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同伴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7-05-26 15:42

同伴教育的行为干预原理源自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构建主义的学习理论及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咨询理论等心理学理论。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有关同伴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有关同伴教育论文篇一

《浅谈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同伴教育作用》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同伴教育;同伴关系

论文摘要:大学生是大学校园的主体,大学生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因素。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经常要处理的问题就是学生之间的关系问题。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越来越独立的思想和状态使得他们也越来越多地需要独立去面对各种问题。如何和周围的同学相处融洽,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适应能力强的学生,遇到人际交往问题时能够很快地调适好,但是也有很多适应能力较差的学生产生了人际交往障碍。在解决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时,同伴教育作用不容忽视。

大学生人际交往是大学生以高校为交往环境的一种特殊的社会交往。内容包括同学之间的交往,师生之间的交往,班级社团等方面的工作交往和课外生活中的情感交往,等等。人际交往是大学生认知自我、适应社会、满足精神需求、形成健康健全人格的基本途径。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够提高大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增强自我价值感和力量感,有助于降低他们的挫折感和孤独感,缓解内心的冲突和苦闷,宣泄消极情绪,对个人的心理健康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认知偏差、动机错误、情绪障碍、缺乏技巧等多种原因,当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面临重重危机和考验。国内学者研究发现,人际交往障碍已经超过择业压力、学业压力,成为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首要因素,占40%以上。

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学生之间产生矛盾的案例。尤其是女生之间的宿舍关系更是微妙和难以捉摸。曾经有个四人的宿舍矛盾特别大,三个女生与另一个女生关系相当糟糕。矛盾的源头就是,这个女生一贯以来的生活习惯独特,加上不擅于与其他人沟通,造成双方互不理解,关系也越来越紧张。从冷战到互相谩骂,后来竟然在宿舍大打出手。从刚开始出现矛盾的时候,我就及时介入其中,跟双方学生进行谈话并调节,并联系了那个女生的家长,希望家长对孩子的生活习惯和人际交往方面进行疏导和教育。虽然一直关注该宿舍的关系,而且一直试图化解双方的矛盾,但是效果甚微。直到最后出现了动手事件,让我感到一直以来的努力全部白费。

一、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矛盾重重

当代大学生,尤其是“90后”的学生,自我意识比较强,凡事多以自我为中心,遇到事情后不愿让步,因此,在集体生活中,容易和同伴产生矛盾。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方面,都发生了很大转变,对自身的自觉性和独立性要求很高。“90后”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生活中拥有自己独立的空间。一旦进入集体生活,这种独立空间被打破,对于一些适应能力较弱和不善于人际交往的学生来说,冲突就在所难免了。

正如文章开头的案例所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受到父母的呵护,即使有一些过错,也会得到父辈们的包涵。但是,如果和同龄人交往过程中,如果还期望别人也会像父母一样宠爱自己的话,冲突就在所难免了。案例中的女生所面对的人际障碍主要是由于过度以自我为中心。这也是目前大学生人际交往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自我为中心也就是仅仅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去认识事物,而不是从客观的、他人的立场和观点去认识事物。通常表现为自私和自负,为人处事以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为出发点,而不去考虑他人的感觉和利益。

总的来说,造成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客观原因

学校教育方面,主要表现在大学教育过于注重智力素质的培养,而忽视了非智力素质的培养;注重指示灯灌输,忽视能力的培养;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忽视心理的沟通疏导。①家庭教育方面,由于现在的大学生独生子女较多,优良的家庭环境使得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比较单一,只要求获得好的成绩,而忽略了对孩子全面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有些家长甚至向孩子灌输不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和交往方式,从而造成子女在大学期间的人际交往障碍。

2.个人主观原因

虽然大学生个体发育上已经具备成年人的体格和生理功能,但是在心理上和阅历上还远远不能够成熟地面对和处理人际交往中所遇到的问题,表现为冲动、片面、情绪易变。这极易产生自我中心、功利意识等倾向,从而导致人际关系紧张。有些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比较缺乏交往的知识、策略和技巧。在言语表达方面,有的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词不达意,话不得体。有些大学生人际交往经验不足,不知道怎样与不同性格类型的人交往,不知道如何关心他人,也不知如何表达自我,更不会协调复杂的人际关系。

