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论文的一般格式
科技论文是科学技术人员或其他研究人员在科学实验(或试验)的基础上综合的研究和阐述,是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而且是更生动、更切实、更深入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科技论文的一般格式,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欣赏吧。
科技论文的一般格式
1 题目
题目是科技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它要求用简洁、恰当的词组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论文的主题明白无误地告诉读者,并且使之具有画龙点睛,启迪读者兴趣的功能。一般情况下,题目中应包括文章的主要关键词。题名像一条标签,切忌用较长的主、谓、宾语结构的完整语句逐点描述论文的内容,以保证达到“简洁”的要求;而“恰当”的要求应反映在用词的中肯、醒目、好读好记上。当然,也要避免过分笼统或哗众取宠的所谓简洁,缺乏可检索性,以至于名实不符或无法反映出每篇文章应有的特色。题名应简短,不应很长,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
2 署名
著者署名是科技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著者系指在论文主题内容的构思、具体研究工作的执行及撰稿执笔等方面的全部或局部上作出的主要贡献的人员,能够对论文的主要内容负责答辩的人员,是论文的法定权人和责任者。署名人数不该太多,对论文涉及的部分内容作过咨询、给过某种帮助或参与常规劳务的人员不宜按著者身份署名,但可以注明他们曾参与了哪一部分具体工作,或通过文末致谢的方式对他们的贡献和劳动表示谢意。合写 论文的著者应按论文工作贡献的多少顺序排列。著者的姓名应给全名,一般用真实姓名。同时还应给出著者完成研究工作的单位或著者所在的工作单位或通信地址。
3 文摘
文摘是现代科技论文的必要附加部分,只有极短的文章才能省略。文摘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应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文摘有两种写法:报道性文摘—指明一次文献的主题范围及内容梗概的简明文摘也称简介;指示性文摘—指示一次文献的陈述主题及取得的成果性质和水平的简明文摘。介乎其间的是报道、指示性文摘—以报道性文摘形式表述一次文献中信息价值较高的部分,而以指示性文摘形式表述其余部分的文摘。一般的科技论文都应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而对综述性、资料性或评论性的文章可写成指示性或报道、指示性文摘。文摘可作者自己写,也可由编者写。编写时要客观、如实地反映一次文献;要着重反映文稿中的新观点;不要重复本学科领域已成常识的内容;不要简单地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书写要合乎语法,尽量同文稿的文体保持一致;结构要严谨,表达要简明,语义要确切;要用第三人称的写法。摘要字数一般在300字左右。
4 关键词
为了便于读者从浩如烟海的书刊中寻找文献,特别是适应计算机自动检索的需要,应在文摘后给出3-8个关键词。选能反映文献特征内容,通用性比较强的关键词。首先要选列人似语主题词一劫的规范性词。
5 引言
引言(前言、序言、概述)经常作为科技论文的开端,主要回答“为什么”(Why)这个问题。它简明介绍科技论文的背景、相关领域的前人研究历史与现状(有时亦称这部分为文献综述),以及著者的意图与分析依据,包括科技论文的追求目标、研究范围和理论、技术方案的选取等。引言应言简意赅,不要等同于文摘,或成为文摘的注释。
6 正文
正文是科技论文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回答“怎么研究”(how)这个问题。正文应充分阐明科技论文的观点、原理、方法及具体达到预期目标的整个过程,并且突出一个“新”字,以反映 科技论文具有的首创性。根据需要,论文可以分层深人,逐层剖析,按层设分层标题。科技论文写作不要求文字华丽,但要求思路清晰,合乎逻辑,用语简洁准确、明快流畅;内容务求客观、科学、完备,要尽量让事实和数据说话;凡用简要的文字能够说清楚的,应用文字陈述,用文字不容易说明白或说起来比较繁琐的,应由表或图来陈述。物理量和单位应采用法定计量单位。
7 结论
结论是整篇文章的最后总结。结论不是科技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回答“研究出什么”(What)。它应该以正文中的试验或考察中得到的现象、数据和阐述分析作为依据,由此完整、准确、简洁地指出:一是由研究对象进行考察或实验得到的结果所揭示的原理及其普遍性;二是研究中有无发现例外或本论文尚难以解释和解决的问题;三是与先前已经发表过的(包括他人或著者自己)研究工作的异同;四是本论文在理论上与实用上的意义与价值;五是对进一步深人研究本课题的建议。
8 参考文献
它是反映文稿的科学依据和著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而向读者提供文中引用有关资料的出处,或为了节约篇幅和叙述方便,提供在论文中提及而没有展开的有关内容的详尽文本。被列入的论文参考文献应该只限于那些著者亲自阅读过和论文中引用过,而且正式发表的出版物,或其他有关档案资料,包括专利等文献。
关于科技的论文范文
循环经济中民营科技企业科技创新分析
摘要:在建立循环经济模式中,民营科技企业如何进行综合创新是一个凸显的问题。循环经济与民营科技企业综合创新密切相关,对循环经济中民营科技企业综合创新进行战略分析,有利于民营科技企业综合创新的政策选择。
关键词:循环经济 民营企业 科技创新
建立循环经济已成为当今世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选择。经过近3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民营科技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目前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国家竞争力提高的一支及其重要的力量。在建立循环经济模式中,民营科技企业如何进行综合创新也就成为一个凸显的问题。
一、循环经济与民营科技企业综合创新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形态,是对传统经济“资源―产品―消费―废物排放”单程流动的经济模式的否定,主张“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反馈式经济模式流程,也是在人口、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不断提高资源利用利率,把传统的依赖资源净消耗的发展、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这是一种新型的技术经济范式,通过生产技术与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技术体系的融合,强调减少单位产品的资源消耗,不断提高设备的生产技术和环境保护技术,实现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绿色生产,从而减少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首先,民营科技企业是科技企业,必须有一定比例的科技人员,有较高的研发投入,具备持续的创新能力,技术性收入在总收入中必须达到国家规定技术型企业的条件。其次,它是民营的,不受行政管理体制的束缚,实行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动力,按照市场机制运行的发展模式。民营科技企业只是民营企业的一部分,主要从事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以及新产品研究、开发生产经营等业务,其中一部分是高新技术企业。对高新技术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要求至少在一个规定的高新技术领域从事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经营业务。
