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专业名词解释知识认知
工商管理专业名词解释知识认知,想知道更多详细的内容,请看下文,小编将为您作详细的解答。
名词解释
1.组织行为学:
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2.心理学:
是研究人类心理现象规律的科学,所谓心理现象的规律性包括心理活动的规律和心理特征的规律两部分。
3.模型:
就是对某种现实事物的抽象,是对现实事物的简化表示。
4.量表:
是用于每一被观察单位的测量系统。根据行为变量研究的任务不同,量表测量有关变量的精确程度也各不相同。
5.观察法:
在日常生活条件下,观察者通过感官直接观察他人的行为,并把观察结果按时间顺序作系统记录的研究方法,称为观察法。
6.调查法:
是运用各种调查的方法了解被调查者对某一事物(包括人)的想法、感情、和满意度。 7.实验法:研究者有目的地在严格控制的环境中或刨设一定条件的环境诱发被研究者产生某种行为特征,从而进行针对性研究的方法称为实验法。 8.个案研究法:是对某一个体、某一群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从而研究其行为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种研究方法也称为案例研究法。 9.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的心理面貌,是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 10.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同一般所谓的“脾气”、“秉性”相近。它在人参与的不同活动中有近似的表现,而不依赖于活动的内容、动机和目的。气质是个人与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神经过程可分为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11.能力:
是个人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任何一种活动都要求参与者具备一定的能力。例如,搞外交工作,要具有灵活而敏捷的思维、较好的语言表达和答辩、较强的记亿等能力;从事管理工作,要具备一定的组织、交际、宣传说服等能力。 12.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在外界现实的作用下,通过个人的认知和实践活动,对现实产生了各种态度,构成态度系统,并决定着个体的行为表现,逐渐形成个体所特有的行为方式。
13.知觉:
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整个客观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当一个客观事物的某一种属性对有关的感觉器官发生作用时,通过一系列传入神经,把这一感觉信息传入大脑相应的感觉中枢,引起相关的一个感觉信息组合的活动,因而得以反映当前该整个事物的存在。
14.社会知觉:
是对社会对象的知觉,包括一个人对另一人、个人对群体、群体对个人、群体对群体的知觉,以及个人间、群体间关系的知觉。
15.自我知觉:
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
16.知觉防御:
是指人们保护自己的一种思想方法倾向。这种倾向使人比较容易注意观察能满足需要的哪些事物,而对那些与满足需要无关的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17.价值观:
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对一个人来说,他认为最有意义和最重要的客观事物,就是
最有价值的东西。
18.态度:
是指个体对人对事所持有的一种具有持久而又一致的心理和行为倾向。
19.职业生涯的设计:
就是对个人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和单位、要担负的工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的发展道路,作出设想和计划的过程。 20.激励:就是激发鼓励的意思,就是利用某种外部诱因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
21.激励因素:
是指和工作内容联系在一起的因素。这类因素的改善,或者使这类需要得到满足,往往能给职工以很大程度上的激励,产生工作的满意感,有利于充分、持久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即使不具备这些因素和条件,也不会引起职工太大的不满意。由于这类因素能够激发人们做出最大的努力,所以称之谓激励因素。
22.挫折:
是指人们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在环境中遇到障碍和干扰,使其需要和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的情绪状态。
23.强化:
是指通过不断改变环境的刺激因素来达到增强、减弱或消失某种行为的过程。
24.群体:
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动态整体。组织中的群体是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
25.规范:
是由群体成员们建立的行为准则,或是指群体对其成员适当行为的共同期望。它可以是成文的(如职业道德手册),也可以是不成文的。 26.内聚力:是成员被群体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内的程度。它主要是指群体内部的团结,而且可能出现排斥其他群体的倾向;而我们提倡的团结往往既包括群体内部的团结,也包括与其他群体的相互支持、相互协调。
27.人际关系:
也叫人群关系,是人们在进行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实质是一种社会关系,它包含在社会关系体系之内,而社会关系有更为广阔的内容,它只能通过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表现出来。 28.冲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单元在目标上互不相容或互相排斥.从而产生心理上的或行为上的矛盾。冲突的产生不仅会使个体体验到一种过分紧张的情绪,而且还会影响正常的群体活动与组织秩序,对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
29.领导:
是一种影响力,是影响个体、群体或组织来实现所期望目标的各种活动的过程。
30.组织:
是为实现某些目标而设计的人群集合体,是每个成员在这个集合体中进行各种活动的构架系统。
31.组织设计:
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经营目的而实际探索应该如何设计组织结构。即一种由管理机制决定的、用以帮助达到组织目标的信息沟通、权力、责任、利益和正规体制。
32.工作设计:
是指为了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而采取与满足工作者个人需要有关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能和工作关系的设计。 33.压力:即人在对付那些自己认为很难对付的情况时,所产生的情绪上和身体上的异常反应。
34.组织文化:
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
35.组织环境:
是指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的、组织所处的内在与外在的客观条件。
36.组织结构的合理化:
是指组织内部各运行要素的合理有效的配置及运行机制功能的有效发挥。 37.组织变革:是一个相当广泛的概念,最初仅是在一般意义上对组织某些部分或某些方面进行变革和修正,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组织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现在已发展到对全部组织进行有计划、系统的、长远的变革和开发,并形成了一整套开发和变革的战略、措施和方法,成为组织行为学的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38.组织发展:
包括了建立在人本主义的民主价值观基础上的有计划变革的干预措施的总和,它寻求的是增进组织的有效性和员工的幸福。组织发展重视人员和组织的成长、合作与参与过程以及质询精神。
39.工作生活质量:
的概念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最初仅仅把它看成是促进职工个人的工作满意感和心理健康的措施,以后从另一角度认为它是改进工作、提高生产率的特殊技术,或者把它看成为一个思想运动。它既是一种关于人与组织关系的指导方针和管理哲学,又是一种工作方法和措施。它是由工会和管理部门共同合作,以改善职工生活福利和工作环境、增进参与决策为手段,达到提高生产率和职工满意感的目的的一项根本措施。
40.学习型组织:
是一个不断开发适应与变革能力的组织。正如人要学习一样,组织也要学习。所有的组织都在学习,不管它们是否有意识这么做,这是它们维持生存的基本条件。
工商管理专业名词解释知识认知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