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大幅度转移,企业所处的成长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能否进一步发展壮大,企业家队伍素质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仅供参考。
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一)
各位企业家、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
今天请大家来,主要是向大家通报一下全市20xx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听取大家对廊坊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真知灼见,了解大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共同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廊坊民营经济在全省发展得最好,民营经济对全市发展的贡献最大。20xx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35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8%以上,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4%以上;上交税金34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15.3%以上,占全市财政收入比重达到89%。我市连续四年被评为“河北省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市”,四个县跻身全省民营经济十强县。这些硬邦邦的数据和实实在在的成绩,有力的说明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在促发展、保增长,增税收、保民生,扩就业、保稳定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年来民营经济发展成果是显著的,令人鼓舞的,也是来之不易的。我们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下、在一系列特殊情况下实现了稳步发展,成绩的取得非常不容易,凝聚了全市企业家特别是在座各位企业家代表们拼搏奋斗的汗水。在这里,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各位企业家一年来的辛勤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
按照会议安排,下面我就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向大家做一个通报。
一、过去的一年,全市经济逆势上扬,取得了令人振奋的发展成果
1.重新审视廊坊发展的历史坐标,理清工作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定位。总书记发表2·26重要讲话后,京津冀协同发展迅速推进,成为廊坊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和省新的要求,重新科学谋划协同发展的思路理念。一是提出了绿色、高端、率先、和谐发展定位。经过去年一年的实践,这一定位得到了全市上下的高度赞同,凝聚起了全社会的发展共识。二是全力明确廊坊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城市定位。紧盯国家顶层设计进展和动态,与国家部委、京津部门和高层智库进行充分沟通协调,被确定为首都城市功能拓展区、京津产业转移提升承载地、全国科技创新成果孵化转化基地、“京津走廊”生态宜居城市。三是在产业发展、城市发展、农村发展各方面细化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这方面的成果集中体现在去年召开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全会上。我们廊坊通过努力找准了所处的位置,按照新的形势明确了新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就奠定了全市经济社会实现更大发展的思想基础和政治基础。
2、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强力抓运行、稳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全省领先,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全市生产总值2056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居全省第1位,比上年提升2位;全部财政收入406.7亿元,增长16.5%,总量和增速分居全省第4位和第1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50.5亿元,增长了45亿元,增长比例达到21.9%,总量和增速分居全省第3位和第1位,在20xx年全省地税收入增量中,近30%的增量是廊坊贡献的;固定资产投资1882.2亿元,增长19.3%,增速居全省第1位,提升2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05.5亿元,增长8.1%,增速居全省第3位,提升4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6.1亿元,增长12.3%左右;实际利用外资7.17亿美元,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质量效益稳步提高,全部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达到19.8%,税收占全部财政收入比重达到92%,均居全省第一位;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9.1%;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首次突破50%。
