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创业励志故事

发布时间:2016-11-08 13:22

生活中的烦恼其实就蕴含着商机,解决这种烦恼的过程,就是追逐商机的过程,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真人创业励志故事。

真人创业励志故事1:免费午餐吃出商机

2007年的一天,葛静找到一位在广告公司工作的同学,请她给自己惨淡经营的餐厅设计一款广告,同学答应了她,问她想在哪种媒体上播放,并报出了不等的价格。这些价格把她吓了一跳,因为无论哪一种都是她目前难以承受的。在和同学吃午饭时,她再次抱怨那些媒体的广告费用。同学长叹一口气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啊!你的餐厅如果免费,不用打广告也会人潮涌动。”

同学的这句话让她的脑子里立刻有了个想法,餐厅免费?人潮涌动?这不也是一个很好的媒介吗?她想现在媒体广告铺天盖地,但大部分媒体广告与手段,消费者已经司空见惯。如果自己的餐厅能和广告结合起来,兴许能创造出一种崭新的广告模式,自己的餐厅也能起死回生。

她是个雷厉风行的女孩,有了这个想法后,经过半个月的准备,在2007年9月份的一天清晨,她的餐厅正式打出了“本店吃饭免费”的牌子。为此她设置了两扇门。一扇是正常收餐费的门,一扇则是走地下消防通道的免费门。正常收餐费的与正规吃饭的没什么两样,但免费的那扇门里却利用所租店面的安全通道和一部分楼梯空间做了一个弯弯曲曲的走道,两边墙上挂满了广告位。

开业之前,她算过一笔账,如果按照免费餐限量提供的话,一份饭的成本就是两元钱,每天从她的“九曲广告回廊”里经过的人如果有二百个,那么最多每天多支出四百元,而且,她还要求,每个就餐的客人,必须在结账时背诵出三个广告才能免单,这样的话,广告的记忆效应,不言而喻。

在此之前,她免费拉了很多广告放在自己的广告位上。由于她的餐厅位置不错,附近又有几家写字楼和商场在她这儿投放广告。很快,她那里吃饭不要钱的消息就传遍了更多的写字楼和商场。不少人都跑来看个新鲜,她的饭店,一下子就火爆起来,效果比她想象的还要好。

接下来她又一家家跑去找那些免费放广告的商家。她拍了很多照片,照片上是那些食客们在认真地背诵和记录广告的样子,还有人潮涌动的场面。虽然如此,还有不少商家对此持怀疑态度,任她说破了嘴皮子,他们也不打算交费在此投放广告。

广告位一块块空出去了,她开始着急,几天时间,嘴上就起了几个大泡。就在她走投无路的时候,转机出现了, 有一家化妆品代理商说,自从在她的餐厅免费上了广告之后。不少女孩子跑过来问他们这款化妆品,甚至有几个对广告词倒背如流。

随着时间的推移,餐厅广告的效果逐渐显现,陆陆续续有更多的商家参与进来,她的收益也一天天好起来。但她深知,靠安全通道做成的广告回廊并非长久之计,还有就是来这里用餐的人往往急功近利,总是选择背诵最简单的广告词,对其他商家的广告却视而不见。所以,她需要重新换个方法来进行广告管理。

2008年年初,她找到了天津市当时规模比较大的一家led外屏生产商,要求合作。经过双方协商,对方以成本价为她提供一块led显示屏,条件是必须划出一部分展示空间让厂商免费使用。

有了led显示屏,她很快按照消防部门的要求拆掉了广告回廊,在免费通道那里放上led显示屏,放了几排休息椅和部分沙发,为的就是让人们记忆那些广告时有个等待和坐的地方。同时,她也对菜品进行了细分化。面和份饭都按照广告词的难度、长度进行了等级划分。背诵三段比较长比较难的广告词之后,不仅可以得到一份顶级茄汁面,还可以得到一份小菜的奖励。

