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行医的散文

发布时间:2017-02-20 11:10

行医以德为先,服务以诚为本,做人以品为重,做官以廉为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行医的散文,供大家欣赏。

关于行医的散文

关于行医的散文:《成医六字真言》与《行医六字真言》

上纪时期有圣人李宗吾之《求官六字真言》与《做官六字真言》,以致使官道兴盛,而今医道衰败,故吾由此忧患,传下《成医六字真言》与《行医六字真言》与世人,宗吾之道只讲总,不讲分,我欲复兴医,大概分说,也需学者自行发挥,学此有成者,飞黄腾达,四海闻名,富甲天下,复兴医道也。

《成医六字真言》

《成医六字真言》为:“造、送、忠、黑、遵、懵”。

一. 造

既然出得来社会混饭,没有文凭谁都懒得理你,故想成医必要有医凭,不管你有多牛有多优秀,没凭无异于废人。想在二三十岁前在医道上兴旺发达,得先有个医凭。无凭何办?造!如今科技如此发达先进,要造个文凭有多难,就是给你弄个博士硕士不过是一两分钟之事,然后前途可一片光明,这多么地诱人!但造来的毕竟假惺惺的模样,若又与实力不符,就极易被人戳穿。故问,没医术又怕被戳穿何办?用第二字——“送”。

二. 送

“送”在官场上担任魏公之角色,朝有攀龙附凤夕有风吹草动它就亮场,且形式层出不穷并屡见不鲜,上司大人们当它是宝,靠它混饭,爱之程度可想而知,故想成医也需要靠它。“送”也颇有讲究:想求大事的,则把金银钱财一堆堆送去;想求小事的,则随意来顿山珍海味鲍参刺肚之类,上司大人们的肚子立刻发福了。用“送”时勿忘记行要紧的事:将医凭掺夹其中,待其数礼时大概时机已成熟,然后便可向其暗示;他快活了,或许即命医院找位作替死鬼,君之医位非君莫属矣。但此位得来具风险,需在上头加道德仁义,于是就要用到第三“忠”字。

三. 忠

医道要忠何人物?便数东方之华佗、扁鹊、张仲景等,西方之白求恩等,以及必要忠汝上司大人医院医位及金银钱财,现此尊敬之心,才易把医职求来。而忠金银钱财医位等,必需打心底里忠;忠于名家人物只能从表面上忠,让人觉得君之医道能尽忠职守就可以了。而忠之意唯有一样不能忠,那就是病人,要想在医道上发达,忠病人还得了——病人要便宜要好得快就忠之顺其意,那不把医家之威都丢尽了,钱也赚少了,上司大人定来开刀。因此成医之道又需学习“黑”心大法。

四. 黑

官之道,处处离不开黑,而医场即是官场,而成医之道,亦在乎“黑“罢。黑心,人人皆有,只是有大小之分。但为医者需比常人黑十倍,达到官的境界必能成真医了。“白”之医,不过一生平为乡下庸医或隐于底能救何人?其富不过扫街之人。而“黑”之医,家财万贯,子孙万千,闻名四海,其何兴哉!故医者要循黑心心法,且黑不能外露,因此“黑”往往与“忠”并用,屡现奇效。

五. 遵

要在医院里成个称职的医者,都必需要遵行医院之规矩,顺医院者昌,逆医院者亡。遵其道总不伤己身,遵得妙则大有提成。遵其规矩,能达双赢;开方治病,皆有套路。可以无医术,要懂用电脑。医院里的方程式总吃不死人,大不了将死时打瓶吊滴苟延生命转让他人便可安枕无忧。遵医院之法好处多多,不遵则又不能成医,故要处处为医院的利益着想,对病人一视同仁——能贵即贵。

六. 懵

使完以上五点,或许已成了一代名医。最后的懵字是留给成医不成反遭陷害之人使用,懵是糊涂的意思,当用“造”“送”不成功时即可用“懵”,装糊涂混过难关,再另谋上司大人重使成医真言;当用 “黑”过外露伤及人时,用“懵”字即可洗脱罪名,来日再换个地方重使真言,如此反复,直到成功为止。

