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性作业设计随笔,关于创新性作业设计随笔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那创新性作业设计应该怎么写随笔?来看看小编精心为你整理创新性作业设计随笔,希望你有所收获。
创新性作业设计随笔篇一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创新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
学生作业的设计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作业贯穿学生学习活动的始终,它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情况反馈的第一手书面材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最能凸显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不应忽视的形成性评价内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课程改革的目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改变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要“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旨是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强调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学生作业这一环节如何体现,如何通过学生作业内容和形式的个性化设计改革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不可回避的问题。
2.《语文课程标准》实施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在新课改的指引下,我们语文教师应构建语文作业的新形式,讲究作业设计策略,优化作业设计方法,体现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使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3.解决教学中存在问题的需要
学生家庭作业繁重是中国基础教育的沉疴,极大地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推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成为广大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呼声。在现实教学中,我们的学生却整天埋头于“作业堆”中,作业形式简单枯燥,训练要求统一,浪费了学生大量的课外时间,忽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思维能力的训练和提高,打消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甚至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导致厌学心理的产生,因而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的作业设计,虽然在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方面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对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形成,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语文的能力,发展综合语文素质存在许多问题。致使部分学生的“等、靠”观念很强,每个班总有或多或少的学生完成不了作业。
(二)研究现状:
1.国内方面:近几年,国内教育者加大了对同类课题的研究力度,致力于此研究的老师也很多。特别是自从“减负”以后,很多学校对作业做了有益的改进尝试,诸如“开放性作业”、“主体性作业”、“发展性作业”等创新设计也层出不穷,在丰富作业形式、激发学生作业兴趣方面取得了不少宝贵经验。
2.国外方面:西方一些教育先进国家的课外作业形式改革,对我们很有启发和借鉴的意义。如英国中小学生课外作业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实践作业,即指有教师指导的各种实验、独立观察、独立完成美术作品及各种动手能力的测试;二是书面作业,即指客观性测试,其形式有回答简答题、抢答题、写随笔、论文、观察报告、评论、调查报告、科研项目等;三是口头、听力作业;四是表演作业。再如美国教师经常设计一种贴近生活的课外作业,他们认为应当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达到学以致用;当学生们意识到所学的知识很快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实现自己所学知识的价值时,那么, 学生就会觉得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对他们来说特别显得有意义。
二、研究的意义和目标
(一)课题的界定
“小学语文作业”指小学一、二、三学段的课内、课外作业,既有口头的也有书面的;既有知识、能力,也有情感、态度、价值观;既有单项的也有综合的;既有教师设计的,也有学生自主创意的各种实践形式。“发展性”即把长期以来重记忆、重技能、重传承的传统作业训练转变到自主探究、注重养成、创新实践的轨道上来,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是本课题研究的核心,是灵魂, “发展”贯穿实验研究全过程,在实践中促进知识向能力的发展,促进学段之间的递进发展,促进“三维”一体的互动发展,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起点的发展,促进每个学生的各种潜能的发展。在这一实践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素养也将获得相应的发展。 “评价”,语文作业评价是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情感体验、语文素养养成的常规环节和重要手段之一。评价的诊断反馈功能、激励功能、发展功能和评价的导向功能,贯串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的作业练习的全过程。研究的着力点是作业的轻负、高效,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语文素养的养成。
(二)研究目标:
1.通过小学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研究,设计出具有趣味性、层次性、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的小学语文作业。
2.通过小学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研究,激发小学生对语文作业的兴趣,培养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树立多元评价标准,构建符合其智能发展的学习活动,使儿童从小就享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体验生命的魅力。
三、研究内容
1.学生作业内容、形式的创新。本方面内容的研究是学生积极并乐于完成作业的基础。以情感认知为主线,通过自主、调查、讨论、实践体验等途径进行作业内容、形式的创新,使学生爱学、乐学、享受学习。
2.构筑语文学科的基础作业与开放作业相结合的新型作业设计与评价体系。本研究内容从作业的自主性、合作性、生活性、趣味性、实践性等方面为研究导向,创设出新型的作业形式,并形成适合小学生特点的作业设计与评价体系。
3.突出情感,探索作业的多元化评价方式。此内容的研究意义重大,成功的评价方法可以促进学生做作业的兴趣,提高学习热情,充分体现出作业过程中学生的智慧、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评价方式应多元化,不仅注重知识学习成果的评价,还应注重知识学习过程、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的评价,从而形成有效的激励手段。
四、研究步骤
五、研究方法
1.调查法:在研究前、后期采用问卷、谈话、比赛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文献研究法: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对新教材有关有效作业设计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挖掘、分析和归类。
3.行动研究法:在研究中,不断进行新的课外作业内容及样式的尝试,探索出既能激发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又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作业设计有效策略及反馈评价的有效策略。
4.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5.案例研究法。通过实践探索与研究,不断总结学生在活动中道德素质提高的典型案例,进行不断的反思、验证,形成新的道德建设措施,以利于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六、预设研究结果
1.作业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
“生活即教育”,语文从根本上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作为课堂教学的外延,也应该是生活的外延。因此,布置作业应该把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作业成为连接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纽带,让作业生活化,社会化。
2.作业内容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
