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个人创业案例
在成都创业,却不知往哪个方向开始,或许看看这些成都的个人创业成功案例会对你有所启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都个人创业案例相关文章。
案例1:成都三大专生开发软件创业 未毕业先赚十几万
为雅安一家医院开发管理系统,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詹悦庭、康克健、陈洪近日赚了十几万元。对于3个年仅22岁、尚未毕业的大专生来说,这是他们联手创业掘到的第一桶金,也是一年多来3人智慧、韧性与友情的结晶。昨天,他们和其他23个大学生创业团队集体入驻高新区孵化园,迈向一段新的创业人生。
每天工作到凌晨数月开发出系统
与同龄人相比,詹悦庭显示出少有的老练,首次的赚钱机会就是他发现的。去年9月,他偶然得知雅安某医院的管理系统已经使用10年,功能落后且维护不力,院长正准备更换一套新的系统。学软件专业的詹悦庭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绝好的创业机会,他向院方提出:由他和康克健、陈洪来开发这套系统。这时,他们正在读大学二年级。
几个没毕业的“娃娃”能做一套医院的管理系统?院方拒绝了他们。詹悦庭却一遍遍不停地联系、游说。医院被他们的真诚和执着打动了,同意给他们一年时间开发新系统。
从每天早上9点开始,3个人就不停地编程、设计、上网查资料,直到凌晨1点才休息。詹悦庭已记不清在成都和雅安之间往返了多少次。因为没有研发场地,三个人就在康克健租的一套房间里工作。没有收入,又不去找工作,康克健的父母甚至误解儿子不务正业。这段时间让3人倍感压力。
今年5月,这套新的医院管理系统终于开发成功,含住院、门诊、药房、财务、收费五大模块,运用了先进的系统构架。目前,该医院已经开始使用这套系统,反馈良好。如今3个小伙子还在为医院做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和社会医疗保险系统接口,待近期交付使用后就可大功告成。
瞄准小医院市场
做了近一年的医疗管理系统,詹悦庭3人几乎成了医改的专家。他们十分关注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各种政策、进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实际的医院管理系统。詹悦庭坦言无法去做大型医院市场,他们看中的是县级医院及乡镇医疗机构。据透露,另外一家医院已经开始试用他们开发的医疗管理系统。
3人的梦想是把医院的管理系统做成发达国家的模式。詹悦庭介绍,在国外医院,病人看病如同逛超市,只要凭一张IC卡,就可以完成挂号、分诊、划价、拿药全套流程,一切过程高度信息化。虽然目前他们还没有这个能力去做这样的系统,但这是他们努力的方向。
这几天,詹悦庭又瞄准了蒲江一家做茶叶进出口的公司,准备近期去考察。
24个学生创业团队搬进高新区
昨天,包括詹悦庭在内的24个学生创业团队集体领到了高新区的入驻通知。这些学子将分赴高新区南区和西区的办公场地。高新区为他们免去了一切入驻的费用,还免费提供办公室、电脑、网络等设施。
在高新孵化园的一间200平方米的办公大厅内,10多个创业团队找到了自己的桌子和电脑。詹悦庭和两个伙伴分到一间独立的办公室,从此以后,他们终于不用在出租房里工作。从星期一开始,这些大学生创业者将在高新区开始一段新的人生道路,詹悦庭3人信心十足:7月份拿到毕业证后就立刻注册公司,还要邀请更多的同伴一起创业。
案例2:成都家具老板们的创业之路:宋遵友/尹显建
故事A 经营策略:与其和2000家争,不如和20家争
主人公——尹显建(成都双虎实业董事长)
从做床垫,到做沙发,再到做木家具;从全部用钉子钉成的第一套纯手工家具,到生产周期长、占地面积大的传统仿古家具,再到适宜流水化生产、易搬运拆卸的现代板式家具,回忆起从1989年以来的发展历程,尹显建的话中有几分感触,但更多的是自信:“我很高兴自己抓住了发展中的每一个机遇,并且取得了成功。”
与许多成都家具企业刚刚创立时的情形相似,尹显建坦承,由于在设计信息上的先天不足,双虎也曾走过模仿广东家具款式,凭借人力资源成本低廉而赚取利润的路子,“这在当时是一种普遍现象,因为信息不快款式不新,顾客就不买你的家具,怎么办?很简单,买来沿海企业畅销的款式进行模仿,照猫画虎,产品生产出来后,又以低于被模仿者的价格销售,这也是当时成都产品在市场上最具杀伤力所在。”但是,随着企业一天天的发展,规模的扩大,建立核心设计能力成为摆在尹显建面前的一道坎,“就像在家电业里海尔和长虹总不能互相抄袭吧?”
