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年论文

发布时间:2017-02-10 10:22

审计工作的核心是采集、评价和应用审计证据,企业的信息化引起了审计模式的改变,联网审计应运而生,满足了信息化时代对审计模式的要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审计学年论文,供大家参考。

审计学年论文范文一:新公共管理影响下绩效审计研究

[摘要]我国政府部门绩效管理已经具有一定的探索经验,当前最为重要的是要构建健全的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体系,综合分析与科学量化各种指标数据。新公共管理下的绩效审计对我国绩效审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我国绩效管理营造了良好的管理环境。但是当前,我国绩效管理还存有一部分问题,为此,需要针对出现的问题,制定有关我国绩效管理方面的对策。文章主要论述了新公共管理下我国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有关应对策略。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绩效审计;影响

新公共管理产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的英国和美国,是一次对公共部门管理和组织的深入性改革,这场改革被认为是公共典范的改革,为西方公共管理部门,特别是政府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此外,也促进了西方审计业务的发展。文章主要论述了公共管理下对我国绩效审计的影响,并在这种影响之下,提出一些有关我国绩效审计的观点。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后,绩效管理理念引起各级财政部门高度重视,并逐步在预算管理中应用。

一、新公共管理为绩效审计创造了良好的管理环境

政府管理引入了普遍应用于企业管理中的绩效审计这个工具和手段,着手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服务能力和服务意识。新公共管理理论是在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的基础上产生的,重视了市场经济的作用,倡导改革民营化与市场化,提倡建立有限政府。我国绩效管理实践与创新要运用管理理论,如组织平衡理论、激励理论与目标管理理论等,采用管理方法。目标管理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管理学大师PeterF.Drucke提出,主要在《管理的实践》中用作一种新型的管理方法,和目标管理理论具有相似性,标杆管理理论同样重视目标的建立。标杆管理是一种新型管理方法,和战略联盟、企业流程再造一同用在管理学方面。全面质量管理的最早提出者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Feigenbaum博士。和质量管理不同,全面质量管理追求质量管理的更高境界,将组织的所有管理职能归入质量管理内,提倡组织的中心是质量,重视全员参与,大力教育与培训全员。复兴方案公司总裁Norto与哈佛Kaplan一同发表了一片文章-《平衡记分卡――绩效驱动指标》。绩效审计中的绩效指标设置的基础是绩效考核或评估内容,现实生活中的绩效考核内容是复杂的,同时包含复杂绩效内容的绩效指标也必然不是简单的。改革开放以来,绩效审计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为国家各项事业的优化组合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当前开展政府绩效审核所面临的问题

政府绩效管理缺乏规范化的准入制度,竞争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民众的生活质量,缺乏能够支撑公共服务的竞争性机构,政府公务人员竞争意识不强,工作质量差,服务期望小。政府没有形成绩效评估的制度化。政府绩效评估缺乏规范化的评价程序,随意性较大,只是停留于表面评估结果中,无法实现客观、公正,非规范化,导致评估产生了腐败行为。部分地方政府虽然建立了绩效管理制度,但是没有提供相应的法规保证,流于表面,无法满足法制化的要求。政府缺失信息公开制度。政府信息公开是政府绩效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政府信息公开较抽象,信息公开监督机制存有许多问题,公开信息方面受到各种歧义与争议,甚至没有规定有关信息公开方面的法律法规。政府缺乏健全的绩效评估监督机制。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党和政府领导人注意到监督机制建设的重要性,付出了多番努力,也颁布了各种法律条文,从多种层面开展不同形式的反腐倡廉,然而,仍然出现了诸多问题。

