机肥施于地表,撒施,要耕翻入土,土肥相融。绿肥田施肥,是种植无公害水稻最好的茬口,要少施氮肥。
3、合理密植,提高插秧质量。
插足基本苗,要求采用宽行窄株的栽插方式,即行距8寸,株距3.5-4寸,每亩栽插1.8—2.2万穴,基本茎蘖数达到4—5万穴/亩。
提高栽插质量,促大田早发。一要尽量浅插,促进大田早发,二是要尽量避免植伤,不要采用秧插秧的方式,三是不用稻草扎秧,避免传播病害。
4、大田分蘖期的水肥管理。
早施、重施分蘖肥,在基肥充足的基础上,栽后5—7天,结合中耕除草施第一次分蘖肥,用量以尿素10公斤为宜,再过5—7天看苗补施5公斤左右尿素。
科学管水。要做到“浅水栽秧,寸水火棵,落水分蘖,够苗烤田”。具体要求是:秧苗返青后,实行浅水勤灌次次清,即上次灌水落干后,再灌下次水,每次灌水只保持2—3厘米的水层;栽后20—25天,即每亩总茎蘖数达到20万左右十排水烤田,做到“时到不等苗,苗够不等时”。烤田要做到先露后晒,分次进行。烤田程度以“不陷脚,冒白耕,不开裂”为宜。
5、促中期稳长,培育壮杆大穗。
正确施用穗肥:穗肥要掌握一个“巧”字。田脚肥、基肥足、追肥多、秧苗颜色深的,穗肥更要少施或不施。反之多施。追施尿素时间应掌握在水稻最后一片叶露尖时,看苗亩追尿素5公斤加磷酸二氢钾2公斤。
灌好孕穗保胎水,整个穗发育期,要求以浅水为主,干湿度适中,以增加结实率,降低空秕率。
4、高效追肥技术
无公害稻米生产应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要严据控制追施化学氮肥量,还要采用高效追施技术。
(1).早施分蘖肥 。分蘖肥是在水稻移栽后为补充基肥中速效肥的不足,促进分蘖早生快发而施用的肥料,是增加分蘖穗的关健措施.要适量早施,因苗因地制宜, 一般田块在栽后5~7天每亩施用纯氮4.5kg;田脚肥,秧苗壮,分蘖早的田块可不施或少施分蘖肥。
(2) .适期施好穗肥 。穗肥是供给稻穗分化及生长发育所需的肥料,能促进壮稈大穗,是提高成穗率和增加粒数的关键措施。穗肥根据其促花的功能,分为促花肥和保花肥两类,促花肥在叶龄余数3.5叶施用,保花肥在叶龄余数1.5~1.2施用。群体偏小或叶色偏黄,群体适宜的田块要施用促花肥,每亩施纯氮2.8kg~3.3kg。杂交中籼稻群体适宜、叶色正常的田块要施保花肥,每亩纯氮2kg~2.8kg。如果叶色过深,群体偏大,可迟施或不施保花肥。穗肥最迟在收割前30天施用,过迟会影响稻米卫生品质。
(3).讲究施肥方法。生产试验表明, 于搁田末期在土壤田间持水量为70%时施用穗肥, 可以主减少肥料的流失, 提高肥料利用率, 减轻水体污染.
