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创新论文
电子商务是信息技术在经济中广泛应用的产物,是网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电子商务创新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电子商务创新论文篇1
浅议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创新
一、引言
随着经济和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商务不断蓬勃发展。在传统的公司经营和物流管理模式下,物流管理问题层出不穷,传统的物流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形式。而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的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相结合,使得现有的物流管理逐步成为一种信息化、智能化的物流管理模式。但根据目前我国现有电子商务下的物流管理来看依然存在较多问题,这些不足制约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我国电子商务中的物流管理方式急需创新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的特点
(一)信息化。
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电子商务,其核心优势即为信息化。相对比于传统模型下的物流管理,电子商务背景的物流管理不仅优势了传统的物流运输,同时根据获取的客户订单和资料信息对客户的偏好进行收集分析,然后提前判断客户的需求。同并且依托信息化,客户和物流管理人员可以随时随地的了解货物的情况,从而能最快捷的将货物送到客户手里。通过信息化系统下的物流管理能有效的提高运输效率。
(二)人性化。
在互联网技术的思维下,物流公司不能依照传统模式发展,而是将客户的需求放到首位。在多样化发展的今天,物流企业应根据紧跟客户和市场的需求进行运作,坚持以客户的需求为核心才能使企业获得长久发展。
(三)多功能化。
在传统物流管理中,物流公司仅负责货物的运输和储存,而缺乏诸如配货、配送等附件服务。但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能完美的解决上述问题,同时也会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从而实现多功能化。
(四)网络化。
这里的网络化包括物流信息传送和获取流动的网络化,通过互联网将企业内外部及整个货物运输流程形成一张物流网。这张网将客户及货物生产流通的各个厂商联合在一起,最终实现物流信息化及物流过程的网络化。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企业缺乏规模效应,抵抗风险能力较差。
在市场经济相互竞争的环境下,虽然我国物流企业较多,但真正具有较强实力具有规模效应的企业却没有,大多为规模较小或中型的企业。究其原因发现是由于缺乏足够的技术、资金和综合管理性人才,造成目前我国众多的小型物流企业而大型物流企业较少的现状。同时由于我国的物流公司大多采用相同的模式缺乏创新,加之业务形式不新颖使得物流公司的发展很难推进。由于大多数物流企业的规模较小、企业的资金不足,相应的企业实力较弱、规模不足、服务项目少,受到市场风险的影响较大。
(二)物流管理缺乏复合型人才。通过对物流企业调研发现,困扰物流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是缺乏复合型的人才。依托电子商务下的物流管理不仅仅是普通的企业管理人员,同时也需要涉猎物流管理、物流运输、国际贸易等各方面的知识。而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大多缺乏这种人才,这限制了我国物流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三)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
虽然现状的物流配送体系较传统模式有了较大进步,但比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具有较大差距,如物流企业的网络管理体系不健全、配送体系的不完善等,甚至一些小型物流公司仍使用传统的信息管理方法而不是信息的网络化。如若企业缺乏完善的配送系统,不仅会影响企业的配送效率、降低客户的体验度,同时也会限制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从而抑制电子商务的发展。此外,由于我国物流企业没有使用统一的标准,因此影响了整个物流业的效率、降低服务客户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电子商务为我国物流产业发展与推广的速度。
(四)市场体制未健全。
虽然物流企业在我国已经有较长的时间,但目前我国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的各种行为,甚至各个地区执行的物流企业管理条例均不相同。物流企业涉及的方面较多包括融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因此涉及不同的政府部门。由于这些部门缺乏统一的协调和管理,使的物流企业间的竞争趋于失控,企业间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不端增加。
四、实现电子商务中的物流管理创新途径
(一)加强基础物流设施的建设。
基础设施的完善是物流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因此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需要加强对基础设施的建设。物流管理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货物的运输,同时也包括货物的配送、存储等方面,因此为了更加的做好促进物流企业的发展,需要在原有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上,根据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新要求加强对基础物流设施的投资。通过对整个物流管理进行宏观规划,以集体化、规模化为发展方面,逐渐形成完整的物流体系,最终实现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二)培养复合型的人才。
21世纪核心的资源是人才,因此企业之间的竞争即为对人才的竞争,为此企业为了发展需要加强对人才的吸引和培养。虽然我国目前较多学校开设了物流相关的专业,但真正具有多种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却不多,因此高校需要结合企业的用工需求及时调整现有课程安排,为企业的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同时由于人才培养的周期性,短时间不可能获得大量的综合性人才,因此企业可以提供对现有的专业性人才进行再培训,根据企业实际的需求情况进行培养,进而为电子商贸发展提供人力资源。
