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论文

发布时间:2017-02-27 16:23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当前我国民生问题中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在表面上看来只是学习方面的问题,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是心理健康问题,进而我们要关注并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论文,供大家参考。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论文范文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成因剖析

摘要:留守儿童是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附属产物,由于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客观因素的存在,加上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留守儿童往往在心理健康方面产生一些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及成因进行一些剖析

关键词:农村 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问题 成因 剖析

根据《中国青年报》在《他们是当下中国最容易受伤害的人》①的报道中说,湖南省涟源市荷塘镇遭遇一场特大洪灾,12名儿童死亡,其中11名是留守儿童。据资料显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达57.14%,且父母打工年限越长,孩子的心理问题越 严重。留守儿童不只是一群缺少父母照看的人,他们是这个时代的“孤儿”,他们的成长与中国的未来息息相关。

留守儿童是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附属产物。一方面他们的父母到城里打工拼命挣钱,争取或获得了另一种生存方式;另一方面他们又因为在城市里,或自身难保,或无立锥之地,无法将他们的子女带进城里。留守儿童虽然有父母,但是他们不得不接受“骨肉分离”的现实。留守儿童长期被托养或寄养,缺少父母之爱,容易导致心里缺陷。由于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客观因素的存在,加上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及有效的教育,留守儿童往往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不适应感,严重的则会导致心理畸形发展并在行为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失范和越轨现象,出现一定的“留守儿童综合症”。

重庆市涪陵区江东中心校位于长江和乌江的交汇处,学校招生辐射范围一百四十平方公里,辐射人口七万。学校现有学生八百多人,其中留守儿童三百人。这些留守儿童主要与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亲戚一起生活,他们的监护人普遍文化程度较低,年纪较大。这些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学习成绩较差,心里障碍,行为异常等心理健康问题②。主要表现在:

一、性格内向。留守儿童从小与父母分离,父母关爱严重缺失,调查中发现,有21.1%的外出务工父母一个星期左右和孩子联系一次,34.1%的一个月联系一次或很少联系。很 多父母半年以上回家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尽管有些留守儿童是爷爷奶奶或亲朋监管,但毕竟与父母亲疏不同,遇到一些麻烦就会感觉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

二、 自卑心理。儿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而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就好像失去了坚强的依靠和保护,因此和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相比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上不求上进。据调查,仅有15%的孩子能够自觉学习,还有不少孩子上网成瘾, 荒废学业,义务教育没有完成就流落社会。

三、寂寞无聊心理。父母的外出使孩子在家里感到寂寞,进而产生心理骚动和抑郁等问题。一位六年级的女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妈妈,你知道吗?自从你和爸爸还有弟弟走后,我一个人在家里由多么的寂寞,有多么的伤心。自从你们走了以后,我几乎没有笑过,多么怀念以前我们在一起的时光。”这种寂寞的心理必然导致精神上的空虚,进而导致行为上的出格。

四、盲目反抗和逆反心理。留守儿童因为缺乏保护而总觉得别人会欺负他,一点小事 就会计较当真,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是敌意。对老师,临时监护人的管教有比较强的逆反心理。调查显示,54%的留守儿童和他们的临时监护人有矛盾,其中 15%经常有。53%的留守儿童表示学习困难、感到无助。41%的留守儿童表示曾经受到同学的欺负。

五、产生怨恨父母的心理。少数孩子不理解父母,认为家里穷,父母没有能耐,才外出打工,由此产生怨恨情绪,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父母,和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甚至怨恨父母无情。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正在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其主要成因为:

一亲情缺失,家庭教育缺失、家庭监管缺位是产生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43.5%,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生活,无时间照顾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无精力照顾孩子。有的留守儿童被托付给亲戚朋友如叔婶、姑舅或朋友监管。这样的儿童约占留守儿童的4.7%。主要特点:父母长期在外觉得欠孩子太多,因而在财、物方面尽量满足孩子的需要,而对孩子其他方面的需要关注较少。这样导致留守儿童亲情缺失,家庭教育缺失、家庭监管缺位。

