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孟子学辩论技巧

发布时间:2016-11-12 14:15

读《孟子》,不仅使人在思想上受到儒家“仁爱”主张的熏陶,而且在语言表达、辩论技巧上得到深刻启发,受益匪浅。孟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说理畅达,长于论辩,其言论都收录在《孟子》一书中。本文现摘录二例,同大家一同领略孟子的辩论风采。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跟着孟子学辩论技巧,希望能帮到你!

跟着孟子学辩论技巧

一、溯本求源,攻击要害,叫人信服。

有一次,齐宣王问孟子:“商汤流放夏桀,武王讨伐殷纣,真有这回事吗?”

孟子回答:“史书上有这样的记载。”

齐宣王又问:“做臣子的以下犯上,杀掉他的君王,这难道可以吗?”

孟子回答:“破坏仁爱的人叫做‘贼’;破坏道义的人叫做‘残’。这类人,我们都叫他‘独夫’。我只听说周武王诛杀了‘独夫’,没听说他‘以臣弑君’。”

齐宣王站在形式上的君臣关系角度,指出商汤流放夏桀、武王讨伐殷纣是犯上作难,也是与儒家主张的“仁爱”思想相对立,似乎历史上的两位暴君是应该得到同情的,商汤和武王的行为反而是应该遭到指责的,把难题抛给孟子。孟子则巧妙避开齐宣王设置的辩论陷阱,溯本求源,将回击的矛头对准两位暴君的本质,指出他们是“独夫”,而非仁爱的君王,所以武王讨伐殷纣也就不再是“以臣弑君”,反而是对百姓的仁爱。这一段反驳,直击要害,让人信服。

二、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之身,令人叹服。

有一个任国人问屋庐子:“礼和食物哪个重要?礼和美色哪个重要?”

屋庐子回答:“礼重要。”

那个任国人又问:“如果遵照礼制求食,便会饿死,不遵照礼制求食,便能得到食物,那么还一定要遵照礼制吗?如果遵照婚娶礼仪,便得不到妻子,而不遵照婚娶礼仪,便能得到妻子,那么还一定要遵照婚娶的礼仪吗?”

屋庐山子不知如何回答,第二天到邹国告诉了孟子。

孟子说:“回答这个问题有什么困难呢?金属比羽毛重,难道说一个金属带钩比一车羽毛还重吗?用饮食的重要方面与礼的细节相比较,何止是饮食更重要?用娶妻的重要方面与礼的细节相比较,何止是娶妻更重要?你可以这样回答他,扭断哥哥的胳膊,抢夺他的食物便能得到吃的,不扭断胳膊就得不到吃的,那么就去扭断胳膊吗?翻过东邻的墙头去搂抱人家的少女,就能得到妻子,不去搂抱就得不到妻子,难道就去搂抱吗?”

食、色与礼制并非绝对矛盾,两者是可以和谐统一的。任国人故意放大在特定环境下食、色与礼制的矛盾,以食、色的重要性公然挑衅儒家提出的道德礼制。对此,屋庐子不知如何辩驳。但这并不能难倒睿智的孟子,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指出如果为了食、色,严重违反礼制甚至是法制,难道我们还能够去做吗?孟子的驳斥,既维护了礼制的尊严,又还击了任国人的谬论,令人叹服。

跟着孟子学辩论技巧的评论条评论