她的这个做法,得到了许多商家的高度赞赏,她的广告收入渐渐多了起来。

2008年5月的一天。一位客人在她的创意餐厅用餐之后对她说:“我是一家品牌家具店的老板,相对于那些做短平快商品的商家来说,不太适合在这里做广告,但是我又感觉你是个很有思想的女孩,如果不在这里投放广告,我们能不能有新的合作方式。”

这位老板的话给她提了醒,她很快想了一个好主意,利用她的收费餐厅,提出了一个口号就是:你吃饭,他埋单。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去吃收费餐的顾客,如果你是某种品牌的消费者,那么就可以凭借举例出此品牌的三个广告,并持消费此品牌的小票,可以免费吃等级不同的饭菜,而她则凭借这些小票,与不同品牌的商家结算。

这个想法,大大刺激了人的消费欲望,还带动了收费餐厅的营业额。三个月的时间,她骑着单车跑了数十个品牌商家。由于她的广告餐厅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再加上她新奇的想法,不少商家当场就与她签订了合同。

虽说生意越来越好,但她的脑子一刻也没有停下来,不断寻求新的合作方式以求最大程度开发广告餐厅的效应。到2010年9月,与她合作的商家超过了1500家,她的营业收入也超过了100万元。

谈起经历,葛静深有感触地说,其实她的成功只有四个字:敢想,敢做。一个好的想法在心里出来之后,最关键的是要有勇气迈出脚步。

真人创业励志故事

真人创业励志故事2:房顶上的发明

李鹏涛是个很不安分和喜欢折腾的人。他1977年出生于河北省藁城市梅花镇朱家庄。因为家庭贫穷,他初一就辍学了。那时,为了改变命运,他先在父亲的作坊式工厂生产石蜡,后来学习美容美发,而后前往广州打工,但辗转折腾10年,他依然两手空空。

2003年初,李鹏涛在广州夜市发现一种水晶葡萄似的饰品很畅销,他了解到这种饰品是通过往气球里灌水,然后用线捆扎成葡萄形状,于是返回家乡,依样画葫芦制作出同样产品去销售。

意想不到的是,李鹏涛生产出的“水晶葡萄”一上市,便受到了众多儿童欢迎,生意好时,他居然一个月能挣三四千元!而更让他感到意外的是,因为生意火爆,许多谋生创业的人纷纷前来学艺。随后,他见学习的人多了,于是开始编写教材,并用文字和图片把“水晶葡萄”的制作工艺整理成册,然后对外培训。不久,随着他的培训越做越大,他与一家气球生产厂家开始了合作。仅此一项,他就赚了20多万元。

然而,李鹏涛春风得意时,2003年4月,一场席卷全国的“非典”爆发,由于学徒再也不敢轻易出门学艺,他的希望瞬间被摧毁。这之后,“非典”解除,但由于“水晶葡萄”已被更多新型玩具代替,他再也无法起死回生。那段日子,他眼看要坐吃山空,不甘沉寂的他又开始折腾、寻找新的出路了。后来,他发现文身风靡一时,便前往温州学习了文身模具生产,但折腾一年,这种另类生意不仅没让他找到出路,反而倒赔了几万元。此后,不甘心失败的他,又相继鼓捣出葡萄状果冻、旋转薯塔小吃等,但均遭遇惨败。而更不幸的是,由于他折腾完了老本,无钱修理房子,每到雨季,他家的房顶就不断渗水。

北方农民住房上面由于需要晾晒玉米和小麦,其所住房子都是上面建成平台。一般而言,这种房顶采取的防漏方法全部使用油毡和沥青。但这种防漏方式使用两年,油毡和沥青被阳光暴晒和雨水冲刷后就会翘起、剥离。每逢雨水季节,水流就会顺着缝隙渗透而下,这种漏水现象成为了家家户户的头疼问题。李鹏涛家也不例外,由于雨季房子受渗水困扰,他家房屋的墙壁不仅被水渗成了“大花脸”,靠北边的墙壁由于长期渗水,还起了大片霉斑。

为了解决房屋漏水,李鹏涛想了很多办法,但始终无法彻底解决。一个雨天,他在房顶忙着补漏时,目光所及,忽然看见很多人都在房顶忙着补漏。触景生情,他顿时心想:现在既然传统的防水方法已难解决房屋渗水,这么多住户都被漏水困扰,我何不发明一个有效的防水方法,既解决人们的烦恼,又能打开一个新市场呢?何况房顶、楼群内外墙、卫生间、水池、厨房等均是防水的重要部位,哪里不要堵漏?如果自己能在这方面突破,那就不愁没市场啊!