二是家庭和学校教育存在“误区”。父母由于长期在外,无法照顾孩子而产生负疚感,大多采取“物质(金钱)+放任”的方式来补偿,偶尔打电话联系大多只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而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法制教育关注较少,致使子女好逸恶劳、奢侈浪费、摆阔气,产生“拜金主义”等思想。据调查,部分留守儿童厌学,缺乏进取心和刻苦钻研的精神,成绩普遍较差。又由于监护人的特殊性,只要孩子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其行为一般不过问,因而缺失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 规章制度,迟到、旷课、逃学、迷恋“网吧”等,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人混在一起,而学校在监管上却无能为力。

三是社会环境存在“雷区”。对于环境适应能力较差、自制力较弱的孩子来说,加强安全防护工作至关重要。由于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教育衔接上的“真空”, 学校不可能事无巨细,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防护的意识和能力,使犯罪分子有了可乘之机,以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在全国各地,留守儿童溺 水、触电、打斗等意外伤亡事件屡见不鲜,甚至被拐卖、被侵犯的恶性案件也常常见诸报端。

留守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如果对他们的监控处于真空或半真空状态,使他们失去家庭的温暖和教育,其后果将不堪设想。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链中出现“断层”, 因此,极易产生生活失助、学业失助、行为失控、道德失范、心理失衡的现象,形成一定程度上的反社会人格。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政府、学校、家庭联起手来共同解决这个问题。

参考文献:

② 中国青年报》2011年6月1日第1版

②《涪陵区江东中心校留守儿童调查》 2011度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论文范文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 要:“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目前已越来越突出地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社会面前。由于他们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的关爱与呵护,长此以来,产生了孤僻、自卑、叛逆、性格柔弱、嫉妒不平衡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为此,本文对笔者所在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进行探究,积极探讨了其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学校对“留守儿童”有效的教育政策,以便帮助“留守儿童”重建自信心,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7-0124-02

所谓“留守儿童”指农村流动人口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体是指与父母双方或者一方分离并“留守”在老家的少年儿童。农村外出打工人员的流动规模大,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非常广泛。[1]

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上的异常。[2]由于正常的心理环境的缺失和农村教育环境的不理想,农村留守儿童易形成任性、冷漠、自卑、敏感、孤独、不安、胆怯和自我封闭等不良的个性心理特征。

“留守儿童”问题不是单纯的教育问题,前人从众多方面对此进行了分析,为我们今后更深入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然而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充分,具体表现在:对“留守儿童”情绪偏激以及人格失调方面的研究不够深入,在解决对策的过程中,关于“留守儿童”人际关系及“留守儿童”情绪控制能力对其身心健康发展产生的影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为此,笔者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积极调查了“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探讨了对“留守儿童”有效的教育对策。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2013年3月,笔者对所在学区两所学校三至六年级的留守儿童的各种心理进行了问卷调查。本问卷由基本情况调查、心理情况调查、学习情况调查、行为情况调查、我的希望和看法这五个方面共35道小题组成。所有题型均为选择题,其中单项选择题33道,多项选择题2道。共收到有效问卷32份,其中男生15份,女生17份;三年级7份,四年级8份,五年级9份,六年级8份。根据他们所选答案来分析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农村留守儿童常见心理问题

通过第三项调查:“你的父母不在你身边时,你和谁生活在一起?”的结果显示,65.6%的留守儿童的监护主要是隔代监护,即由爷爷、奶奶对“留守儿童”监护的方式比较多。这种监护方式,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还有一种是上代监护,即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姑、姨、舅等抚养的监护方式。由于监护对象并非己子,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敢严格管教,这样,上代监护很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而对于较为敏感的儿童来说,又容易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从而形成怕事、孤僻、内向、嫉妒的性格。许多留守儿童都有厌学情绪,性格内向;在人际关系和自信心方面明显不如父母在家的儿童;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3]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人际圈狭窄、自尊心强、人际敏感、情感脆弱。[4]

2.农村留守儿童常见心理问题的形成分析

对于孩子们所产生的心理问题,年龄越小,问题越突出,女孩子比男孩突出。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呢?

