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邓小平理论创新精神的毛概论文

发布时间:2017-06-05 08:16

邓小平理论的创新精神贯穿其整个理论体系当中。它给予后人许多思考与启示。创新精神是推动一个国家、民族前进与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不断创新,社会才会不断进步。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论邓小平理论创新精神的毛概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论邓小平理论创新精神的毛概论文篇一

《论邓小平理论的创新精神》

摘 要:邓小平理论的创新精神贯穿其整个理论体系当中。它给予后人许多思考与启示。创新精神是推动一个国家、民族前进与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不断创新,社会才会不断进步。

关键词:邓小平理论 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邓小平同志是一个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伟人,更是一位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马克思主义者。正是他这种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品格,才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开拓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晚年的邓小平还是一位与世界同行的老人,他年纪虽老,但眼光很新,思想很新,理论更新。正是因为有了他对世界局势所作的新的判断和对社会主义问题的新的认识,才有了邓小平理论,才有了中国社会经济三十多年来的高速发展,邓小平理论的创新精神贯穿其整个理论体系。因此我们不能不为邓小平的非凡创造力、卓越的智慧和超群的勇气所折服。

一、支持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包产到户”、“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民的一个创造。但其发展和完善却经历了一个反反复复、风风雨雨的漫长过程。1979年初,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实行包产到户,其他地方也陆续实行这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农业生产一下有了提高,广大农民非常高兴。但是,当时党内对这个问题认识不一致,而邓小平看到了农民这种创造所蕴含的巨大力量。他认为要摆脱困难,应该充分发挥农民这种积极的创造精神,所以他从内心十分支持。他说:“‘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①从邓小平的话,我们可以看出:他积极支持创新,恢复农业生产。从此,农村改革由局部实验进入到全面推广阶段,中国广大农村迅速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

二、洞悉世界形势的新论断

作为一个具有世界影响的政治家,邓小平时刻关注着世界形势的发展,时刻把握着时代发展的脉搏。因为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世界局势的状况关系着中国的发展。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强调战争的危险,认为世界大战很快就要打起来,而忽视发展生产力,忽视经济建设。这是造成经济建设上不去的重大原因之一。邓小平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历史事实出发,对国际形势发展的走向进行了冷静、深刻的分析,并敏锐地认识到当今世界形势的变化趋向,对时代主题的转换给予高度关注,首先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科学论断。正是因为有了邓小平对世界局势所作的新的论断,中国人民抓住了世界和平环境这样一个机遇,坚持不懈地发展经济,才取得了这样巨大的成就。

三、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邓小平最富于时代特色的一个观点,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作用观点的创新和发展。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曾说过,“生产力也包括科学”,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是历史的有力杠杆,是最高意义的革命力量。邓小平在革命实践中,始终不渝地坚持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他三度复出后,自告奋勇地管科学教育方面的工作。他几次都谈到:“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对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要充分认识。”②邓小平不仅坚持,而且发展了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他这一理论创新直接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科技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四、提出要建立经济特区

创办经济特区是邓小平将外国的成功经验,具体运用到我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对中国的经济建设是一种创新。1979年4月,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广东省委同志发言,明确提出要利用毗邻港澳的条件,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加快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邓小平很感兴趣,并根据他的倡议,党中央于1984年决定在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由于创办特区是前所未有的事,引起一些人的不理解甚至非议,认为是引进了资本主义。但是,在经济特区建设的每一个关键时刻,邓小平却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正是在邓小平的大力支持下,深圳等经济特区迅速发展起来。

五、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19世纪末,马克思曾设想未来社会将有计划地组织全社会的生产和经济活动。前苏联及各社会主义国家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并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作为两种对立的经济手段看待,并认为市场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是不相容的。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虽然区别于苏联模式,探索走自己的路,但是在手段上仍然是计划经济。邓小平以惊人的胆略和创新精神,架设起了沟通东西方经济学的桥梁。提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利地发展社会生产力。”“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③邓小平的这一系列观点,促使我国由完全的计划经济观念,到以计划经济为主,以市场经济为辅,再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步步地前进。

六、建议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使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是我们党的一贯追求。建国后我们党采取了多种方法让人民富裕起来,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在这个过程中,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与党的理想,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仍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贫困仍然困扰着我们。问题就在于对社会主义认识上出现的偏差。我们一直提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一直提在社会主义社会人人平等,这就导致了分配上的平均主义,责、权、利分离,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结果是积极性受挫、效率低下,共同落后,共同贫穷。邓小平分析了平均主义的弊端,揭示了它的巨大危害。并提出了一些崭新的观点。他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说:“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④邓小平用“波浪式地向前发展”的词,用以说明根据事物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富裕必定有先有后。这符合辩证法,更符合客观实际。

七、天才创造——“一国两制”

对邓小平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个和平统一中国的宏伟构想,国内外人士无不给予高度赞扬。这一概念是邓小平智慧的结晶,思想的精华!它不仅是中国政治史上一个解决各种矛盾的具体方案,也是促进世界和平的一个论据。邓小平在阐述“一国两制”问题时就曾指出:“我们可以从世界历史来看,有哪个政府制定过这么开明的政策?从资本主义历史看,从西方国家看,有哪一个国家这么做过?”⑤因此,撒切尔夫人就曾夸赞道:“‘一国两制’是最富有天才的创造,这个构想看起来是个简单的想法,但却是充满想象力的构想,是解决香港问题的关键。”

邓小平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不只表现在理论创新上,还表现在其他各个方面。可以说,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都是邓小平在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不断总结实践经验而提出的。邓小平理论所体现的创新精神,给了我们许多思考与启示,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只有创新才有出路,只有创新才有发展。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作者:长春工业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博士,讲师)

注释:

①邓小平文选. 第2卷 人民出版社,1993年出版,第315页.

②③④⑤邓小平文选.第3卷 人民出版社,1993年出版,第275,373,374,60页.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论邓小平理论创新精神的毛概论文

论邓小平理论创新精神的毛概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