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练太极拳如何防护膝盖
随着练习太极拳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发现,在刚开始学习太极拳的时候,膝盖会疼痛,那么初练习太极拳应该怎样保护膝盖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初练太极拳如何防护膝盖
初学太极拳,有的人会觉得膝关节疼痛 ,这是常见的现象,这种疼痛有正常与不正常之分。
所谓正常的疼痛是因为运动量增大,两腿肌肉的收缩强度和频率增高,热量消耗大增,乳酸堆积增多,引起肌肉疼痛。这是正常现象,疼痛的范围逐渐由大小腿肌肉腿索道膝关节,这是由于活动量的增加,膝关节内的软骨组织和韧带以及关节囊、关节腔、关节膜等揉磨量增大,内神经受到刺激,也同样会引起疼痛。这也是正常现象。有的人腿疾,如强力致损、关节炎、膑骨软化等等,也会在联系中有疼痛感。只要锻炼得法,太极拳练习还会对治疗腿疾,尤其是膝关节慢性疾患,有十分好的疗效。
不正常的疼痛则是久痛不止,越来越重,或原疾患加重,产生浮肿积水、积脓等现象。这都是练习方法不当所造成的。
要避免伤膝,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莫弓过
主要是指屈膝程度不要太过。膝关节本来是做屈伸运动的关节,但在太极拳这种特殊运动形式中,若屈的太过,必遭伤害。
做弓步时,前弓步的膝尖应落在脚面以内,小腿最好不要越过与地面的垂直线。许多老一辈拳家都十分强调这一点。
太极拳运动时,过度运作一般是一腿承担体重一腿运动,若膝关节屈曲太过,形成死角,加之强压,长期如此必城病变。学者不可不慎。如何才能屈曲不过,关键是松腰减臀,尾闾中正,上体竖直,既所谓立身中正。
二.莫扭拧
主要是在转身时负重扭转不要过度,脚尖与膝尖不要形成夹角,要始终保持在一个方向上。
三.莫滞劲
行架过程中多是一腿负重,膝关节既要承受自身体重的压力,还得承受运使劲力的冲击。所以在主观上减轻膝关节的“压力”是十分必要的
四.莫叉劲
凡向前走劲时,劲向必须与脚尖、膝尖平行,三者不可出现夹角。劲力分叉,不但形成劲力的自耗,而且伤神。
五.不激烈
人们在行架之前都有个热身的过程。有的人采取硬抻、猛压、快转、强下等方式是很容易致伤的,特别是中老年人。在膝关节疼痛期间,不但热身时按摩,练完拳按摩,有腵要多按摩。
初练拳时多由于大小腿运动机能差,劲力充足,膝关节就首当其冲随受各种打击,待练习时日一长,腿上的肌肉的收缩张持能力增强,自然就能起到替代和保护膝关节的能力,这时的膝关节就不那么“骄气”了。
膝盖疼痛见解与建议:
太极拳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武术的瑰宝。其动作柔和、节奏舒缓并具有极大的健身养生价值。正因为有这个动作不剧烈、不容易受伤的特点,太极拳运动受到国内外亿万朋友的喜爱。然而任何运动只要不科学练习都会有损伤的风险,太极拳也不例外。
膝盖的病痛是太极拳习练者最为常见的现象,与这项运动中腿部长时间处于半蹲姿态、负荷过重有一定的关系。也与训练不科学未掌握正确的技术要领有关。笔者在多年的习练和教授陈式太极拳过程中,针对膝盖痛这一现象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和见解,拿出来与大家共同讨论,以求共同进步。
造成此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练拳前热身准备不充分都可能造成膝损伤
科学实践证明,如果不做热身运动,骤然开始练拳,容易造成包括肌腱断裂等损伤。有些人从来不做热身运动,直接练拳是非常危险的。因为膝关节周围肌肉韧带未发热还比较僵硬,动作幅度稍大一些就会造成膝关节的损伤。
建议:每次都要在训练前做正确充分的热身运动,如做关节操或慢跑5-10分钟,身体发热出汗为佳。尤其是膝关节的热身尤为重要,可多做一些。
二,膝关节姿势不正确是引起膝损伤的主要原因
膝盖超过脚尖导致关节受压过度
