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一统教学反思如何写

发布时间:2017-06-22 17:22

导语:“秦朝一统”承接“变革与争霸”和“百家争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教材从不同方面描述了秦朝采取的中央集权的各种举措,突出了秦的统一对中国历史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如何客观评价秦始皇,对今后学习不同时期的历史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秦朝一统教学反思如何写

1、我对学生的活动组织不够到位,缺乏对课堂的随机应变的驾驭能力。例如我在分析秦国统一六国原因时,分析到秦国地理位置,指出在西部时,当时学生在课堂中抛出一个问题,西部这么落后,为什么秦国经济却如发达呢?我就以屯田制来回答。同时,有一位学生提到秦国交通还发达,没有路障,四通八达方面来分析,而我没有加以点拔引导,还有分析中央集权时,讲到地方实行郡县制,我以秦朝开始确立,混淆秦朝和秦国的区分,导致学生知识性错误,缺乏科学性。

2、上课节奏上掌握得不是很到位。我原来在讲到难点,落实重点方面原本打算让学生写秦始皇墓志铭,这里睡着一位...........

以此达到本节课的一个高潮。但是很可惜时间不够,快下课了,我就把这个环节草率处理。所以我只是把评价历史人物的粗略理了一遍,没让学生消化。

3、要大胆地处理课件中不紧凑的教学材料,这样导致教学时间拖长,影响教学效果。例如,本人教学统一货币时,牵强地把“货币不统一可能会带来哪些不便”问题放入教学,导致拖长时间,影响教学。

由此可见,教学是一门艺术,而教无定法,但我们要关注生活,驾驭课堂教学,合理安排进度,突破重难点,使学生在课堂中乐于,愉快中健康成长,同时,使教师的专业知识有了长足进步。虽然我这次上课有这样那样的遗憾和不足。但是比以前所上的课来讲还是有进步的。我开始在上课想灵活安排课上的内容了。但是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会灵活起来的。同时,我还要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课上得更精彩。

秦朝一统教学反思如何写

本节课的涉及到秦朝统一的过程、原因、巩固统一的措施、秦朝的疆域等,重点是秦统一和巩固统一的措施。难点是秦统一的原因、意义和对“焚书坑儒”的认识评价,及对秦始皇功过的评价。

一节课下来,反思如下:

教学环节设计比较合理。根据本框内容,突出秦巩固统一的措施这个重点,同时也为了让突破对秦始皇评价的难点,同学结合学生的学情,课堂教学环节分设为三个层次,即:第一环节是“千古一帝打江山”,第二环节是“千古一帝解难题”,第三环节是“千古一帝功过谈”。由浅入深,把秦的统一,秦一统的措施,包括对秦始皇历史人物的评价都串起来了。线索很清晰。先分析秦灭六车的原因和讲解秦统一的简单经过;然后展示秦统一后的疆域四个端点,找出秦朝疆域的四个端点以及当时秦朝的人口数量,说明秦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从而引出如此广博的疆域秦始皇如何去加强统治和巩固统一,即进入本课的重点内容,讲述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运用历史材料,还原历史本色。学历史重在论从史出,通过对历史材料的分析、运用,让学生自然得出历史结论,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在本课教学中,充分运用大量史料,同时教给学生读史料的方法,并把一些难懂的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关键之处给予点拨。如:对于秦统一的原因的分析,给出材料:战国时期,随着经济的发民有,各地的交往增多,联系加强,已出现了“四海之内若一家”(荀子语)的局面;人民厌恶战争,渴望统一和平;各国改革在程度上虽有差异,但总体方向是一致的;许多思想家政治家都提出了统一天下的主张。得出“人民苦于战乱,渴望统一,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王充语)。商鞅主持的深刻全面有成效的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战国后期,秦国政治上占有优势,经济实力远远超过东方六国,军队强锐天下无敌。得出“商鞅变法以来,秦国一跃成为强国”;秦王政不仅有“得志于天下”的抱负,并且有卓越的政治、军事才干。得出“秦王政精心勤政,有雄才大略。”等。

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感受历史。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的走入历史人物的内心,以至“观史如身在其中”。诱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走进历史情境,体验人物心灵,思考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本课中就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秦可以说从军事上完成了统一大业,那么怎么做才能巩固统一呢?千古一帝——秦始皇有五个难题,我们能不能帮他出出主意,想想办法?出示五个难题,分小组探究,同时告诉学生任务是:怎么办?这样做有什么意义或影响?

联系实际,让学生感觉历史并不遥远,同时更加深了秦统一措施对今天我们生活的影响。在完成秦统一措施教学后,联系实际,想想,在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中,哪些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我们看到的、用到的还有哪些?从中体会会秦虽是一个短暂的朝代,但它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总的来说,历史课少不了材料的运用,但切勿滥用,应根据学情,精选材料,用好材料,让材料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秦朝一统教学反思如何写

“秦朝一统”承接变革与争霸和百家争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秦并天下建基于商鞅变法,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确立与发展,则是法家思想的应用和发展。教材从不同方面描述了秦朝采取的中央集权的各种措施,突出了秦的统一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一节课下来我有以下体会:

一、创设情境导入教学,学生学习兴趣高

我首先用多媒体放映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战国末期强大的秦国不断通过战争,兼并东方各国的土地,最后统一六国的影象资料。首先提问:“为什么秦有条件来完成统一?”让学生自由发言。通过刚才气氛的渲染,学生好象置身其中,兴致盎然,情绪活跃,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之中.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我“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也为后面的知识难点作了铺垫。

二、通过情景假设法, 让学生感受历史,参与课堂

一部分学生不喜欢历史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历史是讲过去的事情,时间相隔太远,无法理解当时的历史氛围,也无法体会当时历史人物的感受。另一方面,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总是站在历史发展的旁观者角度,即使再感人的历史事实,也无法激起他们内心的波澜。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的走入历史人物的内心,以至“观史如身在其中”。诱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走进历史情境,体验人物心灵,思考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本课中就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哪位同学能谈一谈如果你是秦始皇,你统一六国后将会做什么?学生积极讨论,课堂效果良好。

三、现代教育技术与学习内容有机的结合,一些抽象的历史概念用多媒体演示出来,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带来了学生思维的活跃。

如讲到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这一内容.教师首先放映一段动画:秦统一后天下的百姓是一家人了,一个原来齐国的百姓到秦国来买布,由于货币不同,没有买到。然后他又到原来的楚国,由于布的尺寸不一样,他又没有买到。最后他到原来的赵国,但由于不认识赵国的文字最终还是没有买到。这时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刚才的动画片段进行分组讨论,然后提出:“秦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有什么意义?”通过刚才的讨论学生可以很轻松的回答这个问题。又如焚书坑儒,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教师放映课前搜集的“焚书”“坑儒”有关的影象资料,让学生可以清楚的了解“焚书坑儒”是怎么一回事,然后分组讨论:焚书、坑儒这两件事发生的背景、动机,最后让学生谈谈对这两件事的看法,教师可以在旁边引导:秦刚刚统一不久,为了统一人们的思想,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一。我这样安排主要是因为中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往往要依赖大量具体生动的史实,借助想象和再加工,才能形成历史概念,接受抽象的史学观点,从而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然后让学生学会从具体史实中进行思考、分析,得出结论的学习方法。

四、本课结尾部分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拓展学生的思维.

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秦统一的原因和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所采取的措施,也知道了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趋势的必然产物。现在我们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但一直被“统一”问题困扰着,台湾这个游子至今也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谈谈你自己的看法。对于学生的看法,教师不做任何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让他们畅所欲言,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拓展想象空间。

秦朝一统教学反思如何写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