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小绅士小淑女涉外礼仪
孩子生下来都是白纸一张,没有孩子天生就是熊孩子和捣蛋鬼,所以,孩子有礼还是无礼,关键还在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那么你们知道如何培养自己孩子成为小绅士小淑女吗?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如何做好小绅士小淑女涉外礼仪,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如何做好小绅士小淑女涉外礼仪
常礼仪主要是指孩子个人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行为规范,包括卫生、仪表、仪态、生活礼仪四个角度。举几个例子:饭前便后要洗手、垃圾要扔进垃圾箱,这是卫生礼仪;头发要梳理、衣服要整洁、指甲要常剪,这是仪表礼仪;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这是仪态礼仪;进餐不说话不浪费、起床整理床铺,这是生活礼仪。
家庭礼仪主要是让孩子学会如何尊重每一个家庭成员,并承担必要的家庭责任。比如进出家门要和家人打招呼、进爸爸妈妈的房间要先敲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等。
学校礼仪主要是让孩子学会如何在学校这个特定的集体空间内与同学、老师和谐相处,融入集体生活。比如上学放学打招呼、上课积极倾听发言举手、玩耍运动时要排队互助等。
公共场所礼仪主要是让孩子学会如何在各种公共场所有效自我管理、不影响他人。比如走路时要靠右、不勾肩搭背、遵守交通规则,等候时要排队,说话要轻声等。
人际交往礼仪主要是让孩子学会如何与人有效沟通及交往,成为一个受欢迎有魅力的人。比如说话时要看着对方的眼睛、保持微笑并积极倾听,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学会分享,乐于助人等。
节日礼仪主要是帮助孩子了解和掌握我国的传统节日及国际通行的节日风俗,传承传统文化,融入世界舞台。比如我国特有的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以及国际通行的儿童节、母亲节、父亲节、圣诞节等。
“热情有度”,是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之一。它的含意是要示人们在参与国际交往,直接同外国人打交道时,不仅待人要热情而友好。更为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待人热情友好的具体分寸。否则就会事与愿违,过犹不及。
中国人在涉外交往中要遵守好“热情有度”这一基本原则,关键是要掌握好下列四个方面的具体的“度”。
第一,要作到“关心有度”。
第二,要作到“批评有度”。
第三,要作到“距离有度”。
在涉外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的正常距离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四种,它们各自适用不同的情况。
其一,是私人距离,其距离小于0.5米之内。它仅适用于家人、恋人与至交。因此有人称其为“亲密距离”。
其二,是社交距离,其距离为大于0.5米,小于1.5米。它适合于一般性的交际应酬,故亦称"常规距离"。
其三,是礼仪距离。其距离为大于1.5米,小于3米。它适用于会议、演讲、庆典、仪式以及接见,意在向交往对象表示敬意,所以又称"敬人距离"。
其四,是公共距离。其距离在3米开外,适用于在公共场同陌生人相处。它也被叫作"有距离的距离"。
第四,要作到“举止有度”。要在涉外交往中真正作到“举止有度”,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不要随便采用某些意在显示热情的动作。
二是不要采用不文明、不礼貌的动作。
日常实践与积极反馈相结合
“知道——理解——做到——固化”,这是礼仪教育必须要经历的一个基本过程。从知道到理解,需要的是真实场景和案例的触动;从理解到做到,需要的是日常实践的机会;从做到到固化成习惯,需要的则是持续的反馈。
家长在礼仪教育中,务必以孩子的日常生活为中心,引导孩子从小事做起,由小到大,由易到难,逐步提高。比如,吃饭的时候就可以顺便讲讲吃饭的礼仪规矩,同时马上实践;倒垃圾的时候顺便讲讲垃圾入箱和垃圾分类并马上实践。碰到哪里就教到哪里、实践到哪里,这样的教育就不会让孩子感觉过于刻意而产生反感排斥,更多的是润物细无声。
孩子有了实践,接下来家长马上要跟上的,就是对孩子的实践过程和结果予以积极反馈,肯定做得好的,提出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的,从而帮助孩子进一步明确礼仪规范的标准,增强自信,再接再厉,最终逐步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比如学了家庭礼仪之后,孩子回家主动和爸爸妈妈打了招呼“爸爸妈妈,我回来了!”,家长就要马上予以反馈:“刚才你回家主动和爸爸妈妈打了招呼,这是对爸爸妈妈的一个尊重,我们很开心!要继续坚持哦!”孩子得到认可与肯定,自然情绪高涨,自我认同更多,下一次也就更愿意主动招呼了。
当然,除了随时的语言反馈,你也可以给孩子一些更有仪式感的反馈。比如实践坚持到一个月或者三个月,可以给予孩子“个人卫生全能王”、“小淑女”、“小绅士”、“礼仪小明星”等荣誉称号,并用奖状、证书等形式在家里展示出来,这样一来,更能起到随时激励孩子、促进自我管理的良好效果。
如何做好小绅士小淑女涉外礼仪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