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民间故事3个

发布时间:2016-12-01 23:08

儿童民间故事 小老鼠和落叶

鼠妈妈带着五只小老鼠住在一棵大树的树洞里。这些小老鼠都是夏天出生的,现在他们都已经渐渐长大了,已经能够帮助鼠妈妈做事情了。

天气渐渐地冷了,这天小老鼠们从树洞里向外一看,立刻惊叫起来:"啊呀,哪来的这么多树叶呀?"鼠妈妈看了看地上,说:"来,我们一块儿扫树叶吧!"

"噢!扫树叶喽,扫树叶喽!"哈哈,太高兴啦!小老鼠们有的把树叶拾起来,顶在头顶上,运到一个地方堆起来;有的两个合作,用小箱子抬树叶……

"哎呀,腰真酸呀!""呵,累死我啦!"打扫完了以后,小老鼠们都"呼哧呼哧"地直喘气。小老鼠冬冬高兴地说:"瞧,这下地上可干净啦!"刚说完,回头一看,咦,奇怪!刚刚打扫干净的地上转眼又冒出一片树叶。

"是你乱扔的吧!"

"不是我,是他。"

"不是我,是他。"

"不是我,是你。"

"是你,就是你。"

小老鼠们你怪我,我怪你,谁也不承认,吵得一团糟。正在这时,"噗"的一声,一片树叶正巧落在一只小老鼠的头顶上。接着,又落了一片树叶。"咦?"小老鼠们都吃惊地瞪着小眼。

这时,鼠妈妈从家里走了出来:"这下明白了吧!天气越来越冷了,树上的叶子变红了,变黄了,即使没有风吹,他们也自然地从树上落下来。当树上的叶子全部落光的时候,天气就变得非常非常冷了。"小老鼠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好意思地笑起来。

儿童民间故事 康熙哭师

话说清朝的顺治皇帝,为找个德才兼备的太傅,把太子玄烨也就是以后的康熙皇帝尽快培养成才,在文华殿摆下了御宴。席间,顺治皇帝向群臣说道:“朕有一事不明,请众爱卿给朕释疑。”他指了指自己的耳朵,问道:“人言耳大有福,朕是君,尔等是臣,为何反而朕的耳朵小,众爱卿的耳朵却大呢?”

文武官员一听,都惊出了一身冷汗,这可是一个不好回答的问题。众人面面相觑,个个噤若寒蝉,文华殿的空气好像凝固了一般。突然,有一人朗声答道:“万岁是龙,所以耳朵小;臣等是象,所以耳朵大。”

顺治皇帝抬眼望去,回答问题的竟是列于朝班最后排的翰林庶吉士郑天经。顺治皇帝顿时来了兴趣:朝中的三公九卿都不敢回答,而一个小小的七品庶吉士却敢直面龙颜,看来此人是够有胆识的。但不知他的真才实学如何,便问道:“爱卿的回答是杜撰的呢,还是书籍上记载的呢?”

“臣在万岁面前岂敢杜撰!这是写在(《百藏经》第十三篇上的文字。”

此书是佛学巨著,顺治皇帝即命太监从藏书楼把书找来,竟是几十捆竹简,足有几百斤重。郑天经向前翻开竹简,很快就找到了这句话。顺治皇帝龙颜大悦,觉得太傅人选非他莫属,便下了一道口谕,破格任郑天经为太子太傅。

七品官一下子变成了二品官,若是别人岂不要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可是郑天经竟还“得寸进尺”,启奏道:“若让微臣教太子,必须立个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皇帝竟也连连答应,让郑天经与太子玄烨约法三章,成了师生。

年幼的玄烨,很贪玩,不好好读书,但郑天经丝毫不为皇权所惧,该怎么罚还是怎么罚。

有一天,郑天经让玄烨背书,玄烨非但背不出来,还嬉皮笑脸的,郑天经勃然大怒,便紧紧拽住玄烨,两人同跪在太阳下。六月骄阳似火,玄烨热得汗流浃背,皇后见了,心疼地一把抱住玄烨,大骂郑天经不通人性。她还气急败坏地吵吵嚷嚷:“我的儿子读不读书,将来都要做皇帝,何必要受这般窝囊气!”

郑天经听了,气得一时竟忘记了臣子的身份,对皇后义正辞严道:“臣身负教诲国之储君大任,只牢牢记住了一条理——树不剪不成材,玉不琢不成器。儿童不读书,定然变蠢猪!这书让臣教臣就教,不让教,臣就回乡下躬耕陇亩去!”说着脱下了官服,扔掉了顶戴花翎,扬长而去。

郑天经回到住处打点行装,还没有离开宫,便有一太监飞奔而来,传下皇帝口谕,宣他到东宫去。郑天经昂然来到东宫,见玄烨正跪在顺治皇帝的脚下,他心里就明白了,便也跪倒在地,为太子求情。顺治皇帝亲自搀扶起郑天经,给他赐了座,又喝令玄烨道:“小奴才,快给你的恩师跪下!”