(三)实现物流运行的智能化。
企业为了发展不仅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科技水平。在技术快速发展想今天,企业的发展需要先进技术的支撑。为了做好物流管理,可以依据先进的网络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将整个物流流程进行综合协调。结合国外物流管理发展情况发展,现代物流的智能化已经成为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一个方向。因此必须引入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从而为物流管理提供系统的、智能的技术,从而更加的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
(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由于我国的经济体系特征,因此政府在整个宏观经济调控中作用举足轻重,政府政策的转向能决定相关产业的发展。对应于整个物流行业,由于政府职能部门协调性不足、管理混乱,因此我国各个地区关于对物流业的管理也不尽相同,甚至有的地区为了扶持当地的物流企业,人为的设置政策保护,限制其他竞争企业,导致物流业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因此为了更好的促进管理业的发展,需要政府在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对电商环境下的物流业的管控,消除地区之间的各种壁垒,以政策为强有力的武器加强物流企业的沟通与合作,促进物流在全国范围内的一体化,为电子商务健康发展指明前进的道路。
总结
目前我国物流管理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较多不问题和不足,如企业规模较小抵抗风险能力较弱、缺乏专业的人才、物流体系建设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等,因此应从国家政府、政府职能、人才培养、技术革新、资金扶持等方面入手帮助物流企业走出困境,从而加快电商环境下的物流企业发展,最终让电子商务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电子商务创新论文篇2
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创新
摘要:当中国消费品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时候,农产品电子商务即举步维艰,分析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同时提出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新模式。
关键词: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问题;创新
近年来,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日新月异,“十一五”期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从1.5万亿增加到约4.5万亿元,据估计2010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4万亿元。这些都说明中国的电子商务发展存在巨大的市场驱动和市场潜力。但是农村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却受到很大的制约,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城市和农村出现了“冰火两重天”的局面。百度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表示:“随着农村网络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农业将为互联网孕育巨大的市场机会,农业将成为互联网新一轮的增长点”。
1农产品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1.1农民对于电子商务的认识落后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人口大约占总人口的60%左右,相对发达国家人口素质低,农村人口相比城市人口教育程度低,城市教育的发展远远超越了农民教育的发展,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文化素质更低,这样就造成了农民对于电子商务的认识比较落后,同时也受传统思想的束缚,转变传统观念还需要一段时间。
1.2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落后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城市的建设占据了大量资金,对农村建设的投资相对较少,农村的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更少,目前农民获得信息主要是通过手机和固定电话,及其他口头方式,农村的信息化程度特别地低,现有的基础设施落后。虽然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农村加快了网络通讯设施建设,但难以适应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1]。
1.3农村上网人数较少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2月底,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达到10 681万人,较2008年底增长2 220万人,年增长26.3%,虽然增幅较大,但是城乡之间网民数量及普及率差异巨大,农村网民仅占相应农村人口的2.6%,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35.0%。我国农村网民数量只是城市网民数量的20.0%,而农村网民普及率仅是城市网民普及率的15.0%。而且农村网民中绝大部分是农业管理与技术人员及年轻人,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上网的非常少。使得广大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不能从信息时代的主干渠道获取信息,还停留在传统的电视、广播方式上[2]。
1.4农民对于网络电子结算认识不足
当城市市民在享受网上银行、电话银行带来的便利的时候,农民却对此知之甚少,甚至觉得网上销售是天方夜谭,在广大农村,农民还是应用传统的结算方式,实时性非常差,花时间,花精力如依靠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进行资金的结算。实现农民网络结算方式还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引导、教育和体验,让他们真正了解到网络结算的便利、结算速度快等优点。