练太极拳时身法要求做到立身中正,沉肩坠肘,屈膝松胯,这样原先由髋部承受的一部分体重,此时便因为髋胯的放松而全部由大腿肌肉中的股四头肌(股四头肌具有伸膝作用)承担了。相应地加重了股四头肌的负担。髌韧带因为是股四头肌的肌腱延伸,所以会随着股四头肌的收缩而拉伸,股四头肌收缩越厉害,髌韧带拉伸就越剧烈。
根据运动学中的肌肉滑丝原理:肌肉被过度拉长和过度收缩时,肌肉处于最无力状态。膝盖超过脚尖时,膝盖会过度屈曲<90°,股四头肌因过度拉长而变得无力。此时连接股四头肌的髌韧带也被拉伸过度,由于股四头肌无力,上身体重的压力大部分被髌骨韧带所承受。当股四头肌猛力收缩时,容易引起髌韧带自胫骨粗隆处撕脱而分离。所以膝盖超过脚尖最容易使髌骨韧带受伤,长期还会导致髌骨软化症(劳损症状)。这也为膝盖最忌讳的错误。另外身体过度前倾,亦可增加膝关节的压力。
建议:上身务必立身中正,在膝盖弯曲时保持膝盖和踝关节垂直,从侧面看支撑腿的小腿垂直于地面。功力强的膝盖可以稍稍前移至脚背上面,但绝不可超过脚尖。亦可采用脚底感受法:在练拳时,重心要放在脚心和脚后跟的中间位置上。即感觉脚掌和脚后跟受力均匀,若感觉脚掌受力超过脚后跟,脚跟又可轻易抬起,说明膝盖过屈了。对于初学者,一开始务必注意膝关节的姿势,检查支撑腿小腿是否直立,膝盖是否超过脚尖。单腿支撑时脚趾头肚可轻微抓住地增加稳定性,但不要屈膝太多。
膝盖没有对准脚尖:
在膝盖弯曲的情况下,膝盖过度的内扣和外摆会造成膝关节内或外侧承受压力过大,从而引起膝盖两侧肌肉群失去平衡而导致膝关节副韧带和内外半月板的损伤,也会引起膝盖前部痛。在陈式太极拳中有许多转脚、转身的动作。有的拳友只转脚,而膝盖并不随之转动,或者只转膝,不转脚。那么这时力就会过多压在膝盖上。如果膝盖先转动、脚尖随后才动的话,这个时间差也会造成膝盖部位横向受力,这些也是导致膝盖痛的原因。
建议: 无论是定势还是运动中,支撑腿的脚尖和膝盖务必要朝一个方向(髌骨应该和第二个脚趾的方向保持一致),脚尖与膝尖绝不可形成夹角。两膝要有即外撑又内合之意,同时配合胯根撑开撑圆,做到圆裆。缠丝桩要在圆裆的基础上,两膝一个外摆,另一个则内扣。注意两膝之间的距离要始终保持一致,万不可忽大忽小。因为忽大忽小会引起膝盖过度内扣和外摆。
三,架子过低造成慢性劳损
根据专家研究,正常人的膝关节平均承重35公斤。 膝关节承受重量越多,关节软骨磨损的机率也越大,肌腱也容易受伤,膝关节退化较快。 躺下来的时候,膝盖的负重几乎是0,练太极拳做低架90°时,膝盖的负重大约增加6倍。例如:一个体重50kg的人,每做一个低架的弓步,膝盖约要承受约300kg的压力。
笔者认为,如果不考虑上身及整个人的重心,那么动作屈膝在 90度时,即小腿直,大腿面平时,腿部肌肉应该是最受力了。年轻人身体好,气血盛,喜欢追求功夫增加肌肉,所以选择做90°的低架子。但是伴随的运动损伤风险也会加大了。一味追求用低裆步型,长久练习,容易使得膝部疲劳,并造成疲劳性损伤。一旦受伤就需要休息而停止训练,反而达不到快速增长功力的目的。
建议:因人而异,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架子的高低。练功要讲科学,要循序渐进,架势逐步由高变低。笔者认为支撑腿膝关节屈曲保持120°最好,此时肌肉爆发力点集中,肌肉力量增长最快,膝关节比较安全,适合腿部力量强的人练习。
四,重心过偏,步幅过大
现在有些人练太极拳都把自己的步幅跨得过大了,超过腿部肌肉的承受力。一旦步幅过大,势必造成上身的僵硬。上身一僵硬,反过来又造成下肢难有很好的支撑力和平衡性,这样对膝部就加大了难度。对于膝部肌腱先天比较弱的人来说,自然就容易受伤了。在练习太极时,套路中移动重心过偏与不规范的动作加重了膝疼的几率。
让我们举一个例子:如<倒卷肱>式的提右腿退步动作。重心完全移到左支撑腿时,上身保持中立,然后略调腰胯,再提右膝向后偏右弧形退步,两脚横向间距保持30-40公分。右脚尖落地(此时左右脚重心比例9:1),然后右脚掌踏实,迅速开跨圆裆。
重心已由9:1过渡到7:3或6:4。但如果提右腿退步后重心不变动(9:1),重量则都压在左膝盖上,对膝盖十分不好,易导致受伤,也不利于重心移动的顺畅。若后退伸直又不做圆裆更会增加前膝盖的压力。提右腿时若左膝关节屈曲太过,形成死角,长期必致病变。
