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的论文
市场经济的文化价值:一方面,表现为它对推动社会进步的积极意义;另一方面,表现为其自身的伦理价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市场经济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市场经济的论文范文一:市场经济下的职业学校德育教育
摘要:
职业教育重在塑人,衡量职业教育成果的标志,是娴熟的职业技能和敏锐的创新意识以及崇高的职业道德和精神。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应与时俱进,提高德育教研水平,开展职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充分利用专业课教学资源,实施德育案例教学,让德育教育贯穿整个职业教育。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管理,从学生看得见的行为习惯作为切入点,培育学生看不见的思想灵魂,实现职业学校毕业生从技能到道德的双翼腾飞!
关键词:职业教育 德育 案例教学 职业道德
一、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意义
职业教育的本质就是职业准备教育,是以就业、创业为导向的教育,其目标是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合格的职业化员工,为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社会现实需要的实用型技能人才。企业优秀员工的标准综合起来就是具备优秀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所以,学生的职业道德与职业能力是检验职业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职业道德是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要素。既然职业道德这么重要,那职业道德到底是什么呢?其实,职业道德是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职业态度、职业理想、职业纪律、职业作风、职业义务、职业良心和职业声望等范畴。企业对员工的考核标准的重点内容就是要求员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职业道德对职业学校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不同,教育重在塑人,塑造人的素质。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衡量职业教育成果的标志,是娴熟的职业技能和敏锐的创新意识以及崇高的职业道德和精神。而德育教育是贯穿整个职业教育的主线,是职业教育的灵魂,直接体现了新时期职业人员素质。因此,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如何完善和改进我们的德育教育,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二、职业学校德育面临的挑战
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我们适时提出了素质教育,但德育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某些传统的教育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传统的德育教育,偏向于政治思想的灌输,德育课教学往往是教师教政治知识,学生学政治知识。教学过程单纯以教师的教,即灌输为主,忽视了与学生的互动,没有注意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处理问题的能力。由于政治思想课本身抽象性的特点,难以引起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教师也缺乏比较有说服力的教育手段,其效果基本上差强人意。同时,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大众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使得学生接收信息的途径趋于多元。如果不采取相适应的疏导措施,而是用传统的“禁、堵”等方法进行德育教育,显然是不能取得实际效果的。加上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大量的贪污、腐败等违法违纪等负面现象,也给德育教育造成一定的冲击,需要给学生以正面和正确的引导。
三、学校德育创新与改革探讨
1.与时俱进,提高德育教研水平。
为输出高质量的德育教学,加大教学研究的投入必不可少。相对来说,教学研究是职业学校比较薄弱的工作,没有得到教师们应有的重视。为此,提高德育教学水平,必须充分发挥教学研究的作用。我们知道,现代企业需要大批高技能、吃苦耐劳、诚实守信、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术工作者。但是,各类企业对不少职校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职业操守、职业态度等职业道德还不够满意。德育课教师要与时俱进,紧跟社会需求,针对企业需求和职校毕业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德育课题研究,根据教学的需要确定具体的研究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研究,以科研促教学,探索出适合企业需求的有效教学模式,大力提高教学效果。
2.充分利用专业课教学资源。
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可贯穿始终,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作为财经类职业学校,我们主要讲授财会专业知识、和各种财税实务操作,包含大量可利用的德育教育资源,比如,针对具体的税法条文规定,实务操作教学可重点强调诚实守信等一般社会道德规范,并尽可能通过案例对税务每一税种进行说明,讲清合理避税和恶意逃税两者之间的区别,让学生清楚合法与非法的界限,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
3.实施德育案例教学。
教师可联系学生自身的经验、身边发生的事、社会热点,审慎选取材料,设计教学案例,拉通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使书本知识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做到既符合教学主题,又可强化育人意识和创新意识,确保教学的活力。教师从学生的道德实际水平出发,就法制问题、经济问题、心理问题等现实中发生的鲜活事例作为教学内容,努力让学生增强理论联系实际、正确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案例讨论,引导学生遵纪守法,遵循社会道德规范,从思想上认识社会道德的重要性,并在意识上把社会道德内化为自身的行为习惯,促使学生德育素质的不断提升。
4.开展职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活动。
根据国家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从战略高度强调各种职业人才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职业观、创业观。教师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敢想、敢说、敢干”的氛围。当学生碰到困难时,教师积极地帮助学生排忧解难,鼓励学生不要惧怕挫折和失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坚毅的创新意志和品质,为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打好基础。
5.发挥校园宣传媒体作用。
利用校园宣传窗、黑板报、图书馆、校刊、校内广播等的宣传作用,开辟文化宣传阵地,营造绿色、平安、文明、和谐的校园,组织学生学习、讨论,对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施加良好影响。同时,适当组织学生参加“学雷锋”、“希望工程”、“爱心助残”等公益活动,并让学生主动分享参加活动的心得体会。
6.发挥班主任的独特作用。
班主任作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德育工作的实施者,在培养好的班风和学风方面发挥建设性作用。如主题班会、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学校应急预案,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成长问题等。学校可定期召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推广优秀班主任经验,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推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总之,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管理,从学生看得见的行为习惯作为切入点,培育学生看不见的思想灵魂,在学生知识技能增长的同时,心灵也获得良好的成长,实现职业学校毕业生从技能到道德的双翼腾飞!
