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级职称论文
数学学科逻辑性强、思维严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具有耐心、严谨的态度。小编整理了数学中级职称论文,欢迎阅读!
数学中级职称论文篇一
小学数学教学中
摘要:新的数学课程指导思想提出,小学数学教学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然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前提是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课堂认真听讲的习惯;培养学生积极发言的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会审题,养成认真作业的习惯,从而达到全面提高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习习惯
新的数学课程指导思想提出,小学数学教学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然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前提是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建议:
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是学生在上课前初步理解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及复习学习新知识所要运用的相关知识的过程;它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前思考、并提出质疑的的学习过程,也是提高学生有的放矢、关注重难点、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措施,增强听课的针对性;在预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思维、创造活力。
但“课前预习”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的数学老师往往忽视了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总觉得数学没什么好预习的,或者根本不需要。即使有的教师要学生预习,也总是这样说:“明天要上新课了,请大家好好预习一下。”但是预习方法并没有教给学生,学生口头上答应,其实大都是敷衍了事,不是学习不听安排,而是不知如何下手,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那么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呢?下面就结合平时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方法。
(一)挖掘生活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前就要学生通过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并能感受到数学的作用,从而激发起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在教学一年级《量与计量》这一课时,我就在课前布置学生们和家长一起测算自己家卧室面积及基本家具的大小,并根据大小进行家具的合理布置,合理利用空间,用学生身边的“情境”呈现教学内容,增加了数学教学的现实性,趣味性,使学生不仅认识到数学课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把生活带进数学,又把数学带进生活,而且培养了同学们喜欢数学的情感,调动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能激发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适当鼓励,激发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培养预习习惯,要注意激发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每个学生都具有求知欲望,每个学生都有提高能力的渴求,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时,要注意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不断强化学习需要。
二、培养学生课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的习惯。
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的,逻辑性很强的,内容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的,聆听老师的讲解和倾听孩子的发言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课堂上要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让学生有高度的集中注意力。要做到以下几点:(一)创造优良的课堂环境,消除学习中的干扰因素。(二)引发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们数学课堂可以通过很多途径引发学生的注意。(三)运用多种熟练的技能和技巧。学生有了熟练的技能和技巧,学习起来应付自如、心情舒畅,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注意力自然就集中起来。
三 、培养学生积极表达的习惯。
新的课程改革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师生平等地对话和交流。如果在课堂上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发言,教学过程就会像一潭死水令人窒息。一些老师上课后时常抱怨学生启而不发,实际上是除了自己“启”的艺术不高明外,也与平时没下功夫培养学生积极发言的习惯有很大关系。那么,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积极发言的习惯呢?
(一)要为学生的发言创造宽松的环境。就教师本人来说,要民主、宽容、随和,总是以欣赏的眼光评价学生的发言,要让他们知道,不管他们说得是否正确,能站起来发言就是好样的,应为自己敢于发言而自豪。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发言就会心情坦荡,没有什么顾忌。
(二)要帮助学生破除发言的羞怯感。教师要时常找那些具有羞怯感的同学谈心,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战胜自卑。教师要多创造情境,帮助这些学生炼胆、炼口,如诗歌朗颂会、演讲比赛、口头作文赛等;尽量多给他们社交的机会,如课堂情景剧、文娱晚会、校外访问,各种座谈会等,使其在实践中锻炼发言的胆量和勇气。
(三)要让学生学会表达。在课堂发言中,时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发言拖泥带水让人心焦,有的学生慢声细语让人听不到,有的学生反应迟钝出现冷场,等等。这不但没有精彩纷呈的对话出现,反而无端地浪费了很多时间。这就要求我们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让学生掌握一些口头表达的技巧,学生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逐渐掌握了发言的要领和技巧,就会更多地体会到发言的成功带来的心理愉悦,以后的发言就会更积极更主动。
四、培养学生三思后行,认真作业的习惯。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有时候观察到有的学生甚至连题目都没读完或者要求都不看就开始做了,错也是情理之中了。要提高作业正确率,必须下功夫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再解题的习惯。每教一新课例题,教师都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练审题,在学新课的同时学会审题方法,养成审题习惯。到高年级,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解题时自觉地灵活运用已学知识,调动自己所有学习过的知识解题,并在多种方法中择优。解题时要认真书写,教学生解题时要书写整洁,格式规范,计算要养成列竖式的好习惯。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会验算,养成解题时检验的习惯,验算首先是验算理,验方法,其次是验计算。在检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倡边算边查边验,一步一“回头”,争取一次做对,防止无效劳动。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主要靠课内教学的指导和训练。家庭作业题要认真设计,数量要少,质量要好,解题的要求要高。由于题量少,学生不感到负担,就乐于开动脑筋认真完成。这样安排作业,学生负担轻,积极性高,不但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形成,而且有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
小学阶段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发展。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应充分地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将这一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
数学中级职称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