李鹏涛经过观察,发现传统防水方法的缺点是,沥青只能铺在建筑物表面,无法渗透到里面堵住缝隙。于是,他根据水能渗透到建筑物里的原理,开始考虑研制一种水样的防水材料,让其渗透到建筑物的缝隙里。显然,按照这种思路,防水搞好了一定会有效果。但是,在选择什么物质作为防水材料时却让他十分犯难。开始,他见色素是粉状的,又能融入水中,便拿来实验。但是,这种物质一遇到下雨就会被水冲出来,显然不行。后来,他又将废油搞成乳化剂,但刷上建筑物后虽然有点效果,但有些小孔还是渗透不进去,而且经不起太阳暴晒,也有油污染。几次折腾失败后,李鹏涛最后把眼光盯在了各种化学原料上。

万般试验

草根发明堵住生活大烦恼

为了找到突破口,李鹏涛买来硫酸铝、聚乙烯醇、环氧树脂和净水剂等化学原料,天天在院子里鼓捣。李鹏涛文化不高,为了找到有效物质,他将几种原料加以混合,然后观看其化学反应,一旦发现稍有效果,他就将调制出来的胶水往墙上、房顶上涂抹。然而,要想从上百种化学原料里找到搭配合适、互为转化的物质谈何容易?不了解其性质和化学原理,他就每天查阅资料,反复实验。一次,为了寻求一种突破,他搞了3天3夜没走出院子,待家人找到他时,发现他满身粘着原料,居然在草堆里睡着了……

李鹏涛的疯狂举动很快引来了村民议论。有人见他疯疯癫癫地整天鼓捣化学原料,以为他是生意失败急坏了脑袋,就劝他说:“鹏涛,生意不好也要想开些啊!你这样折腾何苦呢?”有人埋怨他父亲为何不将那些化学原料扔掉?如果他真疯了怎么办?几个年轻人闻听此事,便打赌说:“如果他能搞出有效防水剂,我就免费为他打工一年,我就不信,中国那么多专家、工厂都没搞出来的东西,他一个初中没毕业的穷小子能搞出来,这不是大白天说梦话吗?”

然而,不管别人如何议论,李鹏涛始终认为,世界上的任何发明和成功,都要具有疯狂精神和执著信念,如果瞻前顾后,都想等着别人成功,然后拿来用现成的,还谈什么创造和发明?

为了发明成功,李鹏涛在院子里砌了一个储存原料的仓库。没钱买材料,他偷偷用房子做抵押,贷款了20多万元搞实验。一次,他为了向专家求解一种原料的化学反应,居然徒步40多公里前往石家庄化工学院。该院一名教授获知他为了搞防水剂发明,竟奔波半天路程前来求教,不禁深为这个朴素农民的执著和抱负感动,不仅深入浅出地向他解释了各种化学原料的性能和反应,还送给了他一套资料,并随时欢迎他咨询。试验到关键时候,李鹏涛因为折腾光了所有的钱,没钱继续试验,他竟然在半夜将家里的拖拉机开出去卖了!

李鹏涛的疯狂终于激怒了家人,父母见他如此败家,生怕他又搞出什么花样,便将他的原料倒掉。一气之下,他赌气在隔壁租了10亩土地,又建了一个小厂,仍然沉迷其中。他这样疯疯癫癫,像着了魔似的,不仅败光家产,还像掉进了无底洞。他的女友见劝说无效,于是绝望地离开了他……

有折腾便有奇迹。2007年2月5日,李鹏涛经过上万次试验和试用,在花费了20多万元的疯狂代价后,他终于通过运用强碱、强酸中和反应,发现其中一些物质融化后经过水的稀释,起到了膨胀堵漏作用。也就是说,他历经坎坷,终于研制出了新型液体防水剂!那天,他将这种防水剂试用在屋顶和墙面后赫然发现,防水剂一喷到上面,便瞬间渗透到各个缝隙中,水蒸发后,防水剂便在建筑物里膨胀、固化,从而严密堵住了里面的微细通道。此后,经过泼水、太阳暴晒和多项试验,他研制的新型液体防水剂一举获得成功!