愿君早日成医,则可使用《行医六字真言》来达到飞黄腾达,四海闻名,富甲天下,复兴医道的梦想了。

《行医六字真言》

《行医六字真言》为:“造、悚、留、黑、流、蒙。”此六字皆为日常用品,需天天用,日日磨,奉命而行,才能精而锃亮,立马见效。

一.造

“造”在这的意思是“造谣”,捏造消息,迷惑病人,需医家在行医中,无中生有,火上添油。病人没有的病硬说有,譬如病人无脾虚肾虚,医家照说有就是了,然后开一大堆补药,虽耗钱多,可心里踏实:“哎呀!幸亏遇到一位良医,否则我都不会知道我有那么多问题!”又譬如医家对病人说写可怕点的消息,如何如何,之后应趁此时机让病人去抽血验血拍片之类,让自己的包鼓得涨涨的。此法十分好用,且不需要医家口才如何,是“家居旅行必备精品”,奉行多了,则驾轻就熟。

二.悚

“悚”字为惊悚之意,作为一个合格的医者,行医时需经常用到,此法亦常与“造”法同用。令病人惊悚,西医尤其擅用。譬如,病人得了回重病,中医或许只是说:“肺极虚”,而西医却会说:“肺癌。”两种说法的意思一样,但给病人的感觉则有极大差别,中医所说的,病人还觉得自己身体不错;西医所说的,病人觉得已到尽头。于是病人皆听西医之言,成其鱼肉……

三.留

凡事都要留一手,给人治病也要留一手,不要让人痊愈,或治好此处却损伤另一处,最好让其隔断时间复发等,医者再为他行医,但适时而止,不能多用。

四.黑

“黑”字诀不管在成医时与行医时都需用到,之前已提过。此为行使其他法诀的前提,黑不够,用则不亮。

五.流

“流”为如水般流。行医诊病时,需要如水一般匆匆流过,人一多,更要讲究效率,质量没所谓,大同小异罢而。

六.蒙

“蒙”为蒙骗隐瞒。第一要拿块黑布罩住别人的眼睛就什么都看不到了,使其不知所以然。第二将诊病的结果先蒙上布,使其不知,于是让其病多托几天,病入高峰了,凛然告之,再去行医,如此极易发达。我的朋友患了不过是普通的阑尾炎,医生却隐瞒了他几天,期间抽血验血,竟又告知有白血病的可能,最后折腾一番,才帮他暂时治好病。期间治疗费用包括住院近一万,幸亏朋友有钱付得出,而今落下个遗患,有时复发。可见行医除了会蒙也需够眼力,看准有钱趁机开刀,必能有所得益。

我把《成医六字真言》、《行医六字真言》全数粗略讲完,医家自行发挥,知我罪我,非所计也。

关于行医的散文:行医乃行善

行医乃行善,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是一种行善和行仁的行为。医学的本质和目的从来是行善,医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始终把"解除疾苦,治愈病痛、维护健康,保护生命、救死扶伤"作为唯一的目的,又是人类实践道德理性、展示宗教式悲悯情怀的一种重要方式,因而无论是佛家,道家、儒家,或者其他什么教,都把行医作为行善的一种重要方式和途径,医学也因其至善而崇高和伟大。

可见,医学与"善"有着历史与本质的关系。圣人"止于至善",行善是人类道德性的终极目的之一,是人类各种文明共同的价值指标。行善是人身修为的一种境界、一种态度、一种基本的行为要求。如《春秋左传》所言:"施善不倦,求善不厌","善不可失,恶不可长"等等;传说中的神农氏尝百草,而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作为试验对象,也就是为了拯救人们的疾苦,显示出了神农氏高尚的道德品德。

古代的医患关系更是具直接性、稳定性和主动性的特点,医生从望、问、切、听到号脉,对任何病人的疾病都是全方位的考虑的,哪些药该不该用,用了会不会起其它副作用。同时,医生更注重的是病人的心理因素,主动地去接近、关心和了解病人,把关爱、博爱倾注给了病人,使病人树立起了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病人更加尊重医生,把医生当"圣明".