参考文献:
[1]《职业教育学》广东省高等教育出版社刘合群主编.
[2]《北京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北京教育出版社马学平耿学超刘志.
[3]《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现状与趋势》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成教所姜丽萍.
市场经济的论文范文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
摘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对社会道德建设的进一步发展起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从事物发展的两面性来看它也给道德建设带来了负面的一些影响。以什么样的途径与方法加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就成为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重大课题。在本文中旨在分析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种种因素并且提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道德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道德建设;策略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要找出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并且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实践,加强道德约束,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稳定和健康发展。
一、制约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因素
我国市场经济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严重的道德问题。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制约道德建设的主要因素有政策与制度不健全;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的负面影响;多元文化对道德建设的影响。
(一)政策与制度的不健全
当前随着各国之间交流的逐渐加深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由于世界各地多元文化的影响,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和主流价值观受到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在这种大环境下单单靠自觉、自律,道德建设将难以进行举步维艰。优良的社会制度与政治制度可以为那些利人利己的品质提供发挥作用的空间,同时又能够有效的遏制一些损人利己的恶略品质和行为。符合道德规范的人可以在健全的政策与制度的保驾护航下最大限度的毫无保留的发挥自己的优良品质,对社会的良好风气建设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那些拥有损人利己的恶略品质和行为也能在健全政策与制度的制约下有所收敛,这样就能使一些损人利己的行为渐渐弱化,从而良好社会风气逐渐形成。因此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需要政策与制度的不断完备。现在,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换时期。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社会风俗习惯和社会舆论对人的行为的制约力逐渐被削弱,传统道德的力量被削弱道德失范现象层出不穷。制度的不健全特别的是法制的不健全使这些情况不能得到有效的扼制,趋势越发严峻。旧的道德体系被破坏,新的道德体系尚未建立,这是一个社会发展所必须经历的普遍阶段,我们应该正确对待,以合理的制度与政策规范道德建设的正确前进大方向,并逐渐形成习惯观念,直到培养成普遍的道德规范。加强道德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加快完善社会制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道德建设的主旋律,并使之融入到整个国民教育的过程中。
(二)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的负面影响
伦理道德问题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马克思与恩格斯指出:“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汲取自己的道德观念。”[1]经济的发展状态对道德建设的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道德是一定社会关系的反映,归根结底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发展不健全,市场主体的发展还不够完善,市场客体的规模还够广泛,市场的结构偏于单一化,市场的组织程度较低,现代化的交易手段还不是很普遍,市场发展不平衡。由于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存在,人们处在这样一个社会发展状态之中由于受利益的驱使往往会表现出焦虑、急躁,一切以利益为中心追求利益最大化,所以很容易忽略在修身方面的培养,甚至会出现一些‘好人是会吃亏的’这种现象,渐渐地人们不敢做好人怕做好人,这也导致一些不道德的现象出现层出不穷。造成新经济条件下社会舆论和人们内心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的主流不突出,主导性的正面观念普遍性缺乏。市场经济必然存在竞争,同时,商品经营者具有相对独立性,促使思想解放。但也有可能导致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增长。自我意识的觉醒这对我们来说是一大进步,以前我们过于墨守成规,一切行为准则思想准则都在一个框里,导致我们在创新方面总是不那么尽如人意,自我意识的觉醒促使思想解放人们不再拘泥于以往的经营方式开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显神通。但是自我意识并不等同于利己主义。目前,存在许多道德失范的现象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落后文化和利己主义思想的产物,扭曲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象。因此我们倡导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各自的优势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竞争。
(三)多元文化对道德建设的影响
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原有的传统文化被渐渐消磨,而道德虚无主义,个人主义却渐渐“崭露头角”伦理道德不再是人们的价值导向,人们开始对道德存在的价值合理性产生质疑。越来越忽视道德的评价标准,道德这个词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观念并走向没落。社会转型使道德建设面临诸多挑战,其原因就是道德建设过程中传统文化的缺失。文化是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表述,它是人们长期进行生产和生活的产物。文化的核心是道德,道德是文化形成的基础。在中国,道德建设的基础是,伦理性的传统文化,所以说道德建设脱离传统文化就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现代工业文明代替传统农业文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地位的确立以及全球交流的加强多元文化的大量涌入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是在伴随肯定因素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否定因素,在社会专心的的过程中文化转型相对滞后。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策略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必须明确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培育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正确对待多元文化,重视传统文化的根基作用。
