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的环保学术论文

发布时间:2017-06-09 16:27

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环保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至关重要。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广义的环保学术论文,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欣赏吧。

广义的环保学术论文篇一

环保中的道家思想

【摘要】道家思想源远流长,“无为”之朴,顺其自然,常常在华夏儿女的日常生活实践中得到体现,而面临当今的变幻莫测的自然环境和国际环境,道家的思想又会给我们以深刻的启发和鞭策。

【关键词】善待大自然;自然规律;清静无为;返朴归真;和谐

(一)保护大自然与道家思想

目前一个十分严峻而无法�避的问题,已经摆在了我们的面前,那就是遍及全球的生态危机!它已经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持续发展,当人们终于清醒过来时,问题已经严重到非纠正、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了。在社会生产力迅猛增长的同时,却伴之以对自身赖以生息、繁衍的大自然,进行肆意无度的攫取和掠夺,以致造成了危及自身存在的严重环境危机!自有人类存在之日起,大自然就慷慨大度地赋予我们所需要的一切,我们本应该怀着感恩的心态予以回报;但事实恰恰相反,我们的作为却是无度的挥霍和无情的践踏!道家强调人与自然的平等,人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而要与自然和睦相处。

如果人都能以正确的态度去善待大自然的一切,并持之以恒;那么,“保护自然环境”将不会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而是发人深省的全人类的自主自觉的行动了。现在,让我们来看看究竟应该怎样处理好人与自然、与一切生灵之间关系的问题。总的来说,我们认为这应该以道家思想为原则,把环保看成是一种为人处世,认识到人和大自然互为依存的平等关系。就其本质,人与天地本是有机同构的整体,相互感应,互为因果,须臾难分,共同构成了丰富多采、无限美好的大自然。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时至今日,人类确实已经具备了在与万物相处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力度,从这个角度看,如果人类与万物相争,无疑也占据优势;但千万别忘了我们人类仍处于大自然普遍规律的制约之中,在这同时也必须有赖于同万物休戚与共、互相共济,才得以共存,才有可能谋取自身的发展。如果忘却了,乃至疏忽了以上的基本点,妄自尊大,最终必将自食恶果!“让世界充满爱”,不仅应该指向人类,也应该爱及自然界的万物。所以说《老子》的内容是由一种“无中生有”的宇宙生成说(道)和“清静无为”的处世哲学(德)而构成的,在先秦诸子中最抽象,似乎可以包容一切,并为各种不同角度的解释留有余地。[1]

(二)提高个人修为与道家思想

清静,在这里主要指的是心神宁静;无为指的是不轻举妄动。具体地说,就是《道德经》所说的“少私寡欲”。这种清静无为以养神长寿的思想,一直为历代养生家所重视,浸透到养生学中养精神、调情志、气功导引、健身功法等各方面。老子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到,新生的东西是柔弱的,但却富有生命力;事物强大了,就会引起衰老。物极必反就是这个道理。老子主张无欲、无知、无为,回复到人生最初的单纯状态,即所谓“返朴归真”。 这方面我认为蒋锡昌的说法不乏参考价值,“无为者言其因,无不为者言其果”[2]道家“朴”的思想在现如今可以合理加以运用,万物以其自然规律发展,而非按照人类的主观意志去支配,在我国经历了历史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昌盛时期,再次提倡人类低碳生活,节约出行,减少废气排放,多种树等等举措,减缓厄尔尼诺现象,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生态文明,其实可以认为是提高个人修养的必修课。

在我前段时间对道家思想的学习中体会到生态观强调人要与生态自然万物同生共运,强调天、地、人之间的自然生态平衡关系而不是有今天无明日的消极利用思想,应注意可持续的长远发展,因此道家思想提醒人们关爱自然保护自然,希望道家思想中的生态观念能够在我们中间拥有强大的生命力,互相转达从而用实际行动可以相互影响,最终能够产生更好的生态效益。生态危机是当今人类发展的最大威胁,那么今天如何才能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力的进行环境保护呢?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也就成为当今人类面临的问题。而道家学说倡导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与现今提倡的生态文明、和谐发展,环境保护等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通的。

那么时至今日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呢?那无疑是崇尚自然,自然而然。道家思想认为“道”的法则就是自然而然的,而人的活动也应按自然规律进行。人与自然万物是有因果关系的,所谓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也是存在于人和自然之间的。自然不只是被动的受体,不是任人恣意掠夺和任意索取的,它也可能报复人类。当然可能是以某种不为人知的方式和无生命和主观迹象的现象实现。因此,人不能以征服者自居,不能自以为最尊贵,更不应该认为自己是主宰,尊重自然其实也就是尊重人类自身。人的生命存在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如果生态系统失去平衡,人就不能物竟天年,所以人必须敬畏自然,保护环境。和谐共处,返朴归真。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是老子无为原则的具体诠释。关于“不言之教”,黄登山先生认为:“所谓不言,就是不妄言。教化人民,不在乎教条政令的有形督导,而是在于潜移默化的无形引导。”由此可知,“行不言之教”的意义是,管理者透过身体力行而非空言妄语作为管理的首选之道。[3]

我们应充分挖掘道家无为思想的精髓,对它做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诠释,并使其落实于操作层面,这可以说对当今和将来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说:“所谓‘无为’,并不真的就是要求管理者无所作为,放弃管理的责任,而是‘为无为’,行‘无为之为’。”[4]

(三)道家思想对未来的启发

环境保护任重而道远,我们既要从传统文化中寻求思想资源,更要建立一系列实在的制度,和一些科学的量化标准和评价尺度。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底蕴深厚,学习传统文化、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历史使命是炎黄子孙的责任。作为二十一世纪初的新学人,大学生于内心深处必须具备一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功底和素养,以培养“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达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的。道家思想内涵深厚、功力无限,大学生如果全面理解、把握、运用道家“无为”思想,那么大学生精神的培养、知识的增加等各方面的效果将是显著的,道家思想对大学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试图展现人的自然禀赋,赋予人社会生存的能力,同时塑造和拓展一个人的精神世界。王坤庆先生说:人拥有一种独立的精神生活能力,教育是挽救非精神存在者的一帖良药,克服其非精神的本质的一条捷径。[5]在精神生活受到挤压的背景下,这这一原则提升教育价值和人生价值的重大意义不言而喻的。在此,我们应以道家思想为本,提高自身修为,建立和谐社会,归还大自然的健康,并且时刻注意言行有“道”。

结 语

大学生可以运用此类思想,进行量的积累,踏实学习,一步一个脚印,表面看来无所作为,实质上是暗自努力,“无为”状态达到“无不为”的结果。培养大学生遵从客观现实的理性精神,克服主观盲目性。脚踏实地的学习、工作态度要求我们正确认识社会现实,不能被社会假象所迷惑。现代很多大学生是独生子女,对社会没能正确认识,在社会激烈的竞争中精神处于盲目跟从状态,盲目追赶时代潮流,如染发、高消费,没有一种真正的客观现实精神。道家的思想可以培养一种“道法自然”的客观理性精神,面对现实,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以不变应万变的勤奋学习精神去面对社会现实,而不是盲目追求昙花一现的事物,从而不断完善自我,提高修为。

【参考文献】

[1]李零.《说“黄老”》,原载《道家文化研究》第五辑,后收入《李零自选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284页。

[2]蒋锡昌.《老子解诂》,成都古籍出版社,1988年.

[3]黄登山著.老子释义[M].台北:台湾学生书局,民国80.9.

[4]黎红雷著.人类管理之道[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80.

[5]王坤庆著.精神与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2.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广义的环保学术论文

广义的环保学术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