3、把项目作为增投资、稳增长的核心抓手,引进了一批高质量、高档次的大项目好项目。实施集中拉练观摩、重大项目领导分包、项目遴选、督办考核等系列措施,全市项目工作实现新突破。建设亿元以上项目913个,同比增加56项,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70项,同比增加37项,新兴产业项目占比达到40%。争列省重点项目13项,居全省第一位。安排市重点项目100项,完成投资307.9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21.2%。润泽信息港、精雕数控机床、泉恩管材等一批大项目建成投产;机器人产业港、中集空港设备、卫星导航产业港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基本建成;碳纤维新材料、微软游戏创新中心等一批高端项目加快建设。项目建设呈现高端化、集群化态势,综合竞争力得到明显提升。
4、把调结构作为推动绿色高端发展的主攻方向,强力推进“无中生有”、“有中生新”,产业结构发生了积极变化。一是传统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实施“四个五十”工程,市县两级设立技改专项资金3亿元,以政银企合作新模式撬动金融资本,实施技改项目551项,工业技改投资完成540亿元,增长21%,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4家。二是现代服务业增势强劲。大城红木文化产业园、胜记仓、国华影视基地等服务业项目带动作用持续增强,港中旅海泉湾、香河国际建材交易中心等一批新项目加快建设,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2%,居全省第一位。三是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异军突起。华为、富智康、航天振邦等一批高端实体项目支撑带动作用持续增强,京东商城华北订单处理中心、国华影视基、考古基地等一批电子商务、动漫游戏、文化创意项目加速聚集。四是现代农业蓬勃发展。市级重点龙头企业276家,全年销售收入292.6亿元,达利食品、汇福粮油、国际万果园等现代农业项目势头强劲,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67%。
5、把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先机摆上战略位置,各项对接工作走在全省前列,重点领域实现率先突破。一是合作共建取得重大进展。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合作共建亦庄·永清产业园,首批5个项目即将开工建设;与北京西城区共建现代物流园区,园区选址和规划编制已基本完成,永清国际服装城已签约660家。二是承接功能疏解实现突破。与清华大学共建重大科技项目中试孵化基地开工建设,与北京大学共建非人灵长类动物试验中心建成投用,香河华冷公司与清华大学共建研发教学实践基地。北京八中固安分校建成使用;燕达医院与北京朝阳医院实行共建共管,北京市已将其列入新农合定点医院。三是承接产业转移成果丰硕。中兴研究院、清华中试孵化基地、中海油产业化基地、北京大学非人灵长类动物试验中心、中核研发中心、华融金融后台服务中心、社科院考古基地等一批高端转移项目加快推进。四是交通对接全面提速升级。京廊交通规划一体化和北京新机场交通集疏运体系建设达成共识;廊坊号旅游专列实现京廊对开;京台高速廊坊段建成通车,北京段已启动拆迁;密涿、京秦高速及国省干道对接加快推进,津保高铁进展顺利;廊涿城际、京九客专、津石高速开展规划设计工作,力争今年开工。与通州就建设“四路一河”达成共识,潮白河大桥对接工程完成前期工作。
6、把生态治理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基本民生工程,坚持突出重点综合施策,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一是治理大气污染成效明显。组织开展“八大攻坚战”、“蓝天行动”和淘汰产能拆除集中行动,全市767台工业燃煤锅炉和236台燃煤茶浴炉完成治理,削减燃煤54.8万吨。超额完成省下达淘汰过剩产能任务,关停拆除相关企业178家,淘汰水泥产能1603万吨、造纸1.5万吨、玻璃330万重量箱、岩棉21.1万吨。炼铁、炼钢产能分别压减115万吨和72万吨,淘汰黄标车6.6万辆,加油站全部安装油气回收装置。圆满完成APEC空气质量保障任务。二是以空前力度植树增绿。着力打造平原森林城市,大力实施“两年攻坚战、造林一百万”行动,全年造林58万亩,一年完成省四年下达任务。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PM10、PM2.5、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浓度分别下降13.6%、9.1%、21.7%、18.2%;达标天数153天,增加21天,重污染天气减少14天。三是全面实施生态修复。编制完成廊南森林湿地生态走廊建设规划,永定河、潮白河等河流综合治理加快推进,胜芳和文安湿地公园建设全面启动,香河湿地公园列入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
7、把新型城镇化作为推动统筹城乡的重大举措,城镇建设扎实推进,农村面貌大幅改善提升。一是中心城市承载能力全面增强。《廊坊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完成。中心城市承载力全面增强,投资80亿元实施城建十大工程,自然公园西区正式开园,生态文化艺术新区初具规模,梦廊坊文化产业园加快建设,实施了主城区70条小街巷提升改造,古县路、新开路续建工程竣工通车,完成14个无物业旧小区改造,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提高。县城建设加快推进,县城规划编制全部完成,投入25.4亿元开展城市道路、配套设施建设,县城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3%以上。二是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突破。103、104国道等重点改造工程全部完工。南水北调天津干渠实现通水,廊涿干渠全面试水,保沧干渠主体完工,8座地表水厂加快建设,北三县调水工程获省批准。争取引黄指标1亿立方米,对廊南地区生态修复和湿地建设意义重大。投产11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4项,市城区实现220千伏双环网供电。三是县城建设加快推进。所有县城规划全部完成;投入25.4亿元加强基础功能设施建设,县城面貌和城镇功能显著提升,产业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四是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扎实开展。全面完成30个市级精品村和428个省级重点村的改造提升工作,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观摩会议推广我市做法。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2.6%,高于全省3个百分点。
