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王正玲课堂实录

发布时间:2017-06-06 10:16

故乡书鲁迅先生的作品,那么作者是怎样描写故乡的呢?围绕故乡发生了什么是呢?教师应该详细讲解一下。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故乡王正玲课堂实录,一起来看看吧。

故乡王正玲课堂实录第一课时

师:上课前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大家喜欢不喜欢读小说呀?

生(齐):喜欢。

师:能告诉老师,你们是怎样读小说的吗?

(学生纷纷举手)

生:每读完一篇小说,我都会不由自觉地回忆小说的故事情节,并把小说中有趣的故事讲给同学朋友听。

师:复述故事情节,既可以锻炼自己口才,又与别人共同分享阅读的快乐。好!

生:我在读小说时,遇到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就用读书笔记抄下来,体会句子的含义。

师:注意积累,这种习惯很好。

生:读完一篇好的小说之后,我常常把自己的感受和心得体会写出来。

师:把读和写结合起来,对于训练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一定很有帮助吧,怪不得你的作文写得那么有文采,原来是读小说的收获,希望同学们都学习他这种读小说的方法。

师:既然大家都喜欢读小说,老师就满足大家的这种爱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鲁迅1921年写的一篇小说《故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要读通读懂小说《故乡》,而且要探讨阅读小说的方法。

师:昨天,安排大家回去预习课文,按照我们的惯例,先来检查同学的预习情况,哪位同学愿意把你圈划查注的生字词读给同学们听?

(几位学生读各自圈划查注生字词,交流自学生字词学习情况,其过程略)

师:接下来,哪位同学从名、时、地、著、评方面来说说作者及《故乡》的有关情况?

生:名: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地:浙江省绍兴市人,时、评:鲁迅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著:他的代表作是小说《阿Q正传》。

生:本文是作者以他1919年底返回浙江老家搬家时的亲身经历为素材创作的小说,作者当时的生活经历、思想状况以及人生感受,在本文中都有反映。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我…

(学生很不好意思)

生:老师,他是看着教学参考书念的。

(他的同桌说)

师:怎么,学生就不能看教学参考书吗?什么是教学参考书,它既是教师教的参考书,也是大家学的参考书,因此能主动用教学参考书学习的同学,不但可以,而且应该表扬,当然如果能把教参书上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不用看着读,那更好。从刚才的交流情况来看,同学们都认真地预习了课文,下面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再读小说《故乡》全文,整体感知小说的内容,边读边完成如下问题:1.想一想,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2.根据你对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在课文原标题“故乡”二字之前,加上修饰性性的词语,把课文的标题变成“……的故乡”的形式。

(学生有的默读、有的小声读、有的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划边注,给课文自然段编序号,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教师巡视课堂,解决学生的疑问)

师:读完了,谁来说本文的叙事线索和小说的结构层次?

生:我认为这篇小说是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根据课文的情节,我把全文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搬家到我在谋食的异地去。”)写的是“我”见到故乡的复杂心情;第二部分(从“第二日清晨”到“已经一扫而空了”)写“我”回故乡的见闻与感受。第三部分(从“我们的船向前走”到完)写“我”怀着深深的失望与痛苦的心情离开故乡。

(有学生还在举手)

师:你好像对他的意见不满意,有不同意见?

生:我同意他划分的层次,但他对第一部分内容的概括不全面,我认为第一部分除了描写“我”见到故乡的复杂心情外,主要描写的是故乡的萧条景象, 还交代了“我”回故乡的目的是搬家;第三部分主要写的探求人生道路的强烈愿望。

故乡王正玲课堂实录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