建议:步的太小要根据自己的承受能力,不宜过大。重心分配应因人而异逐渐进行,开始可以四六分,即百分之六十的力量在支撑腿,百分之四十的力量在虚腿上。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自我感觉良好时,可以逐步变为三七分。二八和一九分对关节受伤的风险比较大!少做为宜。
五,受伤后坚持练拳,重复损伤:
太极的身法要求膝关节承受上身的重量较多。如果在膝盖已经受伤的情况下,不合理的运动会导致膝盖的二次损伤,久而久之,膝盖的半月板会因磨损加大而失去保护和缓冲的作用,重者可能走路都会不便。
建议:要及时避免重复损伤:对于急性膝关节损伤的人来说,适当地让膝关节静养休息几天是必要的,直到伤愈之后,才可继续练拳.而对于已经形成慢性膝关节疾病的人来说,在不继续重复损伤的前提下,完全可以采用高架子练太极拳,或着重太极拳桩功的锻炼。(高架子一样练拳,也完全是规范的太极拳)。
另外,有的拳友由于锻炼过度,或运动量过大,造成肌肉和膝关节酸痛,这些是暂时的,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就可以恢复。如果膝关节持续出现疼痛,应先去就医并听医嘱。若是动作错误导致的纠正错误即可。目前社会上有的老师对太极拳一知半解,缺乏科学训练的教学手段,把错误的动作教给学生,这种以误传误的教学增加了膝关节的损伤几率。所以我们习练太极拳一定要找到经验丰富的老师进行科学正规的训练,正确地学习掌握动作技术要领,及时地纠正错误动作,以防止膝关节等运动损伤的发生。
太极养生
太极拳是中国武术宝库中的一个拳种,它有着独到的锻炼方法,归纳起来为“练脑、练气、练身”。三者密切结合,始而意(脑之所行)动,继而内动,再之外动。实为内外兼修的锻炼方法。太极拳的健身,总的说来是提高身体素质,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增强身体的免疫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健身,防身的目的。
练脑
太极拳对脑的功能起着积极的调节和训练作用。太极拳要求精神专一,全神贯注,意动身随,内外三合(内三合指意、气、力相合,即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指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连绵不断,一气呵成。这些细微,复杂,独特的锻炼方法和要求融合在太极拳练习过程当中,是对大脑很好的锻炼。进而调整身体诸系统的功能,使其趋于正常,诸脏器达到坚强有力,从而起到防病,治病,强身,防身的目的。
太极拳是“以静制动,虽动犹静”, 动与静结合的锻炼方法。这有益于对大脑皮层兴奋,抑制的调节。它对大脑皮层过度兴奋引起的神经衰弱,失眠,头晕等有显著疗效。如果长期坚持下去,亦可逐渐消除疾病在大脑皮层引起的病理兴奋,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太极拳强调在周身放松条件下进行锻炼。它不仅要求躯体放松,而且更要求大脑放松。在大脑支配下,神经,肌肉放松又能反射性地使全身小动脉(高血压主要表现小动脉收所)得到舒张,同时缓解小动脉壁的硬化。这样血压随之下降,并趋于正常,对高血压患者更为有利。在脑力,体力劳动后进行全身放松,能使兴奋的神经,疲劳的肌肉恢复得比较快,这就是练拳比静止更能消除疲劳的原因。
练气
祖国医学讲:“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血的运行主要靠气地推动,气和血互相依存,是矛盾的对立统一。气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称为“气为血帅”;同时气又能控制血运行于经脉之中,故又称“气能摄血”;气可以促进血的新陈代谢,称为“气能生血”;大量出血必然导致气血两虚,称为“气随血脱”。
太极拳的气应包括三个方面,即从肺吸入的空气,由脾胃运化而来的“水谷精气”,及“先天之元气”。这与道家修炼之气是相通的。