这是一种无色、无味和透明的液体防水剂,与传统防水材料不同的是,使用这种防水剂,操作者只要往喷雾器里注满防水剂,就可以像喷洒农药一样,在房顶、墙体和地面上施工。那天,他灌满防水剂,背着喷雾器蹭蹭就上了房顶。经过一番喷洒后,他随后牵了一根水管,对着整个屋顶狂冲了半小时。结果证明,使用防水剂后,他家的房顶再也未见漏水迹象!

成功了!我研制的新型防水剂终于成功了!李鹏涛站在房顶上像疯了似的疯狂高喊着,喊过之后,他又背着喷雾器跑到几户村民家,大喊着要给人家堵漏。几个村民见了,以为他哪根神经又搭错了,于是将他赶了出去。就在这时,那个打赌的小伙子获悉消息,便拉着他说:“既然别人不相信,你上我家房顶补漏啊!你要是真能补漏,我就给你打工去。”不过,经过试用,口服心服的他虽然没兑现承诺,却帮李鹏涛拉来了十几笔生意。自此,李鹏涛开始谋划着,如何将这个全国独一无二的发明推向市场。

然而,李鹏涛的想法虽然很好,可他将防水剂推向市场却遭遇了当头棒喝。

2007年2月,李鹏涛免费为很多村民做过房顶防漏工程后,村民陆续为他介绍了几笔梅花镇上的业务。可他在镇上刚做了几笔生意,几个同行见他大有取代防水市场的势头,于是四处放风说,他的产品含有致癌物质。他们这样一说,李鹏涛的生意顿时被置于死地,从此,再也没人敢请他去做房屋堵漏了。

明明家家户户需要堵漏,可自己千辛万苦研制出来的防水剂却无法进入市场,这可怎么办?李鹏涛着急时,一个朋友提醒他:“既然你想做大生意,为何不将产品送到有关部门去检验呢?如果产品通过检验,还愁没有市场吗?”

一语惊醒梦中人,李鹏涛眼睛陡然一亮,于是经过联系和申请,他携带新型液体防水剂前往河北省建筑用料检测中心做了检验。之后,该中心对其产品通过检验认证。一名专家说:“此项发明不仅填补了我国防水剂的空白,也特别适合农民创业!”随后,当地一家媒体对他进行采访后,陆续有人找上门来,要买他这种神奇防水剂。意想不到的是,才短短几个月,他就赚了几万元。而更让他高兴的是,由于他研制的防水剂无毒、无污染,施工简单易行,又特别适合农村青年创业,2010年春,这项产品经过河北省创业指导中心专家评审,被认证为省创业项目,指定向全省推广。

刚开始,由于人们并不了解这种防水剂的妙用,少有人问津,结果,他跑了半个月,一笔生意也没做成。后来,他见效果不佳,便干脆搞起免费堵漏。这样,他在为一些农户做了房顶堵漏施工后,人们目睹了防水剂的奇效,先是找他联系,后来陆续请他堵漏,结果,仅仅几个月,他就赚了10万元。与此同时,由于李鹏涛研制的新型液体防水剂生产成本低,收入高,这个项目很快受到了一些想创业的农民欢迎。

独富不叫富

疯老板带出众多百万富翁

生产防水剂一公斤成本0.50元,喷涂3平方米收费30元。更直观的是,这种生产操作简便,只需搅拌罐、一根管子、一只塑料桶和漏斗就可加工。而正因为这个项目简单易行,人们纷纷找他加盟。

无极县一个农民现场

真人创业励志故事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