5、病虫草防治技术
无公害稻米生产的病虫草害防治,要实行预防为主,以生物防治为重点的综合防治的策略。化学防治病虫是无公害水稻生长的辅助措施, 其防治方法应掌握安全、有效为目的。做到用药量小,用药次数少,尽量达到减轻污染的要求。严格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根据农业行业标准,无公害水稻生产禁止使用的农药有15种类,如表12中钙砷酸钙,敌枯双,五氯酚钠,甲拌磷,除草醚等。在生产中积极推行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防治水稻病虫害。积极采取物理防治措施,如采用黑光灯方法诱杀害虫。
水稻中后期主要病虫发生趋势及防治意见
一、中后期发生趋势预测
根据全市水稻中后期病虫会商会精神,我区6-8月的气象预测,结合当前病虫发生情况和历年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中后期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测,总的趋势为2-4级,呈中等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55万亩次。其中水稻二代二化螟发生面积13万亩左右,发生程度3级,为中等发生年;稻纵卷叶螟发生11万亩左右,发生程度3-4级,为中等偏重发生年;加之6—8月主汛期降雨量多,对稻飞虱迁入和繁殖有利,灯下于6月5日初见,比去年晚10天,我站6月13日在大盛镇青龙村调查,水稻长势好的田块,百丛虫量达290头,预计发生面积10万亩左右,发生程度3-4级,预计为中等偏重发生年;水稻纹枯病发生面积10万亩左右,发生程度3-4级,预计为中等偏重发生年;水稻稻瘟病(主要是穗颈瘟)发生面积2万亩左右,发生程度3级,预计为中等发生年;其他叶面害虫发生面积9万亩左右,发生程度2-3级,预计为中等发生年。
二、预测依据
1、据重庆市渝北区气象局预测:2011年(1-12月)平均气温为16.3-18.3℃,正常略高;年降水量为1000-1200mm,正常;冬季有阶段性低温时段出现;春季有低温,无明显春旱、夏旱;主汛期(6-8月)降水量为350-450mm,正常;盛夏有25-30天的一般性伏旱,长江沿线局部地区偏重,有洪涝;汛期(5-9月)旱涝交替,涝重于旱。
2、水稻一代二化螟、虫情基数较高,加之农户你防我不防,防治不平衡,因此对水稻,加之6-8月高温多雨,对两迁害虫迁入有利,田间温度大,对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的发生发展有利。
三、中后期防治策略
为抓好我区中后期病虫防治工作,确保粮食安全,增产增收,采取以下主要策略:
1、各镇街农业服务中心,要加强田间调查,掌握病虫发生情况,及时召开防治现场会,发布信息,作好防治技术指导,把病虫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2、根据不同病虫的发生情况,采取重治、挑治和普治、统防统治加群防群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防治,提高防治效果。
3、掌握防治关键时期,海拔350米以下地区,6月下旬至7月上旬,海拔350-500米以下地区,7月上中旬,海拔500米以上地区,7月中下旬。
4、对症下药,积极组织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提倡绿色防控,确保农产品质量和人畜安全。
四、推荐药剂
1、水稻螟虫。①杀虫单:亩用有效成分量为:36克;②三唑磷:亩用有效成分量为:30-40克;③毒死蜱:亩用有效成分量为:40-60克,任选一种,均在收获前一周停止使用。
2、稻纵卷叶螟。①阿维菌素:亩用有效成分量为:0.72-0.9克,不要在强阳光下施药,收获前20天停止使用;②毒死蜱:亩用有效成分量为:48克;③氯虫苯甲酰胺:亩用有效成分量为:2克;④噻虫嗪•氯虫苯甲酰胺:亩用有效成分量为:3.2克。除阿维菌素外,其它药剂均在收获前一周停止使用,任选一种。
3、稻飞虱。①吡虫啉:亩用有效成分量为:2-3克,;②噻虫嗪:亩用有效成分量为:0.8-1.2克;③噻嗪酮:亩用有效成分量为:7.5-12.5克;④毒死蜱:亩用有效成分量为:32-40克,任选一种,均在收获前一周停止使用。
4、稻瘟病。①三环唑:亩用有效成分量为:16.5-22.5克,收获前25天停止使用;②枯草芽孢杆菌:亩用有效成分量为:10克,在水稻稻瘟病初发期施药。
5、纹枯病。井冈霉素:亩用有效成分量为:5克,在水稻纹枯病初发期施药。
注:以上药剂,兑水40-60公斤,进行均匀喷雾。
快防水稻黑条矮缩病
记者从省植保总站了解到,黑条矮缩病在沿江、沿淮和江淮部分稻区的单季中籼稻将中等发生,水稻条纹叶枯病在江淮、沿江部分稻区、皖东南局部稻区的早稻,江淮、沿淮部分稻区的单季粳稻、糯稻将偏轻发生。预计全省发生面积分别约300万亩和100万亩。
根据各地田间调查,预计一代灰飞虱成虫高峰期大部分地区出现在5月下旬后期至6月上旬,与常年相近。具体防治策略是:抓好秧田期防治,狠治灰飞虱,阻断毒源传播,坚持“治秧田,保大田,治虫控病,治前控后”的技术方针。重病区一季稻适当推迟播期,提倡直播,避开一代灰飞虱成虫迁移传毒高峰,并提倡使用防虫网或无纺布育秧。小麦成熟收割期秧田普治灰飞虱,亩用有效成分吡蚜酮6克等,并视虫情及时补治。病害常发区在灰飞虱二代卵孵至低龄若虫盛期防治,亩用有效成分吡蚜酮6克或烯啶虫胺2-3克。
药剂防治指标是:当秧田每平方米有带毒虫10—20头,大田每百丛有带毒虫15—30头。品种感病,指标取下限;品种较耐病,指标取上限。大田成、若虫并存,且成虫比例高,指标从严掌握。
大田水稻怎样栽培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