8、着力消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在改革创新上迈出重要步伐。一是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成效。大力推进简政放权,衔接落实省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7项,市县政府机构改革顺利推进,食药监管体制改革全面完成,市直部门机关标准化管理在全省率先完成,“一办两中心”规范运行,负面清单制定发布,“三级平台”全面建成,“两个代办”高效实施,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明显提升。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推进,113个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先照后证”,新增市场主体3.2万户,同比增长49.4%。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扎实推进,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70.97万亩。科技、教育、文化等社会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二是金融活力显著提升。中国华融、中信国安及9家省级银行机构与我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新增挂牌上市企业20家,累计达到35家,宏泰集团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首发融资17.1亿元。全市新建银行机构网点48个,实现乡镇网点全覆盖。截止20xx年12月底,全市各项存款余额增长20.05%,增量增速分居全省第二和第一位,各项贷款余额增长18.59%,增量增速分居全省第二和第三位。三是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深入实施科技创新,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518家,新增规上高新技术领域企业15家,累计达到266家。新增企业研发中心17家、院士工作站2家。廊坊科技企业创新创业园基本建成,全市科技孵化器达到50万平方米。累计投入创投资金4420万元,撬动金融信贷和社会资金2.5亿元,有力支持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专利申请量突破2000件,专利授权1691件。顺利通过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验收。
9、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上更加突出位置,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办成一批惠民利民实事。把更多公共资源向民生保障倾斜,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0.9%,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93万元和1.2万元,分居全省第一和第二位。城镇登记失业率2%,连续9年全省最低。培训农民22.7万人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98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98.9%,新农合参合率97.6%。城镇、农村人均低保标准分别增长26%和25%,保障标准居全省首位。启动75所中小学、幼儿园建设,其中25所投入使用。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1.71万套、竣工1.07万套,超额完成省定任务。市区新增6条公交线路,新购置93辆新能源公交车投入运营。投资1.3亿元,解决28.7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安全生产、食品安全、信访维稳等形势总体平稳,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一年来的成绩十分突出、十分显著,同时问题也非常多、非常焦灼复杂。比如传统产业的问题,廊坊的产业结构在积极的调整,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有一定基础,但支撑力还不强,传统产业占比仍然比较大,主体支撑仍然是传统产业。比如大气污染的问题,仍然是我们的心腹之患,治理大气污染任务十分艰巨,一年来拿出了空前的力量、投入了巨大的精力,也取得了明显成果,但距离根本好转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退出倒排前十的压力始终伴随着我们。比如要素制约的问题,廊坊土地资源匮乏,后备土地寥寥无几,接近枯竭,占补平衡接近饱和,我们手里有大把的大项目、好项目,因为土地问题落不下来。比如金融风险的问题,非法集资问题比较突出,小额贷款等运作极不规范,部门金融机构抽贷行为对企业运转造成严重影响。比如城区管理滞后问题,民生方面欠帐问题,有的部门和人员服务意识淡薄、消极腐败问题,等等,达不到群众期盼的要求。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在20xx年工作认真加以解决。
二、以崭新面貌和责任担当,全面开创20xx全市发展新局面
20xx年全市安排了几件大事要事。
一是大力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继续走在全省前列,重点从制定规划实施方案、推进交通互联互通、强化产业对接三个方面发力,努力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区。同时,进一步完善内部北、中、南三大板块的区域协同发展格局,推动北三县统筹发展、北京新机场和临空经济区建设、南三县新型制造业基地建设,形成三极并进发展态势。
