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更容易打动客户
善于捕捉顾客流露的点滴购买意愿的信息,加以诱导,从而成交。下面小编整理了关于怎样学会捕捉客户意愿更易成功,供你参考。
更容易打动客户方法:引用应对法。
道光年间,浙江嘉兴一个叫马淡如的读书人,虽在科举考试中屡考不中,但他却“屡败屡战”。又一年乡试,见家中已一贫如洗,其妻便苦劝他不要再去浪费钱财了;但这个马先生仍是“痴心不改”,将其妻的一点首饰变卖后如期而行。等到放榜那天,报喜者还真的敲锣打鼓来到他家门前。见此,马先生急忙进屋更衣换帽,并命令其妻替他穿靴,且非常得意地跟妻子说:“怎么样?”但他的话刚说完,便听见屋外的报喜者高声喊道:“报错了,报错了!中举的是沈家公子!”闻言,正低头为其穿靴的马妻仰头说了一句:“怎么样?”
怎样更容易打动客户
马淡如“屡战屡败”后,非但不听妻子劝告,反而变卖妻子的首饰,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中举”时,竟命令其妻为之穿靴,且架子十足地说:“怎么样?”言外之意是:我能考不中吗?你真是头发长、见识短!对待这种人,自然不必给他留什么脸面,故而,在得知他未中之后,马妻也来了一句:“怎么样?”言外之意是:你能考中吗?我叫你不去考对了吧!
马先生之妻运用的便是引用应对法。所谓引用应对,就是引用对方说过的话,用以反驳、反讥或戏谑对方,亦即“引其人之言,还治其人之身”,此法中的引用和应对均是同步进行,即引用就是应对,应对就是引用。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说话人所说的话语有长短之别,故而,引用应对又有单项和多项之分。概而言之,如说话人的话语较少(几个字),应对者又是一次性予以引用应对(如前例),此之谓单项引用应对;如果说话人的话语较多(十余字或更多),应对者为了某种需要,将其分开引用,连续应对,此之谓多项引用应对。后者如:
“文革”中,上级号召种植优种高粱,某公社坚决响应,强迫农民全部土地都种高粱,公社干部耿某还专门开会做报告,说:“这优种高粱营养价值高,维生素含量大,特别好吃……”
若干天后,耿某吃派饭吃到社员韩某家。早晨,韩某给耿某吃高粱面煎饼,见耿某只吃小半张,韩某便说:“老耿,这优种高粱营养价值高,你咋才吃小半张?”中午,让他吃高粱米捞饭,见他只吃半碗,韩某又说:“老耿!这优种高粱维生素含量大,你咋就吃半碗?”晚上,再让他吃高粱面窝头,见他只喝了半碗清汤,不曾吃窝头就走,韩某便拦住他说:“老耿!这优种高粱特别好吃,你咋不吃就走?”
韩某“招待”耿某的正是“营养价值高,维生素含量大,特别好吃”的“优种高粱”,且一日三顿。在他难以下咽之时,韩某又将他的说教分成“三顿”,予以连续讥讽、批评,使他自己打自己的嘴巴。
在运用引用应对法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引用之言与对方之言不仅在字面上需全部或部分相同。
而且在内容上亦需相互关联。如前述二例中,第一例为全引,两者间与“考试”有关;第二例为分引,与“高粱”有关。
第二,要有时间间隔和地位转换。
如前所述,引用应对即是引用对方之言应对对方之身,如此,则只能是:对方有言在前,我们方可应对于后。此中显然需要时间间隔。时间间隔的长短则取决于地位转换条件的成熟与否。一旦条件成熟(由被动地位转为主动地位),即可施行引用应对。如第一例,马妻在极短的时间内便取得主动;第二例则在“若干天后”,韩某才有给耿某“吃派饭”的机会。除时间间隔、地位转换外,有时还需要地点的转换,如第二例中,即是由“会场”换至“韩家”的。
第三,要看对象。
显然,引用应对应该限于熟人之间。对陌生人,由于他们来去匆匆,而此法又受时间地点及地位转换限制,我们自无法予以引用应对。对不甚了解的“正面人物”,亦不宜运用此法,理由是:在应对者看来只是一种善意的玩笑,对方却有可能认为你在嘲讽他,以致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第四,对方之言须是面对应对者而说。
对方的话语如是对第三者所说,应对者凭道听途说知晓此语后,再去引用应对,则反讥之力便会大大削弱,因为,面对应对者的引用应对,对方一则可以抵赖“我没说过这话”,二则可以反问“你怎么知道我说过这话”,果真,应对者都有可能陷入无计可施的境地。
第五,可借助于实物来完成语言的引用应对。
如第二例的高粱饭等,如果没有这些东西,其后的引用应对便不能完成。
怎样更容易打动客户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