我国民营科技企业已进入所有行业,并集中在第二产业,约占其企业总数的63%左右,总收入和总资产集中在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制造业、仪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产品制造业、计算机应用服务业、医药制造业、生物制品制造业、汽车和摩托车制造业,这些都是技术密集型企业,大部分属于高新技术产业。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一些民营科技企业仍然认为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是唯一理性的选择,生态环境效益是一个外部效应,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影响不大,在没有外部强制约束的情况下,企业内部生产一般是不会考虑生态效益的,甚至采取粗放型生产方式,以资源的高消耗、环境的高污染为代价来获取利润。
二、循环经济中民营科技企业综合创新的战略分析
民营科技企业要想提高核心竞争力,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就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生态产业链为发展载体,以清洁生产为重要手段,以实现物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生产初期通过采取先进技术手段降低对原材料的消耗,尽量使用可再生资源,对于稀有原材料进行替代使用,在生产结束时,将企业“三废”经过技术处理,可利用的投入下一次生产,不可利用的有害物质进行环保处理,尽量做到废物排放量最小化,生态环境零污染,实现绿色经营。民营科技企业要想在循环经济模式中实现迅速发展,必须加强民营科技企业的创新能力建设,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管理创新协同互动的综合创新之路,发挥包括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管理创新的组合作用。
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推动综合创新,综合创新以技术创新为主线。技术创新是科技进步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基本途径。对于民营科技企业来说,技术创新是其生存与发展的原动力和核心载体。离开了技术创新,民营科技企业将失去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因此,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必须放在民营科技企业综合创新战略的首位。民营科技企业要增加技术创新的科技投入,力争使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提高到5%以上,构建起强有力的研发体系,制定前瞻性技术学习战略,加快开发新产品,增强产品创新能力,充分发挥技术、制度和管理的强大协调的作用,为新技术的产生、扩散并形成良性循环,提供有效的保障,同时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产、学、研的战略伙伴关系。
民营科技企业制度创新支撑综合创新,制度创新是民营科技企业综合创新发展的内在基础,它能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动力机制。它可以使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和创新的主体,建立起促进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和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1]。同样,综合创新战略的实施必须要有良好的组织制度来支撑和保证。没有组织制度的支持,其他任何形式的创新行为都不可能成功。民营科技企业制度创新的重点在于建立全面而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推进产权制度创新,实现产权明晰化、多元化、市场化,使企业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是民营科技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2]。同时,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为民营科技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在股份共同制基础上结成利益共同体。
三、循环经济中民营科技企业综合创新的政策选择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非常重视环境法律、法规的建设,自1979年制定了第一部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来,我国相继颁布了五个环境保护法律。另外,还先后颁布了十几个环境保护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内容丰富,涉及生产经营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许多法律、法规坚持了以预防为主的原则,体现了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指明和引导民营科技企业进行综合创新,特别是技术创新的方向和领域。随着我国政府和企业对循环经济认识上的逐步加深,我国有关部门针对企业技术创新和生产制造业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法律、法规将逐步建立健全起来。
推行循环经济政策将进一步为民营科技企业进行综合创新进行导向。预测不久的将来我国政府将会出台有关的政策进行引导企业行为。如对于企业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项目给予低息、无息和贴息的政策性贷款,通过税务部门给予减免税优惠;对于进行资源回收再利用的企业给予资金方面和精神方面的奖励;对于企业的废弃物进一步严格收费管理,以促进企业对废物的循环利用;征收企业的原生材料税,以促进企业少用原生材料、多进行再循环[3];对企业征收一定数量的填埋税或焚毁税,这种税赋主要针对将垃圾直接运到倾倒场的企业,将有力促进其对垃圾进行减量化和再生利用。
通过建立健全“绿色技术支撑体系”促进民营科技企业可持续发展。“绿色技术”体系包括用于清除污染物的环境工程技术、进行废物再利用的资源化技术和生产过程的无废、少废及生产绿色产品的清洁生产技术等。建立“绿色技术”体系的关键是通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以及无公害或低害的新工艺、新技术,以大力降低原材料消耗,实现低投入、高产出、低污染,尽可能把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消耗在生产过程中。民营科技企业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时,对“绿色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将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作者单位:黑龙江工程学院管理系
(编辑 雨露)
参考文献:
[1]彭秀丽.论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创新[J].求索.2006,(10):45.
[2]郑玲莉.论循环经济中的财政政策选择[J].商场现代化.2006,(12):76.
[3]刘丽莉.循环经济国内发展模式与创新体系探讨[J].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6):37.
科技论文的一般格式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