三、新公共管理对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的启示

(一)加强审计宣传

近些年,我国非常重视审计宣传工作,强化落实审计宣传坚持工作,一起加强审计成果利用力度,提升审计工作质量,拓宽审计影响,是满足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的需要,并将其归入审计工作议事日程,经常坚持抓。审计宣传工作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审计宣传反映了审计机关审计成果的主要途径,为审计事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精神激励、和舆论导向等重要手段。我国应格外重视审计宣传工作,突出宣传工作的主体地位,配合审计业务工作,让两者共同部署,共同安排,确保审计工作落实到哪里,宣传报道工作就延伸到那里,始终贯穿审计工作。审计宣传工作要深化内容,突出重点。审计宣传工作的创造性要增强,我国在结合年度审计工作计划的基础上,针对政府和社会关注的难点与热点问题,展开素材的挖掘,广泛宣传学习并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好做法、好经验与新举措,宣传报道工作反映模范事迹与先进典型,也宣传报道被审计单位面临的审计查处问题,进行的整改落实情况,此外也宣传报道审计机关强化审计业务管理,实现审计业务工作不断发展的新成果等。审计宣传方式要改进,实行目标管理。我国要结合集中宣传和经常性宣传,使系统内宣传和系统外宣传相互结合,同时,也要结合业务宣传和自身建设宣传,使审计宣传工作呈现制度化与经常化,提升宣传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与广泛性。审计宣传工作要强化培训交流,提升写作水平。审计宣传工作要认真开展组织信息写作学习培训活动,确保具有较高的信息质量。我国要抓好审计书刊的证订工作。审计书刊承载着审计工作,有助于了解审计工作动态,要充分重视审计书刊的征订工作,确保早动员、早部署、早安排。我国定期制定详细的制订年度刊物,用来指导征订计划工作,有效分解征订发行的指导任务,落实到各股室和个人,确保目标责任的细化,并将发行工作归入岗位考核范畴内,提升审计人员对发行工作的责任感。

(二)完善立法体系,建立绩效审计法律法规依据

政府绩效审计需全面推进,首先,转变观念,提升认识。绩效审计认识非常重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消除审计内容、被审计领域与审计项目中的空白。基于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整合审计力量,制定政府绩效审计发展计划,突出重点,循序渐进,按照具体的规划执行工作。当前,需要解决突出的问题,改革组织制度,培养复合型人才,探索审计人才职业化道路与开发规律,完善审计机制,如审计机制中的人才的准入、培训、培养、考评等环节需不断完善,保障各类绩效专业队伍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促进绩效审计事业更好地发展。政府应建立“一体两翼”政府绩效审计监督体系(其具有强大的强制性、较强的独立性与较高的权威性),发挥国家宏观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政府审计范围广泛,包含所有的权力部门,从宏观角度看,需改进规制,完善政策,使用监督权力。在社会发展中,各种受托经济责任具有不同的审计主体。社会审计特点表现在审计内容上,突出了相对约束性与双向独立性等,多应用在政府绩效审计工作中。总之,坚持“谁投资、谁监督”原则,在政府审计的指导下构建绩效审计,此外,坚持社会审计与财务审计。财务审计多重视法律法规的规定,主要审计财务收支,审计被审计单位会计在本年度内开展的经济活动,审视资金使用的真实性与合法性,主要针对某一具体时段或事项,目的是为了监督审计对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与合法性,遵守财经纪律。“一体两翼”政府绩效审计需要有关部门共同参与,有效贯彻绩效审计工作,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处在不断发展阶段,并没有形成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无法保障财政财务收支的合法性与真实性,反而出现了背离社会诚信、损失浪费等矛盾性问题。政府绩效审计内容需拓宽细化。政府绩效审计具有多元化特征,要基于此特征,协调审计机关内部,从外资、财政、资源环境等领域协同专业审计部门落实绩效审计工作。政府要尽快构建绩效预算制度。国家预算制度深刻影响了绩效审计。绩效预算制度的构建将促使我国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预算编制环节应引入绩效。政府绩效审计公信力还需进一步提升。我国要基于法律高度,清楚绩效审计要素与有关内容,提升政府、社会的信任感与威望。

