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论文结业报告

发布时间:2016-11-04 15:29

财政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近200年的事。随着社会的发展、体制的改革,财政学学科研究领域在不断地扩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财政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财政学论文范文一:管理体制创新下乡镇财政论文

一、乡镇财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乡镇财政管理中存在着事权与财权不对称的问题

在国家实行分税制度改革以后,大部分税收由中央政府掌握,地方政府税收比例相对较低,而且在地方政府的税收中省市一级为了确保自身的财政收入,也往往实现了财政的集中管理,乡镇一级的财政可支配收入锐减,乡镇财权缩水严重。但是,在当前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实施的背景下,乡镇政府的事权却是在处于不断扩展的状态,工作任务也是不断的增加,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的公共卫生、义务教育、拆迁安置、社会医疗保险等方面的支出不断上升,这就造成了乡镇财政管理中的收支矛盾日益突出,财政压力不断加大,一些乡镇不得不依靠“土地财政”与“金融财政”维持运转。

(二)乡镇财政预算管理不够完善

预算管理是乡镇财政管理的重要内容,是规划控制、规范约束资金管理的主要手段。目前在乡镇财政的预算管理方面,预算编制方面还存在着编制内容不完整的问题,财政预算简单笼统,对于乡镇财政管理的规划指导和约束作用不强;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财政支出与年度预算经常出现较大的差异率,一些资金用途往往被临时改变,预算调整的程序不严格,预算执行的约束作用严重弱化;在预算的监督方面,往往主要是停留于事后的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监督方面,事前、事中监督审计严重弱化,缺少全过程的监督管理。

(三)乡镇财政管理的职能定位不明晰

对于乡镇财政管理而言,其职能定位主要是开展乡镇财政的收入管理、资金分配以及监督管理职能,同时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乡镇财政往往还承担着拆迁建设、资金筹措甚至是审计职能。但是,相对乡镇财政管理工作范围的不断延伸,乡镇财政管理职能定位上出现了偏差,在一些不属于财政管理工作方面存在着越位问题,例如在家电下乡、合作医疗甚至是包村包户上投入过多精力;而在预算管理、财政监管、非税收入资金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等方面却存在着不到位的问题,不利于乡镇财政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二、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措施建议

(一)将乡镇财权与事权有机结合

解决乡镇财政捉襟见肘的问题,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对乡镇一级政府的财权与事权进行明确。在乡镇管理的职能定位方面,应该将乡镇政府由管理型逐步朝着服务型政府转变,重点是引导乡镇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带动企业发展壮大,加快乡镇产业化经营,推进乡镇的城镇化以及新农村建设,促进乡镇社会经济发展。其次,乡镇政府应该积极的对自身管理机构进行精简,避免由于机构臃肿与人员冗沉造成财政支出过大,将有效的资金用于公共服务事业发展方面。乡镇政府应该积极的与县级主管部门进行协商,对相应的事权范围进行明确的划分,关系到县级区域的事务应该按照责任划分以及受益程度明确比例共同承担,对于乡镇区域内的事务应该根据自身财力状况决策,落实好转移支付管理相关内容。

(二)积极推进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改革

在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改革方面,首先,应该进一步的提高乡镇财政预算的编制质量,乡镇财政管理部门应该在县级财政部门的指导下完成财政预算的编制,将涉及到乡镇的所有财政资金、政府基金、自由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等统一纳入,在预算支出的编制方面加强支出的定额管理,人员支出按实编制,公用经费按照县级标准确定,同时对重大项目加强滚动预算管理,确保各项预算指标科学合理。其次,应该进一步的强化财政预算的有力执行,经过人大审议通过预算方案以后应该把预算计划作为依据,严禁出现随意调整改动预算的行为,同时采取预算执行定期报告的方式,向人大及县级财政主管部门报告预算执行情况;为了强化预算的执行力度,财政管理部门应该落实好国库集中支付、公务卡管理改革等举措,确保预算的有效落实。

(三)创新完善乡镇财政管理的职能

在乡镇财政管理职能的创新完善方面,首要前提是对乡镇财政的各项基本职能进行强化,强化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职能,拓展财政资金管理范围,尤其是加强涉农资金的监管,并采取考核、检查、激励约束以及追求责任等措施加强监管;强化财政业务管理职能,特别是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做好岗位设计、内部牵制以及不相容岗位分离等管理制度,加强对风险的防范;强化资产管理职能,加强对乡镇国有资产购买、处置以及登记管理制度,并做好台账登记定期进行盘点清查。其次,应该进一步的优化乡镇财政的支出管理职能,对支出范围以及管理办法进行明确,重点是加强对财政管理的内部审计监督,对于乡镇财政支出的重大项目建设、大额采购以及专项资金等,采取跟踪审计管理的模式,同时进行预算决算、三公经费以及项目进展的公开,强化内外部监管,确保财政管理工作的合法合规。

三、结语

乡镇财政在我国国家财政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确保我国财政基础稳固平衡的重要内容。在乡镇财政管理改革创新方面,应该重点以地方财税体制改革为基础,合理的明确财权事权,加强推进财政预算管理,实施精细化、规范化的乡镇财政运作管理,促进乡镇财政收入持续增长,进而形成科学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确保乡镇政府职能的有效发挥。

财政学论文范文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财政政策探究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财政政策概念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质就是不断满足广大人民对义务教育需求的接受程度,现代社会人人平等,人人都享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当然对于接受教育的权利也是平等的。在义务教育阶段,国家对不同地区义务教育的过程和条件都是均等的,具体表现在教学教材内容均等、教育学费均等、师资水平均等、教学的质量均等,从而能让大多数义务教育对象得到应有的发展。