在布置作业时,设计一些语文个性化练习,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充分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让作业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园地。
具体如下:
1.理论学习材料集(包括理论学习文章、书籍、学习笔记、心得等)。
2.论文集(包括本课题研究的课题报告、总结、论文、师生发生变化的相关案例、反思等专辑)。
3.完成课题结题报告。
创新性作业设计随笔篇二
课外作业是课堂学习的有效补充。课外作业时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更灵活。课外作业设计得好,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激发兴趣
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学习的目标很难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因而,不少学生完成课外作业的积极性并不高,有的甚至是迫不得已完成任务,当然,干脆“忘记”的学生也偶尔有之。这就需要课外作业首先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使学生心甘情愿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在实际教学中,我感觉设计以下三种形式的作业,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玩游戏。游戏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形式。儿童的内心活动可以通过游戏变为外部的自我表现,从而获得愉快和满足。作业设计中的游戏不是简单地“玩”,而是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如,学习《可能性》后,可以设计和同伴猜硬币、玩“石头剪刀布”等富有童趣的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加深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
动手做。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外作业设计中,要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参与拼一拼、剪一剪、摆一摆、画一画、折一折、分一分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方法,深化认识,拓展思维。如,学习《轴对称图形》以后,可让学生自己设计轴对称图案,画画剪剪,不仅巩固了轴对称图形的知识,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写日记。学生学习数学时经常会有一些感受、疑问和自己的新发现,这些想法随着时间的流逝,会逐渐淡忘。怎样才能让学生留住这些美好的回忆和智慧的火花呢?可以尝试指导他们写数学日记。如,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后,可让学生自己总结长方体、正方体有哪些特征,并据此写一篇日记。还可以引导学生写学习数学的反思日记:(1)今天学到了什么新知识?(2)在课上提出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3)课上的表现如何,还存在哪些不足?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自我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二、促进探究
在设计作业时,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究为主的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究者。
观察。观察是思维的门户,它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发现事物的规律和本质。如,学习《轴对称图形》之前,可以布置这样的预习作业:请你注意观察蝴蝶、奖杯、天安门等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发现?想办法找找符合这些特征的图形,看一看,折一折。
调查。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数学调查,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如,实践活动课《节约用水》教学后,可让学生调查家庭或学校每月的用水情况,并根据调查情况,写一份合理的用水建议书。
研究。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开展研究,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而且能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能力。如,学习《比例尺》后,可以要求学生制作自己家客厅的平面图,并研究客厅的设计和摆设是否合理,提出改进意见。
三、指导运用
在作业设计时,教师要注意创设实际问题情境,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实际测量。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之后,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实际测量自己家每个房间的长和宽,计算每个房间的面积。然后把测量的面积相起来,与房产证上登记的住宅面积进行比较。
方案优选。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往往存在于纷繁复杂的情景之中,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具有发散思维和自主选择的能力。在学习百分数的实际应用之后,可设计这样的课外作业:旅行社为了激活旅游市场,在收费标准上打出了多种优惠办法(可直接提供给学生或请学生自己调查一两家旅行社),比较一下,看看哪种最适合自己的家庭。
总之,好的课外作业设计,应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和数学思维的发展,重视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性作业设计随笔篇三
传统的作业让学生机械地抄写,简单地背诵,不仅耗时费力而且妨碍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让课外作业成为学生创新的园地,必须首先解决现今小学语文课外作业中存在的几种问题。
(一)、“一刀切”的问题。教师常常不顾学生具体差异,不管有些学生是否已经掌握,另一些学生是否能够接受,布置作业一律同样要求,因而作业中利于学生发展的成分很少,学生所作无用功较多。
(二)、机械重复的抄写作业布置较多。教师往往让学生花大量时间来抄写一些课堂上应该掌握甚至已经掌握的简单知识,作业含金量极低,不仅浪费了学生时间,还禁锢了学生思维,使学生对作业、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
(三)、读写训练随意性较大。有些教师没有把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纳入语文作业常规,而只在课本知识学习暂告一段落时临时地、突然地布置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练笔。致使学生心理上、生活上缺乏作业准备,技能上缺乏积累,因而只能以应付的态度对待教师的突然袭击,达不到理想的训练效果。
思考作业布置中出现上述问题,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教师没有真正认识到学生是学习、作业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而是生硬地把自己的愿望机械地施加于一群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各不相同的学生。
二是教师没有认识到课外学习包括课外作业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而仅仅把作业看成是课堂教学的查漏补缺。
三是教师没有真正认识到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狭隘地认为学生学习语文包括做作业,其目的就只是为了掌握好每一册书上的二十多篇课文,掌握课本上的生字、新词、句类、片段、篇章,从而在考试中取得高分。
要改变作业布置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其前提是教师要树立好三种观念。
一、学生是主人的观念
学生不仅仅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更毫无疑问应是自己作业的主人,课外作业则更应是学生的自留地。学生只有真正获得了自主权才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地、有创造性地耕种它。这比起不切实际的“一刀切”作业来,必然事半功倍。所以,教师要在思想上充分尊重学生,充分信任学生,把驾御课外作业的自主权交还给每一个学生。
二、作业即自学观念
当今世界,知识庞杂,而我们的课时有限,如果我们的课堂只是传授知识,作业只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那只能教出一批知识面狭窄、目光浅薄的学生。所以说课堂主要是让学生学习方法,为学生打好基础,课后才是运用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也就是说,作业决不能只为课堂拾漏补缺,作业该是实打实的学生自我充电、自我发展的自我学习过程。
三、大语文教育观念
语文无处不在,而一本薄薄的语文课本其内容是何其有限,所以说教材只是例子,而教学是要通过这些例子让学生举一反三,真正学会学习。因而我们教师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念,认识语文教育全面性、综合性、广泛性的特点,教学决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学好一本语文书,作业则完全可以、也完全应该让学生跳出语文课本,到语文知识的大海中去遨游。
创新性作业设计随笔相关文章:
1.学习随笔及研修心得
2.小组建设教学随笔
3.关于创新的散文
4.语文高效课堂随笔
5.关于信息技术教学随笔
创新性作业设计随笔,关于创新性作业设计随笔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