然而,任何事情总不是一帆风顺的,随着公司自力更生,自主设计的水平提高,双虎的产品也成为别的公司模仿、抄袭的对象。1997年7月,尹显建接到来自山东一经销商的电话,称在当地出现了同样是来自四川某家具厂,与他们刚刚推上市面的一款新品一模一样,价格却便宜许多的产品。放下电话,心急火燎的尹显建便带着公司的研发、销售部门经理和法律顾问登上去山东的飞机。很快,事情得到了解决,对方公开登报承认了“剽窃”行为,并收回了尚未卖出的产品,这却在尹显建心中留下了心结——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同类事件的发生,或者说当再遇到这样的事情时,能拿出更加有利的证据证明自己的原始所有权呢?他想到了申请专利。
尹显建算了一笔账:目前,在成都的家具企业大约有2000多家,主要针对的都是月收入3000元以下人群的二、三级市场,由于市场有限,经过20多年的发展,竞争的加剧,价格战不可避免,而且这不仅是场内战,在某些城市,沿海企业生产的产品价格甚至比成都企业的还要低。但是,“我们的优势在于目前成都产值上亿元的家具企业不超过20家,利用先发展起来的契机,通过众多专利设计,建立起自身品牌,创造品牌优势,就能将这场2000家企业的竞争变成20家企业的竞争。”
如今,像许多已经发展到相当规模的民营企业老总一样,尹显建早已告别了凡事需要亲力亲为的创业阶段,身边有了很多精兵强将,替他处理生产、营销上的各种问题,然而,设计研发却是他一直不肯放手的部分,“研发部现在是惟一一个我亲自管理的部门,现在我们申请的各项设计专利已经达到400多项了。”
故事B 信奉理念:名字都能变还有什么不能变
主人公——宋遵友(成都更新办公家具总经理)
宋遵友从1991年开始从事办公家具的生产,生意一路看好,“当时改革开放时间不长,许多单位用的还是老桌子旧板凳,因此只要你有质量过硬的产品就不愁卖不出去。”在当时,更新的家具根本就不卖零售,即使是大批量购买还得凭关系才能先装车先发货,“因此,对于我们来说,真正的困难出现在1997年后。”
宋遵友说,当时广东的办公家具开始活跃起来,并迅速向包括四川成都在内的全国其它地区销售,“那个时候广东产品在服装、家电等领域都很有影响,所以,用‘广货’几乎成了消费者一种普遍的心理。像我们这样的本土产品即使价格再便宜,许多地方还是指名道姓地要用沿海家具。”没办法,从不愁销售的他也不得不开始在营销上下功夫,寻找突破口。
这时,他发现售后服务的薄弱是沿海品牌的弱点。由于天时地利的优势,成都办公家具的生产、销售和物流中心都在本地,很大程度上便于出货和补件,而沿海企业就没这么便捷。全国各地要货都要到企业所在地发货,由于中间环节众多,补件更是一拖再拖,远远没有本地家具业服务的快捷和周到,而“保姆式”的服务更可随时了解经销商的经营动态,经销商一有风吹草动,便能找出苗头,对症下药。“人心都是肉长的,时间长了,那些单位企业的负责人自然有了比较,回头买主和口碑买家也就多了起来。”
不仅是这样,在将售后服务作为切入点的同时,各种开拓新市场的办法也先后登场:主动上门发放公司资料,针对特殊顾客群在每条高速公路上发布广告;并在成都家具行业中率先创建公司网站。
宋遵友说自己一直就是个不安分的人,所以他才会在跟着亲戚从自贡山区来到成都不到3个月的时候,就毅然决定“放弃”已经使用了19年的名字,而改名为“尊友”,意思是要尊敬身边的朋友,从朋友那里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方法。2001年,进入二次创业阶段的他再次改名明志——“遵友”,不仅要靠朋友打天下,还要遵守游戏规则,要遵纪守法才能走遍天下。
成都个人创业案例相关文章:
1.成都大学生创业案例
2.成功创业案例分享
3.成都大学生创业故事
4.2015草根创业成功案例
5.两个创业真实案例
6.百元投资个人创业案例
成都个人创业案例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