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系统地学习辩论方法
很多人觉得中国的辩论赛一点意思都没有,这样想的人,大概是没有见过优质的辩论比赛。因为他们没有遇见优质的辩手。那么优质的辩手是怎么形成的呢?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辩论赛上辩论方法学习的小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系统地学习辩论方法
辩论赛是抽签选择立场的。所以对于辩论赛而言,重要的不是论证的结论,而是论证的过程。事实上,辩论本身就是对论证、判断能力的一种训练。拿到辩题,首先要界定的是辩题的定义和标准。定义是指界定辩题中每个词及短语的内涵和外延。定义应具有社会性,可以为别人所接受。标准其实也是一种定义,是辩题谓项的综合定义。比如说“拇姬老师和瘦驼老师应不应该在一起”这个辩题,标准是两个人符合哪些条件时则应该或不应该在一起。论证的基本形式是在对辩题中所有重要概念进行了界定的基础上。
辩论有五大需要。
1、需要逻辑体系。
主要是形式逻辑体系。论证中形式逻辑的主要作用是证明你方标准的合理性及你方标准是否能推出你方所支持的论题。辩论队的队员应该熟悉基本的逻辑规律,并可以将其内化在自己的思维习惯中。在担任主教练期间,我见过许多高校的辩论队负责人连最基本的换质换位率都弄不明白,这样的人大概也只能带出一些专门斗嘴皮子的队伍来吧。
2、需要背景知识。
通常我们在准备一场正式比赛时,带队教练或队长,总之是决定立论和战术的那个人,在赛前阅读的有关该问题的文献(图书、论文、统计数据等等)会达数十万字。对于个别的准备周期长、级别较高的比赛,我们阅读的文献会在百万字以上。普通队员也需查阅大量文献。阅读文献时通常会要求撰写提要。
3、需要价值支持。
韦伯将理性划分为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而逻辑本身只能支持工具理性的部分。通常在准备辩论赛时,我们习惯于最后将己方的观点提升到价值高度,揭示(或制造)双方论点背后的价值对立。但是根据比较流行的价值相对论的观点,价值观本身不能证伪,也就没有对错,所以只能证明对方的论点不能支持其所宣称的价值,或阐述对方的价值观与大部分的价值观不相符合,而不能说对方的价值本身是错的,所以争辩价值观时的对抗性不如标准、逻辑或事例等强,所以在实战中,多数时候,价值观处于为迎合评委审美期待而设置的装饰性地位。
4、需要表达能力。
逻辑、数据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是枯燥的。辩手在场上需要想办法让观众注意自己的发言,听懂己方的观点,这需要表达能力。包括语言连贯性、生动性、反应速度、幽默程度、表述结构等等,都会影响到观众的接受程度。所以这也是辩论要求的一部分,但是它仅仅是一小部分。
5、需要团队配合。
一支队伍上场的一般是四个人,有时是三个,一般另外还有教练和陪练,这些人在准备过程中需要配合,在场上,上场队员之间也需要配合,比如一个话题通常要多人多次发言才能讲清楚,这时就不能说你的队友刚刚打开一个话题,你张嘴就把话题转到另一个问题上,让你的队友的攻击失效,很多时候即使你的队友选择的攻击方案不是最佳方案也要跟进。
简言之,准备比赛有点儿像写论文,而正式比赛有点儿像和意见相左的研究者同台答辩。辩论赛需要表达能力和团队配合,而辩论本身则是用来思考的。在生活或工作中,在各种需要作出判断的地方,优秀的辩手都可以利用首先界定定义和标准,然后基于逻辑规则进行判断,需要时查找文献资料,最终确认矛盾的两个观点的根本区别是在于使用了不同的定义、标准、逻辑,认定了不同的事实依据,还是干脆就是基于不同的价值观念,将矛盾清晰化,然后再进行决断。
而自我锻炼时,也应力图对于每个问题都利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思考判断。以我队为例,经过相当高比例的淘汰(我们最后会是几十比一)后保留下来的辩论队队员们,在资深教练的指导下艰苦训练一年后,大部分队员的论证仍有一些问题。那么如果没有机会留在一支高水平的辩论队中,而想有很好的判断能力,该怎么做呢?
办法就是:###读好书要多,然后再想很多。我个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很多人甚至连五百本书都没读过就想拥有很好的思考能力,这未免也太难了吧。
至于辩题漏洞百出,这是真实存在的问题。这是由许多原因共同造成的,比如有许多出题人水平很差,或出题时态度比较不认真,而出一道既没有明显的偏向性,又有足够的容辩空间的非时事类辩题本来就比较难。而且辩论队太多太杂,水平难免良莠不齐;而一些大型赛事的评委又以缺乏必要的辩论水平的圈外人士为主,这些也属于造成人们对于中国的大学辩论的刻板印象的原因。
如何系统地学习辩论方法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