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使用导图的老师们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6-11-12 07:52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我们知道放射性思考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数字、符码、食物、香气、线条、颜色、意象、节奏、音符等,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而这些关节的连结可以视为您的记忆,也就是您的个人数据库。

有的初三老师把导图作为话题词汇复习的工具,或者检测学生复习话题词汇效果的工具,这样的想法非常好。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千万别让学生直接在中文导图上做翻译。因为当时我们在编写导图时就没打算让学生直接在中文导图上做翻译。所以中文导图上的空间很小,根本不够学生做翻译的。正确的做法是每位学生准备一本美术图画本,看着中文导图亲手画英语导图,然后看着书中的英语导图批改、订正自己的英语导图(要用红笔)。对特别容易错的要做好星级标志(比如,比较难的画一个星号,特别难的画三个星号)。

这样做的好处是:

(1)学生自己动手画思维导图,有助于训练他们的英语词块记忆、提升他们的发散和联想思考能力。

(2)学生自己动手画思维导图,有助于将学生的线性思考(通常听写的习惯)转换为与大脑神经元类似的环状思考(思维导图式听写)。

(3)学生的翻译导图画在自己的美术本上,就保存了书中中文导图不被破坏,学生可以经常、反复使用中文导图练习快速口译。

(4)学生还可以在中文导图上做标记,关注基于学生个性化的难点,经常拿出来检测自己是否可以对难点快速口译、笔译。

如果在第一次使用导图时,老师就让学生直接翻译在中文导图旁边,那这张图用一次就不能再用了,很可惜,效果也不好。因为学生只有自己亲手画导图,才能在他们的大脑里深深留下词块、语块的框架。

当学生熟悉了用思维导图扩展自己的词块量的时候,老师们还可以举行阶段性的“思维导图词汇达人秀竞赛”。比如,给学生一个关键词:“things”。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个中心词任意联想,联想出、写出的词组或句子最多的获胜。

要想把导图用好,教师一定要不怕麻烦,先转换自己的观念:导图是工具,是辅助学生运用高效的记忆方法学习词汇。其最终目的是学生能脱离导图,自己根据一个个的节点,发散出以话题有关的词块和语块。这种学习方法最大的好处就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存量,逐渐搭建思维框架,不断地增加与话题有关的高效词块和语块。思维导图就如同一台电脑,而老师则引导学生把自己原来很乱的的文件夹,分门别类地进行了整理。学生一看到一个中心词就能快速地提取与这个中心词有关的各个文件夹里的资料。这样的框架整理有助于学生快速思考、流利会话。说的流畅,下笔才会有神。

给使用导图的老师们的建议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