随着时代在前进,医学在发展,医疗界大量使用物理、化学的诊疗设备,帮助医生在诊断、治疗病人,使医生有了依赖性,从而使医患双方的感情、思想交流少了。加上分科越来越细,医生日益专业化,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医生只对某一种病或病人的某一个部位的病变负责。过去那种一个医生与一个病人的稳定性联系,一下子就分成了几十个甚至更多的线头,让病人拿着一大把检验单楼上楼下来回跑,不知屎样尿样往那搁,如遇上一个冰冷的面孔,没有怨言的人也就有了怨言,这样来医患双方的情感联系相对就逐渐逐渐淡薄了,情感链条逐渐、逐渐就消蚀了,就断了。但是,"行医乃行善"这个道理,仍然无法改变。

在众多的医学院校,每年都会组织新生或毕业生举行宣誓仪式。每位医学生都会庄重的举起右手,高声的承诺:"我决心竭尽全力解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苦,执著追求,为祖国的医学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身1这些举起右手臂的莘莘学子们,是否理解了这个誓词的真正含义?是否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又是否真正体现了誓词中"行医乃行善"的真正意义所在?

但我们始终要明白一点,那就是任何医学知识、医学技术、医疗设备都是为了"医学行善"得以实现的工具和手段。假如我们医生的知识、技术、设备不能治病救人,那他就失去了内在的目的性和存在的合理性;假如我们医生的知识、技术、设备不仅不能治病救人,反而成为谋取私利、满足私欲、追逐名利的工具,那它远远就失去了"行善"的意义,那他就会被人们遗弃与唾骂。

医生服务的对象是以生命相托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行医乃行善"是医生最基本的一个操守。全国开展的"寻找最美乡村医生"活动,重庆市巫溪县镇八寨村村医郑子全靠着一双"妙手"、"特脚"走遍巴山,一生行医、一生行善,受到百姓喜爱尊重。医术的圣洁和尊重在于:无论是在什么情况下,患者的利益高于一切!因为"德乃医之魂,术乃医之本,爱乃医之根",一切的知识、技术、设备只是为"行善"服务的,所以要善待每一个生命、善待每一个患者,更要善待社会,"医患和谐"关系将会日久弥新,因为"行医乃行善"。

关于行医的散文:行走在行医与文学的路上

拿到李继林的《雨水》有些时间了,对于作品的品读大多是在夜深人静,在柔和灯光下。用心感受着“静夜听雨,神情依然,有风或者无风,雨水降落的声音,是自然和谐的音符,天地通过雨水交融,天地之爱因雨水而展示,而酣畅淋漓地表达,夜雨敲窗,梦里梦外,皆是雨水。”如诗一样的语句,一种淡淡的忧伤,一种细腻的柔情扑面而来。

与李继林相识在网上,他那朴实无华的文字,灵活自如,信手拈来的写作风格深深地吸引了我,于是便成了他博客里的常客,也成了他的文学粉丝。

和李继林会面,得到《雨水》一书,还得感谢在银川举办的全国第二十二届图书博览会,如果没有这次盛况空前的书博会,也就不会结识李继林,也不可能有机会品读到《雨水》这么充满乡土气息的作品。

前段时间获悉“苦瘠甲天下”的宁夏西吉县被中国作协中华文学基金会授予中国首个“文学之乡”称号。一段时间内西吉文学在宁夏文坛名声鹊起。这次全国图书博览会能有西吉文学的一块天地,足以说明西吉文学在宁夏文坛的的举足轻重地位。

在西吉作家售书仪式的画报上仔细浏览西吉所有作家头像。这其中有郭文斌,火仲舫,了一容,单永珍,火会亮,古原等一批活跃在全国文坛有名作家,也有一些在固原文坛甚至宁夏文坛小有名气的写作者,就像李继林这样的写作者。

人和人相识是靠点缘分的,我不知道在银川和李继林见面算不算缘分,但是握手,交流,合影,赠书。至少也说明我们已经成为兴趣相投的文友。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网络世界。

知道李继林是一名医生,是一位乡镇医院工作多年的内科医生,对于所从事的工作,正如他父亲所说:“饿不死手艺人,医生是个好手艺,人吃五谷生百病,人越来越多,病也越来越多。”他也实现了父亲的简单朴实心愿。但也可以看出李继林有些不安于现实,但又无可奈何的现状。

李继林工作在乡镇,也生活在乡镇,常常穿梭与医院与乡村之间,在他所最熟悉的这块土地生活这么多年,结识过很多人,也

关于行医的散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