1.5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缺乏
中国农民的文化素质在不断地提高,但相对于城市化发展,从事农产品生产者的教育程度还是较低,对于新事物、新信息的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较为有限,更不具备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操作能力。农村有知识和具有创新精神的年轻人一般选择经济发达地区打工,留在农村的进行农产品生产很少。当代大学生,不论是本科还是高职毕业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更不愿意去农村,使得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奇缺。
2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策
2.1更新农民的固有销售观念
目前,我国大多数农产品主要还是靠厂家或者中间商来收购,基本上处于被动状态,来收购的人多了,价格自然上涨,反之下降。应更新农民的传统营销观念,引导农民通过互联网来获得信息,通过互联网来销售农产品,做好农产品电子商务,变被动为主动,增加农民的收入。
2.2加强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时代,掌握信息就意味着掌握了主动权,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农业从业人员占人口的绝大多数,要想国家发展,农业必须发展。信息不通也是制约着农产品销售的重要因素之一,构建信息化的新农村,政府应该加大在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投入,加快农村互联网基础建设。
2.3加强培养农村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
一是鼓励电子商务专业的大学生毕业生去农村就业,在进行大学生村官招聘时,有意识地招聘一些有专业背景的学生。二是加快农业技术学校电子商务师资的建设,在每个县区农业技术学校,增加专业师资力量,引导和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
2.4 减少农民的上网成本
政府应该出台政策鼓励农民从网上获得信息,不仅仅靠“电脑下乡”来降低普及成本,还要从网络费用上给农民以优惠,其次建立公共的上网设施,例如在村委会建立资料室,有书刊资源也有网络资源,有利于农民上网交流学习获取更多知识和信息。
2.5建立农产品网络销售标准
农产品电子商务要有个统一的标准,什么样的标准才算合格,不同种类的农产品都应有相应的标准来衡量质量的好坏。有标准就有了依据,购买者就有标准来判断农产品品质的好坏。
3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的创新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目前国内比较热火的电子商务网站之一如淘宝等个人到个人的C(customer,即个人消费者) to C的电子商务模式根本解决不了农产品的供求矛盾,由于我国农产品生产的特有模式和农产品生产的分散性,而通过涉农组织搭建的B to C(Business to Customer,企业到个人)平台也不符合农产品的流通规律,因为目前中国农产品生产还主要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因此不能照搬消费品和工业品的电子商务模式,所以提出了F(Farmer农民)to C(Cooperation专业合作社)to B(Business企业)模式。此模式模型如图1所示。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F(Farmer)为农民,C(Cooperation)为专业合作社,根据将来的发展状况C可能会成为大农场,B(Business)为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企业。对于农民来说以家庭为单位生产的农产品,从数量上来说都非常的少,其质量也难以把握,这样在交易中就不具有话语权,如果形成了专业合作社这样一个组织,这个组织中就会有专业的人才来解决这些问题,将会使农民利益最大化。
在第一个环节,农民的生产环节,作为农民和企业联系比较多的专业合作社可以根据农产品的市场需求,或者根据一些企业的订单,指导农民进行生产,从农产品生产的开始就控制好农产品的质量,例如,农产品种子的选择,化肥农药的使用,专业合作社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购买,并且指导农户进行生产使用,这样从开始到农产品的收获都进行了质量控制,以保证农产品达到市场需求的质量。
在销售环节,合作社以整体的身份和农产品需求企业在网上进行洽谈、签订购销合同等[3]。合作社既可以通过别的平台或者政府网站,甚至可以构建自己的网络平台来进行网上交易,建立有特色的农产品交易平台来吸引客户。
在物流环节,专业合作社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农产品分拣、加工、包装,按照企业的要求通过第三方物流运送到客户手中。例如:专业合作社在网上发布红富士苹果信息,某企业通过网络定购200 t苹果,要求红度不低于50%,直径7.5 cm,发泡网精装,农药残留要符合国家标准等要求,那么专业合作社只要根据企业的要求标准准备好货就可以了,最后通过第三物流运送即可。在支付环节上,专业合作社可以通过支付宝、财付通等网络支付平台,也可以通过银行账户直接转账。
4总结
农产品电子商务不能照搬照抄其他产业的模式,必须研究和探索出农产品的电子商务模式。虽然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但随着农产品电子商务新模式的出现和发展,电子商务将在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4]。F至C至B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不管是从农产品的生产上还是从农产品的流通上都会减少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从而实现农民利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李异菲,张德亮.对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思考[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14-17.
[2] 陈岩,孙国 .农村电子商务建设初探 [J]. 现代经济信息,2008(5):256-257.
[3] 高国栋,翟印礼, 王林琳. 辽宁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对策分析[J].乡镇经济,2008(10):99-102.
[4] 张蕊,翁凯,罗先元.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研究 [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2):14-16.
电子商务创新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