旁边的几个大臣都劝谏道:“不可不可,哪有储君给臣子下跪之理?”

“天地君亲师,世间五至尊,谁人不拜?谁人不跪?难道玄烨这个当学生的就不能给恩师下跪?”

玄烨规规矩矩地跪在了郑天经面前。

自此以后,太子玄烨再也不敢在太傅郑天经跟前放肆,且虚心求教,而郑天经从太子的进步中也渐渐喜欢上了这个既聪明又顽皮的学生,师生相处甚欢,太子玄烨不觉也成了博学之士。

儿童民间故事3个

在康熙皇帝继位的前一年,郑天经由于身体欠佳,便乞准退隐,回到了故乡苏州。

岁月如梭,转眼十几年过去了。这时的康熙已经捉鳌拜,灭三藩,成为成震四方的一代英主。

康熙在下江南时,路经苏州,又想起了当年苦心把自己培养成才的郑天经老师,便想前去探访他。郑天经听说康熙要驾临忐忑不安起来。他耄耋之年,胆子越变越小了。想起当年执教太子时的过分严厉,就有些后怕。且由于他长期隐居山林,也不知道当年的太子,现在的康熙性情变得如何。如若追究起来,郑家可有灭门之灾啊!郑天经不由陷入苦苦沉思之中。

第二天,康熙銮驾到了郑府,只见郑府已经孝幔高挂,丧联贴起,郑府里的人全都披麻戴孝,放声痛哭——原来恩师郑天经已于昨晚与世长辞了。康熙闻讯放声大恸,三步两步抢到灵柩跟前,手扶灵柩,边哭边诉;“学生来迟了一步,竟无缘见到先生一面!”内心悲痛的他,让人打开棺盖,以瞻恩师遗容,悲恸处不由吟起念师祭文。

当康熙念到“感念师恩,感念师情,眼泣泪血,心如刀绞”时,棺材内平躺着的郑天经,突然坐了起来,拉住康熙的手泣不成声。原来这是郑天经使的诈死之计。心想皇帝见他已经死了,也就不会再株连他的家族了。结果事情却完全出乎他的意料!随行的文武大臣,看到这种师生情深的感人场面,也不由动容。宫廷画师姜嘉瑜,感动于康熙与郑天经来之不易的师生情谊,画下了金殿选师、东宫跪师、郑府哭师三幅画,让此情此景在画中得到了永恒。后来,康熙将这三幅画带到了京城,挂在了自己的寝宫里,留作永久的纪念。

儿童民间故事 玉蟾

清同治六年,冀东吴石村有一巨富叫吴允,人称“吴半天”。他地有千顷,骡马成群,上海、北京、天津、沈阳等全国各大城市几乎都有他的商号、钱庄,金银财宝数不清。

吴允只有一个儿子,名百货。吴允望子成龙,在百货5岁时便给他请了先生,期待儿子早日学成,好继承他的家业。怎奈百货自小懒散,不喜欢读书,到十几岁大字没识几个。吴允为此心事重重,一筹莫展。百货二十岁时,吴允大病一场,不久命归黄泉。

吴允死后,百货将家中大小之事全都委托管家管理,自己终日聚友吃喝、赌博。吃喝不论花钱多少,全由他一人支付;赌博则是赢来的赌资全平分给赌友。他的朋友越来越多,有的是知名富翁,有的是穷人闲汉。村中凡有婚丧嫁娶者,他都送上百两纹银。对入村乞讨者,都予以收留,并安置活路。他酷爱皮影,高薪聘请远近知名影匠,组成班子,名“百货影班”。农闲季节,他率班走南闯北,搭台唱影。每唱一处,不收分文。如有为唱腔叫好、喝彩者,赏银一两。这个“百货影班”演唱水平极高,当时闻名遐迩。

“百货影班”曾去过紫禁城,为慈禧太后唱影祝寿。慈禧太后看得神魂颠倒,赞不绝口,临走赐白银一千两,百货拒收,说进宫唱影,是为老佛爷寿辰助兴,乐呵乐呵,并非为钱,并说我吴百货除有钱外,别无他物。慈禧太后问百货有多少钱。百货说金银财帛怕是紫禁城内难以容下。太后听后哈哈大笑,说:“我若一时缺钱能否借些?”百货说:“如老佛爷用钱,我可给您送个十车八车的白银。”太后大悦,道:“这小猴崽子机灵,说话有趣。”遂赏给影匠每人五十两白银。百货率班兴高采烈而归。

光绪十四年,慈禧太后动用筹建海军巨款修缮颐和园。工程过半,银两匮乏,愁闷之时忽想起百货,于是差人宣来百货,欲借白银二十万两。百货不打折扣,当即应允。太后生疑,恐百货有诈,遂派人同往,命百货一月内亲自押银进京。