二、大学生之间的同伴教育效果显著

人们通常愿意听取年龄相仿、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相近的同伴、朋友的意见和建议。学生问题经常会出现反复,他们的思想容易发生波动,当时可能接受了你的观点,回去后可能立刻就否定了。这就要求辅导员要有耐心,定期不定期地找学生再次谈话,不断巩固思想教育成果。除此之外,还要借助周围朋友或者同学的建议,因为他们可能更加容易接受同龄人的观念和想法。

还是开头的那个例子。同学关系严重激化后,作为辅导员,我和双方家长、双方当事人、同宿舍的其他学生、宿管站人员分别谈话,试图能够找到一个更好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我严厉批评了动手的双方当事人,并对她们进行了多次深入的谈话,但是我明显感觉到其中一位虽然没有反驳的意思,但是认为自己的过错小于对方。过了几天,这位学生突然主动找我来谈话,并对打架事件进行了深刻的反省,也主动承认了自己在这件事情上的过错和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的不成熟。仔细询问之后得知,原来前一天,她与一位朋友分享了这个事件。那位朋友对她进行了深谈,让她豁然开朗,从内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真正知道了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不成熟的表现。

大学生正处于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群体成员间相互影响很大,同时由于社会竞争激烈和生存环境不断变化,大学生对同伴和同龄团体的依赖心理也较为突出。大学生之间的同伴教育有时候效果会比师生之间的教育效果更好。

三、辅导员重视同伴教育,建立同伴关系

根据行为科学的研究,如果信息的传达者和接受者经历相似并且关切相同,面临共同的问题,接受者就更容易接受信息,从而引起相关态度、信念和行为的改变。同伴教育,正是利用这种关系,从学生的角度去沟通,找到师生之间的共性和相似性,使学生更好地接受信息,对学生施加影响,从而达到期望的教育效果。

1.同伴教育是大学生教育的重要形式

优越的成长环境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基本上形成了独立的人格特征和人生观、价值观,对传统的教育方法和理念逐渐带有抵触情绪,而他们生活环境中同学、朋友等亚文化群体的影响力正在逐渐提高。从高中的集约式管理模式解脱出来的学生们渴望民主与自由。通过发挥同伴作用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管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的发展。

2.同伴教育是辅导员工作的必然要求

正因为同伴教育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作用很明显,所以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接受自己的观点的同时,力图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②尽可能与学生展开一对一的谈心,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和沟通。实践证明,师生间的信任与沟通是化解危机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辅导员在与问题学生谈话的时候,要以平等的态度去对待他们,而不是以老师的姿态去训斥和教育他们。同时,辅导员可以把有人际交往问题的学生集合起来,进行团体辅导,形成一个临时的团体,使他们产生一种集体感,减轻孤独感,共同面对人际交往的困扰并解决问题,互相分享自身的经验,从而改善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另外,辅导员应通过培训学生同伴教育骨干,建立同伴教育激励机制,通过同伴间的互助,以起到相互教育、培养、矫正的作用。同时,以宿舍为同伴教育的阵地,以同伴引导教育同伴。

《礼记·学记》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当今大学生主体意识和知识水平不断提高的现实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能仅仅靠权力影响和思想灌输,必须充分利用同伴教育的作用,解决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种种障碍,为学生的发展搭建一个有利的平台。

注释:

①王志玲.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探析.[J].中州学刊,2010.9,(5)(总179):271.

②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王方晖.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教育应对措施[J].科技信息.

[2]孔治国.大学生常见人际交往障碍及其调适[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0.3.VOL24,(1).

[3]陈亚青.同伴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价值探究及实施[J].文教资料,2009.9(下旬刊):199-201.

[4]尹萌.李朦.综述同伴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与意义[J].中国高教探讨杂志,2010,VOL22,(4)(总174):73-75.

[5]孔素容.何娇.同伴关系影响因素的概述及教育实践启示[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7,VOL31,(4).

[6]赵吉云.发挥同伴作用,促进大学新生入学教育[J].科技信息,2010,(33).

[7]周荣甲.同伴教育在增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收实效性的运作[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7,

VOL29,(6)(总68).

[8]王志玲.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探析[J].中州学刊,2010.9,(5)(总179):271.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有关同伴教育论文

有关同伴教育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