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元宵节有什么习俗

发布时间:2016-12-02 00:33

春节过后不久,就会迎来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每年的正月十五。全国各地的客家人都非常重视这个节日,客家的各种民间文艺活动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一个节日。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客家人元宵节的习俗,欢迎大家阅读。

客家人元宵节的习俗1:迎古事

“迎古事”也是重要项目。“古事”是以孩童化妆成各种古代人物固定在铁架上抬着巡游。最著名的是连城罗坊“走古事”。它的特点是规模大和有浓厚的竞技性。一棚古事需壮年男子80余人,轮流一次18人扛抬奔跑。

客家人元宵节有什么习俗

正月十五日上午在陆上抬着竟跑后,下午又到河水中逆水抬着竟跑,两岸人山人海,在锣鼓、鞭炮、响铳和呐喊声中你追我赶,紧张热烈、撼人心魄,被媒体喻为“客家山村狂欢节”。长汀、永定等县一些乡镇,也多有这种“迎古事”活动,但只是抬着巡游,没有赛跑竞技。

客家人元宵节的习俗2:凤舞

凤舞又名双凤舞,流行于清远市城区(简称“清城”,又名曰“凤城”)内各个乡镇。每逢春节,元宵,中秋等民间节日和民众乔迁新居,婚嫁喜庆等场合均有凤舞表演。凤舞表演以道具为主,用打击乐伴奏,加唢呐(代替牧童土笛)吹奏引子及过门。打击乐起着烘托渲染的作用,使整场面气氛颇为抒情,欢快,热烈。

客家人元宵节的习俗3:闹花灯

闹花灯在我市已有四百多年历史了,最初是流行于清远市英德县沙口镇的民间舞蹈。闹花灯从中原地区传入,沙口镇的清溪,红峰等村庄均有此习俗。其中以清溪村为主。客家话“灯”与“丁”同音,每逢元宵节,闹花灯的花灯队(各村自行组织),从黄昏开始出发。每到一家,便会高声叫喊:“灯来了,灯来了,接灯啦,接灯啦……”意谓今年要添丁了,所以倍受村民欢迎。主人家都会烧鞭炮来迎接花灯队的。

客家人元宵节的习俗4:舞被狮

舞被狮,最早流行于我市的佛冈县汤塘镇围镇村的刘氏家族,在长期的农耕习俗中形成。以娱神,娱人为内容的传统民间民俗文化活动,至今又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舞被狮活动从每年的正月初六上灯(客家风俗,初添男丁的家庭要在宗祠内放一个花灯)开始,正月十五,十六舞被狮舞进村中上年全部添男丁和新娶媳妇的家庭。正月十六下午二点三十分后,村中添丁户和新娶媳妇的人家便会担来柴草,在祠堂门口摆成一条龙状,点燃煹火舞被狮,进入狂欢。

客家人元宵节的习俗5:春牛舞

春牛舞是随着中原文化的南移而传入广东的,广泛流传于清远,信宜等地。舞“春牛”一般在每年的立春至元宵期间进行,表达了人们对“春”的期望和祝愿。春牛舞的特点是生活气息浓厚,动作简单,多为生活动作以及牛的习性的模拟,生动自如。表现农事活动的场面活动形象逼真,基本上是实现生活的再现。演员随着锣鼓,音乐的节奏走“圆场步”,“小碎步”,和“十字步”,很容易掌握和运用。每逢春节至元宵期间,舞牛队多于白天敲锣打鼓,舞着春牛到各乡各村拜年,先在村里的大地坪集中表演,然后到每家每户拜年贺岁。一般而言,客家人热情,注重礼尚往来,所以各村均有舞牛队,互相往来拜年贺岁,所以,这段时间,各个乡镇村落都非常热闹。

客家人元宵节有什么习俗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