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女性创业故事

发布时间:2016-12-20 00:30

创业,一定要有激情燃烧的岁月的感觉,或者是万马奔腾的感觉。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中年女性创业故事的相关文章,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中年女性创业故事

中年女性创业故事1:E票网CEO高华:电影票如何做跨界整合的生意?

如美团网CEO王兴所言,互联网对电影不是颠覆和取代,而是为其服务,与之融合,给电影带来更多的增值空间。

在电子电影票对柜台电影票已有超越趋势之时,电影票作为一种高频刚需应用,基于电影上的互联网+服务以及整合营销也有了更多的空间。腾讯科技最近发现,已经成立三年的E票网正式做了一门基于电影票电子售卖、跨界整合交叉营销的生意。

E票网CEO高华曾是华友世纪副总裁,作为首批手机无线业务的掘金者,拥有SP和运营商领域的丰富工作经验,2012年,基于对电影的热爱,她开始创办E票网。

复用用户多方整合共赢

同微信电影票、猫眼电影等购票平台一样,E票网首先提供用户的观影服务,包括购票、订座、影评等。另一个重头戏是在“观影+”上做文章。

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一部电影的互联网口碑和推广效应,要远远胜于若干轮的地推和电视广告。高华发现,在电影制片方向互联网推广的重心转移中,品牌和广告是很割裂的,电影行业中有很多背靠背的运作模式。

按照正常的电影营销逻辑,电影制片方需要宣传电影,消费者在知晓电影后通过购票平台或者柜台购买电影票观看电影。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发展,越来越多得电影制片方选择在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网应用平台上宣传电影。于此同时,这些互联网平台同样需要获取用户,另一方面,一些消费品牌同样需要在互联网平台上宣传。

如果能把这些想要宣传的品牌方和电影恰当地对接起来,同时将广告营销费用不是简简单单地变成硬广告,而是变成用户的电影票补贴,岂不是几方共赢?

这种思考后来变成高华做E票网的产品逻辑。E票网构建了M(电影)—B(品牌)开放平台,让合作开放透明。

以曾经的一个合作案例为例,平台方是京东,制片方是《触不可及》,品牌方是一家生态农业企业。在E票网的模式下,用户在E票网上购票,以较少的代价获得《触不可及》电影票、明星签名等周边产品,以及生态农业产品,《触不可及》则获得京东的大量观影用户,赞助生态农业企业获得了京东平台上的品牌曝光。如此一来,影片和商家以影票票补的方式赞助活动,达成广告促销和品牌曝光。

高华对腾讯科技表示,平台方、品牌方、电影制片方和E票网这四方完全可以互相复用用户进行交叉营销。电影方和品牌方也获得了平台用户,这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用户复用闭环,四方都是受益者。

不同于其他票务网站的差异化生存

无论是格瓦拉等票务网站,还是美团猫眼等团购网,以及微信电影票等BAT公司都已经进入了电影领域,且收获了大量用户。

高华认为,这三家代表了三个不同方向,但共同特点是拼自有的渠道规模和用户规模。电影票作为一种高频刚需应用,就像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一样,可以成为BAT公司获得用户的一个方式。

相对而言,高华看重电影票另外一个作用——本身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可以在电影上有很多延伸。

因为电影的特殊性和普适性,高华认为,和微信电影票等亿级用户的平台相比,E票网很难把自己局限于垂直领域应用去获取用户,一是垂直领域本身有用户规模的天花板,二是需要获得大量的用户需要资金和时间。

E票网选择差异化生存的策略,强调行业整合和合作。通过产品整合,整合大量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平台渠道,形成规模效应。“与更多大的平台合作,让电影和品牌共享线上用户是一个好的办法。”高华说。

据了解,在电影发行领域方面, E票网和华谊、博纳等六大民营公司都有合作。国外的合作方主要是迪斯尼。E票网除了自身的用户群,还和BAT、京东、小米、爱奇艺、360、UC、电信运营商、银行等平台和机构达成合作,覆盖的用户规模上亿。目前E票网在全国签约的影院已经达到800多家,该数字还在不断扩展。

中年女性创业故事2:杨溢:投资是陪伴一生的兴趣

做投资,对杨溢来说更像是顺水推舟的事情。虽然之前的学习和工作经历都多在语言和市场方面,但2004年,杨溢开始接触互联网业务的策划、推广工作,她对互联网创业的兴趣也不断增强。

杨溢在日本工作期间,曾协助过百度在日本市场的业务拓展,参与过日本乐天旅游公司的中国市场战略咨询,还参与了一些日资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推广。

