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浅谈论文
如何把握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幼儿科学教育有很大的关系,注意教育内容的整合,影响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浅谈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浅谈论文篇一
《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父母、教师对幼儿的生活质量非常重视,但却对幼儿的心理健康重视不够。本文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影响幼儿心理因素、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以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几个方面来全面探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幼儿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父母、教师对幼儿的生活质量非常重视,但却对幼儿的心理健康重视不够。如何把握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幼儿科学教育有很大的关系,注意教育内容的整合,影响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时下,在不少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与此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就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进行如下的探讨。
1.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1.1 幼儿认知发展状况。3―6岁幼儿情绪体验已相当丰富,一般成人体验到的情绪大部分已为幼儿所体验,只是在引起情绪的动因、情绪表现方式上还有许多不同。幼儿的情绪表现完全是外显的,缺少控制,情绪常常极度强烈和高涨。他们有时会出现极度的恐惧,有时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他们对声音、陌生人或陌生人的东西、疼痛或身体失去平衡的害怕渐渐减弱,而对想象中的事物,比如黑暗、危险的动物、鬼怪的害怕则有所加剧。对讥笑、斥责、伤害等威胁的焦虑也增加了。
1.2 幼儿人际交往能力发展状况。幼儿与同伴活动在生活中所占的比例在不断增长。而且同伴的数量也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多。游戏已从平行性游戏转向联合性游戏和合作性游戏,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幼儿在没有同伴的情况下会假想一个同伴跟自己玩。
1.3 幼儿自我意识与个性发展状况。幼儿在成人和同伴的交往中自我意识有所发展,他们已对自我形成某种看法。幼儿已经知道自己是聪明的还是愚笨的,是勤快的还是懒惰的,是漂亮的还是丑陋的,等等。儿童的这些自我认识基本上就是家长、同伴、教师平时对幼儿评价的翻版。一直受到周围人肯定,积极的幼儿评价会对自己产生一种满意感和自信感,反之容易产生自卑感与孤独感。
2.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2.1 幼儿心理健康影响其身体健康。身体缝康与心理健康之问是密切关联、相互影响的。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心理健康又是身体健康的心理条件。“心舒则体壮,笑―笑,十年少。愁―愁,白了头。”可见,“心”与“身”有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马克思说过:“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付良药更能解除生理的疲惫和痛苦。”这说明心理健康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2.2 幼儿时期心理是否健康影响人智力的发展、学习的好坏和将来事业的成败。当孩子感到心理压力时,表现情绪紧张、烦燥不安;心情抑郁、感受力降低、思维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等,从而影响其智力的发展,实践证明心理健康的孩子学习轻松、愉快,能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并增进体脑发展,保持与现实环境的接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心理健康也影响着―个人事业能否成功,有才华而事业未能成功的人不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心理因素影响其才能的发挥,比如没有和谐的人际关系,缺乏毅力等。
2.3 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未来社会人才必备的素质。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薪的世纪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每一个具有关心他人、家庭、社会、自然的意识和责任感;具有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创新的精神;具有自主、自信、自强的人格品质。这意味着跨世纪的新―代,不仅要有良好的智能素质,更要具有―种健康的心理素质
3.影响幼儿心理的因素
3.1 遗传因素人类在朝代过程中,解剖和生理上在不断发展,特别是脑和神经系统高级部位的结构和机能达到高度发达的水平,具有其它一切生物所没有的特征。人类共有的遗传素质是使儿童有可能形成人类心理的前提条件。由于遗传切缺陷造成脑发育不全的儿童,其智力障碍往往难以克服。由此可见中,遗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是客观存在的,它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自然的物质前提和可能性。
3.2 家庭因素对于学前儿童,家庭所给予的影响是更多的,更大的。家庭结构、家庭人际关系、家庭观念、家庭活动内容与方式、将直接影响到幼儿心理健康。家庭教育具有率先性、随意性与随机性、亲情性、持久性、丰富性等特点,若运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将会对幼儿产生积极影响。
3.3 托幼机构的因素托幼机构是儿童成长的第二环境,托幼机构是儿童最早加入的集体教育机构,托幼机构对学习学前儿童的社会适应性行为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作用,学前儿童对教师存在着很大的依赖性,如果儿童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不密切、不融洽、不协调,往往会导致其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
4.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教师在维护幼儿心理健康时,必须遵循维护幼儿心理健康的原则。维护幼儿心理健康的原则是指幼儿教师在维护幼儿心理健康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维护幼儿心理健康的原则主要有:主体性原则、协调性原则、活动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协同性原则等。
