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太极拳劲法的注意事项
劲法运用,是太极拳学习中的一个核心要求,关于如何运用好劲法,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和方法,同事练习太极球按劲法也要注意一些事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学太极拳劲法的注意事项。欢迎阅读!
初学太极拳劲法的注意事项一、劲、推手、技击
老拳谱中有八门劲法,而故老传承的太极拳里,有为使学者熟习八门劲法的应用而发明了推手之法。
在近些年来,各种太极拳的比赛中,又推出了太极推手竞技。
太极拳架本已包含了十三式和八门劲法,甚至更多的技法和功力。
最初的太极拳行功走架的目的不是为推手,而是为了修炼周身的松整劲和一触即发的弹簧力,使之在技击中不仅有一击必杀的攻击力,同时也拥有“一羽不能加”的防守力。
但非常遗憾的是目前不少人练习太极拳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能推手,于是把太极拳的行功走架完全练成了推人的劲儿。
对于各种比赛的现象中,我们可以反映出一些问题,那就是,很多太极拳推手的过程中,选手根本就不是使用的太极拳的技法,很多都只是些身强力壮的摔跤或举重运动员。
真没看见过哪位练了几十年太极拳、身上没有一点僵劲的大家,在比赛场上的推手较量过程中,能够轻松取胜那些浑身僵劲的摔跤或举重运动员。
说透了,推手比赛本身是力量和技巧的较量,一些所谓的高手不过是在力量等同的情况下多掌握了一些技巧而已。
太极拳与推手的关系是主辅与本末的关系,推手是练习听劲和试劲的辅助手段,既不能替代太极拳的修炼,也不是修炼的目的。
一些推了几十年的老练家,经常用“高买手”的方式来炫耀自己的功力,以招来更多的。他让对方用固定的或不固定的招式和手法来推自己,因为推的速度慢,他有足够的时间差来调整自己的重心,变换虚实把你发出去。
如果你和他搭上手,你就更吃亏了,他的那一套技巧你必须适应一段时间,于是他告诉你这就是太极内功。
可是你如果练过拳击或是其它外家拳,以每秒两下以上的速度向他进攻,你看他还有没有内功。
因为那些以推手自炫的人士大多都没练过松整劲和弹簧劲,不知道太极拳的八门劲法是整体劲修炼有成后自然产生的,反而在行功走架中找,找来找去身法八要找丢了,把太极拳的轻灵松整找没了,把拳架打得奇形怪状、笨拙僵硬,所以请太极拳初学者警而慎之。
初学太极拳劲法的注意事项二、劲不是太极拳技击构架中的惟一要素
受“一站就灵”的意拳影响,似乎任何拳法只要练出内劲就天下无敌了,于是中华武学变成了中华“劲学”。
其实内劲只是拳学的基础,有了内劲之后,还应练习使用内劲的技巧及攻防招式、身体的感应能力和临敌的判断力。
我曾就“太极十年不出门”的问题请教过我的吴式太极拳受业恩师、杨禹庭的入室。
王先生告诫我,过去传统正规的太极拳练法,是先用3年的时间把身法打通、架子打顺,后用3年练出内气并敛之入骨,使身体具备能用于技击的松整劲和抗击打的弹簧劲,再用3年练习各种辅助功法及太极拳的各种器械,再练定活二种推手、大捋和烂采花(散手),最后一年还要与各门派的高手比试过招以验证所学。
因此王先生说,现在练太极拳能达到的目的,也只能是得个好身体,谁敢说自己的拳能打人?不信你和那些练散手和拳击的人比一比,因为你没耗过那么大的功夫,没走那么多的过程,有内劲就能打人了?
太极拳应用于技击,目前在国内外擂台赛上都没有先例。除了客观条件的原因外,就太极拳本身的修炼来看,它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和严格的程序。
即使这些都具备了,修炼者还要有超常的悟性和诸多先天因素。如果仅仅练出了太极拳的松整劲就能技击,那么太极拳也就不需要再追求意、气、神的境界和手、眼、身法、步的协调统一了,更何况你要找的劲仅是推人的劲儿呢?
初学太极拳劲法的注意事项三、初学太极找什么
既然不让初学太极者找劲,那么总该让初学者学有目标吧。我建议初学者最好在家置一面穿衣镜,每天在镜子前练几分钟太极桩步和懒扎衣一类的有代表性拳架,来检验自己的身法是否符合拳谱要求。跟明师学拳之初别贪多,请明师多给自己“看功”,随时纠正身法上的偏差。我的王老师早年学拳时,先投的是京城武学大家高先生的门下。
高先生见辉璞师没有基础,就转而把他介绍给北派吴式太极的掌门人杨禹庭先生。杨师爷也怕辉璞先生练不出功夫有损自己的名声,就不让行师徒礼,只教王先生一个懒扎衣,约定好回家练一年,如果能成再拜师。王先生回家后天天对着镜子练。一年以后他拜师,才正式成了杨禹庭先生的入室。
身法入门后,再求遂顺,“遂”也含有“随”的意思,首先要上下相随。
目前初学太极拳者因桩功浅、腿力差,在行功走架时多下快上慢,一整套太极拳可能会越打越快,上半身打得还有点太极拳的味道,而下半身恨不能一下子就悠过去。
还有左右不能相随的现象,也属于不会转腰叠胯造成的。还是那句话,有毛病“腰腿求之”。
拳架遂顺之后,再练习身体各个部位的放松,尤其是在行功走架过程中的放松。
松是太极拳的根本,如果你松不下来,就没有办法求得整劲,更练不出周身的弹簧劲。
初学太极拳劲法的注意事项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