2010年,丈夫因工作原因回国,正处于事业上升期的杨溢也毅然结束在日本的工作,随丈夫回国发展。那时CA创投(CyberAgent Ventures)刚好要在深圳设立分公司,CA是一家具有日资背景的公司,杨溢在日本工作期间,参与过一些收购、并购及投资咨询的工作,对互联网新事物也拥有强烈兴趣,更重要的是她对中国和日本的市场环境都比较熟练,就这样杨溢顺理成章的加入CA创投,开始负责华南创业项目投资及投后管理。

投资人需要在行业内不断沉淀

中国与日本的市场环境截然不同,而投资人的工作与杨溢之前在教育和旅游行业的从业经历,无论从工作方式还是逻辑性上都有着极大的区别,但这反而成为她进入投资这一领域最宝贵的经验。

早期的风险投资需要投资人在行业内不断沉淀,一个成熟的投资人更需要对市场保持时刻敏感和极强的商业逻辑。2011年刚刚加入CA创投不久的杨溢就凭借其敏锐的嗅觉接触到胡莱游戏,2011年完成A轮融资,现在估值已经上涨了10倍。此后,她又陆续投出了像房多多、懒人听书、易直播、2.5次元、必趣旅行等成功项目。

房多多,当时虽是跟投,却是杨溢在与很多优秀基金的竞争中,独立判断、操作,并最终打动对方的一个项目。在杨溢看来,如何与创业者沟通,赢得对方信任,是进行投资合作的基础。投资人跟创业者的定位应该是投资人为创业者提供服务和帮助,而非高高在上的甲方。而作为女性投资人,沟通正是她的优势。这个项目的成功,对于杨溢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提升,也是她个人作为投资人的一个里程碑。如今,房多多所建立的互联网分销平台,实现了爆发性的增长,估值已上涨30倍。

浮躁中保持谨慎

杨溢坦言,投资人的工作,对自己的做事方式甚至性格都有一些改变。她开始越来越多的试着站在决策者的层面去考虑运营的风险,反复论证所有投资过程中所面临的假设性问题。

当下,由于资本市场的浮躁,导致很多非专业的机构也参与到股权投资,或者没有经过严格尽调,项目也很快能拿到投资,这样的结果会导致失败率上升,同样的项目估值翻倍增长。一家互联网企业可能创立2、3年就会上市,或者获得上千万、上亿甚至数十亿美元的估值。但在杨溢看来投资者所承担的是社会助推者的角色,虽然不足以去改变世界,但是资金的推动,确实有助于新的技术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革。所以做投资人这么多年,无论社会环境如何变化,市场上有多少泡沫,杨溢始终坚持谨慎、保守的投资风格。目前风险投资机构这样的做法还是比较少的。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创业变得极为火热,可在杨溢看来,创业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一定要水到渠成,它需要在行业内不断沉淀,找到用户的真正需求。毕竟早期投资,项目的不确定性很多,而风险投资的根本还是在风险控制。所以每次在她认准一个领域后,会尽可能的去见所有同一领域的创业团队,然后找出最适合的团队。此外,她还会计算在最差的投资回报下,投出的资金是否能保本。虽然近年来,也有像互联网金融这样,因为考虑到国内坏账率太高而错过最佳时机的领域。但作为投资人杨溢始终坚持不仅要对创业者负责,也要对背后的投资机构负责。

杨溢说投资无非是看事和看人,这两点说起来很轻松,私下是要付出很大精力去研究的。从看事的角度来说,市场趋势,大环境都很重要,而要把做同一件事情的团队全部扫一遍,去研究和分析他们各自的优劣势,就更不上一件容易的事。对于投资方来说,基金毕竟有退出周期,团队的打磨和开发需要花费太多时间,这些都是他们不得不计算的。

投资是兴趣爱好,却未必是最终的工作

每天都可以接触到最前端的技术、行业,最新鲜的事物,最优秀的团队。现在是工作,但已慢慢变成兴趣。未来她或许创业,或许做基金和股权众筹相结合的事情,投资未必是最终的工作,但却是可以伴随终身的一件事。

杨溢是一个对新鲜事物有着极强求知欲的人,她喜欢看电影,因为电影中可以看到很多智能硬件的发展趋势,可以发散自己的想象空间。她坚信孙正义的“时间机器”理论,时刻参照国外的最新趋势,寻求同样符合中国用户需求和用户习惯的产品形式。例如她最近投资的“易直播”,就是一款个性化的移动视频直播社交软件。杨溢说,目前在国内更多的是录播,视频直播虽然还不流行,但在国外已经有很高估值的公司出现。直播始终是一个让用户使用更为方便,时时分享的形式。