(一)明确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
“进行道德建设首先必须明确指导思想,这就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2]从我国我国具体国情出发,在适应市场经济基础上超越市场经济,扬抑地继承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精华,同时借鉴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优秀成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和邓小平理论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这既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内在逻辑要求,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根本保证。道德建设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实际出发。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道德建设必须在适应市场经济基础上超越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建设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同时,把握道德建设的正确方向,我们说道德建设要以制度作保障,这里的制度所指的主要是法律。通常我们认为道德规范的范围要大于法律的范围,法律所不容许的行为都是被道德排斥的,对这种说法我们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法律的强制性要远远大于道德规范对人们的约束作用。我们可以利用人们对法律的敬畏作用形成一种不同于一般法律却又比之道德更有效的监督机制。作为这个普遍阶段特有的一种制度。以发展的眼光,运用灵活的政策,解决顽固的问题。这正是我们面对新的完备的道德体系建立前这个尴尬的道德建设阶段应该具有的素质。
(二)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培育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
“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条件的变化,决定着道德状况的变化。要建设市场经济道德体系,必须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培育市场体系,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观提供物质前提。如果没有商品经济的普遍发展,也不存在对较高和成熟道德观念和价值导向的需求。”[3]目前,我国道德建设中的滑坡和偏差现象的出现,究其原因就是商品经济不发达,市场体系发育不成熟,市场机制运行不规范,由此造成适应新经济条件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在社会舆论和人们内心中的主流势态不突出,主导性的正面观念普遍性缺乏。现在社会中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了相当大的变化,反之道德的发展却每况愈下,与经济发展相比是落后的,如何正确认识这种变化,促使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协调发展,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道德建设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思想保证与智力支持。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克服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的负面因素,促进道德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从而对广大公民进行多方面、多层次、多形式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其中华民族的整体思想道德水平有进一步的提升。
(三)正确对待多元文化,重视传统文化的根基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在密切的接触世界,与越来越多的国家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必然会造成与当地文化的碰撞。一些人处于种种原因盲目的崇拜外来文化,认为传统文化就是“老一套”早就过时了的东西,从而不假思索的一味全部抛弃。造成了文化的断层道德的脱节。所以说我们要正确对待多元文化的存在的合理性,吸收其精华部分摒弃其糟粕的部分,树立起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与此同时更重要的是道德建设要以传统文化的重释为立足点。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我国之所以依然繁荣于世界可以证明其文化的合理与优越性,因此一味的否定和抛弃或者忽略传统文化都是对我国悠久历史的埋没,都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浪费。在当今这个创新的时代与其绞尽脑汁的弄出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莫不如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挖掘出一些被尘封的“明珠”,加以重新阐释,使之适合继续生长在当今这个时代,继续发挥其作用。“我国在重塑道德体系时要依赖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依赖于对传统文化的重释,要扎根于传统我们的道德建设、道德规范才可以找寻到方向,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我国道德建设的立足点和出发点。”[4]从我国的文化传统中寻求道德建设的丰富的资源,并且结合我国当前社会实际给予重新解释和构建,对于我国道德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常永军.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前提和关键[J].松辽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8).
[3]吕遂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观建设举措探析[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4,(6).
[4]王斌.当代中国道德失范问题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4).
市场经济的论文相关文章:
1.关于市场经济的论文范文
2.论中国市场经济中的信用问题论文
3.市场营销论文
4.当代中国经济形势论文
5.现代市场经济的成本控制新理念探讨论文
6.关于微观经济学的论文
市场经济的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