(一)义务教育均衡的对象

义务教育均衡财政政策的落实点是个人,必须搞清楚学生在义务教育资源的使用和分配上合理不合理,解决两个相互问题:义务教育财政政策主要服务于哪些群体?哪些对象对义务教育财政政策的均衡有促进作用?让各教育机构和各教育对象都把义务教育资源能平等的分配,从而在义务教育上达到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均等关系。

(二)义务教育均衡的内容

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教育过程中资源是否足备,包括人、物各方面的充足,其次要验证义务教育结束后的成果,观察学生的学习成绩、自身能力等各方面是否提高,最后要能产生义务教育均衡的长远效应,维持好各人的整体生活质量。在投入步骤中一定要保证投入的充足,但是投入不能盲目投入,投入可以是一般的货币,但要经过实际的测量,具体可以记录学生及老师的人数、教学规模的大小等。

(三)义务教育均衡的全面需求

现阶段我们已经不能仅仅满足单一公众的义务教育需求,而是要随着公众的数量及要求的提高,制定各自适合的财政政策,保证不同公众义务教育在义务教育机会、义务教育过程及条件、义务教育质量等各方面的均等,保障义务教育全方位均衡发展的财政政策。

二、分析公共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公共需求特性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最基本要求是个人的受教育机会是均等的,其次要求是满足义务教育过程和条件的均等,最高要求就是教育质量的均衡,这一系列的要求逐层提高,体现出了义务教育的本质,在不断提高要求的过程中让个人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

(一)多种义务教育的均衡

公众对义务教育均衡是感知变化的,公众需要考虑当前自身已经是什么样的义务教育,排除掉已经享受的义务教育均衡后,公众开始更加关注一些潜在的形式,通过不断追求对尚未满足的义务教育的均衡,来抓住义务教育财政政策的着重点。

(二)对义务教育均衡要求不断提高

公众对义务教育的均衡有一个逐层递增的过程,也就是说,公众享受了低层级义务教育均衡之后,才会增加一定的高层级义务教育,之后还会有更高层级的追求。要强调的是层层之间的递增没有明显的界限,不是一种刚性的结构,反而是具有一定交迭性的构造。

三、探究基于公众需求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财政政策

(一)实时反应义务教育,完善监督评价体系

目前我国对义务教育是否均衡发展有一定的评价标准,具体的指标有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总额以及其增长额、义务教育在农村的新增投入比例、义务教育入学率、义务教育完成率等,但是这些指标并不能更加真实且及时地反应义务教育财政政策的均衡状况,反而使政府部门工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且没有形成工作的责任感。政府部门应该建立适应区域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督测试指标,满足不同区域的实际教育状况,这样可以实时监控测试并评价不同区域的义务教育财政均衡情况,提高政府的社会整体信任度,并创造良好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氛围。

(二)保障义务教育经费,建立相应的标准

为了避免义务教育过程中存在教育部门编制的预算在执行中和决算情况不一致,国家可以建立关于保障义务教育经费的标准,会让预算拨款模式更为合理,同时使政府在配置教育财政资源合理性上有很大地提高,从而提高义务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有效保证政府义务教育经费。在判断义务教育经费是否符合标准时,要有一定的根据,要检查不同区域、不同学校的学生获得的义务教育机会是不是均等的,可获取的财政教育资源是否是均等的,各个中小学校公用经费是否满足国家最低标准,公共经费是否满足各个中小学校的正常运转以及一定的教育活动和相应的后勤活动,从而保障学校对学生的教育任务。

(三)规范财政转移制度,形成全面的制度

在保障了义务教育经费的前提条件下,不断规范义务教育财政转移制度,具体可以在县级之间建立相互独立的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制度。一方面通过分析县级财政义务教育存在的缺失,确定合适的转移支付需求;另一方面结合国家对义务教育经费不足的现状,分析出更为合理的转移支付模式。

(四)考虑拨款方式,补充预算的制度

拨款方式的选择上要均衡分配,考虑到不同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的财政资源,以及不断完善的预算制度,使得更为广泛的教育财政资源为不同背景状况的学生提供价值,让学生都能达到一定均等的学业成就。换句话说就是要确保一定比例的学生达到自己满意的教学成绩,必须付出一定的成本教育,成本的具体体现就是一定的教育经费,基本上在学生义务教育阶段要满足学生学业有成的最低教育经费。

(五)帮助弱势学生,落实资助的制度

要尽可能的满足更多不同学生的均等学业状况,必须依靠完善的学生资助制度,对义务教育资助标准、资助程度地覆盖面、资助资金的分担机制都要落实到位。首先考虑受资个体的实际情况,提供使之满足的资助资金。国家现阶段已经有了对贫困学生的资助,但是其资助金额没有对受资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起到决定性作用。国家在确定资助标准时,首先要实地考察资助地的生活水平,了解清楚资助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费用和家庭其他方面是否存在负担。其次就是扩大资助的覆盖面,国家各地区应该考察地区留守儿童和民办学校就读的学生,不断扩大义务教育资助的范围,让需要帮助的学生得到资助,避免资助的浪费。最后是对资助资金分担机构的保障,要保证资助资金完整及时地提供给贫困学生,把补助资金落实到个人,使每一个真正贫困的学生及时得到规定的资助,避免学校领导的阻碍。

四、结语

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实质上是追求思想上的公平公正,在社会政策方面体现着资源配置的原则。义务教育均衡化是国家的信念和理想,它不仅能让我们个人得到发展,而且能让社会更和谐。

财政学论文结业报告相关文章:

1.财政学毕业论文精选范文

2.16财政学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3.关于财政学毕业论文参考

4.有关财政学毕业论文精选范文

5.关于财政毕业论文范文

财政学论文结业报告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