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寺导游词
青龙寺距西安市约6公里,为中国佛教密宗寺院。初创于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年),当时称灵感寺。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年)易名观音寺。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改称青龙寺。唐会昌五年(845年)禁佛时寺废。次年又改为护国寺。唐大中九年(855年)长安左右两街添置寺院八所,这个寺院又恢复了原来的名字。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青龙寺遭到毁坏,渐渐不为人知晓,地面建筑荡然无存,殿宇遗址被埋没地下。1973年中国考古工作者对青龙寺遗址进行发掘。根据发掘报告,遗址有两处,一为塔址,二为殿堂遗址。塔基正中有一直壁方坑,当是塔心的地宫部分。此塔可能是隋唐盛行的方形木塔。殿址位于塔址东侧50余米处。殿址台基面呈长方形,放柱础石夯土墩,东西五排,南北六排,中间缺少两墩。夯土墩形成柱网状,似为面宽五间、进深四间格局。中心减二柱部位,可能是密宗佛殿的一种特殊设置。台基东西两侧发现有呈坡状墁道。台基北面中部有踏道遗迹,台基南面中间有露道。出土遗物有银质及镏金小铜佛、唐代建筑材料等。而后在其原址上建起现在的青龙寺。1982年,西安市同日本四国的香川、德岛、高知、爱媛四县协议在青龙寺遗址共同修建的空海纪念碑落成。另外,修建了惠果、空海纪念堂。该堂是日本真言宗各派总大本山会,也是日中友好真言宗协会与西安市共同修建的纪念性建筑。纪念堂选址在考古发掘的四号殿堂遗址以北6米的地段。平面布局采用早期旧殿遗存,为面宽五间、进深五间的大方殿。复原后的方殿体积高大,气魄雄伟,具有唐代建筑风格,是西安第一座复原建筑。1983年11月又建成“青龙寺庭园”,成为许多日本游客神往的观光胜地。
青龙寺地处地势高峻、风景幽雅的乐游原上,极盛于唐代中期。是唐代密宗大师惠果长期驻锡之地。密宗尊奉大日如来,以真言密法为精髓,强调修行仪式。青龙寺一切修持都按教理规定进行。惠果阿闍梨为传法高僧,精通奥秘、广收门徒,善于教学,传授的两部大法远及国外。当时有不少外国僧人往此学习,日本真言宗的祖师空海,诃陵国(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僧人辨弘,新罗(今朝鲜)僧人惠日、悟真也曾师从惠果学习密宗教法,因此,青龙寺盛名远播海外。其中日本僧侣,著名的“入唐八大家”中的六家:日本的空海、圆行、圆仁、惠远、圆珍、宗睿就受法于此。而这些人中最为有名、与青龙寺关系最为密切的就应该是空海大师了。
空海,号弘法大师,公元774年生于日本赞岐园(今香川县)。公元804年随日本遣唐使藤原葛野橘入唐求法,在青龙寺拜中国的密宗大师惠果为师,学习密宗真谛。惠果为其灌顶并赠法号“遍照金刚”。空海遂成为真言密宗的第八代座主。惠果还请人为空海缮写新译佛经,临摹密宗历代教祖像,铸造密宗法器。空海学习刻苦,不到两年便完成学业回国。
空海回国后,在高野山建造金刚寺,创立真言宗,成为开创“东密”的祖师。他不但精通法典,且精于书法。相传唐皇宫墙上王羲之的墨迹因年久而残缺不全,德宗皇帝命空海补写。空海挥毫而就,和王羲之的真迹一般无二,德宗皇帝叹为观止。空海因楷、草、行、隶、篆5种书体都极出色,因此被誉为“五笔和尚”。他同嵯峨天皇、橘逸势被称为“日本三笔”。他的《风信帖》被后人视为书法典范,真迹已成国宝。他一生写了许多专著,影响深远。《文镜秘府论》是研究唐诗的杰作;《篆录万象名义》是日本第一部汉语辞书;《执笔法》、《使笔法》是日本研究中国书法的最早著作。他参照汉字草书,创造了日语字母“平假名”,沿用至今。他依照唐朝学制,在京都创办“综艺神智院”,吸收平民子弟入学。空海回国时,带回许多经论和王羲之真迹。他还把中国的灌溉技术、毛笔制作方法传到日本,促进了中日之间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日本当代知名作家司马太郎写的长篇小说《空海的环境》,就是以空海入唐求法的事迹讴歌中日人民的友好情谊的。因此青龙寺是日本人心目中的圣寺,是日本佛教真言宗的祖庭。
1997年11月17日,西安市人民政府将青龙寺移交佛教管理。原长安兴教寺监院宽旭法师接管青龙寺,住持日常事务,恢复宗教活动。青龙寺作为真言宗祖庭,又是中外著名的佛教圣地,以全新的历史面貌迎接中外广大信众,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做出新的贡献。
青龙寺导游词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