(1)留守儿童归属与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在这个阶段,正是儿童成长过程中归属与爱的需要占主要地位的时期,亲子关系的正常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笔者的调查中,由于父母不在身边,部分儿童易感到焦虑、自卑,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不高;长期与父母分离,他们中有部分儿童性格内向、自卑、悲观、孤僻。周宗奎等的研究表明,农村留守儿童在父母外出后表现出较明显的情绪问题、交往问题和自卑问题等,年龄越小的孩子表现越突出,小学生尤其女生表现最明显。[5]

(2)监护存在漏洞

本次调查显示,32位留守儿童中有21人(即65.6%)的“留守儿童”由祖(外祖)父母这一辈进行监护抚养。监护人自身身体状况不佳,无精力教育孩子,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6]有6人(18.8%)由父母单方照顾,监护人压力大,负担重,对孩子的关系和照顾往往不全面;有5人(即15.6%)由旁系亲属或亲朋好友做监护,对于别人的孩子,通常是不敢管、管不了、也没法管。由于对待不尽公平,留守儿童常常因感到自己是“外来人”而产生自卑、嫉妒等不良心理。

(3)学校教育存在“盲区”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位,学校教育却鞭长莫及。问题“留守儿童”往往自我约束力差,情绪较偏激,纪律散漫,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迟到、旷课、逃学、迷恋“网吧”等,而学校在监管上却很无力。

(4)社会环境存在“雷区”

社会教育制度不够完善,使得社会上存在大量的品行不良少年,“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教,缺乏及时的引导,很容易受不良分子的诱惑、拉拢,最终误入歧途。

二、学校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对策

1.加强法制教育。充分利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法制教育课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使他们懂得基本的法律常识,知道违法犯法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的。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建立心理咨询辅导站。加强“留守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训练,维持和增加良好情绪;加强“留守儿童”的自控能力,提高意志力。鼓励“留守儿童”正确面对挫折,敢于挑战,提高自己的独立性,坚定性和自制力。 3.加强爱的教育

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感受,他们更渴望被理解、被尊重。这就要求教师用比其他同学更多的爱心滋润他们的心田,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从而满足其归属感,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用真诚的目光和激励的话语去感染每一个学生,从生活、学习等各方面对留守儿童给予关照。对问题突出的学生,邀请他到老师家中作客、馈赠学习用品甚至适当给点生活补助等方式,让其感到父母般的关怀。

4.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氛围

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仅凭教师的力量非常有限。学校、班集体作为一个群体组织,对正处于身心快速发育的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学校、班级要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氛围,充分利用良好的氛围感染和转化留守儿童。

可以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针对留守儿童的文体活动,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文明礼貌习惯。校园内多设置一些与留守儿童相关的标牌、橱窗,班级利用节假日开展一些活动,让留守儿童在学校感觉到家的温暖,从而产生一种归属感,认同感。

为弥补留守儿童的亲情饥渴。学校利用开学典礼、家长会等形式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引导,让家长转变观念。引导家长多拿出时间,通过电话、书信等方式与“留守”在家里的孩子及孩子的老师多沟通,掌握孩子的思想动向,甚至在可能情况下“常回家看看”,让留守家里的孩子在惊喜中感受到久违的亲情。

三、结论

总之,笔者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积极探讨了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求学校有效的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旨在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帮助“留守儿童”增强自制力,改善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使其积极健康的发展,发挥学校教育的核心作用,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参考文献

[1]潘璐,叶敬忠.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综述[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2).

[2]吴霓.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2004,(10).

[3]杨静慧.解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原因与对策[J].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11,(1).

[4]郝志瑞.新时期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J].探析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1):12.

[5]周宗奎,孙晓军,刘亚,周东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6]段婧.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职业时空,2012,(1).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论文相关文章:

1.留守儿童心理特点分析论文

2.关于留守儿童心理的论文

3.浅析留守儿童自卑心理及对策干预论文

4.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论文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