4.1 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是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提出来的。因为幼儿有他们自己的意识、尊严和人格等,任何轻视他们的言行都可能伤害到幼儿的自尊。在维护幼儿的心理健康时,应该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心理健康的维护活动。教师要放下“教师架子”,做幼儿真心的“朋友”,创设每个幼儿积极参与的良好心理环境。
4.2 协调性原则。即个性化与社会化相协调的原则。在幼儿心理教育中,应遵循个性化与社会化相协调的原则,既要重视幼儿的社会化,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共同性的心理特征,又不能忽视幼儿的个性化,抹杀他们的个性特点,并且还要通过各种个别性教育措施来促进幼儿的特长和独特性的发展。
4.3 活动性原则。幼儿的天性好动。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开展幼儿的心理体验,达到心理机能提高的目的。人的心理机能与人的外在活动是密不可分的。活动是心理机能发展的基础。人的心理品质是在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教师应尽可能在幼儿活动中,给予指导和评价,把维护幼儿心理健康的机制融会到活动中。要努力在各种活动中,让幼儿得到心理体验,从而达到心理健康的维护。
4.4 适应性原则。适应幼儿年龄发展的特点与规律。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幼儿活动的范围、形式都在不断变化增多,这必然给幼儿心理带来巨大的变化。因此,幼儿教师要根据幼儿发展的规律与顺序,预测下一阶段的发展,并做好相应的教育准备。心理教育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
4.5 协同性原则。即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协同教育的原则。在幼儿心理教育中,要求家庭教育要与幼儿心理教育一致,社会环境的影响要符合幼儿心理的发展。不仅要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来促进幼儿的心理的发展,而且要通过幼儿的自我教育来调控自己把外显转化为内控,引向自尊、自爱、自强、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
5.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5.1 在幼儿教学活动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5.1.1 营造温馨环境。环境对幼儿能否健康生活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幼儿园环境的营造除了园内的大环境、更重要的是班级环境,教师应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充满了关心和爱的班级氛围,能够让幼儿轻松、愉快地生活在班级的大集体中,从而情绪稳定,积极乐观,充满自信。如;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与幼儿建立一种平等的伙伴关系,蹲下身来和他们讲话,倾听幼儿表达自己的意愿,与他们分享快乐,了解他们的兴趣,关注他们的需要,学会欣赏幼儿,对幼儿的过错循循善诱,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让幼儿生活在没有顾虑,没有压抑的宽松环境中,有话敢说,遇事敢做。
5.1.2 课余活动中促进合群性发展。课余活动促进幼儿大脑的发育,更是促进合群行为发展的有效方法。由于种种原因,有的幼儿会出现心理机能发展受阻的问题。这样的幼儿往往手脚笨拙、乱奔跑、易捧跤,出现感觉统合失调。如果在体育活动中有意识地加强他们的统合专项练。就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合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从而使他们的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同步提高,相互促进。
5.1.3 游戏活动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游戏可以归入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活动中,它不仅使幼儿的各种感知觉得到充分训练,还发展了幼儿对事物的理解、想象与记忆的能力。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就能发挥增效的作用。游戏让幼儿养成合群性、独立性的良好习惯。通过角色游戏,幼儿在对游戏主题的确立、角色的选择、情节的发展等活动中,学会了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通过游戏,发展了幼儿的智能,调整了幼儿的消极情绪,锻炼了幼儿的意志品质、培养了幼儿的交际能力,促进了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
5.2 在家庭教育中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5.2.1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使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家长在培养孩子成为某方面人才时,应形成合理的期望水平,符合幼儿时期的实际情况。假如孩子确有某方面的特长,比如说适合弹琴或下棋,那就在孩子愿意的情况下送他去学习。如果幼儿对某门课程不感兴趣,家长不能凭着自己的喜好或攀比心理去逼他们学习,因为每个人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能因为孩子某方面能力不如别人,就认为孩子各方面能力都差。在要求幼儿学习的同时注意给他们留下足够玩的时间,让他们充分享受童年的快乐:对他们的进步,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对他们的退步,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对他们的错误,要认真分析原因,找到克服错误的方法。
5.2.2 当好幼儿的心理医生。一方面,家长要成为孩子的亲密“伙伴”与忠实的“倾听者”。家长要以极大的爱心与耐心去关注孩子,和他们一起玩,倾听他们的心声,满足他们的情感需要。另一方面,要创造各种条件矫正他们的某些心理障碍,让他们参加各种活动,在真实体验中感受挫折,并在家长指导下矫正自身缺点。
5.2.3 创建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在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里,爱心浓郁,人际和谐。这种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有幸福感、安全感、归属感与自豪感,容易养成开朗、自信、积极的心态和开拓、灵活的思维习惯。
总之,幼儿教师要想真正走进幼儿的心理世界。只有心中真正装着幼儿,真切地了解幼儿的内心需要,真实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才能真正地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才能真正地取得成效。
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浅谈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