她喜欢年轻的团队,在她所投资的项目中也不乏90后的创业团队。在她看来,年轻人拥有最新的思维和动力,也是最有精力的时候。更重要的是很多时候他们更接近目标用户,更懂用户需求。所以90后不应该被标签化,年轻并不代表他们没有清晰的思维和良好的逻辑。

其实生活中杨溢对自己儿子的教育也是如此。与很多事业型的女性一样,忙碌的工作并不会占据家庭在他们心中的分量,于她而言,八岁的儿子,不仅仅是一个需要妈妈照顾的小孩,而更像一个有着强烈求知欲的朋友。她对于儿子的教育更多的是像朋友一样的沟通,她会将自己所知道和认识的所有新鲜事物传递给孩子,同样也会将自己工作中遇到的疑问跟孩子分享。杨溢开玩笑的说,她现在正在培养孩子的“财商”。

中年女性创业故事3:工艺美术大师曾映雪:每幅瓷画都是一首诗

她是福建省唯一的瓷画工艺美术大师,30年来从事瓷画艺术如一日;她偏爱兰花,喜欢将兰花的朴实素洁和高雅印在莹润洁白的德化白瓷上,做陶瓷,是她一生的追求……她就是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曾映雪。

曾映雪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浔中镇。浔中镇是陶瓷的主产地,历来享有“瓷乡”的美誉,成长在这里的曾映雪,从小深受陶瓷艺人的影响和陶瓷艺术的熏陶,与陶瓷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3年,年仅14岁的曾映雪进入德化职业中学读书,开始了她的陶瓷绘画之旅。1988年她又到景德镇陶瓷学院学习深造,使理论水平和绘画技艺更上一层楼。学成归来,她成为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的陶瓷绘画教师。

德化陶瓷自古就有“世界陶瓷看中国,中国白瓷看德化”的美誉,然而瓷画却长时间不为人所关注。早在学生时代接触瓷画时,曾映雪就暗下决心要传承瓷画艺术。她说:“倘若百分之九十九都在关注德化白瓷,那么请你留下百分之一给我说说瓷画。”

1996年,曾映雪向她所任教的学校申请开办瓷画专业。1998年,经教育部批准,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校正式开办陶瓷绘画专业。从此,陶瓷绘画正式成为陶瓷装饰专业的必修课程。“这对于德化陶瓷绘画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起点,对于我来说,也是我一生想要做的事。”曾映雪说。

作为一名瓷画专业教师,她经常和学生一起探讨陶瓷绘画的技巧,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学生。二十多年来,曾映雪从不收取学徒的一分学费,就连学徒来画室作画所使用的原材料也由她免费提供。

目前在泉州各地从事陶瓷绘画工作的人,有80%曾经是曾映雪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都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或者是陶瓷小企业。学习陶瓷绘画的大部分都是女性,拜她为师的徒弟中31人里女性占了二十几个。她最欣慰的是,看到学徒为了这个专业在不懈努力,同时自己的作品也得到了认可。

过去的30年里,对曾映雪来说,是一段孤独而纠结的长途跋涉之旅,“坚持的过程是漫无目的而且心酸痛苦的”。除了白天上课,晚上还要作画,她曾经连续47个晚上,每个晚上花费4个小时才完成了一幅纯工笔画——西施浣纱图。在近10年的时间里,她每个晚上几乎都是关在房里作画,在她居住的那条街,晚上只要看到还有一盏灯亮着,邻居们就知道一定是曾映雪还在画画。

曾映雪把每幅画都当作一首诗来对待,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山川林木、楼亭人物等,一花一草、一动一静,线条优美、细腻入微、技巧娴熟,她总能以小清新的色彩来展现女性情怀。“希望我的作品可以一眼就看出,这是女性的作品”,她说,“作品背后包含的艺术潜质以及意义更为深刻,这样的作品才会更久远。”

“学院派与民间工艺的融合”,是曾映雪对自己作品的定义,她认为瓷画是“手的艺术,火的历练”。“做陶瓷是一个频频失败的过程,只能通过一次次尝试并总结失败的教训来克服。”2011年,她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这也是德化县第一个陶瓷绘画工作室,后来她又成立了德化县瓷画院,真正做到了把瓷画发扬光大。

曾映雪的格言是:“爱陶瓷,没错的!”未来她将在作品中融入更多时代气息和艺术新元素,“让更多的人更清晰地看到我的绘画风格以及对艺术真诚的态度。”

中年女性创业故事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