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数学教案
教案是指教师以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经验、教学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的实施方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沪科版八年级数学教案,仅供参考。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13.1函数
教学目标
1、通过感知,领悟常量、变量、函数的意义。 2、了解函数三种表示方法中的列表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函数的意义,并会根据具体问题探究相应的函数关系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注意观察情境图,图下方的表格以有等式“h=30t+1200”表达的是怎样的含义?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问题1、如图13-1,用热气球探测高空气象,设热气球从海拔1200m处的某地上升空,它上升后到达的海拔高度hm与上升时间tmin的关系记录如下表: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P22图13-1)
(1)观察上表,热气球在升空的过程中平均每分上升多少米?
(2)你能写出表达式上升后到达的海拔高度h与上升时间t的关系式吗? (h =30 t +1200) 看图回答
(1)任意给出这天中的某一时刻X,能找到这一时刻的负荷ymw(兆瓦)是多少吗? (2)S市规定电费实行分时计价:正常用电时段(6:00-22:00)的电价为0.61元/(kw·h),低谷用电时刻段(22:00-次日6:00)的电价为0.30元/(kw·h),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问题3: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惯性的作用刹车后的仍将滑行一段距离才能停住,刹车距离是分析事故原因的一个重要因素。某型号的汽车在平整路面上的刹车距离Sm与车速vkm/h
v2
s
256 之间有下列经验公式:
当刹车时速V分别是40、80、120 km/h时,相应的滑行距离S分别是多少?
问题4:为加强公民的节水意识,某城市制定以下用水收费标准:每户每月用水不超过7 m3时,每立方米收费1元,并加收0.2元的污水处理费;超过7 m3的部分每立方米收费1.5元,并加收0.4元的污水处理费,如果设某户每月用水量为X m3,应缴水费y元。
(2)对于每个给定的用水量X,本应的水费是确定的吗?
问题1中,热气球的上升速度在上升速度过程中的始终保持不变(取值一直为50 m / min),这个量叫做常量,而热热气球的上升时间t和上升的高度h都是变化的,叫做变量 h是随着t的变化而变化的
任给变量的t的一个值,就可以相应地得到变量h的一个确定的值,t是自变量,h是因变量
[交流]:在问题2-4中,哪些量是常量?哪些量是自变量?哪些变量是因变量?与同伴交流。 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的,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从上面讨论可以看出,表示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主要有下列三种方法
1、列表法
通过列出自变量的值,与对应函数值的表格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列表法
例如:问题1
三、例题评析
例1、一个游泳池内有水300 m3,现打开排水管以每时25 m3排出量排水。
(1)写出游泳池内剩余水量Q m3与排水时间th间的函数关系式;
(2)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3)开始排水后的第5h末,游泳池中还有多少水?
(4)当游泳池中还剩150 m3已经排水多少时?
解:(1)排水后的剩水量Q m3是排水量时间h的函数,有Q=-25 t +300t
(2)由于池中共有300 m3每时排25 m3全部排完只需300÷25=12(h),故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是0≤t≤12
(3)当t=5,代入上式得Q=-5×25+300=175(m3),即第5h末池中还有水175 m3
(4)当Q=150时,由150=-25 t +300,得t =6,即节6 h末池中有水150m3
五、小结
掌握函数的概念,能根据问题背景,确定函数关系式,会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六、布置作业:
1、课本P30,第1、2
2、《基训》
教学后记:
八年级数学知识点
二元一次方程
设ax+by=c,
dx+ey=f,
x=(ce-bf)/(ae-bd),
y=(cd-af)/(bd-ae),
其中/为分数线,/左边为分子,/右边为分母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般地,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左、右两边的值都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求方程组的解的过程,叫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消元
将方程组中的未知数个数由多化少,逐一解决的想法,叫做消元思想。如:{5x+6y=72x+3y=4,变为{5x+6y=74x+6y=8
消元的方法
代入消元法。
加减消元法。
顺序消元法。(这种方法不常用)
消元法的例子
(1)x-y=3
(2)3x-8y=4
(3)x=y+3
代入得(2)
3×(y+3)-8y=4
y=1
所以x=4
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x=4
y=1
教科书中没有的,但比较适用的几种解法
(一)加减-代入混合使用的方法.
例1,13x+14y=41(1)
14x+13y=40(2)
解:(2)-(1)得
x-y=-1
x=y-1(3)
把(3)代入(1)得
13(y-1)+14y=41
13y-13+14y=41
27y=54
y=2
把y=2代入(3)得
x=1
所以:x=1,y=2
特点:两方程相加减,单个x或单个y,这样就适用接下来的代入消元.
(二)换元法
例2,(x+5)+(y-4)=8
(x+5)-(y-4)=4
令x+5=m,y-4=n
原方程可写为
m+n=8
m-n=4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教案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