(三)其他对策

政府要提高重视力度,加强舆论监督。政府绩效审计的开展是政府审计工作的必然,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和广大群众重视政府绩效审计的重要性。政府要加强与绩效审计有关的法律和制度建设。法律依据为效益审计开展提供了关键与保证,要求构建健全的效益审计的法规体系,一定要按照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审计要求,构建完善的绩效审计的规章与法规,确保审计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政府要结合传统审计,提前搞好审前调查,有效利用内控制度评价,评估审计风险,探究对效益审计造成影响的因素,制定审计范围与重点。政府要通过调查表、座谈、实地考察等方式,综合评价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效益审计指标内容包含对社会效益的评价与对经济效益的评价。审计队伍建设需要增强,建立由专家组或科研爱好小组组成的审计团队,搭建审计平台,整合审计资源,通过以网络、论坛、座谈会等形式实现对审计交流平台的构建,构建审计资源数据库。政府要注意到全社会的政府绩效审计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以点带面,搞好绩效审计的试点工作。结束语我国政府没有形成完善的绩效管理制度。我国经济体制转变中普遍存在制度缺失现象。审计宣传工作要走进来,走出去,结合“传、帮、带”等多种途径,针对性地指导审计干部落实信息宣传工作。可采取审计公告的方式,不断披露绩效审计结果信息,借助群众和社会舆论,监督与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果,确保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绩效审计质量意识和专业能力。相较于国外质量管理部门较早地引入绩效管理手段、绩效管理理念和方式较为成熟的状况,我国政府质量工作考核仍处于有待完善的发展阶段。总之,我国绩效审计工作还有许多路要走,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

参考文献:

[1]夏先德.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推动制度机制创新[J].预算管理与会计,2013(5):10-13.

[2]胡明才.审计在绩效评估中的作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5(21):115-116.

[3]宗习均.李依锦.国外质量工作绩效管理最新进展及启示[J].标准科学,2015(7):90-94.

审计学年论文范文二: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

[摘要]近几年来,会计电算化发展日益迅速,应用范围得到了大幅度的扩展,其在给会计工作带来了变革性意义的同时,也给审计工作带来了诸多的影响。为促进会计电算化在审计工作中得以良好的运用,为推动会计电算化在会计领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文章在介绍会计电算化基本特点的基础上,对会计电算化对审计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并提出了几点有关合理利用会计电算化来进行审计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审计;电算化审计

伴随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角落的逐渐普及,会计电算化的全面实行已成为现代企业会计核算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会计核算电算化的实现,不仅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的效率与准确性,而且改变了传统的核算模式、核算内容等。同时,会计电算化的实际应用也给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分析会计电算化对审计产生的诸多影响,有利于会计电算化在会计审计工作中产生良好的影响。

1会计电算化的定义与基本特点

1.1会计电算化的定义

会计电算化,是指基于计算机网络,在管理信息系统中利用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实现对会计信息人工与计算机相结合的管理与控制模式。[1]该系统主要服务于会计业务处理一体化的现代企业。它融合了信息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电子技术、会计学等多门学科,是一种新型会计信息系统。

1.2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特点

(1)数据存储信息化。实现了电算化的会计处理,其数据存储形式主要是以文件的方式进行,实现了数据存储的信息化。这与传统会计纸质账簿记录的数据存储方式有着明显的差别,以文件形式存储的数据一般以磁性材料为介质,存储方便快捷,便于修改和删除,且不会留下任何修改操作的痕迹。但同时它也给数据存储的安全性、可靠性与稳定性带来了一定威胁,并增加了审计线索追踪的难度。

(2)内部控制程序化。较之传统的手工会计,实现了电算化的会计内部控制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在传统的会计业务处理中,管理人员主要是通过人员分配和划分职能的方式来构建内部控制体系。[2]财务报表、凭证等内容通过在各个部门之间发挥作用而对会计信息提供一层安全准确可靠的保障。而在会计电算化中,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主要是依靠计算机存储数据和编写与运行应用程序的方式来实现。这种内部控制方式实现了程序化的运行与控制,实现了数据处理的集中、高效与连续。

(3)信息处理自动化。电算化会计信息是通过计算机集中式、自动化的进行处理。它不需要涉入过多的人工操作。计算机处理完相应的会计业务后会将数据自动录入系统内,从而实现了数据的有效共享。随着会计电算化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内部控制系统也会逐渐变得更为复杂,信息处理自动、集中的特点也就更为突出。

2会计电算化对审计产生的影响

2.1对审计内容产生的影响

在会计电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中,现代企业的会计业务处理基本上都是由计算机按照事先设定好的程序进行,即计算机只能够按照设定好的处理程序执行会计事项。这就意味着如果计算机系统应用程序发生错误或编码错误,将很可能导致内部存储的所有会计资料信息被彻底删除或篡改。如果缺乏内部控制系统,会计电算化下的固有风险会变得更大。由于会计电算化固有的风险和特点,使得审计内容必须要包含有内部控制功能和计算机处理功能,包含系统的设计开发与实现,会计软件程序的编写、数据存储以及对数据文件和内容的控制等。这一要求与改变是传统审计内容中所没有的。

