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论文

发布时间:2017-06-05 13:32

做好高中生的心理教育,教师要有科学合理的理念,对学生的心理训练方法得当;另一方面,学校与家庭联盟,建立有利于学生良性发展的激励制度。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论文篇一

《浅谈高中学生的心理教育》

【摘要】相对于高中阶段而言,学生的心理问题是比较多发的,主要表现是做事缺乏自信、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和谐、遇到问题就回避、在家庭与学校逆反心理强等,这些心理问题的产生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做好高中生的心理教育,教师要有科学合理的理念,对学生的心理训练方法得当;另一方面,学校与家庭联盟,建立有利于学生良性发展的激励制度。

【关键词】高中生 ; 心理问题 ; 心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044-01

高中阶段的学生对社会有了更多地接触,对一些问题有了自己的观点,逐步树立起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同时,他们又处在一个青春躁动的时间段,在心理与生理上与小学生有很大的差异。我国现阶段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强调智力因素的教育,并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虽然社会、学校、家长对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关注与热情。但却忽视了与中学生密切相关的心理健康,对于当前中学生与日俱增的心理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高中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1.缺乏自信,学习课业负担重,心理压力加大,承受能力较差。一方面,由于父母、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值太高,对学生的评价以学习成绩论英雄,这样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经常由于一次考试的失败而失去自信心。另一方面,高中阶段学生自学能力提高,努力拼搏意识加强,学习是非常有竞争力的。每次考试,学生觉得很紧张,总担心可能会考试不及格,被老师,父母呵斥责骂,产生高度的焦虑感,如果考试成绩真的不理想,就立即感到沮丧,情绪显得消沉,表现为一种病态的症状。

2.不协调的人际关系。大部分学生的生活路线是家庭――学校――家庭,在人际交往中忽视了相互交流,最终的发展结果是发现自己与别人已经没有交谈的话题和欲望,这些学生在情绪上表现为焦虑不安,或恐惧感。有些学生因某一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嫉妒心理,从而与同学的关系僵化。而一部分学生有了烦恼之后,不愿向父母和老师诉说。随着生理的发育日渐成熟,对异性就会产生一种好感,与之交往的念头不断加强,导致坠入了早恋的行列中,不能控制自己,成绩开始直线下滑。由于过早的步入了恋爱的误区,心理冲突与日俱增,反映产生各种心理疾病。

3.逆反心理。中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也是理想、信念、世界观开始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由于身体各方面的发育而生理逐渐成熟,但思想认识的片面与理性思维的缺失,就使得生理与心理的发展不协调,通过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其他因素的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是复杂的,在这样矛盾的情况下,逆反心理的表现尤为严重。

二、中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教育不够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 高中学生对新鲜的事物比较感兴趣,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特立独行,在服饰言行上喜欢标新立异,并引以为豪,分析处理问题时往往容易片面和走极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仅把授业作为基本的教学任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不能正确地对待。其次,因为中学生社会阅历不深,思想认识比较单一,有些学生的言行举止让人不能容忍。老师从内心里就对这类学生有了成见,并产生排拆心理。这样,就使得学生的自尊心丧失,自信心减弱。

2.学生的主观因素。高中学生的年龄阶段里,他们的性发育逐渐成熟,从而导致更明显和突出的性特点,性别意识加强、性观念逐步强化和建立。正是由于这些性意识的产生,让他们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 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管理并决定自已的意识与行为,所有的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多元化的考虑问题,也不能多从其他人立场来看待事物。

3.家庭的客观因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子女的影响相对于其他人来说是很大的。孩子在小的时候过度宠爱,稍大以后又要求苛刻,教育严厉粗暴,不允许有出格的言行,不能把握合适的度,孩子们经常封闭自己,逃避现实,与父母之间形成很大的隔膜。有的与父母长期的产生分歧、抵抗敌对、争吵不断、关系紧张、冲突频发,这样的家庭氛围会使子女的心理压抑,精神上产生严重的焦虑、矛盾多疑、紧张不安或神经质,甚至导致精神的病变和与社会对抗的行为。

4.同伴的影响。学生在同学中的人缘、影响力、凝聚力、处事的能力,对孩子的心理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作为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生活在班集体里面,学生们在班集体中共同学习,并一起活动,他们在共同学习与交往的过程中就会演变出各种各样的关系,每一个学生在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中都有自己既定的位置,由此就决定了他在班集体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朋友圈中的地位。

三、解决的方法

1.教师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观点。对于逆反心理教师要讲清楚它的实质,要用科学的方法去转化。逆反心理是孩子们独立意识的外在表现形式,这种表现在青春期的高中孩子身上体现的尤为强烈。逆反心理在学生的认识与理解上有明显的缺陷,不能明辨是非,对家长和老师提出的要求一味地排斥反对。告诉学生这样做实际上是不够成熟的表现。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他们都是本着相同的出发点,对青少年悉心教导,关怀和帮助,而不是与学生无事生非,青少年应当理性的看待家长和教师的教导,明辨是非,选择接受或拒绝。

2.学校与家庭相结合,创建良好的激励制度。学校与家庭建立起联系制度。双方相互信任沟通、理性的处理问题,打破以往的相互告状的交流方式。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多用鼓励的话语,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父母要和孩子平等地对话,把孩子当做自己的朋友。老师和家长的教导的目标要统一,两者要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3.创造轻松和谐的班级氛围。建立一个具有民主、平等、轻松、和谐、团结、友好的班级氛围,能够矫正学生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及行为。班级不同,所表现出的的心理氛围也是不一样的,不同的环境之下会产生不同的具体行为。教师应善于合理运用不同的方法,为学生们的相互交往搭建广阔的平台,让他们深刻领会人际交往的技巧与乐趣,使他们的心路历程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诚然,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很长的路要走。朱光潜说;“凡是美都必须经过心灵的创造。”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学生的精神创造的过程,也是教师精神创造的过程。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道路上,我将乐此不彼,一直探讨。

参考文献

[1]姚本先、方双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东方出版中心 2002年版

[2]林崇德等:《学校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3]王浩:《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制的一些思考》,《教育与管理》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论文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