二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按照国家总体要求和全省区域功能定位,围绕建设科技之城、创新之城目标,以产业创新为重点,以协同创新为路径,深入实施“一十百千万”科技创新工程,制定出台《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意见》,全力打造全国科技创新成果孵化转化示范区。
在这里我给大家解释一下“一十百千万”科技创新工程:其中“一”就是要加快编制一部全国科技创新成果孵化转化示范区规划;“十”就是要集中力量打造园区承载、创业孵化、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产学研合作、企业研发、创新服务、产权交易、科技招商、政策支撑等十大创新平台。“百”就是依托京津科技资源,以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以科技龙头聚集创新项目,建设百个产业集群。“千”就是通过孵化器培育一批、科技人员创办一批、科技招商引进一批,做大群体,培育千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廊坊发展储备一大批优质的种子企业。“万”就是通过实施高端人才引进计划、技术股权激励等多种方式,引进万名科技创新人才。
三是坚持不懈优化生态环境。以更大决心、下更大力气推进环境治理,强力实施“控煤、抑尘、限车、工业污染治理、各类烟气治理”五大工程,全力改善空气环境质量;强力推进生态廊道、规模化造林等八项造林绿化重点工程,全年造林5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5个百分点,积极创建全国平原森林城市;强力推进“一轴五河六点”湿地建设,全面优化水环境,努力建设绿美廊坊。
四是全力增投资上项目。实施1000个亿元以上项目、100个市级重点项目建设,切实提高项目标准,提高招商实效,提升园区平台,破解土地制约,保障电力供应,加快建设进度,打造产业集群。
五是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支撑力,加快工业强市步伐,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50家以上。大力实施服务业兴市战略,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全年新增限额以上企业150家以上,积极构建绿色循环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
六是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坚持问题导向,通过深入改革消除障碍、增强活力。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取消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制定“三个清单”,完善管理体制,优化政务环境,提升服务效能。实施财税金融改革,深化国企改革,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做好社会事业改革,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民营经济发展,建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促进规下企业进档升级,全年新增民营企业2000家以上。
七是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中心城市城建“十大工程”,适时启动永清、固安撤县设区工作,进一步强化城市精心化管理。加快县城、重点镇和重点村街规划编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镇承载能力。深入开展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十县百村工程”,积极打造美丽乡村,努力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
九是尽心竭力保障改善民生。重点实施就业、社保、医疗卫生、安居、教育、便民设施、扶贫帮困、农村设施、文体惠民、公共安全“十大民生提升工程”,持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毫不松懈地抓好安全生产、信访稳定、社会治安等各项工作,让群众更幸福、社会更和谐。
三、充分发挥工商联职能作用和企业家创新精神,共同描绘廊坊更加美好的未来
各位企业家朋友!今天的廊坊,正处于充满活力、积聚力量、实现跨越的重要阶段。廊坊的发展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借此机会,我想在最后提四点希望:
一是希望大家增强机遇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大胆试、大胆闯、大胆干,用足、用活、用好协同发展的机遇和政策,在“抢抓新机遇、建设新廊坊”中大显身手、勇立潮头,切实担当起全市经济建设的领跑者。
二是希望大家增强开放先行的意识。充分利用我市的政策、区位、资源优势,积极参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开发,依托京津两地的技术产业支撑,主动加强与国内及周边国家的科技合作、产业融合。
三是希望大家增强创新意识。借力京津强大的科技、产业资源,积极寻找、储备和发展符合产业方向的新项目、新产品,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培养特色品牌产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是希望大家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当好牵线人、当好宣传员,大力推介廊坊、宣传廊坊,并科学结合廊坊经济发展实际和需求,引导国内外企业家踊跃到廊坊投资兴业,为廊坊的经济发展献计出力。
各位企业家、同志们,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为民营经济发展带来了全新的动力,为各位企业家施展才华搭建了广阔的平台,新的一年已经开始,新的征程已经启动,希望大家在今后的日子里,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政府工作,提出更好的建议,发挥更大的作用,让我们共同努力把廊坊建设得更加美好!
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