太极拳练气是在大脑皮层统摄诸神经系统下,使全身处于松静状态,随着深长的呼吸,促使内脏器官和外部肌肉有节律地舒张,收缩,腰,脊,四肢螺旋缠绕将沉蓄与丹田(小腹)之气,运送到全身,此时末梢神经会产生酸,麻,胀,热的感觉,即通常所说的“气感”。有此气血运行感的人皮肤红润,其体温可增高1度左右。
通过气的运行,肌肉每平方毫米约有200条毛细血管打开使用(在平时只有5条左右有血流过)。而毛细血管是依照一定周期来开闭的。因此它们的搏动,,好像给身体增加了几百万个微小的“心脏”。这些外围小心脏的大量开发,减轻了心脏的负担,对心脏病的防治极为有利。
通过肢体的顺逆缠绕运动,不仅锻炼了肌肉的弹性,而且提高了血液循环的速度,因而可防治因血行受阻而产生的 心脑血管的病症。
练太极拳可使呼吸逐步加深,因之横膈膜下降的较多。通过横膈上下鼓动,牵动胸腹运动加强,对五脏六腑起到“按摩”作用。这是药物所达不到的效果。如此,胸腔,腹腔的器官血流旺盛,吸收机能加强,对诸脏腑产生的疾病,如肠胃消化不良,糖尿病,二便失禁等会收到良好的疗效。
太极拳的深长呼吸使肺腑排出大量浊气,吸入较多的氧气,提高了肺部的换气效率,同时增强了肺组织的弹性。这可使肋软骨骨化率降低,胸廓活动度加强,对肺病和肺气肿的防治有一定的作用。
吸气时吊裆(指轻轻的收缩肛门肌肉,就像会阴吊着一样)会阴轻轻用意上提,吸气时放松。这样会阴一提一松,练久了会感到会阴部随着呼吸张弛起伏。这是肛门括约肌的运动,可防治痔瘘病,脱肛,子宫脱垂和某些慢性生殖系统疾病。
练身
1、躯体
太极拳要求上身中正,上下一条线,“顶头悬,尾闾收”即百会穴与会阴穴在一条直线上。这样不但可使气血上下疏通,而且能避免未老先衰,低头猫腰,脊椎萎缩等病态。
通过太极拳顺顶贯顶,脚底生根,会产生上下对拉的意念;加之手眼相随,使颈椎左右摆动,前后摇转等,可对颈椎疾病起到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2、腰
太极拳特别注意腰部活动,要求“以腰带脊”等等。通过腰部锻炼,可增强肾功能,同时对脊髓神经及植物神经有良好的功能刺激,再加上腹肌和膈肌运动的配合,对腹内器官淤血的消除和肠蠕动功能的改善尤有积极影响,对腰背疼痛的防治更有突出作用。
3、眼神
练太极拳时是否精神贯注,主要表现在眼神上。俗语谓:“神聚于眼”,“眼为心之窗”。练拳时眼神要随着实手的动作向前平视,动作变化时首先要意动,指挥眼神转向欲去的方向,然后身法,手法,步法跟上去,做到意到,眼到,手到,足到,达到“形神合一”。这样的练法,不仅能使眼球神经得到锻炼,也有助于视力的改善和增强。
4、关节和韧带
太极拳要求节节贯穿,周身一家。在腰脊,关节的带动下再配合回旋缠绕运动,就能使肩,肘,膝,胯,踝,腕等关节,达到节节贯穿,周身一家的地步。如此则能增强各关节的机能和防止其发生退化现象,并有助于关节韧带、软骨组织的正常功能。
5、肌肉
肌肉的质量主要看弹性和坚实程度。长期演练太极拳能使肌肉坚实有力,从而防止大腹便便,行路困难。通过肌肉张弛和关节伸屈的运动,一方面可使劲法运用自如;另一方面由此产生的有节律的挤压,对静脉血回流心脏会起到促进作用。
6、腿和脚
太极拳着重虚实转换的锻炼。不论上肢、下肢、躯干及内脏各部“处处均有一虚实”。以腿为例,体重在左腿,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反之亦然。腿部通过虚实锻炼能增加很大的力量。在以脚为例,当脚跟、脚掌、脚趾相继下落抓地为实,脚心(涌泉穴)轻轻上提为虚,叫做实中有虚。经常做脚底板贴地,足弓上提的活动,一紧一松的虚实交换可使足部的肌肉和韧带得到充分的锻炼。长久下去,不但可以矫正平足,同时可使足弓增强弹性,达到健步轻灵。
太极拳能健身治病时确信无疑的,但有一个条件,即必须坚持下去,要把练太极拳当作日常生活中如同吃饭一样不可缺少的一件事情。只要坚持,就能达到百病不侵,精神旺盛,身体健壮的锻炼目的。
初练太极拳如何防护膝盖相关文章:
1.习练太极拳如何预防膝盖痛
2.初学太极拳怎样保护膝盖
3.太极拳与膝关节保护的注意事项
4.如何在太极拳习练中保护好膝关节
5.练习太极拳如何避免膝盖的损伤
6.习练太极拳如何减少膝关节损伤
初练太极拳如何防护膝盖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