百货回家查问,得知库中存银只有十万两。于是便急速派人奔赴各大城市,调拨白银。二十天工夫,二十万两白银筹齐,二十辆双套大马车,马不停蹄,日夜兼程,浩浩荡荡直奔京城。

慈禧太后见银两如数运来,喜得眉开眼笑。百货道:“如还缺银两,请老佛爷捎个信,再运几车来。”太后笑道:“够了,够了,这猴崽子真乖。”太后高兴,拿出一只玉雕蟾蜍道:“猴儿精,这只玉蟾你拿去,日后我若还债,这玉蟾还我;我若不还,这玉蟾就归你了。”

慈禧太后在御膳房招待了百货一行。吃完山珍海味后,百货便驱车回家。

百货躺在车上,翘着二郎腿,闭着眼睛,悠悠颤颤地唱起了现编的皮影调儿:

老太婆,真不傻;

大嘴一张,把人逗煞。

白银二十万,顷刻属于她。

换得一只蟾蜍,遍体长满疙瘩。

金银皆为身外物,你花她花都是花。

……

车队来到吴石村头。吴石村头有一条小河,河上有一石桥,车至石桥正中,百货摸出玉蟾,再度欣赏。他觉得玉蟾丑陋无比,顿觉肉麻恶心,遂一甩手将玉蟾抛入桥北水中。随车大管家乔二看见,大吃一惊:“大爷,这就老佛爷给你的稀罕之物,说不定是旷世珍宝,你怎么……”百货朗朗大笑道:“乔管家,二十万两白银都付之不惜,何况这不会出气的癞蛤蟆?”

当夜,大管家乔二悄悄来到桥北,冒着初春的凉水,潜入河中摸寻玉蟾。乔二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冻得浑身颤抖,仍不见玉蟾踪影。无奈,只得两手空空,败兴而归。

次日清晨,桥北水中,蟾蜍双双对对,追逐戏耍,聒噪不止;而桥南水中则是静无声息,蟾蜍不见一只。村人见之,无不诧异,百思不得其解。此后,桥北蟾蜍成群结队,常活动于岸边田中,吞食害虫,庄稼长得十分茂盛;而桥南的田地深受虫害,禾苗参差不齐,大有减产之势。这一奇怪现象让吴石村人惊奇不已。而乔二却心知肚明,坚信那玉蟾是件宝贝。他夜里几次入河打捞,皆无功而返。

两年之后,吴百货又率领“百货影班”闯荡江湖去了。从关里唱到关外,深受老百姓欢迎。第三年年初,乔二寻访来到营口,找到百货,汇报一年来租税、买卖的收支情况。百货正欲转台口去本溪,无心顾及家事,于是对乔二说:“我什么时候回家说不好,也许再过几年。家中大事小事一切归你,以后别再烦我。”乔二说:“大爷,空口无凭,谁人肯听?您写个字据,我也名正言顺。”百货不会写,又懒得写,便叫乔二写了,自己划了手押,然后匆匆上路了。

乔二大喜。原来他写的是:家中一切财产归乔二所有。吴百货上无老,下无小,也没直系亲属,乔二回家后,便当众宣读了“百货嘱言”,理直气壮地做起了东家,每日指指点点,发号施令,动辄还打骂佣人、佃户,好不威风。

乔二守着金山银垛,却念念不忘玉蟾。这年腊月,乔二召集人马,将桥北的冰层打开,以挖河泥作肥料为借口,寻找玉蟾。佣工们冒着寒风,掀冰罱泥。乔二身着皮裘,手执小笆,拨弄着每团污泥,从早拨到天黑,终于发现了那只玉蟾。他喜出望外,匆忙将沾满泥水的玉蟾揣入怀中。回家后,他将玉蟾冲洗干净,日夜把玩,爱不释手。乔二找木匠做了一檀木小龛,将玉蟾放入,每日烧香叩拜。第二年,玉蟾发挥神力:自春至秋,不但乔二家室内无一蚊蝇,就连吴家大院、吴石村全村也无蚊蝇的踪迹。

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侵华,掠夺财物,残杀无辜。慈禧太后欲逃往西安,这时她忽然想起那只玉蟾,想那玉蟾宝贝若在手,到时也许能保一条性命……

这日夜,一队清兵将吴石村团团围住。乔二正与娇妻卧在榻上,手捧烟枪,吞云吐雾,忽见闯进清兵数人,说皇上玉蟾被盗,奉命搜查。乔二一听浑身颤抖,还没醒过神来,一清兵便自龛中将玉蟾捧出。乔二正欲辩解,一清兵手起刀落,可怜乔二身首异处。

清兵掠走吴家大院所有金银财帛,然后纵一把火,扬长而去……

后来玉蟾落入何人之手,不得而知。

儿童民间故事3个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