2.2对审计方法产生的影响

传统的企业会计审计主要是以人工的方式进行。一般情况下,根据具体审计情况主要有顺序检查、逆序检查和抽样检查三种检查方式。而审查的方法主要有对比分析、审阅、调查、检验等。随着企业发展规模的逐渐扩大,业务处理数量的不断增长,审计工作的任务量也随之而增长,且处理过程变得更为复杂与烦琐。特别是在最近几年会计电算化在会计领域中应用的不断深入与广泛下,传统审计方法发生了极大地改变,主要表现在审计对象从纸质账簿资料变为纸质账簿资料与内部控制系统相结合的方式;审计取证入口从反映经济业务水平的纸质账目转变为不确定的风险因素和内部控制体系;审计工作执行由人工方式转变为人工与机械设备相结合的方式;审计资料分析由纸质变为计算机式等。这主要是由审计方法受会计电算化影响所致。

3合理利用会计电算化进行审计的有效措施

3.1加大审计方法与技术的研究力度,确保审计方法选择合理

在会计电算化应用的背景下,现代会计及其审计工作与传统的会计审计工作呈现出明显的差异。为保证实现电算化的会计及审计能够适应时代发展和企业发展需要,促使众多研究者积极投身于会计电算化技术及其实践应用的研究工作当中,从而极大地推动了会计电算化技术及其工具的逐渐成熟与不断完善。考虑到会计电算化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对会计工作内容与处理过程中的数据收集非常重视,这就需要在发展审计电算化的过程中加大对审计方法与技术的研究力度,根据企业审计要求和以往经验总结,对各种审计方法与审计技术进行全面分析、了解与掌握,以确保审计方法选择的合理性以及在实际审计工作中的有效性和适用性,从而加快审计电算化的实现。

3.2加强审计人员专业培训,提高审计人员技能水平

审计工作人员作为会计审计工作中的主体,其专业技能水平对审计工作执行的效率与质量具有直接而巨大的影响。因此,加强审计人员专业培训,提高审计人员技能水平是合理利用会计电算化来进行审计工作的有效途径之一。虽然计算机等先进工具在会计审计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与准确率,节约了人力投入,并给工作人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有先进工具的同时也离不开专业人员的配备,尤其是专业技能水平高的审计从业人员。因为他们是一切工具设备正常发挥效用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审计工作顺利开展与完成的重要保障。这就需要企业重视起对审计人员基础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加强对审计人员工作实践训练,丰富其工作经验,提高他们对会计电算化及审计工作的认识与理解,增强其对审计方法与技术的熟练运用程度。同时,对审计工作人员与审计过程进行必要的监督与管理,从而为审计工作电算化提供良好的保障。

3.3提高风险规避程度,降低风险影响

面对全球信息化这一大环境,利用计算机等先进网络设备和现代化信息技术对会计审计风险进行有效的预测与规避,以降低风险对企业造成的影响。会计电算化对数据的存储方式主要有两种,即通过打印机打印出相关会计资料,通过分类整理成账簿资料和通过系统存储功能将数据存储在磁性介质中。由于以这种方式存储数据的会计电算化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审计线索,所以充分利用计算机深入系统内部来测试审核工作进而达到有效规避会计审计过程中的风险的目的,非常符合时代发展特点与会计电算化审计工作要求。为强化风险规避效果,还需要通过计算机将测试结果与实际结果进行核对,并加强对会计计算公式的检验。

4结论

综上,会计电算化的实现、推广与应用给审计带来了重大的影响,使得审计内容、审计方法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只有企业正视会计电算化给审计带来的影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够保证会计电算化引领审计向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远.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16):216-217.

[2]陈天勇.试析实施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11):391.

审计学年论文相关文章:

1.审计学术论文范文

2.毕业论文会计

3.审计学自我鉴定

4.联网审计学术论文范文

5.学习审计的心得体会

6.有关审计学实训心得体会

审计学年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